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18
  皇族子弟德珺迷京剧义无反顾,朝廷想到他祖上好歹是个封疆大吏,多次要给他官做,可他只想唱戏,绝不做官,这就是唱戏的榜样。
  919
  这地方的人都喜欢唱,不准他们唱就跟不准成都人打麻将是一个道理,是一种残酷的调节人口数量的狠办法。唱当然又分唱什么歌,在公园里的圈子就是这样划分的,唱民歌革命歌的不跟京剧来往,唱京剧的也不跟其他杂牌搅合,都是艺术,最纯最伟大的最革命的艺术,每天晚饭刚过,院子里、河边、公园里,到处都是唱歌的人,插不进,挤不出,声震天地,耳根从没个清净的时刻。
  920
  北京人骂人“不着调”,是以,会不会唱歌是个绝对普遍标准。

京剧


  921
  北京人必须要学会叫好,当然是从京剧开始,然后是各种演出,也包括西方歌剧和交响乐,我一直怀疑“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也是这么叫出来的。生在北京,不会叫好,那不是北京人,什么时候都叫好,那还不是北京人。
  所以这其实很难掌握,至少你要与民同乐,要会听,这就是一个槛。当然,也有就不叫好的,那是使畔子,是恶作剧,只是,老成正经的北京人好不容易逮着一个串通好的不正经机会,那就比的是脑花儿了。
  922
  听得久了,又发觉有些叫好纯粹是冲着嗓门去的。有一现成的例子:清朝伶人王虎辰本也有些名,一次登台唱戏,唱了好半天,台下还不鼓掌叫好,王虎辰气极了,当即在歌词中加了一句:再不叫好,操你些祖宗!一时运腔使气,高遏行云。台下果然全体起立,叫好声不绝,长时间鼓掌不止……
  923
  江青当年不让在中国放映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我以为只有一个地方江青有她的道理,那就是这样一个镜头:当一个现代京剧的叫板陡起时,一头猪猛地支楞起它的耳朵———那叫板不是有两个高音么?被拍到的那头猪就用两只耳朵的先后陡然晃动对这两个音一一做了回应———我没有见过比这更准确的对位表达了,京剧深入人心的现代样板,一头迷恋京剧的猪。我以为江青肯定是看懂这个细节了,所以要下令不准在中国播放。
  924
  好几部跟京剧有关的电影里还有这样一个情节,那就是里边常常有一个傻子,张着肥硕的流涎的嘴唇,跟着唱戏的人,形影不离,最能表现他欣赏水平的是,他的脖子偶尔能随着鼓左右晃动一下,我以为这也极其准确。
  925
  北京人讲等级,从服装、用具、房屋起就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一讲就多少年,“正确”到骨子里了。
  封建等级制大概正是借用服装完成了对普通民众的束缚,麻衣褐布,只配永做受苦人,至清一代,入关的满族分为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更是以服御为别。凡带颜色儿的满人都可不事劳作,提笼架鸟,坐等俸禄,成为趴在劳苦大众身上的寄生虫,这是传统。
  926
  还有一个等级传统,那就是题字,讲好了的要全国人民都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可就是有一些大佬不听话,到处题字,一题就必繁体与简化字并用,更有甚者,是造一些多一点多一撇的什么字,明明错了,也不准改,生生地又跟古老的文字狱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彰显和鼓励着特权。
  927
  德行!瞧你这德行!时常听北京人这么教训外地人,似乎外地人都无德,而无德显然又是跟无能连在一起的。
  德太重要了,重要到可以让“女子无才”,重要到公主、太监,名字里全都是德这样、德那样。这个字当然也很象形,如果是女人,像是坐在轿子里的,如果要往水缸里装,只能砍手剁脚;对于太监来说,不但看不出那里少了两点,反而还太过臃肿,所以,只能躬腰爬背,奴颜屈膝。
  928
  就在20几年前,你如果跟一个普通的北京人聊天,他一定还会这样说:哎呀,我个人算个啥?不是为了支援世界革命嘛?晚抱几年孙子也是值得的。
  北京人的政治觉悟从来如此。
  929
  北京大概在政治里浸淫得太久了,抽不出身,转不过脑袋,你看看指挥交通的“协管员”,穿戴整齐,一招一式,走的都是英武的路子,配着口中的“指挥”口令,活脱脱一个不愿长大的红卫兵,而只有这等革命激情,才是支撑他们高人一等的幻觉。
  930
  革命激情在公交售票员的报站中也有部分遗留,当然,你不用给我纠缠说有些报站的纯粹就是老油子式的应付,因为根本听不清他口里呜里哇啦说的是什么,我说的是像化石一样的另一部分售票员,报站时还采用的是“很有激情地朗读课文”,而且不仅是朗读,简直就是戏剧的说唱之一种。
  931
  北京城,一层又一层,方方正正,街道整齐如棋盘,一条自南向北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现已不存在),经正阳门、大清门(现已不存在)、天安门、端门、午门、前三殿、后三殿、神武门、景山万春亭、地安门(现已不存在)、鼓楼、北到钟楼为止。城内所有主要建筑都沿此可中轴线东、西对称排列,深刻地体现了皇权至上和大一统的思想。
  932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建于明永乐年十五年,高33.7米,横九进五,以示“九五”帝王尊。凡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大典都在此“颁诏”。天安门堞口正中设有宣诏台,用木雕的金凤衔诏书由滑车系下,由礼部官员托着“云朵”盘承接,放入“龙亭”,抬至礼部,用黄纸誊写后,分送各地,称“金凤颁诏”。
  933
  老北京的城门和城垣,基本上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以紫禁城为核心,外围皇城、内城、外城,由四道城池围护。
  外城由东向西依次为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内城由正阳门(前门)开始,向西依次为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

四合院


  934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重叠,前廊后厦,抄手游廊,垂花门,影壁,隔断,都十分讲究,这种布局讲究明显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大门都不开在中轴线上,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东南角,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西北角。一般又分为正房与厢房,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长幼尊卑,各安其序,四合院的神髓就在于一个“合”字,将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合”在一起。
  935
  阔绰的四合院修好了,背靠背或面对面地平排着,每家每户之间、每排院落间,不是要留出通道么?这就是胡同。元人修了三进大四合院,明人清人就只好在中间空地来挤,这样,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就又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就是这么来的。
  936
  胡同是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跟京戏、京调、京味一样,号称“姓京”,但却是外来文化,它最初来自内蒙古,逐渐生根,从本来的地名通称,演变为一种文化范畴:活的文物,精神余脉,静态与动态,历史到现实,自然的以及人文的一切,都被包纳在内,而把数千条北京“胡同”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内涵连在一起,就真的是一部北京的百科全书了。
  937
  北京小胡同多,离大街远,且交通不便,因此买个什么零碎东西的,大都取之于串街小贩,于是,做街头小贩就不能不懂“吆喝”。
  “磨剪子来———锵菜刀!”
  “小枣儿的豌豆黄儿来,大块儿的唉!”
  “扒糕哇,筋刀酸辣呀———”
  “豆腐脑儿热耶!”
  “酸甜的豆汁儿来———麻豆腐!”
  “葫芦儿———冰糖的唉!”
  侯宝林说的相声中,极善于学唱北京小贩的吆喝。而现今还有一位“京城叫卖大王”,更是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卖弄过他的吆喝了。
  938
  所有人都在呼吁保护胡同,只有住在胡同里的人例外。我问过许多北京人,都说胡同的主要问题是厕所和取暖。而且就是在每天游人最多的后海胡同区转悠,也能不时闻到一种陈年老臭的气味往鼻孔里钻。

胡同里的厕所


  939
  再说胡同里的厕所,一早起来,各家都拎着夜壶先是倒,再是涮,至于晚上,厕所的灯泡总是阴森森的,像长毛的绿毛怪,当然,还有个老喜欢给小孩讲鬼故事的大妈,总之,去一趟厕所都得消耗许多肾上腺素。
  940
  文革期间,真就惊现了“绿毛手”。有人夜入公厕,放松完才发觉未带手纸,就可着劲埋怨自己,忽然,坑底伸上来一绿毛手,恭奉着一叠手纸,并怪声曰“此刻不用此纸,今日必死。若用此纸,明日方死。”只好用吧,次日果然死了,传闻越来越盛,公安局乃派大胆侦察员夜晚蹲坑,果然等着绿毛手出,侦察员击之,次日遍寻伤手,才见一工友手缠纱布,死磨滥审,方承认是国民党残渣余孽。
  941
  厂甸是指琉璃厂外面的空闲地,位于和平门外,元代在此设立琉璃窑,清乾隆年间迁走,但仍保留了琉璃厂和厂甸之名。后成为热闹的集市中心,逛厂甸是老北京人过春节时最大的乐趣,全城的商贩纷纷前来建肆设摊,什么稀奇洋玩意都可见到,因而名声犹播于今日。
  942
  天桥处在前门与永定门之间,东南是天坛,西南是先农坛。皇帝要到两坛祭祀,在此建起颇为壮观的汉白玉单孔高拱桥,因是专供皇帝跨行,故称天桥。后因铺设电车路轨及展宽马路,天桥便有天无桥了。
  天桥是旧北京江湖艺人云集的地方,耍杂技的、唱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