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佛如来我们讲法身菩萨,他们真正得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们永远住一真法界,就是在十法界随心应量的示现,他还是住一真法界。为什么?他平等心。并不是说到人间来应化的时候,他又跟人一样起分别执著,他不起,永远不会起。所以他所证得的那个境界永远不失,又能恒顺众生。所以经上有说佛菩萨应化是游戏神通,没错,真的是游戏神通。大乘经上常常讲圆证三不退,他怎么会退转为菩萨?这个菩萨我们讲权教菩萨,不可能退转为二乘,更不可能退转为六道凡夫,但是他能示现,他非常自在。种种示现都是帮助九法界里面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帮助这个。
  九法界里头包括六道,也包括三途,这个里头确确实实有善根非常深厚的。这些众生甚至於自己不知道,但是佛菩萨知道。因为佛菩萨知道你过去生生世世的行业,你的所作所为,你学习些什么东西他知道。他以善巧方便来诱导你,不定什么时候你豁然开悟了,你就入佛境界了。你真懂了,真明白了,无量劫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下解决了,这个喜乐没有法子形容,跟别人说人家也不懂。为什么?他不是这个境界。什么人知道?诸佛菩萨知道。诸佛菩萨在赞叹,诸佛菩萨在加持,你开始觉悟了,不断向上提升,帮助你提升到究竟觉。好,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九六卷)  2003/4/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96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名号品」第三段辅翼圆满,请看经文: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莫不皆是一生补处。悉从他方而共来集。】
  这一段是「标数拣定」,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第一个,他是菩萨众,十个『佛刹微尘数』,这个数量在我们看是相当之多,十个佛刹微尘数菩萨,不是小乘,不是凡夫。第二个,说『莫不皆是一生补处』,这个不可思议。这些菩萨统统都是补处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五十一个阶位他是最高的,比十地菩萨还要超过。第三桩事情『从他方而共来集』,这个说明不是前面所说的菩萨,是新来集会的,有这么多人。
  『一生补处』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从「应化」上来讲的,如弥勒菩萨。弥勒现在在兜率内院,释迦牟尼佛这个法运过去了,他将来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作佛,也是示现八相成道成佛,但是这个时间很长很长。这个地方他讲这个「一生」这有三个意思:第一种「人中一生」,第二种「天上一生」,第三是「下降一生」,现在正取天上一生,一生补处。
  第二就「实报」来讲,前面是就化相是应化。「实报一生」,这是讲「四种变易生死」,「末后一种,名无有生死,一位所系」,这是讲最后的一种,因为他是等觉菩萨,只有一次变易,这一次就是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他就证得究竟的果位了,所以确确实实无有生死。下面经文,这是叹德,赞叹菩萨殊胜的德行。
  【普善观察。诸众生界。法界。世界。涅盘界。诸业果报。心行次第。一切文义。世出世间。有为无为。过现未来。】
  总共有十句。十句当中第一句是总说,『普善观察,诸众生界』,这一句是总,下面九句是别。这些等觉菩萨的大德非常令人羡慕,我们应当学。当然学不到,学不到也要学,纵然不像,多少有几分相似就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好,「德虽无量」,他们的大德大能无量无边。「略叹一普」,这是简单的讲,说普观察,普善观察,「善观察者,能观智也」。所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这一个字「善」,我们凡夫也会观察,但是不善。
  何以菩萨善,我们不善?菩萨是用智慧观察,我们凡夫是用情识观察,所以就不善了。我们一般讲感情用事,昧於情识或者是情执,往往把事情看错了,看错接著就做错。错了,后面的问题严重了,它有果报,不是说错了就没事;起心动念都有果报,极其微细的念头还是有果报。所以大乘经里头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糊涂,果报现前的时候,害怕了。这时候怕没用处,谁也救不了你,谁也帮不上忙,你必须要承受。菩萨有智慧,绝对不会感情用事,所以他起心动念一切言行,用我们的话来讲,小心谨慎,(这是我们凡夫的看法),远离一切过失。真正像法身菩萨,真正做到零过失,像佛在佛经里面所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真正做到纯净纯善。
  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善」有三个意思:第一个「善知相」,第二个「善知无相」,第三个「善知此二无碍」。这第三句非常重要,真实智慧。善知相是什么意思?对於一切现象明了。善知无相,是知道这个相的体性,《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没有自性,无自性之性就是法性,所以性相无碍,性相是一,这就是说相与无相没有障碍。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是我们错认了它,所以我们的知不善,以为相真有。在这个相里面,如果这个相,这个形象合自己的意思,就起贪心,就想控制,就想占有;不合自己意思,就要排斥、远离或者是把它消灭。起这些妄想执著,那就在现象里面造无量无边罪业了,这个错了。
  『众生界』,这下面一共十句。『诸众生界』这一句是总说,「诸众生界」是讲十法界,十法界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诸众生界这一句是讲有情众生,菩萨教化的对象有多少?没有边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迷而不觉的众生,在十法界里面无量无边,这些众生,佛菩萨来度化他们。这些诸大菩萨,我们一般讲法身大士,补处是法身大士地位最高的,娑婆世界像弥勒菩萨,华藏世界文殊普贤,极乐世界观音势至,这些都是等觉菩萨,都是补处菩萨。清凉大师这个注解注得好。接著他说。
  「此生何来,由迷法界」。这个『法界』是他观察的第二句,别中第一句。第二句『世界』,「由迷法界,起於世界」,法界就是法性,迷了真性,迷了真如自性,所以才有虚空世界。这世界从哪里来的?法相经论里头说得很详细,「一念不觉(这不觉就迷了),而有无明」,不觉就是无明,对於法界法性,迷了,不明了了。「无明不觉生三细」,就像水的结晶一样,你给它无明的讯息,它就起变化的结晶。
  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是什么?业是动。诸位要知道,真心是不动的,妄心是动的,这个时候你开始动,这一动就是业相,业就是动,不动怎么会造业?不动不会造业,不动是禅定。所以定共戒,你不动心的时候不会造业,心一动就造业了。一动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善,一种是恶,一种是无记,这三大类。所以无明不觉它就出现相了,第一个就是动,动了之后就产生变化了。「转相」,转是转变,这一转变就出现结晶了,好像水的结晶,出现结晶了,这个结晶是「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质,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都出来了。
  这些现象从哪儿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儿来的?无明不觉而生的。这个出生是一时的,没有先后,顿现,这《大乘经》上讲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境界是顿现的,不会是你作梦有个次第,先梦见一个人,然后梦见山河大地,一层一层来的,不是这样,一时顿现,决定没有次第,同时现的。怎么现的?法尔如是。所以佛说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三细相,极其微细的阿赖耶里头的相分,这个相分大乘经上佛常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给你讲事实真相。相存不存在?相不存在。相有没有?相没有。所以知有相,知无相。知有相,了解这个现象的真相;知无相,这个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但是相与它的体没有妨碍,是一不是二。
  体,能现的体,体是灵知,「因心成体」。为什么因心成体?那是你的无明不觉,所以这个现象产生变化了,随著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断的在变化,所以绝对不会有两个相是完全相同的,根本不可能。这个相的生灭,我们用《仁王经》上的讲法,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里是真的?你真正觉悟了,可不可以受用?可以,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分别都不可以。你在这个现象里头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受用跟佛菩萨一样;而且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现的这个相美极了。起妄想分别执著就把这个相分产生了变化,变不是往好的变,往坏的变,愈变愈差劲。十法界这佛的境界比一真法界差远了,菩萨法界比不上佛法界,缘觉比不上菩萨,声闻比不上缘觉,诸天比不上声闻,我们人间怎么庄严也比不上欲界天。
  所以这里这个句子问得好,「此生何来」,这个「生」是我们的生命,现在多少科学家在研究,生命怎么起源的?从哪儿来的?世间人以为是进化的,人猿猴进化的,这里头有问题,如果真的是猿猴进化的,现在为什么还有猿猴?是不是有一部分猿猴进化变成人了,还有一部分没有进化,停留在那个地方,是不是这样?讲不通。佛经上讲讲,我们细细思惟它有道理,顿现。怎么现出来的?这是法性里面它的本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是法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是一时顿现。法相唯识里面也讲这个经过,讲这个层次,但是它几乎是同时,无明才动,不觉这才动,业相,业相里面立刻就现了转相、境界相。「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这是讲生命、世界的缘起。所以「由迷法界」,就是迷法性,迷自性,「起於世界」,这是把众生界真相,你看看一句话就交代了。
  第三句『涅盘界』。涅盘界怎么讲法?这些大圣发心,等觉菩萨是大圣,我们在经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