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雀王后来有次于中夜时分,在鹿野苑城市上空飞翔时发出悦耳鸣叫,恰巧无喻姆王妃此刻正坐在王宫顶层,她听到鸣声后便问梵施王:〃如此妙音是谁发出?〃国王面露困惑之色说道:〃好妃子,我对此事也不大清楚。只是听说在大雪山南方栖息有一只金色孔雀王,众人都说它鸣音悦耳动听。王妃闻言便向国王要求说:〃大王无论如何也要为我逮着这只孔雀王。〃国王面呈难色答言:〃这只飞禽平日看上一眼都非常困难,更何况要逮住。〃王妃则不依不饶撒泼道:〃如得不到孔雀王我会立刻死去。〃
梵施王平时对无喻姆王妃就恩宠娇纵,此时一听王妃说要死去急忙安慰她说:〃你千万不要如此焦虑,我马上下令命猎人、捕鸟者火速将孔雀王抓获以宽你心。〃国王于是命令所有猎人、捕鸟者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捕获孔雀王,并要将之送至王宫。如能抓获则善妙非常;若逮不住孔雀王,则定斩不饶。
这些人听命后均非常担心自己性命不保,便带上各种捕鸟工具纷纷前往大雪山之南。他们将大网放置于孔雀王必经之地,但它无论走到哪里,只需用眼一扫,所有网结就自然解开。就这样,众人在七日中想尽各种办法也无法逮住孔雀王。
孔雀王此刻则心生悲悯,它对众人说道:〃你们这些受雇之人为何要到这里遭受如是疲倦、劳累之苦?〃众猎人、捕鸟者就回答说:〃孔雀王,你应了知,我们受梵施王派遣,为免丧身失命才致如此劳顿。〃孔雀王听罢道出实情:〃你们用网根本就抓不到我,不过若国王真欲见我,就请他先庄严城市,七日之后,再令四种军队前来迎接,我才可以前往。〃
众人回去之后向梵施王如实禀白,国王即刻装饰城市,后又派马车、军队前往大雪山南方迎接孔雀王。孔雀王立于珍宝严饰之马车上,一路发出悦耳鸣叫。梵施王与眷属皆欢喜难言,他们以大恭敬心将其接到鹿野苑所在城中。刚抵城门口时,孔雀王又发出动听音声,且传遍整个城市。城中众人均以欢喜心分列两边观瞻,他们向王妃惊喜喊道:〃孔雀王已亲自来到城中。〃
无喻姆王妃欢喜非常,连忙恭敬上前观看,而国王则用鲜花、水果供养、承侍孔雀王。梵施王后于国务繁忙时不觉心中思量:我如此忙碌,谁能代我经常承侍孔雀王?而王妃正好又具智慧又广闻多学,想来她定能好好承侍孔雀王。〃想及此,国王便对无喻姆说:〃好王妃,你应如我那样承侍孔雀王,喂与饮食、关怀照顾。〃自此之后,王妃则担当起承侍之责,她天天以鲜花、果实供给孔雀王。
无喻姆后又喜爱上另一男子,并与他约定在孔雀王所居花园中准时见面。而当两人如约会面时,孔雀王则向他俩宣说佛法。结果男子闻听后心生惭愧,再不欲与王妃行邪淫,他便先行离去。王妃却心中暗想:孔雀王已了知我之丑事,它若用人言将之禀告国王,国王定会将我处死。念及此,王妃便在饮食里掺和进毒药送与孔雀王。谁料它吃下毒药后反而更加美丽,色泽更胜从前。
看到王妃心生怀疑,它便向王妃解释说:〃你自己贪爱别人,又认为我会告发,于是便欲毒杀我。但以此种方式,你根本无法损伤我一根汗毛。〃
王妃听罢立即口吐鲜血,并得上严重疾患,且于死后直堕号叫地狱。孔雀王则安乐自在、重获解脱,它后来回到自己原先栖息之地,又继续对其它众生宣讲佛法。
当时之梵施国王即为后来之舍利子比丘;当时之无喻姆即为现在之婆罗门狡诈姆。
053 千辐轮相之渊源
53、千辐轮相之渊源
无数劫之前,有一国王名马车姆,统领八万四千小国。后得一太子名慧光,即是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太子慧光具有远远超越一般人所及之智慧,国王理所当然就将之作为王位继承人。后国王去世,众人正欲为太子行加冕大典时,太子却对众大臣说道:〃我不能登上王位,因行非法之众生若被我以杀头方式加以处罚,则我本人亦造下大罪业。故而若众生皆能行持十善道,我方才愿当国王。〃众人于是就说道:〃我们定厉行善法,请你务必当上国王。〃
慧光这才同意举行加冕大典,并最终登上王位。他当国王以后,要求国人都必须行持十善业。魔王闻听后则顿生妒意,他以造假方式将众多信件寄给众人,信中写道:〃众人以前所做善业无有丝毫感应,故而大家以后均可放心大胆广行恶业。〃
众人在接到魔王以国王名义所写信件后,都不敢相信其中所说话语,他们满怀蹊跷请求国王予以澄清。国王也深感惊讶,他想:我从未写过这封信,为何会出现此种情况?越想越觉奇怪,他便非常想了知此信到底从何而来,人们心态会否因之而生变化。于是他就出宫观察探访。
魔王则在路上幻化成一身陷烈焰中之可怜人,他嘴里不停高声哀号,国王便问:〃你为何落此境地?〃魔王诡辩说:〃我以前令众人广行十善,以此缘故,我现在感受如是痛苦。〃国王马上问道:〃如是让人行善,自己怎可能感受此种痛苦?如你令众人皆行十善,不知他们到底得未得到安乐?〃魔王回答说:〃他们均已得到安乐,唯有如我这样劝别人行善法者才落此痛苦境地,受我劝化者则绝不会感到丝毫痛苦。〃国王听罢高兴说道:〃只要他们能获致安乐善果,自己再感受痛苦也无有任何后悔之处!〃魔王闻言立即消失不见。
国王到处令人行持善法,并时时赞叹善法功德,大家信受奉行,时刻牢记三门行善。国王后来以此福德而拥有金轮宝等七轮宝,并逐渐成为转轮王,让四大部洲众生皆行善法。
世尊因地时如是亲行十善,并令众人亦行十善。以此因缘,后来成佛时,世尊脚掌便具千辐轮相。
另外,久远之前有普救、善成两商主,各人皆拥有四万商人眷属。善成素喜寂静,后便在一仙人前出家,并终获缘觉果位。商人们则因不见善成踪影而到处寻找,但始终都未找到,他们便将情况告之普救。普救告诉众人务必要找到善成,于是,八万商人便开始在各处广泛搜寻,最后终于见到缘觉。众人诧异问道:〃你为何要舍弃我们前往寂静之地?〃
因大尊者只依靠身体为别人说法而不以言语宣说之故,缘觉就幻现出自身出火、闪电等种种神变令众人生信。普救则令八万商人供养缘觉,并说道:〃供养他之功德日后定会成熟果报。〃众人便广行各种令缘觉比较满意之供养。普救商主随后又教导这些人守持五戒。
当时之普救商主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
054 善恶果报
54、善恶果报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鹿野苑色哈乐婆罗门之子,名为善寻,其兄弟名为恶寻,也即后来之提婆达多。为前往海中取宝,
二人各带五百名眷属出发。因此地离大海非常遥远,在距大海尚有七天路程时,众人已将口粮全部用尽。当此生命垂危之际,善寻等人饥饿难耐之时,便开始祈祷天尊等神明。结果他们遥遥望见远处出现一繁茂果林,众人急忙赶过去,发现那里还有清净泉水。大家边吃喝边感叹道:〃此乃我们供养天尊果报现前。〃天尊还亲自告诉众人道:〃你们可砍下果树树枝,如此便能满足一切所需。〃众人就依言砍下一根树枝,孰料它竟变成美味饮料。再砍第二棵树枝时,它又变成百味甘美饮食。大家全都津津有味享用起来,心满意足之后又砍下一棵树枝,此次它又变成妙衣;再砍时又现出各种珍宝。众人原本就带有很多牲口以备装宝所需,这下全部派上用场。
恶寻此时也率众抵达那里。他看见前面诸人砍断树枝时皆现出种种珍宝,便以贪心打起如意算盘:如果将树根砍断,肯定能捞取更多珍宝。他于是便准备从树根挖起。
善寻看到则心生不悦,他对恶寻等众人说:〃我们遭遇违缘、困苦时,多亏这棵树救助我们,因此希望你们万勿砍断它。〃但恶寻等人根本不听,善寻不愿见此树被砍倒惨象,便无奈离开树林。恶寻则马上开始砍挖树根,结果当他砍断树根时,突然冒出五百罗刹,将恶寻等五百人全部吞食。
又诸菩萨众即便舍弃自己身体,亦不欺骗众生,定要守护誓言。
无量劫前,释迦牟尼佛曾为一狮子,名肢具,它对一切众生均有大慈大悲之心。肢具以水果、树叶为生,住于人迹罕至之山洞中。
后有俩公猴、母猴生下两只小猴后便将猴崽交与狮子,自己前往别处。而一名宝剑之老鹰王一日忽将两猴崽叼至山岩上欲加吞食,肢具狮子见之就以偈颂方式对老鹰王说道:〃皈依我之两猴崽,望你切勿吞食之。〃老鹰王则刁难说:〃你是兽中之王,如能舍弃兽王之身,我则可将两小猴奉还,否则定要吃掉它俩。待我吃完后飞上虚空,你又能奈我何?〃
兽中之王就告诉宝剑说:〃我宁可舍弃自己,也要救下这两小猴。自我发菩提心后,从未说过妄语。为利益众生,我今天甘愿舍身。〃老鹰王看它菩提心坚定,便将两只小猴统统放掉,且对狮子说道:〃大兽王,你无需再舍弃肉身。〃言毕即飞逝不见。
当时之公猴、母猴即为后来之迦叶尊者与释迦贤姆;两小猴即为后来之罗睺罗与阿难尊者;老鹰王宝剑即是后来之贤鬘比丘。
另外,释迦牟尼佛和燃灯佛在此世界中曾为两说法童子,他们出家后即到寂静地生活、修法。后精通诗学等一切论典,并获禅定、神变等神通、技能。
当时有一名大象之国王,性喜狩猎,又拥有六千万眷属,他依两童子说法后始发菩提心。此时一些贪欲炽盛之比丘对童子肆意诽谤,他们胡说道:〃这两人乃外道断见派人士,因他们宣说五蕴皆空及业果成熟非常可怕之法门。〃这些人还要求国王处死二位说法童子。
正当国王略有怀疑、犹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