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69-人生写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的问题及时告诉同事,包括上班途中堵车可能迟到,何时才能到公司。“沟通”,就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商量请教,依靠集体智慧加以解决。    
    这个原则说到底是个人与组织的协调性原则,它是日本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而不是培养精英。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这个原则不仅体现了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折射出一种国家建设的基本理念。    
    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度,也是有过半封建半殖民地近代史的国度,因此有“一个人说了算”和“一盘散沙”两大痼疾。人们经常拿中国人和日本人相比,往往得出单个比一般比他们强,组合成群体后由于内耗却比人家弱的结论。建国以后,虽然按着社会主义原则,经常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献身精神的教育,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有了很大增强,但是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过分地强调集中,过分地强调服从,忽视了个人的权利,甚至“以革命的名义”,侵犯个人的合法权利;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个人说了算,出现家长制,削弱了法律的庄严和公正,造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人为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头批判家长制,实行民主,国力增强,中国人扬眉吐气,“一盘散沙”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片面强调个人作用而忽视集体作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和不少单位不团结、不抱团的情况比较普遍。中国人不仅靠制度而且靠精神靠思想靠观念凝聚起来,还需要做工作。    
    借鉴日本企业的“菠菜原则”,我们的企业除了在体制和机制上继续努力外,在精神、思想、观念上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提倡团队精神。既要鼓励个人冒尖,更要激励集体先进。人人都有组织观念、集体荣誉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拧成一股绳。争集体的高低,不争个人的短长。2、充分发扬民主,做到集思广益。重大的决策要走群众路线,不能少数人说了算。解决难题不能只靠几个人拍脑门,要集中集体的智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3、增加透明度,做到厂务公开。厂里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应该让职工知道,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关切度。上下级之间、职工之间要勤沟通、勤汇报、勤商量,绝不能老死不相往来。4、经营者要接受监督。经营者强不强,关键看能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经营者不是特殊职工,要同别人平等相处,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经营者要向全厂负责,接受职工监督,没有制约的权力会产生腐败。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草”变“宝”的思考

    每当人们谈论起东北人原在本地默默无闻,而奔赴异地,到南方成了叱吒风云人物时,常常会发出感叹说:“东北的一棵草,到南方也会变成宝”。人们对此津津乐道,并也往往将其归之于所谓“东北现象”。对于上述情况,我没做过统计,也没搞过调查,难以确切说清比例,在“杀”向南方的东北人中,到底有多少“草”变成了“宝”,又有多少“草”仍然是“草”的,既然众口一词,而且我也时常听到一些事例,因此只能信以为真。    
    不能否认,干部和人员的流动,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符合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流动的结果,确实有助于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在当今“孔雀东南飞”的大趋势下,不排除也有“孔雀东北飞”的情况。在南方没有混出个人样来,跑到北方成了气候的,也不乏人。这是因为,人才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机遇性,制约因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从总体上说,前些年南方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更加适于人才成长,还是确实的。    
    东北的一棵“草”,到南方变成“宝”,原因很多,首先还是环境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引自《晏子春秋》)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建国初期曾经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从事大工业生产,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文化土层不可谓不厚,人的普遍素质不可谓不高,人才不可谓不多。但是,计划经济的积淀太重,思想禁锢颇多,陈旧观念不少,很大程度上障碍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而解决观念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一旦踏上南方这块热土,春风拂面,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百舸争流,小“草”就有了释放能量的外部条件。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观念也会很快发生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小“草”又有了变成“宝”的内在动因。于是,许多小“草”在南方脱颖而出,成了人人称羡的创业之“宝”。    
    小“草”在东北没有变成“宝”的原因也是多种,其中有用人观念问题。“杀”向南方的小“草”,不光是闯劲足,创业精神强,不少还是很有“棱角”的,其中有的是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而在东北的传统观念中,习惯于横挑鼻子竖挑眼,往往喜欢四平八稳的人,没疤瘌没疖的人,因此这些人不被看重,很难得到重用。尽管谁都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要缺点明显,档案有记载,领导有印象,优点再突出也白搭,往往被束之高阁,压到阴山背后。“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历来是人才的悲哀。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草”难有用武之地,不会变成“宝”。有的侥幸一时成了“宝”,不适应环境,还会重新沦落为“草”。    
    近几年,随着用人观念转变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越吹越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比过去少了,“草”和“宝”的议论也在减弱。让金子都发光,所有“宝物”不被埋没,使英雄有用武之地,正在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当然,现在还有距离,如果真要完全做到了,离最终实现振兴目标也就为期不远了。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保持“平民心态”

    领导干部真想做到“亲民”“爱民”,首先要有一颗“平民心”,始终保持“平民心态”。    
    应该说,我们许多领导干部来自普通百姓家庭,又都是从基层干上来的,因此对群众有感情,老百姓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多数人并不陌生和无知。    
    但是,有的人官当久了,缺乏自我约束和调整,心逐渐离百姓远了,群众观念淡漠了,“平民心态”逐渐扭曲,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有的干部,一事当前,想的首先是自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而不是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不在乎群众对自己怎么看,只在意上级对自己印象好不好。说这类干部“平民心态”基本消失,大概也不为过。    
    至于个别干部,唯利是图,以权谋私,疯狂地聚敛钱财,肆无忌惮地侵害群众利益,当属背叛“平民”行为,则应该算另一性质的问题了。    
    另有一类干部,“平民心态”有变化,但不明显,变化比较微妙,可以称之为“平民心态”淡化。其表现:    
    一是不愿涉足普通百姓集聚的场所。如沸沸扬扬的公园,人声嘈杂的集贸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店,热火朝天的健身房,大汗淋漓的浴池等等。偶与家人去了这种场合,浑身不自在,被人认出来觉得不体面。    
    二是不愿与穷亲戚来往。过去是农村缺衣少食的农民,现在是城市下岗失业的职工,找上门来感到厌烦,不愿伸出援手,避之惟恐不远。    
    三是讲究门当户对。平日交往,寻找儿女亲家,都要选择同一层面或更高层次的,否则就感到“掉价”,有失身份,很不光彩。    
    四是不关心市场。对稻谷菽薯、鱼肉蛋茶、瓜果菜蔬等必需品价格状况一无所知,起伏涨落漠不关心。    
    我上面列举的情况,也不能简单对号入座,有其中一二种表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都归之于“平民心态”淡化,但多数情况有这种因素,应该引起自我警惕。    
    “平民心态”淡化,对于当政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离开领导岗位的老同志,这种倾向也不可轻视。老同志如果存在这种思想障碍,容易导致自我封闭的病态心理,对身心健康很是不利。另外,一个人的职务和心态不都成正比,在职时保持低调,有平民心态,退下来没有“落差”,不会有失落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