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六九卷) 2003/03/15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969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佛,「闻经悟入」,当机获益第四句,我们还从第四句看起:
【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
这是说精进波罗蜜。在前面我们也说过一些,精进的重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世出世法真正成就,特别是殊胜的成就,无一不是从精进得来的,所以这是千万不能够忽视。佛法自始至终讲智慧,不但佛法如此,世法也不例外。儒家教学非常重视悟性,观察这个学生有没有悟性。由此可知,世出世间法没有不重视智慧的、不重视觉悟的。因此,我们的修学,不能不知道用理智做基础,不是感情用事。虽然是一门深入,但是净宗里面讲的正助双修,这个话学净土宗的人都清楚、都明了,都听得耳熟。在大乘法里面,三十七助道品那是助修。我们今天学习净宗,净宗的典籍在所有宗派里头是最少的,原本只有三经一论。三经都不是很长的,都不是大部的,《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就这三种,一论是《往生论》。
在中国承传,到清朝咸丰年间,慈禧太后大家知道,慈禧太后是咸丰的妃子。咸丰年间有一位佛门的大德魏默深居士,他把《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一起流通,净宗就变成四经一论。诸位如果看到有这么一个本子《净土四经》,我见过木刻版本《净土四经》,魏默深居士把《行愿品》附在后面,变成四经一论。一直到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他老人家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经文不长,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我们知道《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二百四十四个字,附在四经的后面,这就变成净土五经,我们现在学习的本子。你总要晓得,四经、五经怎么来的。但是这些祖师大德们的作为是非常有道理,值得当时、后人赞叹。
早在干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就说过,《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为什么?《华严》,大家知道在佛法里面地位是最尊、最贵、最高的,称之为根本法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你就晓得华严地位多高。《华严经》末后的成就,靠什么?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再仔细看,末后「入法界品」这一品经,这一品经很难得,梵文的原本完完整整的传到中国,贞元年间把它翻译出来,《四十华严》。在这一品大经里面,我们仔细去研究观察,确确实实普贤菩萨念佛求生净土,文殊菩萨也是念佛求生净土。文殊最得意的弟子,善财,善财当然是念佛求生净土!经文是不是这样的?果然没错。善财头一个参访的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修的是念佛法门。他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不睡、不坐,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著睡,只可以站,只可以走动,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你们想想这是不是「一向专念」。这从《无量寿经》上来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吉祥云比丘表演给善财童子看,教导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明白了,学会了。
五十三参当中,还有五十一参,那是什么?那是日常生活、工作、应酬,从早到晚你接触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是五十三参去掉头尾,当中的五十一参,你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不离念佛,高明到极处。你看看吉祥云教善财童子念佛,他讲了二十一门,二十一种念佛,这二十一种把佛法里所有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了,没有一门不是念佛法门。念的是什么佛?自性佛。阿弥陀佛就是自性佛的佛号,与一切法门都不违背。
《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最后一参这很重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从整个四十卷经来看,恍然大悟!彭际清居士给我们这个启示,仔细看,是没错。所以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严》就是大本《无量寿经》。《华严》最后的归宿归《无量寿》,归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所以彭居士告诉我们的,《华严》、《无量寿》、《阿弥陀经》,这三种是一部经,只是广略不同。《华严经》讲得多、讲得详细,是广说,《阿弥陀经》是略说。只有广略不同,这个里头义理浅深、广大没有两样。话说得好,一点都不错。
我们明白了,我们专修五经一论,如果你的根性很利,你能够受持这六种,好!如果不是上根利智,这六种东西受持有困难,不要紧,六种东西选一种就行,你喜欢哪一种,你选一种就能成就。莲池大师选《阿弥陀经》,做了一部《疏钞》,博大精深。那个《疏钞》,诸位仔细一看,真的是小《华严》,确确实实是华严境界。蕅益大师一生真正得利之处,也是这一部《阿弥陀经》,他做了《要解》。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对《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要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这个注解这样赞叹,那么做注解的这个人是什么人?我们一定会联想到,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否则的话做不出来。
这些祖师大德为什么不提倡《无量寿经》,那就是梅光羲居士在夏老会集本前面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很透彻:《无量寿经》的版本太多。原译本在中国,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无量寿经》出现十二种不同的译本,所以古德讲翻译最多,来到中国最早。安世高曾经翻译过《无量寿经》,但是这个本子失传了,在古代藏经目录里头有。这十二种本子,到现在只有五种,有七种失传了。这五种版本,里面的出入很大,不好读。不要说在古代,我学佛那个时候,五十年前,我在台湾学佛那个时候,佛经买不到,数量很少很少。我学佛,在台湾好像只有三家书店有佛经卖,数量、种类很少。在台北,朱镜宙老居士有一个台湾印经处,在台中有个瑞成书局,台南有个庆方书局,台湾就这三家印佛经,它印佛经是附带的,不是专门印佛经的。
所以我们要想看佛经,只有到寺庙借《大藏经》来手抄,我还抄过好几部。不像现在,现在印刷术进步,照相影印,成本降低了,真的,印得又好又便宜。所以现在经书流通量很大,这是现代人的福报。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很苦很苦,找到一部佛经,如获至宝,会尊重。现在人,印太多,印得这么好,没有人尊重,现在人真的是有福不会享。在那个年代,什么人敢想拥有一部《大藏经》,没有人敢做这个梦。现在《大藏经》太多太多,太普遍了。普通人家里面都可以收藏一部《大藏经》。
今天我们讲到精进,所以我们才选择《无量寿经》夏老的会集本。这个选择,当然一方面是这个本子确实令人生欢喜心。但是真正的原因是老师的传承,这个有使命,不能够不认真努力来学习这部经、弘扬这部经,这是正修。正助双修,助道品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是个原则,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名目大家都能够记得,怎么样真正把它落实,来帮助我们一门深入?三十七道品,圆满的包含一切经。诸位要是看看天台大师注释,你就明白了。你看四念处,天台大师讲四念处,他用四教来讲,藏、通、别、圆;藏教的四念处,通教的四念处,别教、圆教的四念处,名称相同,境界不一样。我们这才了解,三十七道品含一切法。
我们学佛实实在在讲已经太晚了,真正学习的年龄过了。年轻的时候懵懂无知,又没有善知识认真来督导,没人管。自己随著兴趣,学那么一点皮毛,常识。真正什么叫佛法?不知道。经典意思太深太广,就是连注解都不容易看懂。我是幸亏遇到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这真正是一代的大善知识,得他们的教导、指引,少走不少冤枉路。所以这些年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择了几种书,做为什么?助修,助道品。正助双修,以正修为主,以助道品来帮助正修。助道品里面,我们第一部选择的是《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印光大师一生极力的提倡。什么原因?现在人不读古书,用一般世间人的说法,国文程度大幅度的下降,浅显的文言文都没有能力去读诵,文字上发生了障碍。了凡先生是明朝人,他的家庭四训还是用文言文写的,但是他里面写的东西,很多是些故事,内容是讲因果报应。印光大师知道现在人不读古书,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不知道因果事实的真相,特别提倡这门功课。
诸位要晓得,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华严经》五周因果,《法华经》一乘因果,离开因果就没有佛法了,佛拿什么来教化众生?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真正成就的人,他的基础是什么?「深信因果,严持戒律」。这八个字是佛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派,这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我们的助道要著眼在这个地方。我们用《了凡四训》,从这个地方奠定深信因果。如何严持戒律?戒律一般人听到都很害怕。印光大师有智慧,有善巧方便,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非常高明的手段。他不用佛家的东西,他用道教的《感应篇》,用《安士全书》,《安士全书》前面一半《文昌帝君阴骘文》,他用这个东西来教人深信因果。所以这三部书,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到处劝人。这三部书所说的就是「深信因果,严持戒律」,佛法的根扎下去了。
我这么多年来,是遵守印光大师的指导,这些书我都讲过,讲过好几遍。学佛之后,佛也要从小乘再进入大乘,戒经里面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