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李先生这种人真是好朋友,帮我那么多日子的忙(指鲁迅修西三条旧居时一位教育部的同事李老先生任监工/编者),连茶水都不喝我一口的。 

  ·与孙伏园的谈话,录自孙伏园《忆鲁迅先生》,文收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鲁迅回忆录)第2集。 

  王小隐(当时《京报》记者,曾与鲁迅同赴西安/编者)那次是穿的双梁鞋。见人面,总是先拱手,然后便是哈哈哈。无论你讲的是好或坏,美或丑,是或非,王君是绝不表示赞成或否定的。总是哈哈大笑混过去。 

  “我想不到,世界上竟有以哈哈论过生活的人。他的哈哈是赞成,又是否定。似不赞成,也似不否定。让同他讲话的人,如在无人之境。” 

  ·与荆有麟的谈话,录自荆有麟著,上海杂志公司1943年11月版《鲁迅回忆断片》。 

  两个“小鬼头”(指俞芳、俞藻/编者)睡了吗? 

  依我看,你父亲(指俞芬姐妹之父俞英崖/编者)还算好的。至于娶后母,这是他的自由,你们要体谅。现在父母不能干涉子女的婚姻,子女当然也不应干涉父亲的婚姻。至于寄钱养子女,那要看他的经济状况,有些人,家里没有积蓄,把子女养到一定的年龄,就让他们独立谋生,这是完全可以的;何况他现在还一直寄钱来呢。 

  ·与俞芬的谈话,录自俞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这样下去(指愈芳栽种芋艿总是让芋艿只留一片新叶/编者),芋艿是种不好的。以后不要再摘老叶了。……小孩子总有小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的,即使是幼稚可笑的行动,他们自己也以为是很有道理的。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63节:与俞芬等人的谈话
作者: 吴作桥

  ·与俞芬等人的谈话,录自俞芳《杂忆鲁迅先生与少年儿童》,文刊《上海鲁迅研究》第6辑。 

  日食出现的时候,你们已熄灯睡觉了,我想着你们第二天早上要上学,所以没有叫你们。 

  ·与俞芳、俞藻的谈话,录自俞芳《杂忆鲁迅先 

  生与少年儿童》,文刊《上海鲁迅研究》第6辑。 

  我认为老二、老三(指俞芳、俞藻/编者)是主客,因为她们难得到馆子里来吃饭,我们大家都是陪客。如果在陪客中还要分出“吃客”来,那么,许家兄妹和房东你(指俞芬/编者)就算“吃客了”。 

  ·与俞芬等的谈话,录自俞芳《杂忆鲁迅先生 

  与少年儿童》,文刊《上海鲁迅研究》第6辑。 

  有一个叫李玄的,山西人住某路某号,给周作人去信,说他听说北京只有五个人,他想看一看这五个人究竟如何。你从前在那里住过,你调查一下。 

  ·与高长虹的谈话,录自高长虹《1925年,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文收董大中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鲁迅与高长虹》。 

  他(指木工“和尚师傅”,姓名不详。鲁迅小时他曾给鲁迅作过一把“关刀”。鲁迅迁家北京,他提出用运绍兴酒坛的办法,将竹络笼住运输书箱/编者)聪明,能干又热心,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巧木匠。 

  ·与母亲的谈话,录自俞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署假,你们怎么不回家。” 

  (龚宝贤说,自己父亲放赌,不愿回去) 

  “你家里这样穷,还让你到美专(指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编者)读书,你应该回家去看看父亲。” 

  ·与龚宝贤的谈话,录自姚璋《永恒的记 

  忆》,文刊1982年第4、5期《鉴湖》。 

  你的病非常的重,但也不必吃药,只须注意饮食好了。你每天早上吃一碗粥,午餐晚餐都只能吃一汤碗饭,千万不要多吃,否则,一定会把这病化得非常危险,而且在这病未好时,不能请假到校外去(以上对翁天寥说)。 

  他的病必须注意饮食,厨房只准照我的规定早上给他一碗粥,午间和晚上给他一汤碗饭,不能再给他添(以上对厨房和校工说)。 

  不能代他去买任何零食,假使你们不听我的话,那么将来他的病势变严重时,便须由你们负责任(以上对校工说)。 

  好了么,那么你就照常去上课,饭也到膳堂去吃吧。 

  ·与翁天寥等的谈话,录自天寥《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文收绍兴鲁迅纪念馆1986年印《乡友忆鲁迅》。 

  你读政治经济科当然很好,但是应该知道我国目前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病源才能对症下药,来改革政治,发展经济……。 

  ·与沈养之的谈话,录自许柏年《鲁迅先生轶事》,文收绍兴鲁迅纪念馆1986年编印《乡友忆鲁迅》。 

  我来请你帮忙的,因为五中(即绍兴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浙江省第五中学校/编者)的植物教员还没有聘定,想请你去担任。钟点由你安排,只要双方(当时沈养之已在五师有课/编者)不会冲突就行。 

  ·与沈养之的谈话,录自许柏年《鲁迅先生轶事》,文收绍兴鲁迅纪念馆1986年编印《乡友忆鲁迅》。 

  (谷清先生的打狗法是)有狗咬来的时候,尽管对他作揖,尽管退后,退到水边不能再退的时候,呜的一声,一脚踢到水里了。 

  ·与孙福熙的谈话,录自孙福熙《鲁迅·艺术家》, 

  文刊1937年1月号长沙《潇湘涟漪》第2卷第10期。 

  我睡上铺,谷清(蔡元康的字,为蔡元培之从弟/编者)是被乌龟背过了的(蔡元康在北京时,一次去妓院,回时院中有积水,由妓院男人背负而过/编者),我不愿和他同房。 

  ·与许寿裳等人的谈话,录自许寿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亡友鲁迅印象记》。 

  这是慢性肠炎,你饮食要小心,切勿暴饮暴食,讲求卫生,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在孙端上亭农业实验场的公园里与孙光祖的谈话,录自孙光祖《鲁迅先生在孙端的二三事》,文刊《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辑。 

  “你只要有一篇不答复他,他们就认为你失败了。我就篇篇都答复他们(指熊以谦首先向鲁迅发难的反对鲁迅关于读书问题意见的人们/编者),总要把他们弄得狗血淋头,无法招架,躲回他们老巢去为上。” 

  (四五年后,荆有麟在上海忽然碰到熊以谦,并向鲁迅说熊以谦非常老诚) 

  “你说他老实么?那就是他骗取社会同情的手段。凡遗少,都有那一手,怎么样?现在还在上海么?喊他来,我把他脑子中的中国书虫,都要打干净。” 

  ·与荆有麟的谈话,录自荆有麟著,上海杂志公司1943年11月版《鲁迅回忆断片》。 

  我自己没有饭吃,却拿出钱来给人家去买田(外面公认的鲁迅“义子”廖立峨把爱人带来,在鲁迅家当食客,一天竟向鲁迅借千余元,说是将押出去的乡下田产赎回/编者),你以为我该这样做么?况且我从哪里去弄到这些钱呢? 

  (廖立峨说:先生一年数万版税,只要肯,有什么弄不到。) 

  我不肯。 

  ·与廖立峨的谈话,录自章锡琛《鲁迅的“干儿子”》, 

  文刊1946年10月重庆《故事杂志》月刊第1期。 

  这孩子可真细心(指胡风长子张晓谷幼时在鲁迅家吃鱼,自己能将刺吐出/编者),这小的刺都能吐出,可见大有生存本领。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64节:与胡风家人的谈话
作者: 吴作桥

  ·与胡风家人的谈话,录自梅志著,北京十 

  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胡风传》。 

  “应该培养这个女孩(指杨秀鸾,时是厦大附近一小卖店店主李三姑的孙女/编者),让她进学校念书。”(后杨秀鸾终于进了厦门大学学生办的平民学校读书,鲁迅还每月资助她们一点钱)。 

  ·与李三姑的谈话,录自陈坚、余凤高《访 

  问盛配先生》,文刊《鲁迅研究资料》第8辑。 

  “你要看什么书吗?《桃色的云》你看过没有,这本书还不错!现在外面不多了,恐怕没处买,我那儿还有一本,你要,可以拿来” 

  “那本书有空叫人给你拿来呀” 

  ·与马珏(马幼渔之女)的谈话,录自马珏《初次 

  见鲁迅先生》,文刊1926年3月《孔德学校旬 

  刊》,转自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大先生鲁迅》。 

  邮递员送信很辛苦(那时邮递员送信都是步行的),信送到了,我请他吸支烟,喝杯水,在门洞里坐坐,歇歇,表示对他的感谢。 

  ·与母亲的谈话,录自俞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环境保护 

  “中国的将来,如同阿拉伯的沙漠,所以我要斗争。”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与创作》,文收百家出版社2000年版《许广平纪念集》。 

  “在遥远的将来,中国如果还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戈壁的沙漠肯定会南移,中国的全土将会被沙石埋没。 

  “是的,根据戈壁沙漠最近发掘来的文物考证,沙漠的下面,曾经是古代的都市。如果是都市的话,那么就一定也有过河流和树木。 

  “请看看中国广阔无垠的原野、山岭吧,哪里还有像样的树木!山岭是光秃秃的;田野上幸存的也都是些幼小的树木。然而,就是这些为数不多、自然生长着的小树,现在也没有了吧。什么缘故呢?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得贫困不堪,面临着饿死的危险。他们为了生活下去,竟相剥去树皮食用,挖出树根充饥。民众处于这种状况,中国是长不出树来的,于是政府的植树造林政策也就归于失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