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嗖荒苎〈俗魑倩裨餐ǚ拧�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舌根一定要有味入,没有味入,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要有味,合到舌根上才生觉了之知。如果没有味尘,根本就全无所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不常之根,作为速获圆通法门。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身根和触尘相同,要有触才知,无触就无知,且身根和触尘,一属有知,一属无知,各有边涯,各有分量,不能于离开时而得冥知契合。故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不圆之根,作为速获圆通法门。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知根是知道,属于意根法尘,夹杂胡思乱想,最难调伏。要恢复湛然了知性,脱离妄想杂念心,是不能一时除尽的,故不能选作圆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识根为生死根本,故佛处处要阿难尊者舍识根;而诸圣仍用识入道者,因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不同初发心,故要选择,才能速证圆通。

 

舍利弗因眼识,即见识,而悟道,根尘相对而生灭,故曰杂三各合。但推究根本,不是从根、尘生,不从根尘和合而生,是没有体相,虚妄不实。自体既无定,怎可选作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普贤菩萨因耳识而悟道。心闻即耳识,虽能洞彻十方,但要有菩萨大威神力,才能成就。如果是初发心的人,是不能依此识速获圆通的。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鼻想是观想鼻端白,本来是权巧方便,随顺机宜而说。目的只在收摄散乱心,使能暂住,但有能住之心,就有所住之境,因真心是无所住的,故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为圆通法门。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富楼那尊者因舌识而悟道,这是无量劫以来已修成,而不是舌识之功能。因说法只是播弄音声,语言文句,这都是有漏法,有漏便不是圆通法门。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优婆离尊者因身识而悟道。持戒只为束身识,但对无形心意,如妄言绮语、贪嗔等,就很难约束,因此不普遍,不能选作圆通法门。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不可测达是神,自在无碍是能。目犍连尊者修意识而得神通,但这是他宿世修来的,不关法尘之分别攀缘心,有攀缘便不能离开意识。

 

有攀缘妄念的心就不能离开物,物即法尘。初发心者,怎能用此攀缘妄识作为圆通法门。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持地菩萨修地大而入道,地是坚固障碍之物,不是通达之相。坚地又属有为法,不是无漏法。要得到佛指示“平心”,才能证圣,所以不是初学者可以选作圆通法门。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月光童子因水大入道,假若观想水性,有想念便不是真如实际,如如不动之境。要证如如不动,不是六识觉观所能契入的。所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乌刍瑟摩因观火大而入道,观想火大之性,只因厌有欲火而求脱离,不是自心真能脱离,故不是初发心者,可以选作圆通方便法门。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观风大而悟道。若观风大之性,皆是妄缘风力所转。但风力有动有静,循环不息,属无常之法,而不是无对待之法,既属有对待,自然不是无上觉体,不可选作圆通法门。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虚空藏菩萨观空大而入道。若观空大之性乃是晦昧所成,昏昧顽钝自然不是灵明觉知。既无灵明觉知,当然和菩提异样,初发心者怎可依此昏钝作修因,而得灵明觉道这果?故不能选作圆通法门。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弥勒菩萨观识大而悟道。若观识性,十方唯识,念念生灭不停,不是常住之性,而且存心观想已是虚妄,何况所观识大,更是虚妄。故初发心者,不能观此识大,而速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故念佛不是口念,不是意念心念,而是要都摄六根而念。但有念就有生灭,是无常,所以说:念性元是有生灭。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万修万人去。但以生灭之因,求证不生不灭之圆通,则因果相违,感应当然有不同,所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我(文殊师利菩萨)现在对佛说:佛为教化众生,出现于娑婆世界,这娑婆世界最好的教化法门,最能获得清净本然而得正定,惟在听音之闻性,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最易入手。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能离开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苦,得到六结解脱,究竟自在之乐,最好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最伟大这位观世音菩萨,他在恒沙劫这么长的时间,来化度众生,入微尘数这样多的国土,用无作妙力,十四无畏来施舍苦难的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说法的妙音、寻声求苦的观世音,清净无染的梵音和应不失时的海潮音。用这种种音来救世上的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安宁,以及证得出世无上觉道,不生不灭常住真心。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我现在启白如来,好像观音所说:譬如有人静居一处,可以同时听见十方一齐击鼓的声音;故耳根闻性,确实是圆满而周遍的。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世人肉眼只能看见没有障碍的东西,有障碍如窗一纸,便不能看见。舌和鼻亦是一样,身要有触才有感觉,心念又太纷乱无头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耳根隔墙还可听到,远近声音亦可听到。其余五根都没有耳根圆融无碍,所以耳根真实是可选作圆通法门。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音虽有动静,但闻性不是有和无的。众生颠倒,迷惑声为闻,故无声时就说无闻,不知无声时闻性更清楚,所以不是没有闻性的。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无声之时闻性没有灭,有声之时闻性不是有生,这证明闻性是湛然圆融,离开生灭,而能常住不变的。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纵然在梦中,闻性依然存在,不是因为无思念就没有闻性的,所以它能超出思惟之外,这是身心即其余五根所望尘不及的。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现在这个堪忍的世界,得到佛的声音,说明一切经论,宣扬一切义理。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众生迷惑本有闻性,只知向外驰求,循著声尘去跑,所以就受生死流转。阿难纵然强记,多闻博学,但还免不了邪术所转,这岂不 随声尘而沦落?如果能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不要顺流而能旋流,就能得到无妄,恢复本有真如之自性。

 

以前有人往问孟子:“世上有没有这样的人,搬家时把妻子都忘了。”孟子答:“今之人皆妄其身。”不但忘了妻子,连自己都忘了。不知自己会病、会老、会死。阿难亦是这样,舍本逐末,向外驰求,忘了自性,只求博学多闻,终被外尘境界所转,而受邪术之害。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阿难,你要细心来听,我现在承受佛之威神力,代表佛宣说金刚王三昧之法门。这法门是不修而修,修而不修,如幻戏一样,妙处是不可思议的。所有十方诸佛,都是修这三昧而证果,所以这是真三昧,亦是佛的母体。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你闻微尘数佛所说一切秘密法门(秘密法门是彼此不相知。众生根性不同,故佛就观机逗教,因人说法,令人人都能明白),如果你的欲漏未除,虽修多闻法门,终成错误,受摩登伽女之难。如果没有欲漏,就什么难都没有了。

 

有欲就有漏,欲中最重要的欲是色欲。美国人最难断就是色欲。能断色欲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能断欲,就是有漏。证四果阿罗汉才得无漏。证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是证道位,证到无漏阿罗汉。

 

现在的人,不但不除欲漏,还要跟著欲漏跑,所以大家都要看看,自己是否已除欲漏?如果未除,那就要快点除掉。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用闻根来修持佛所说的佛法,何不自己反闻闻自性,反求诸己,在自性上用功夫呢?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

 

这个妄闻不是自然生出来,只是声尘所结之根。因为有了声尘,才有闻的名字。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