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血。用川芎。当归。茯苓。白术。白芍。陈皮。秦艽。如心下胀。是浊气碍于上焦。加浓
朴。贝母。香附。前胡。大腹皮。苏叶等。一二味。若喘加杏仁。甚者加炒苏子。
按此症始自两足。渐至喘闷似水。足趾出水。谓之子气。乃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有血风。
不可作水。妄投汤药。当以天仙藤散主之。
卷二子气
天仙藤散
属性:天仙藤(即青木香洗略炒) 香附(炒) 陈皮 甘草 乌药(各等分) 和匀为末。每服三钱。
姜三片。苏叶三片。木瓜三片。同煎空心服。三服后肿消。此方单氏作煎汤。加紫苏四分。如
虚加人参。白术。当归。如不效。兼服补中健脾之药。
(〔吴按〕以后三味。另煎水。送前药末。)
卷三
子悬
属性:胎气不和。浊气举胎。而上凑。胸腹胀满。谓之子悬。然必面不赤。目不青者方是。不然则
胎坏矣。
卷三子悬
紫苏饮
属性:苏叶(八分) 人参 大腹皮 川芎 白芍 陈皮(去白) 甘草(各一钱) 当归(酒浸二钱)
姜(三片) 葱白(一根) 空心服。此症挟气者多。非紫苏。腹皮。陈皮。川芎。无以疏其气
。非当归。白芍。无以利其血。气利血流而胎自下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甘
草补之。一补一泻。推陈而致新也。
卷三子悬
单氏子悬方
属性:人参(一钱) 白术 当归(各二钱) 黄芩 川芎(各八分) 紫苏 陈皮 砂仁 甘草(各四
分) 如有气加木香(三分) 姜水煎。
子悬症。虽以紫苏饮主之。若饮食不甘。兼以四君子。若内热晡热。兼以逍遥散。若胃火所
致。则用四君子汤。加黄芩。枳壳。柴胡。栀子。若脾郁所致。则用归脾汤。加柴胡。枳壳
。
卷三
子烦
属性:心中烦懑不宁者是也。责之心虚有火。简易方以竹叶汤主之。若左手寸脉微弱。则服柏子养
心丸。或调补心丹。临卧服。
卷三子烦
竹叶汤
属性:白茯苓(二钱) 防风(八分) 麦冬 黄芩(各一钱) 竹叶(九片) 心惊胆怯。烦闷不安。
人参 枣仁(各一钱) 白术 当归(各二钱) 黄芩 远志(各八分) 川芎(七分) 怀生地(
一钱五分) 竹叶(十片) 陈皮(三分) 麦冬(一钱) 甘草(四分) 姜枣引。如烦渴加竹茹
一丸。有痰加竹沥。姜汁。虚多用人参。脾常泻。减去生地。麦冬。枣仁。
夫人肺脏寒而热乘于心。则令心烦。停痰积饮。在心胸之间。或冲于心
。亦令心烦。若热而烦者。但热而已。若有痰饮而烦者。呕吐涎沫。恶闻食气。烦躁不安也
。治内热用竹叶汤。痰滞用二陈汤。加白术。黄芩。枳壳。气滞用紫苏饮。气郁用分气饮。
加
。通于舌。若孕妇脏腑气虚。荣卫不理。阴阳隔绝。热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心烦而口干
也。若系胃经实火。竹叶石膏汤。系胃经虚火。人参黄 散。系胃经虚。补中益气汤。系脾
气郁结。加味归脾汤。系肺经虚热。紫苏饮。系肝经火动。加味逍遥散。系肾经火动。加味地
黄丸。
(〔吴按〕烦轻躁重。躁为阴虚。阳无所附。虚阳外越。孤阴失守。久则暴脱。经云阴虚无骤
补法。计在潜阳。此至精微之旨也。)
卷三
子痫
属性:孕妇痰涎壅盛阻塞。或时发搐。不省人事。名曰子痫。治宜清气化痰为主。盖此症因于气者
多。治法与痫症同。惟剂稍小耳。若恶心甚者。煎二陈汤探吐。吐定则理气化痰。兼用黄芩
。白术。保胎。古方羚羊角散。葛根汤。药味偏于辛散。治者当因时制宜可也。
(〔吴按〕痫者。俗名羊颠疯。皆痰火凝聚心胞男女皆有。最难除根。孕妇子痫。又当别论
。)
卷三子痫
羚羊角散
属性:羚羊角(一钱) 当归(二钱) 独活 五加皮 茯神(各八分) 枣仁 米仁(各一钱) 防风(
五分) 川芎 杏仁(各七分) 木香(二分) 甘草(四分) 如虚加人参。若痰气盛缓。而人
参姜引。如痰多。加竹沥。姜汁。脾胃弱。加白术(二钱五分) 研末服。
治临月因发风疹。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
(〔吴按〕疹必兼咳。以咳止为毒尽。总当辛凉托散。使其外达。而免内陷。不可轻忽。)
卷三子痫
葛根汤
属性:葛根 贝母 丹皮(各一钱) 木防己(六分) 防风(八分) 当归 川芎 茯苓(各二钱) 桂
枝(五分) 泽泻 甘草 独活 石膏(各四分) 人参(八分) 水煎服。忌海藻。粉菜。酢物
孕妇无故忽然僵扑。左脉微数。而右脉滑大者。是血虚。阴火炎上。鼓动其痰。四物汤养血
。加芩连降火。兼用二陈汤化痰下气。或加竹沥姜汁。
卷三
子淋
属性:此症以茯苓、灯心、条芩为主。若痰闭上焦。寸关必滑。宜探吐以提之。然必胸膈迷闷乃可
(〔吴按〕不可过于通利。亦不宜急用升提。只用萆 厘清饮最妥。)
日久倦怠。右脉微弱。属气虚。用人参。黄 。白术。麦冬。茯苓。加栀子。知母。条芩等
。清火药。
左脉细数形羸。每便则痛。属血虚。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条芩。济生方中。治子淋症
。用安荣散。煎麦冬汤下。但滑石、细辛二味稍峻。人之虚实。气血各有不同。达士变而通
之可也。(安荣散方具秘要中。)
卷三子淋
单氏子淋方
属性:人参 茯苓 通草(各一钱) 白术 当归 麦冬(各二钱) 甘草(四分) 灯心(五分) 如有
痰。宜清肺金。加黄芩(七分)
卷三
淋闭
属性:脐腹作胀。小便淋闭。盖孕妇胎系于肾之间。虚热而成斯疾。若项强筋挛。语涩痰盛
。用羚羊角。小便淋痛涩少。用安荣散。肝经风热。用加味逍遥散。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服
八味丸。迟则不救。服燥药而小便频数。或不利。用生地。茯苓。牛膝。黄柏。知母。川芎
。当归。甘草。煎汤。频数而黄。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五味。麦冬。元参。肺气虚而
短少。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麦冬。阴挺痿痹而频数。用地黄丸。热结膀胱而不利。用五
苓散。脾肺燥不能小便。用生黄芩。清肺热。膀胱阳虚。阴无所化。用肾气丸。膀胱阴虚。
阳无所生。用滋肾丸。
卷三淋闭
滋肾丸
属性:肉桂(一两五钱) 黄柏(三两) 知母(二两) 共研末为丸。
卷三
溺血
属性:形体劳苦。或过食炒炙等物。小便中带血。宜清膀胱。
(〔吴按〕小水带血。频数而痛。为血淋。小水清长。带血不痛。为虚火。)
卷三溺血
加味逍遥散
属性:当归(二钱) 白芍 柴胡(各一钱) 茯苓 丹皮 山栀(各七分) 白术(一钱五分) 炙草(
四分)
卷三
遗尿
属性:孕妇遗尿。有虚与热之分。医者当审其因。如系脬中有热。用加味逍遥散。系脾肺气虚。用
补中益气汤。加益智。系肝肾阴虚。宜六味丸。
如孕遗尿。
卷三遗尿
白薇散
属性:白薇 白芍(等分) 为末。米饮送下。空心服。
遗尿不知而出。
卷三遗尿
桑螵蛸散
属性:桑螵蛸(七个) 炒黄。研为细末。空心米饮下二钱。
卷三
转胞
属性:孕妇六个月以后。觉胎坠。一边小水不通。其症有因火。有气虚。有痰滞。有血虚。
两寸脉弦急。或两尺弦急有力。兼口干心烦等火症者。属热。宜用冬葵子。滑石。栀子。木
通。条芩。白术。以清之。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以田螺研成膏。或生葱捣膏贴脐
上。立通。
(〔吴按〕譬如水壶。若贮水太满。则倾之不出。去其上盖。其嘴即通。亦此理也。)
右三部微弱无力。或气口虚大。兼倦怠不食者。属气虚。以补中益气汤。服下探吐。以提其
气。
左脉不足。或涩而数。兼夜热心烦。或大肠闭者属血虚。宜四物汤。加黄芩。知母。黄柏。
调益元散服。
卷三转胞
益元散
属性:滑石(六钱) 生甘草(一钱) 共为末。加入前药服。
(〔吴按〕此系六一散。而益元散尚有朱砂也。)
肥盛妇人。右寸脉沉滑。症兼恶心心胀。小水不利。属痰滞。以二陈汤。加青皮。升麻。柴
胡。煎服探吐。使药汁与痰同出。然后用参 大补之。
大抵有孕小水不利。月分浅者当清之。兼保胎。月分多而虚者当补之。兼升提。治分两途。
禀赋弱者。忧闷多食浓味者。庸有之。法用四物。二陈。四君子
汤。去茯苓。煎服探吐。上窍通。下窍自利。(此症汇载甚详。须当合看。)
陆氏谓转胞系脾气下陷。塞住胞户。以致小水不利。非热闭之故。宜用二陈汤。加芎。归。
参.术。煎服探吐。如不通。再服再探吐。以小水已利为度。然后用上药。加升麻十余帖。如
倦
。六味丸宜日服三次。每见治此症。服利小便或通大便药。以致胎堕而殒妇命者。岂不惜哉
(〔吴按〕升麻可暂用以升提。不可多服而受害。)
单氏云。转胞由脾胃气虚。以致胎压尿胞。
卷三转胞
单氏转胞方
属性:白术 生地(各一钱五分) 陈皮(去白) 甘草 柴胡 升麻(各四分) 人参 半夏(各一钱)
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姜(一片)
一方 白萝卜子(炒香) 白汤吞下立通。
一法 空心屡饮盐汤探吐。则气上升。使下通行。亦一治法。
卷三
中风
属性:孕妇口噤项强。手足缩挛。言语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可作中风治。用羚羊角散。若
无痰言语如常。但见似中风症。多是血燥类风。切不可以风治。误人性命。
有毒药伤胎。状类中风。牙关紧闭。口不能言。两手强直握拳。头低自汗。身微热。其脉浮
而软。若作中风治。必死。宜用白扁豆二两。生去皮为末。取新汲水调下。立愈。
中风症中腑者。多着四肢。脉浮恶寒。拘急不仁。宜汗之。中脏者多着七窍。唇缓失音。耳
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