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了“以物易物”的巨贾。
多年来,从莫尔顿手上作交换贸易的货物数不胜数,货品类别亦十分广
泛,大至汽车,小至体育和家庭用品,甚至包括蝙蝠。
这位以物易物的商业巨子,以这种生意手法不但每年能交易庞大数目的货
物,最难得的是还能帮商人解决积压货物的难题。
莫尔顿的公司有58 名职员,每人每年起码可以接到350 宗大买卖,一些
大公司在节日中卖不完的货品,象哈雷彗星热潮过后的望远镜,母亲节后卖不
完的朱古力等等,莫尔顿也自有办法为它们找到出路。积压的货物一般求售迫
切,肯定廉价,若能销出自然利润不菲了。
旧金山华人首富
(The wealthiest in San Francisco)
黄襟海发迹于1927 年得到一位表兄帮助,到伊利诺州昆西市开餐馆。当
时花了1000 美元买了一间小型中国餐馆,名为“新中国餐室”。黄襟海以勤
奋著称,靠每天24 小时营业来吸引顾客,生意不错。他赚了钱便又投进餐馆,
把它扩大到200 座的规模。他在伊利诺州得到一位“贵人”指点买股票,那位
“贵人”是该餐馆的老顾客。当年他曾问那位老顾客美国怎样去打仗,对方答
称用枪炮、舰艇及坦克车。于是他便决定购买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那时因为
战争,钢铁股票暴涨,使他成为百万富翁。后来他也买了一些通用汽车公司的
股票,让他一再“发达”。
1958 年黄襟海搬回金山湾区,定居旧金山华埠,买下了近30 年来他的“大
本营”——黄襟海旅馆。这家旅馆原名为哥伦布旅馆,他买下时花了35 万,
如今的时价已在1000 万美元以上。
12。5 万美元
(US125; 000)
中国汉朝时候有首民谣:“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二人不相容。”在世
界商界,却有兄弟相容的楷模。
每年营业额4。5 亿美元的美国富翁,是来自法国的移民马吉安诺四兄弟。
阿尔芒42 岁,佐治40 岁,梅礼士38 岁,保罗35 岁。他们象童话中的7 个小
矮人,不结婚,住在一定作。
1981 年,他们还是法国东南部的外省青年。从巴黎人的势利眼看来,他
们自然该归人乡下佬一类。当时,他们口袋中只有7 万法郎(12。5 万美元),
还不够在巴黎圣日尔曼大街开一间精品店的本钱。他们飘洋过海来到美国,
却几乎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马氏兄弟手中的本钱,买盐不咸,买醋又淡;不咬紧牙关死干如何熬得
出头?佐治说:“我们一到美国,马上彻头彻尾地美国化了。我们适应美国
市场,金融。”
四兄弟胼手股足,除了死于,还得巧干。
兄弟四人仔细分工:老二佐治负责产品式样设计,老四保罗负责广告,
大哥阿尔芒专管公共关系,老三梅礼士则掌管生产方面的事情。
这个家族王国,在短短7 年中就建立起来了。马氏兄弟跟他们的法国乡
亲大不相同,他们很少度假。要去就四个人一起出发。也很少上馆子,不象
他们的法国老乡那样由7 点钟吃喝到午夜。他们只请一名学校训练出来的法
国厨师,在家中烹任。
没想到七年之间,美国式的高效率,加上法国人所自傲的“脑子灵活”,
一个牛仔裤王国已耸立。如今Guess 已成为世界牛仔裤的第三大企业。四兄
弟稳坐企业高层,指挥着7000 名雇员。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是只崇拜钱的。当你的营业数字高涨到某一程度,自
然有人恭请你去揭幕、剪彩、当主席。。。踏入1988 年,洛杉矶市长甚至第
二次把4 月12 日,订为“佐治·马吉安诺日”,以表彰他们公司增加本市就
业机会的功勋。
有人形容美国人狂恋石磨蓝(牛仔裤商标)的劲头:他们不是买,而是
狂风扫落叶。。。每个星期,全美国卖出Guess 产品,数字是25 万件。
洗厕所女工改行致富
(Lavotary cleaner bees rich in another profession)
两年前,嘉拉蒂仍要依靠洗厕所赚取微薄的收入维生,但到了今年,作
为美国一间大型时装连锁店的设计师,她分得的红利估计将不会少于100 万
美元。
嘉拉蒂服务的谢利时装公司,总部设于达拉斯,目前正在迅速扩张,每
周平均开设25 间分店,预计今年营业额将高达1。1 亿美元。
嘉拉蒂设计的时装系列,均是一个尺码的双性服装和衣饰,以方便、舒
适和易于搭配见称,例如弹性的绑腿,可穿到臂上来,或当作腰带使用。纽
约的一位著名的时装评论家说:“嘉拉蒂的设计胜在没有成规,无论怎样穿
着,都没有所谓对错。”
然而这位36 岁的失婚夫人,在事业上并非一帆风顺。8 年前她离婚后,
独立抚养着仅周岁的儿子,她把仅余的38 美元购买针线衣料,缝制第一套自
己设计的时装,在达拉斯的精品店寄卖,结果证明她确有设计时装的天才。
1986 年初她积聚一点小本钱,与一位服装商人合作,可惜彼此对时装设
计的概念有很大分歧,新公司在短短4 个月便告倒闭,而且欠了一大笔债。
嘉拉蒂再度一无所有。为了生计,她只好当清洁女工,赚取时薪5 美元。
但有才能的人终有伯乐赏识,1987 年底,谢利时装公司总裁法兰基知道嘉拉
蒂的境况后,立即邀请她加盟。
事实证明,法兰基的眼光没有错,嘉拉蒂今番可算吐气扬眉。
犹太富翁
(Jewish rich man)
美国垄断资本高度发达,号称“托拉斯”王国。而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
区南部的华尔街,则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在这个大本营里,有不少是
犹太富翁,其中能够控制华尔街产业界的犹太富翁“一百名家”,被称为犹
太人“望族”,在美国金融界拥有相当的实力。
李克利斯是一个雄心勃勃、一心要进入“一百望族”的人。当他积蓄了
4000 美元的时候,忽然想到要成立一家大综合性公司。4000 美元在50 年代
初的美国社会里,自然是微乎其微,但李克利斯看准行情,善于钻营,竟然
挂出了“美国拉比公司”的大招牌,由于他在证券公司担任过证券分析员,
所以他对市场的行情有着充分的了解,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随后,他又分设
了10 多家子公司,包括投资公司、超级市场、事务机器公司、汽车廉价商店、
轮胎、成衣、装饰品、建材、儿童用品、威士忌及其他酒类等各种商店,使
“拉比公司”真正成为一家综合性公司。他自任总裁,一切重大决定都出自
他一个人之手。他一旦看准机会,哪怕暂时吃亏也敢去做。例如,1955 年,
著名的史密斯·可鲁娜投资公司的大股东葛伦决定出让股权,每股价钱22
美元,而李克利斯认为这个公司将来会有大发展,一开口竟以28 美元买进,
交易马上做成。结果,他买进这家公司不久便赚了大钱。
以4000 美元为资本,李克利斯经过10 年左右的苦心经营,到1960 年,
37 岁的他,个人财产便积聚到2 亿美元,10 年增长5 万倍!再过10 年,即
到1970 年,“拉比公司”的经营额达18 亿美元,而资产达17 亿美元,李克
利斯终于加入了华尔街犹太人“一百望族”,成为其中有数的大富翁了,而
在当时,他只有47 岁。
进入70 年代,李克利斯创立的“美国拉比公司”进一步拓展,触角伸向
海内外,拥有职员10 万人,规模称得上十分庞大。他在“美国拉比公司”中,
拥有90%的股权。人们在谈论起他时,都说他“富得迅速、富得惊人”。
独具慧眼
(Exceptional insight)
1952 年5 月,早川德次前往美国,参观电视机厂,并向他们提出技术合
作建议。回国后马上向政府申请制造电视机。
那时,全日本只有早川德次发展电视机生产,其余家电业厂商大多持怀
疑态度。他们嘲笑早川德次:“电视在日本根本没有远景可言,光是生产设
备就要一笔巨额投资,我们为什么要在未知利润上下这样大的赌注呢?难道
把声宝公司弄垮了,也在所不惜吗?”
早川德次并不理会这些冷嘲热讽,从1952 年开始,他就大胆投资,开设
电视工厂,致力于黑白电视机的制作。
不久,日本第一家民营电视台宣告成立。荧光屏幕上出现的奇观吸引了
无数的观众,电视机从此渐渐被人们接受,早川德次生产的电视机销售量渐
增。
早川德次从电视机生产中获取的高额利润,使日本企业家不禁眼热。原
来对电视生产持怀疑态度的厂商,这时都纷纷解囊,投资办厂,争先恐后制
作电视机。
把嗜好变成事业
(Turn hobbies into career)
酷爱钓鱼的米基,把嗜好发展成了一种成功的生意。
10 年前,他辞掉营业代表的工作,拿着手上仅有的5000 元积蓄,迈开
创业的第一步,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竟然一举成功,好运从此降临,无往不胜。
米基以过去20 多年的钓鱼经验,为热爱钓鱼的人们提供一些最适宜耐用
的鱼竿、鱼丝、鱼钓,盛鱼用的特制小胶桶等等。他大力推销美国本上制造
的钓鱼工具,降低成本,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货品,务求商品的质量与价格,
都能满足大众的口味。米基说:“身为过来人,我很明白一般并不富裕的钓
鱼爱好者的苦处,太昂贵的钓鱼工具,只会减低他们的钓鱼兴趣,转而培养
其它嗜好。”
富中之富
(Rich among the rich)
世界上100 个最富有的入当中,有90 个是中东的达官贵人。但是,哈舍
格基却是富中之富。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也是沙特阿拉伯的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
齐兹·沙特的御医,并领导麦加医院。年轻的哈舍格基对医学不感兴趣,在
芝加哥州立大学攻读的是企业管理。
他一开始就在企业界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让沙特阿拉伯购买美
国一家卡车工厂的大量股票。而他自己却成了那家工厂的最大股东。
这已是30 年以前的事了,而今哈舍格基已成了中东和工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