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四单元哈佛经理的谋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略、把自己的对方消灭掉。它们之间的生成变化纯粹是物质内部矛盾造成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发展过程。因而谋略思维的本质特点,即志在战胜对方或获得主动权,在这类矛盾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2.自然界的动物同自然界的动物之间的矛盾 
这类矛盾,从矛盾的发展过程看,高于第一类矛盾。所有动物拥有一个生存场所——自然界,拥有共同的食物来源——自然物,包括动物自身,因而,为了能够顺应自然,使自己的种不致于灭亡,就需要竞争、对抗。进化论认为,动物界存在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规律。某些哲学流派认为,动物界的这一规律同第一类矛盾一样,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然地发生作用的,这是对的,但有两点值得考虑:其一,哲学各派都认为动物具有心理,但否认动物具有思维。但现代科学通过实验和实地观察发现,动物也应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它们相互之间可以以自己的语言,包括叫声、脸面表情、动作、气味等进行交流,互传信息。尤其是,为了获得自己的食物、领地以及为了逃避自己天敌的追杀,它们也往往运用些小计谋,比如,“诱敌深入”、群起攻之、佯死、放哨等。因此,动物之间互用计谋说明——也许是本能的、不自觉的,也许是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类矛盾、对抗和竞争中存在着谋略思维。其二,动物是否具有思维没有最后定论,但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具有心理,这是肯定的。而动物心理是人的意识、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应具有思维、意识的萌芽因素。从这点看,动物的谋略也应是人的谋略思维的低级形式。所以,在考察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时,不能不考虑此环节。当然,我们现在讲“谋略思维”都是以人的活动为背景地,尤其是本篇是论述“领导哲学及领导思维方法”,所以,动物间的谋略就不在此后的论述之列。 
3.动物与自然界的矛盾 
即动物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和繁荣,就需要同自然环境展开较量,以一些简捷、智慧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类矛盾中的计谋同第二类矛盾基本相似,人们对它的看法以及本篇对它的态度,也与第二类矛盾相同,不再重复。 
4.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自人类产生以来,这类矛盾一直存在。人类最初是同自然界浑然一体的,自然界资源的丰盛之处,便是人类生存之地,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但人类的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打破人与自然界的浑然统一状态,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然而,自然界也有自己的特性和规律,人类的行为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所以,人类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地共处而不发生对抗。 
如今,人类社会已获得空前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几乎可以把人类带到宇宙的每一个地方,也几乎可以为人类制造出任何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人类完全具备了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然而,一旦当人类如此做了,人类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且不说自然是人类生活之场所,仅目前业已出现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耕地减少、全球气温升高,等等,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因此,人类与自然物是一对矛盾体。只要人类为了生存,还需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自然界的规律就对人类具有规范作用,因而人类就会不断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力量以回应自然。“智取”就离开不谋略思维。 
5.人与人和社会的矛盾 
这对矛盾是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最需要运用谋略思维的矛盾。由于人都具有意识,能思维。人在活动之前,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愿望和计划,都先将活动的结果观念地存贮在大脑中,如一栋大楼建成之前,它早已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了。而社会又与自然不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但社会又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象自然规律早已存在,而是在活动之中和活动结束之后。这些就加剧了这类矛盾的复杂性。社会的向前发展,给每个人、每个集团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与场所,也使每个人,每个集团处于竞争者的位置,对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现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去谋职业,即应聘。此时,每个应聘者都会采取某种办法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赢得主考官的信任,并击败其他应聘者,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中“某种办法”就是谋略思维。再例如,世界已从封闭状态走向了开放,各个不同利益、不同党派的集团之间都保持着联系和交往,然而,友好交往并不等于利益均分。利益原则始终在背后支配着各集团之间交往。这就是竞争和对抗(当然不是热战和冷战状态的军事对抗),所以,欧洲联盟各成员国之间时有争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也时有摩擦。“争议”与“摩擦”的消除不是靠强权、不是靠武力,而是靠谋略,即各集团的领导层或最高哈佛经理通过谋略思维,制定出一系列合理、合意的策略,既保护本集团的利益不受损害,又促使其他集团欣然接受。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凡是有矛盾、对抗和竞争存在的地方,就有谋略思维存在。因为,矛盾、对抗和竞争就是通过谋略得以解决的。 
离开了矛盾、对抗和竞争,世界就不复存在,社会也不会发展;而离开了谋略思维,矛盾、对抗和竞争得不到解决,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决斗场,你拚我杀,世界仍将不复存在。所以说,谋略思维与竞争、矛盾同存在,是以竞争和矛盾为其逻辑起点的。 



□竞争、对抗的特点 
竞争和对抗作为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除了具备作为竞争一般和对抗一般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流变性。谋略思维中竞争、对抗的流变性是指竞争和对抗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推移、谋略思维的实施,不断地发生变化,竞争和对抗双方由某方面的竞争、对抗可以转化另一方面的竞争、对抗,甚至竞争、对抗伙伴已在不断发生变化。 
竞争、对抗的流变性是一种正常情况。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每一个事物在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形成不同性质的关系。比如,同是一个玻璃杯,如果把它用在化学实验室,那它就是化学器皿;如果用它来喝水,那它就是一个茶杯;如果用它装烟灰,那它就是一个烟灰缸;如果用它伤人,那它就是一件凶器……同是一个杯子,在不同的场合,它表现出或具有了不同的属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不断有新的关系出现。这就决定了竞争、对抗也是不断变动的,不能只盯上某种关系不放。例如,两个国家刚开始建立外交关系时,相互开放的领域很少,相互合作的方面也不多。随着时间的流变,两国在众多的领域进行合作。在某种意义上,两国间的合作就是竞争和对抗,就是各自利用谋略思维从对方身上获取利益。因此,两国间合作领域的拓展,就是竞争和对抗形式的增多,由单纯的政治竞争到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竞争网络。 
竞争和对抗的流变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演越烈,因为,在人类共同利益面前,如臭氧层问题,全球气温升高问题、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辑毒问题等,各集团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利益面前及如何实施、维护共同利益问题,则存在着激烈竞争和对抗。竞争的背后,就是各集团领导人对谋略思维的运用,是谋略思维的竞争和对抗。 (2)全面性。谋略思维中的竞争与对抗的全面性,是指竞争和对抗在各个层面、各个问题上展开,既有集团与集团、集团与个人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对抗,又有经济、科技、人才、资源、民族独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全面性的竞争和对抗在思维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比比皆是。例如,在战争中,双方都想取得胜利,于是,一方面研制新型武器,并不时地制造一些有关新武器研制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以给对方的军队和科研人员施加压力,影响其正常的活动安排。当然,有些新型武器的研制在绝对秘密状况下进行,在投入战场使用时,对方不知为何物,无法应付,从而给对方以惊恐并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通过空投传单,或有意让对方收听到自己的广播,以真真假假的消息,扰乱对方军心、民心,瓦解其士气。这些,其实就是智力的较量,就是谋略方法的具体运用。 
竞争和对抗之所以全面地表示在各个方面,但它其实质,主要在于人。就是说,人生来就具有竞争和对抗意识。既然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即任何活动都是由人发起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那么,它们就必须具有了竞争和对抗。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圣经》中摘一个故事。圣经上说,该隐和亚伯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种地,亚伯牧羊。有一日,该隐将地里的出产物为供物献给上帝,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上帝看中了亚伯的供物而看不中该隐的供物。于是,该隐大怒,杀了自己的弟弟亚伯。这就说明,从上帝造人之初,人类就存在竞争和对抗意识,只是该隐的谋略极其低劣罢了。 
如今,人类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合作性的竞争与对抗,所以,也就有了政治竞争与对抗、军事竞争与对抗、经济竞争与对抗、外交竞争与对抗,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竞争与对抗。 
竞争和对抗的全面性并不否认它的客观性,我们不能因为“全面性”,而主观地、随意地制造竞争和对抗,这样,只会破坏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