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康乾盛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的新时代即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以资本主义为旗帜的发展阶段。这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文明,它的社会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都是不容置疑的。    
    当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阶级大搏斗之际,在地球的另一方——东方的中国,也在经历着规模远比英国更为巨大的全国性的内乱。但两者性质不同,中国内乱主要表现为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满族的勃兴,打破了明朝的一统天下,使她陷入了二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社会危机之中。    
    这场直接危及明朝生死存亡的大乱,积数十年之酝酿,由微入渐,终成天翻地覆之势。    
    纵观中国历史,每代王朝兴起,都曾有过各自的辉煌: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君主与百姓共享太平之福。明朝也不例外。自朱元璋创建明王朝,迅速进入她的兴盛繁荣时期,史称“永宣之治”。这是指永乐、宣德两朝,继元末之乱,中国重新走上发展道路,达到天下大治。如《明史》所记:“洪(武)、永(乐)、(洪)熙、宣(德)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上下交足,军民胥裕。”《明史·食货一》,卷77。特别是永乐中期,“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明史·食货二》,卷78。这些记录,生动地写实了当时社会繁荣的盛况。    
    洪武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历31年而终。其孙惠帝朱允炆即位仅4年,就被他的叔父成祖朱棣以武力夺取了皇位,改年号永乐,在位22年而崩;仁宗朱高炽立年号洪熙,只年余便短命而亡;继其位者,是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也只有10年。计以上祖孙五帝,共为67年。这就是说,明朝的空前繁荣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才出现的,的确来之不易。    
    自宣德以后,百余年间,明朝基本上保持着平稳发展的势头。尽管朝廷不时出现政争,外有蒙古侵袭,和与战时断时续,但并没有给国家造成重大危害,即使遭遇险情,也转危为安。在封建专制的时代,国家的安危,社会的发展与否,多有赖于君主的作为和众臣属的辅佐。公平地说,明朝共历16帝,除了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少有的几个皇帝颇多作为,富有才智,其余多属平庸之辈,不乏荒唐酒色之徒。但明朝这座大厦何以没有速毁?特别是到了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仍然坚持了数十年,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为他们的后世子孙制定了完备的制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虽几经动荡,甚至摇摇欲坠,硬是挺得住,国家机器照旧运转。    
    明朝走下坡路,已现衰亡征兆,始于神宗朱翊钧,天下大乱之源即自神宗中期以后酿成。    
    神宗在位最久,长达48年。他即位时才10岁,还是一个不懂政事的孩子。幸赖名相张居正替他掌政,天下太平。张居正执政期间,大力实行社会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格考核,清除贪官污吏,起用廉官,吏治澄清;他推行一条鞭法,丈量全国土地,抑制豪强,裁减宗室俸禄,扩大税收来源,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边防。他的改革很快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正处在江河日下的明朝开始有了转机,“国势几于富强”《明史·神宗本纪》,卷21。。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神宗已经20岁,正式亲政。他上台不久,就把张居正打成“逆臣”,抄家掘墓,将其家人充军戍边,并布告天下,声讨他的“罪行”。同时,废除了他的改革。明朝形势急转直下。    
    神宗是个荒淫残暴的酒色之徒,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根本不理朝政。自朱元璋以后,皇帝有每天三次会见廷臣议事的规定,也有一天一次会见的,而神宗却一连20年不上朝召见大臣,不批复大臣们的请示报告。大臣们急得团团转,只得向他恳求,说:“皇上不批复章奏报告,先朝从未有过,而今却大半扣留,不批不发,一旦国家有大事,被人截取,向外张扬,谁能澄清?请从现在起,凡批复不及的,尽可以当面写一纸条,转达给有关部门和大臣照办。君臣虽不能面谈,但总可以杜绝上下受人蒙蔽。”《明史·吕坤传》,卷226。神宗置之不理,仍是我行我素。就是各部门缺官,无人负责,他也不补、不任命,任凭无人办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5,“万历中缺官不补”。    
    遍查中国历代皇帝,就是那些荒唐淫乐的帝王也没有20年不上朝的,在这方面,神宗创下了最高记录!


第一部分明末中国大势(2)

    神宗身为天下之主,毫无体恤百姓疾苦之念,只是一味地挥霍金钱。仅举一例:他一次采办珠宝,竟用去白银2400万两,相当全国6年赋税的总额!这就是说,他一个人享用了全国6年财税的总收入。据粗略统计,仅数年之间,为他建陵寝费用几百万两,织造费用几百万两,派人大规模采木,修盖宫殿,又各几百万两。同时,用兵宁夏费几百万,黄河溃决,用去筑堤等设施费几百万……    
    神宗不顾百姓死活,只要他缺钱,就向百姓劫夺,贪官污吏、地方豪绅乘机趁火打劫,民不安生。陕西、甘肃地区本来气候寒冷,土地瘠薄,生活实在困难。但朝廷下令,责成该地织造花绒布,献纳皇室。织造这种布工艺要求严格,如提花、染色,工匠日夜无休地工作,而“千手经年不成一匹”,逼得当地百姓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山西地区承造䌷苏,每年在定额之外,另加造不已,百姓已无力承受。江西饶州的瓷器、新疆的“回青”玉石,本来不是急需的东西,朝廷也催要,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以采伐木而言,神宗为营修乾清宫等宫殿,便指派四川、湖南供应木材。所采之木,其粗达丈八之围,生长期已有百年,都处深山穷谷之中,人烟绝少,蛇虎横行。特别是毒雾弥漫,每当春夏之际,瘴疠肆虐,对采木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伐倒一棵巨树,“千夫难移”,一遇险阻,必致死伤。所以,四川人说:“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生死各半。一谈及伐木,湖南、四川百姓无不哽咽痛哭!《明史·吕坤传》,卷226。    
    但为害最烈者,莫过于矿税之强征。此为一项新增的税收,以开矿为名,行掠夺之实。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神宗派出太监充任矿税监,先在京畿地区开矿,很快又命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等地开采,榨取钱财。用来充作营修乾清、坤宁诸殿的费用。太监分赴各地,招收当地无赖地痞为爪牙,胡作非为,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明史·神宗本纪》,卷20。群臣纷纷上疏,劝阻开矿。以凤阳巡抚李三才为代表,痛陈矿税之弊,言辞最为激烈。他说:自矿税繁兴,万民失业。陛下为万民之主,不但不给他们衣穿,却把他们的衣裳夺去;不但不给他们饭吃,却把他们吃的也夺去!征税之使,急如星火,搜刮之令,多如牛毛。今天某矿得银若干,明天又加征银若干;今天某税得银若干,明天某项税收又加征银若干;今天某官员因阻挠开矿而被逮捕,明天某官以怠惰矿税而被罢官。上下相争,惟利是图。太监四布各处,加上无赖亡命之徒。如一群群虎狼,为害百姓。在湖南,太监指使爪牙,沿途不惜掘百姓坟墓,直至掘到矿为止!皇上爱珠玉之宝,百姓只爱温饱;皇上爱“万世”,百姓只爱自己的妻子和小孩。为什么皇上只想黄金堆成山,而不让百姓有糠秕升斗的点滴储积?他奋力疾呼:看看以往的记载,朝廷有过这样的政令、天下有过这般悲惨的景象而不大乱的吗?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卷5,“矿税之弊”。    
    有汤显祖的诗为证:    
    中涓(指宦官)凿空山河尽,    
    圣主(指万历)求金日夜劳;    
    赖是年来稀骏骨(喻贤才),    
    黄金应与筑台高。米治国、周惠泉等:《元明清诗文选》,65~67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是时,“税监遍天下,小民涂炭已极。”恰如诗人诗中所说:“自从貂虎(指太监)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又一首写道:“青天处处横珰虎(指太监),鬻女陪男偿税钱。”《元明清诗文选》,69页。    
    鉴于太监充税监为害天下,群臣要求撤税监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送达神宗面前,他一概不理,扣留不发。    
    税监为害地方,竭泽而渔,已把百姓逼向死亡。南阳(今属河南)诸府已经是连年灾荒,有半数百姓逃亡,没有逃亡的还得供应矿工饮食、官兵口粮,大多累死。在一些地方,已无矿可开,就强令百姓缴纳白银充数,“计朝廷得一金,群县费千倍!”百姓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向万恶的税监展开了武力反抗。一首《税官谣》已发出了抗击税官的怒吼:“千人奋梃出,万人夹道看。斩尔术,揭尔竿,随我来,杀税官!”《元明清诗文选》,71页。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始,凡有税监、税使在的地方,都成了百姓攻击的目标。这一年,首先从山东临清传来市民暴动的惊人消息,拉开了反税监斗争的序幕。愤怒的市民放火焚烧了税使的官衙,击毙其参随人员34人;同年末,汉阳(今湖北汉阳)市民击伤税使陈奉;二十八年,南京、北京地区“民饥盗起”;二十九年,武昌民变,税使陈奉及参随6人被杀,巡抚公署被焚烧;不久,苏州民变,管织造的太监孙隆与随从数人被杀;三十年,云南腾越百姓杀死税监委官;三十四年,云南人怒杀税监杨荣,连他的尸首也给焚烧了。《明史·神宗本纪二》,卷21。


第一部分明末中国大势(3)

    广大百姓,从乡村的农民到城镇的市民都已经活不下去了。从万历十年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