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谍,不用费什么劲,也无需大的破费。谍报机关还了解到,扎维雅洛夫有远
亲在英国,他早就想见到他们,可是又总觉得没有希望。于是,美国谍报机
关在英国同事的帮助下很快就安排扎维雅洛夫赴英探亲,招募手续也在此行
中完成了。
接着,扎维雅洛夫到白俄罗斯探亲。他这次是按照美国谍报机关布置的
任务行事,表面上同过去一模一样,看望自己的亲人,同他们交换礼品,休
息,参与解决各种日常生活问题,等等。但事实上,扎维雅洛夫现在感兴趣
的是其它方面。他暗中猎取谍报资料,留心观察并记在心里,有时还用密码
笔录军事设施的每一个标记、部队的部署及其所属的军种,等等。在这次旅
行中他成功地搜集了重要情报。
次年,扎维雅洛夫又来到了白俄罗斯。这一次,他接受了搜集特别重要
军事情报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不仅要亲自观察,而且得向亲友详
细打听。特别重要的是扎维雅洛夫同他弟弟的会见。他的弟弟住在州首府一
个大司令部的附近,职业是家庭手工 裁缝,为军队缝制军服,军官和超期服
投人员找他弟弟做衣服的最多。一些军人在试衣时间里经常泄漏情报。把这
些情报加以比较,就能很容易地确定某些部队的种类和部署,作出近似于实
际的结论:战斗训练的性质,部队某些指挥员的威信和业务能力、军官队伍
的纪律和精神素质,等等。所有这些情报,都成了扎维雅洛夫的猎物。
工商情报战
(Industry & mervce intelligence battle)
发生在企业90%的间谍案件都可归咎为受害者的轻率从事。因此,对付
间谍活动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认真预防和谨慎从事了。
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发生了从纺织业开始的工业革命。英国的纺织工
业突飞猛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西方国家的产业间谍一时间云集英国,
把窃取英国的纺织工业技术作为重要目标。英国为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严
禁输出纺织工业技术。但是防不胜防,没过多久便被美国人偷获。
1970 年,一个名叫山姆·斯奈德的美国人,借参观英国一家纺织厂的机
会,偷偷绘制了工厂的草图,回国后建立了美国第一家先进的纺织厂。几十
年后,斯奈德等人靠纺织起家,一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美国的纺织工业也
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粮食战
(Grain battle)
1967 年,日本商人在粮食经营中发了一笔大财。这笔大财的获得是因为
日本商人从前苏联国家重要官员的社会活动中捕捉到了有关粮食的信息。
1967 年,日本设在莫斯科的商务人员(实则是市场信息情报人员)有两
个多星期没有看见熟悉的前苏联外贸部司局长以上官员在公开场合露面,他
们把这个信息发回东京。东京发报给所有驻外的市场信息人员,要求他们查
找前苏联外贸部高级官员的行踪。查来查去,发现这些人正在美国进行秘密
粮食贸易谈判。日本对这一情报进行分析:苏联这么多人去谈判,不是小买
卖,一定是大批地买粮食。如若这样,必然会引起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于是,
日本就枪先猛抓一把,“吃”进了大批粮食。等到苏美达成协议,开始交易
时,日本手里已掌握了大批粮食。这样一来,国际市场上粮价直线上升。日
本人见时机成熟,立刻高价抛出,发了大财。
黑色汽车
(Black car)
日本电影界拍过一部叫做《黑色汽车》的电影,70 年代在世界许多国家
上映。这部片子令人信服地描绘了一位汽车设计师,为了防止竞争对手的偷
盗,成了工业间谍活动领域里的一个反谍报人员。
这部电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汽车业方面的工业间谍活动成了汽车业的
常见的伴侣。汽车市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场。许多小公司和所有的大康采
恩都成了相互的对手。
法国的《企业》杂志说:“化学和汽车生产是保守经营秘密生命攸关的
两个工业部门。”
汽车业被窃的秘密,其价值每年约为200 亿美元。据估算,在竞争中每
年至少死去20 来名工业间谍。从偷窃秘密得到的收益与投入的美元之比为五
比一,外加若干数量的人血!
今天可以毫不夸张他说,美国的工业间谍活动的中心是底特律。美国大
多数汽车公司的总部都设在那里。
在底特律和底特律附近,有几家专门从事问谍活动的私人代理行。它们
的任务是寻找那些生活“超过自己实际收入”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这些人注
定成为牺牲品。他们在得到第一笔款项后,就成了不断讹诈的对象,被人肆
无忌惮地加以利用。
汽车业的间谍除使用最原始的方法——行贿和讹诈外,还采用最现代化
的间谍活动技术。例如,底特律一家汽车公司的设计室里一下子发现了藏在
通风装置后面的几部微型电视摄像机。竞争对手凭借电视可以观察和复制图
像,就象站在绘图桌前一样。
戴高乐被拒之门外
(Dogaole rejected outdoors)
法国米什兰轮胎公司,以生产汽车轮胎闻名于世,钢丝束子午 线轮胎就
是该公司发明的,该公司实行高技术生产。1964 年,戴高乐要参观这个工厂,
却遭到了当时49 岁的米什兰的拒绝:“假如你一个人来厂我欢迎。但我想,
您是不会一个人来的,我不愿在您的随员中有人偷我的技术。”
时装间谍
(Fashion dress spy)
巴黎的时装世界闻名,在巴黎的时装大厅内,观看者只准用眼看,不准
用笔描绘,更不准拍照。
一些国家的设计家相继派出女“时装间谍”,以获取情报。英国一名女
间谍,手腕上带着手表照相机,需要时把袖子一提,装着看“表”,便把模
特的时装拍摄下来。巴黎的另一名时装间谍,更是别出心裁,把相机钉在帽
子上,用几朵花伪装起来,一旦需要动一下小花,新款的时装样就被猎取了。
招聘术与间谍术
(The art of recruitment and the art of spy)
法国一家著名的化工厂研制成一种新型洗涤剂,去污力强,销路甚好,
盈利颇丰。美国一家公司见状后,便设下骗局,以骗取有关资料。
有一天,在巴黎的各大报刊上刊登了一家美国化工公司的广告,广告中
醒目地写道:“招聘8 名高级化工专家,以便在欧洲设厂,待遇优厚。”该
广告刊出后,应聘者纷至沓来,其中就有曾参与制造洗涤剂的几位专家。美
国人在对他们进行“面试”时,巧妙地套出了这种新产品的配方和部分生产
工艺。当这几位法国专家还在静候佳音时,这家美国公司早已不知去向。
不久,这种新型洗涤剂便在美国面世,并打入了国际市场。
神秘的领带
(Mystical tie)
一天,法国一家著名的照相器材厂来了一批日本客人。这家工厂的实验
室主任接待客人显得格外“热情”,他自始至终陪同客人参观。在观看一种
新的显影溶液时,一位客人俯身靠近盛溶液的器皿,仔细看了一下。可是精
明的实验室主任却发现,这个日本人的领带比一般人的领带长,一俯身就正
好使领带未端“无意地”沾到了溶液。如果回去把领带上的溶液痕迹化验分
析一下,就很容易得到这种显影液的配方。于是,主任赶紧悄悄叫过一位女
服务员,对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参观结束后,当那个日本人心满意足
地走出实验室门口时,一位女服务员彬彬有礼地走到他跟前说:“先生,您
的领带脏了,请换条新的。”说完便递给他一条崭新的漂亮领带,那个日本
人尴尬至极,但又有苦难言,只好连连鞠躬道谢。
乔装打扮
(Masquerade)
在间谍战中,乔装打扮是最普通的一招。通过乔装打扮,移花接木,可
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原苏联为了窃取西方的重要军事经济技术情报,就
经常采用这种手法。
1973 年5 月,巴黎举办了一次航空展览。当时,一位佩戴着加拿大徽章
的人在展厅内踱来踱去。忽然,他乘人不注意顺乎偷拿了一件航空仪器就想
走。但这一切并没有逃过在场的法国警察的眼睛。他们当即将这位“窃贼”
擒获。后来一查才知道,他根本不是加拿大人,而是原苏联驻法国的空军副
武官米隆基涅中校。
奇特的餐馆
(Peculiar restaurant)
据国外统计,在一项新技术或新发明中,约有90%的内容可以通过各
种情报途径获取。
19 世纪中叶,英棉纺工业发展很快。当时的布拉泽公司的生产蒸蒸日
上,纺织品涌向世界各地。这引起了日本同行的注意。
不久,在布拉泽公司的附近新开了一家餐馆,那里上至经理、下至堂倌
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这家餐馆的特点是价格比英国馆子便宜,而且味道鲜
美,服务态度极佳。时间一长,布拉泽公司的工人、职员,甚至一些高级工
程师便把就餐中心移向这家日本人开的餐馆。久而久之,搞得人缘极好,生
意兴隆。
但是几年后的一天,这家餐馆突然因亏损倒闭了。餐馆的经理和堂倌声
称无钱回国,想通过常来光顾的工程师及高级职员说情,进布拉泽公司工作,
以便筹集路费,返回家园。公司接纳了他们。但公司里上上下下做梦也没想
到,这家日本餐馆的全班人马都是日本第一流的纺织专家。这些日本人一边
默默工作,一边把英国纺织机先进设备的部件、结构及作用等,牢记于心。
若干年后,日本人声称路费筹齐了,便启程返回日本。之后又经过几年
的艰苦奋斗,日本人造出了在当时相当先进的纺织机。
企业中的兼并战
(Annexing battles among enterprises)
英国吉尼斯集团已历经288 年的发展过程。这家公司靠酿酒起家,如今,
其经营触角已伸向许多行业,其家族要员遍布英国工、商、军、政各界,被
人称为“吉尼斯王朝”。198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