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90
济南菜,古称历下菜,起自鲁西地方,以汤菜为一大特色。其高汤又分清汤和奶汤:清汤用肥鸡、肥鸭、猪肘子为主料,反复沸煮、微煮,中间用鸡腿、肉泥和鸡脯肉泥两次清绍,制成的汤清澈见底;而要做奶汤,则用大火,不加清绍,使其成乳白色,故名“奶汤”。
济南菜的名品有:汤爆双脆、糖醋鲤鱼、奶汤蒲菜,以及各类锅菜。
791
味道绝美的好鱼多产在深山老涧,最好是在不见天日之地,泰山黑龙潭有石鳞鱼,每日生活于潭中漩涡之中,漂浮打转,恍如神仙,因而修炼得尖头细身,全身尽黑,而其鳞坚硬,根本刮不下来,于是也便不刮,不煎不炸,只将其用来做萝卜丝鱼汤,其汤雪白滑腻,浓如鲜奶,香艳无比而绝无异味。
792
青岛多带鱼,捕带鱼之法甚是奇特,因带鱼饕餮贪嘴,一般有食都是你死我活,绝不相让,所以行进时也多为首尾相连,一条咬着另一条的尾巴,最长时可达十余里,蔚为壮观,这样,捕鱼只需将头鱼捉住,就可满载而归了。憨实之劲真如山东民性。
793
济南的包子很有名,不但有声名远播的泉城大包,还有十足平民的草包包子,这“草包”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着创始人张文汉先生的憨厚淳朴的绰号得名。这大概也是济南人有古风的一个明证。
794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这说明山东人节俭,谨守着墨子的精义。鲁西南人见面时的问候语是“喝汤了不?”只问喝汤,以示节俭。
795
清朝时,满族人入关了,东北空了,清政府为了要把祖宗的基地养住,就鼓励内地人到东北去开荒,于是,河南、河北、山东人就纷纷闯关东,其中,山东人去的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据说,现在东北人的八成以上都是把山东当祖籍的。
796
有说山东人排外的,这其实是一种自尊,跟自豪相连的,怕是由于圣人的影响太大了,这自豪就铺天盖地,文化习成也把儒家文化的一切当作了“礼”,又看着别的地方人不那么讲“礼”,恨铁不成钢地再次紧紧地把救命稻草捞在了手上。
797
所以,你越说你赚了钱,越说越没了规矩,他非但不羡慕你,反而激起了他心头对“暴发户”的排斥,然后用他的傲慢来养着他内心的淳朴。所以,大抵上说山东人恋乡是不错的。
798
我在济南城四处找寻泉水。济南古称泉城,可是最近几十年来,因为工业污染,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好些泉眼枯了,这泉约莫就相当于济南的眼睛,不再那么楚楚动人,明眸亮齿了,总就引人叹息。泉水当然又是跟许多东西连在一起的,比如,她的清淡幽静,她的溢彩流光,她的茶香,她的文人气,她的春天或是她的一年四季的美丽。
自来水真不那么好喝,水也真的很宝贵,济南人一直就在盼望着,也许四处的泉水不知哪一天又会从什么地下汩汩而出。
799
1992年,当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时,我正在济南,当我看到当地官员通过当地报纸批驳火车站是殖民主义象征,所以欲拆之而后快的奇谈怪论时,我不禁冷汗直冒,中国何以有这等水准的高级官员?
我为这件事至今还惋惜不已,好像是因为我没有保住老火车站似的。
800
在国内的大学中,创办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官立山东大学堂是最早期创办的官立大学之一。在其最初建校的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多名,其中59名学子像种子一样被吹送到欧美或日本留学,后虽多次停办复办,乃至迁徙,好歹也算是一个文脉的深根。
801
济南的老建筑位于商埠区经二纬三路路口,原是山东省民生银行旧址,古朴的西式风格。如果算上大明湖公园、趵突泉公园及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医学院)校园内的建筑群,洪家楼天主教堂、长春观后楼等宗教建筑,府学文庙、清巡抚院署大堂等中式建筑,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德华银行办公楼旧址等,济南的建筑还是很值得一观的。
802
这是个安逸的城市,很少见人在街上跑,慢慢地走着,招呼着,便生出几分人情味来,这是个让人放心的城市,街道横平竖直,基本上不会走错,人当然也是克己复礼,重家庭和友情,绝不拿大做假了要歧视外地人,甚至就是它的犯罪率也一直很低。
再说一遍,我很喜欢这个城市。
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803
哈尔滨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似乎这地方太冷,不适合野心久留,所以它只聚集力量,至金、清两代,女真与满族,势力一大,先后一涌入关称王去。
这里也曾有过短时间的建都历史,即1115年金代的上京(现阿城市)都城,于今还残存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804
哈尔滨在元朝时不过是汇聚了12个养狗的驿站,然后这地方又叫过一段时间的“富家甸”,至李鸿章大人跟俄国人签署了《中俄密约》,因建造中东铁路,而在这里设一个站,然后这地方就叫哈尔滨了。至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可没个准儿,因为,它到底是蒙语,还是女真语,反正都不容易搞清楚,但意思是很清楚的,就是晒鱼场。
805
哈尔滨最初是按照莫斯科设计的,所以,怎么看都像有点苏联的味道。
哈尔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叫作中央大街的地方,早年被称作中国大街,巴洛克式的、雅典式的、法国先锋派的、俄罗斯浪漫主义的建筑,使这条街道成为了世界各国建筑的博览会。当年这街道上一定还走着高头大马的斗子车,噼哒吧嗒地在两边建筑物上反射出清脆的声响,戴着缀着花儿的法国软帽的女人,以及花———摆在街道两边的花,各式各样的花,可是,这个时代是不值得歌颂的,大体只活在一部分老哈尔滨人的记忆里,私下回味回味,向往向往就很不错了。
洋乞丐
806
这个城市的浪漫气氛多多少少跟乞丐有关,怎么说呢?在这个洋人侨居的城市,他们的浪漫需要甚至延伸到城市里他们要去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主要是酒馆、车站或其他外国人常常出没的地方,于是,洋乞丐就这样应运而生,贩卖或加强一点身在异乡的浪漫———也许并没有常人想象的那样是多么悲惨———小提琴独奏、老萨克斯或小号什么的,那是他们的劳动,也不管有人没人,他们都一直拼命地拉着,就跟《泰丹尼克号》快沉没时那支乐队的表现一样,这种感觉带给人的东西是跟只会伸手要钱什么也不会的中国乞丐完全两样的。
807
哈尔滨还有一个别称是“米黄色的城市”,这是因中东铁路工程局到达哈尔滨后,建起一大片米黄色的、风格迥异的高层建筑和庭院式住宅。如建于1906年的哈尔滨建筑大学旧楼就是。
因为黄色历来是中国皇帝专用,所以,在哈尔滨点缀的成片的米黄就有了很特别的意义。
808
在哈尔滨早期建设中,先后有27个国家和近30个地区的侨民移入聚居。其中占相当比例的犹太人留下的犹太式建筑民族特色浓重,当然犹太人的经商传统是否也留在了哈尔滨人的记忆里就不确知了。
809
我说过,我早晚都要到哈尔滨去看看她的姑娘,是冰清玉洁的那种童话般皮肤的姑娘。
哈尔滨的姑娘都集中在中央大街,这条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名的建筑71栋,有人说它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它还是哈尔滨集休闲、游览、购物为一体的步行街。比较来比较去的,也许整个北国就这个地方最让我流连忘返了。
810
太阳岛位于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北岸,是松花江的一个沙洲,既为沙洲,水底沙细坡缓,踩上去的感觉真是舒服之极。游泳或玩水,或躺在沙滩下闭目享受日光浴,都能让人放松。
别的我去过的地方都不记得了。
811
有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才消失的东西叫火坑,这东西听起来就很吓人。更吓人的是大才子章炳麟对它的分析:北方文化,日就鄙野,原因非一,有一事最可厌恶者,则火坑是也。男女父兄子弟妻妾姊妹同宿而无别,及于集会,无所顾忌,则德育无可言。终日炀火,脑识昏愦,故思虑不通,则智育无可言。燥热既甚,筋络弛缓,地气本寒,而女子发育及早,未及衰老,形色已枯,则体育无可言。故欲化导北方,以屏去火坑为极。
812
阿成曾在《哈尔滨人》中记说:
“在深山老林里,那些行人、猎人、勘探队员等等,常可以看见一些木房子,那种木房子都很简陋,有时有人住,有时没人住,空着,我发现,在林区你只要发现了这种木屋,就等于发现了食物。因为这种木屋里不管有没有人住,屋子里都肯定有食物。你进去就可以做着吃。假如你到的是一户人家,又恰好这一家里没人,你仍可以自己在这里做饭吃。吃过了,有钱,你就扔下一点儿,也可以扔下你所打的猎物,如果没钱没有猎物,你就走你的。只是走的时候,你就把顶门柱朝着你走的方向在地上一放就行了。等房主人回来,知道你是朝哪个方向走了。知道你朝哪儿方向走———这也是一种文化,叫它‘驿站文化’、‘流人文化’或‘行人文化’都成。”
不论怎么称呼,这说的都有点像童话里的故事。
813
20世纪初,哈尔滨“意外”地成为了国际性商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育,另一方面是日俄的进入,侵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