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 淡附子 淡干姜 茯苓 南枣 
王 脉小。右弦。病属劳倦。饮食不和。医投柴葛。杂入消导。升表攻里。致汗泄三日。脘中不饥。全 
是胃阳大伤。防有哕呃厥逆之变。 
生益智仁 姜汁 半夏 茯苓 丁香 炒黄米 
孙 长夏热伤。为疟为痢。都是脾胃受伤。老年气衰。不肯自复。清阳不肯转旋。脘中不得容纳。 
口味痰吐不清。脉弦右濡涩。下焦便不通调。九窍不和。都胃病也。此刚补不安。阳土不耐辛 
热矣。议宣通补方。如大半夏汤之类。 大半夏汤加川连姜汁。 
又 小温中丸。 
钱(二二)壮年肌柔色黯。脉小濡涩。每食过不肯运化。食冷物脐上即痛。色脉参合病象。是胃阳不 
旺。浊阴易聚。医知腑阳宜通。自有效验。 
良姜 草果 红豆蔻 浓朴 生香附 乌药 
汪 舌灰黄。脘痹不饥。形寒怯冷。脾阳式微。不能运布气机。非温通焉能宣达。(脾阳虚) 
半夏 茯苓 广皮 干姜 浓朴 荜茇 
周(四十)脉象窒塞。能食少运。便溏。当温通脾阳。 
生白术(一钱半) 茯苓(三钱) 益智仁(一钱) 淡附子(一钱) 干姜(一钱) 荜茇(一钱) 
又 温通脾阳颇适。脉象仍然窒塞。照前方再服二剂。如丸方。当以脾肾同治着想。 
吴 酒多谷少。湿胜中虚。腹痛便溏。太阴脾阳少健。平胃合四苓加谷芽。 
王(五十)素有痰饮。阳气已微。再加悒郁伤脾。脾胃运纳之阳愈惫。致食下不化。食已欲泻。夫脾胃 
为病。最详东垣。当升降法中求之。(脾胃阳虚) 
人参 白术 羌活 防风 生益智 广皮 炙草 木瓜 
张(十九)食加便溏。胃醒脾不运也。方药当以太阴阳明是调。异功散加甘松益智。 
周(四二)脉缓弱。脘中痛胀。呕涌清涎。是脾胃阳微。得之积劳。午后病甚。阳不用事也。大凡脾阳宜 
动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及腻滞皆非。其通腑阳间佐用之。 
人参 半夏 茯苓 生益智 生姜汁 淡干姜 
大便不爽。间用半硫丸。 
朱(五四)阳微。食后吞酸。 
茯苓(四两) 炒半夏(二两) 广皮(二两) 生于术(二两) 浓朴(一两) 淡干姜(一两) 
荜澄茄(一两) 淡吴萸(一两) 公丁香(五钱) 水法丸。 
某(二八)脉弦。食下 胀。大便不爽。水谷之湿内着。脾阳不主默运。胃腑不能宣达。疏脾降胃。令其 
升降为要。(湿伤脾胃) 
金石斛(三钱) 浓朴(一钱) 枳实皮(一钱) 广皮白(一钱半) 苦参(一钱) 神曲(一钱半) 茯苓皮 
(三钱) 麦芽(一钱半) 
不运。洞泄之后。而神倦食减。湿伤脾胃清气。用东垣清暑益气主之。 
清暑益气法 
洪(妪)脉虚涩弱。面乏淖泽。鼻冷肢冷。肌腠麻木。时如寒凛微热。欲溺大便有不化之形。谷食不 
纳。此阳气大衰。理进温补。用附子理中汤。(脾肾阳虚) 
赵(三七)气分本虚。卫少外护。畏风怯冷。冬天大气主藏。夏季气泄外越。此天热烦倦一因也。是气 
分属阳。故桂附理阳颇投。考八味古称肾气。有通摄下焦之功。能使水液不致泛溢。其中阴 
药味浓为君。乃阴中之阳药。施于气虚。未为中 。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 
脾胃自强。偏寒偏热。总有太过不及之弊。补中益气加麦冬北味。(中气虚) 
又 间服四君子汤。 
宣(三五)痛而纳食稍安。病在脾络。因饥饿而得。当养中焦之营。甘以缓之。是其治法。(饥伤) 归建中汤。 
戈 小便短涩混浊。大便频溏。不欲纳谷。此伤食恶食也。当分消土。(食伤) 
生益智 广皮 茯苓 泽泻 炒白芍 炒山楂 
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其所着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诚补前人之未备。察其立方之意。因以内伤 
劳倦为主。又因脾乃太阴湿土。且世人胃阳衰者居多。故用参 以补中。二术以温燥。升柴升下陷之清阳。陈皮木香。 
理中宫之气滞。脾胃合治。若用之得宜。诚效如桴鼓。盖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者。 
凡着书立说。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今观叶氏之书。始知脾胃当分析而论。盖胃属戊土。 
脾属己土。戊阳己阴。阴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 
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观其立论云。纳食主胃。运化 
主脾。脾宜升 
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故凡遇禀 
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 
燥热。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都属胃病也。岂可以 术升柴治之乎。故先生必用降胃 
之法。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 
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此义。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以通为用之理也。今案中所分胃阴虚。胃阳虚。脾胃阳虚。中虚。饥伤。食伤。其种种治法。最 
易明悉。余不参赘。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 
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运。已病矣。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 
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 
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华岫云) 
徐评 发明亦切当。 

卷三
木乘土
属性:某 肝厥犯胃入膈。(肝胃) 
半夏 姜汁 杏仁 栝蒌皮 金铃子 延胡 香豆豉 白蔻 
鲍(三三)情怀不适。阳气郁勃于中。变化内风。掀旋转动。心悸流涎。麻木悉归左肢。盖肝为起病之 
源。胃为传病之所。饮酒中虚。便易溏滑。议两和肝胃。 
桑叶 炒丹皮 天麻 金斛 川贝 地骨皮 
吴 脉左数。右濡。气塞心痛。养胃平肝。 
半夏 茯苓 炒麦冬 柏子仁 川楝子 青橘叶 
顾(五一)脉弦。胃脘痹痛。子后清水泛溢。由少腹涌起。显是肝厥胃痛之症。 
吴萸(五分) 川楝子(一钱) 延胡(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木(五分) 高良姜(一钱) 
某(二九)脉左弦。右涩。中脘痛及少腹。病在肝胃。 
川楝子 青皮 生香附 小茴 茯苓 南枣 
某(三二)舌白恶心。液沫泛溢。病在肝胃。当通阳泄浊。 
吴萸(七分) 干姜(一钱) 姜汁(三分) 茯苓(三钱) 南枣(一枚) 
任(三八)此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呕吐膈胀。开怀谈笑可解。凝滞血药。乃病之对头也。 
延胡 川楝子 苏梗 乌药 香附 红豆蔻 
王(四三)胃脘痛。高突而坚。呕清涎血沫。滴水不能下咽。四肢冷。肌肤麻木。捶背脊病势略缓。此属 
肝厥犯胃。 
开口吴萸 金铃子 炒延胡 生香附 高良姜 南山楂 
某 脉左弦。少寐。气从左升。泄肝和胃。 
生左牡蛎(五钱) 川楝子肉(一钱) 化州橘红(一钱半) 茯苓(三钱) 泽泻(一钱) 
某 脉缓。左弦。晨倦食减。在土旺之候。急调脾胃。戊己汤去甘草加谷芽。 
程(五六)曲运神机。心多扰动。必形之梦寐。诊脉时。手指微震。食纳痰多。盖君相动主消烁。安谷不 
充形骸。首宜理阳明以制厥阴。勿多歧也。 
人参 枳实 半夏 茯苓 石菖蒲 
某 通补阳明和厥阴。 
人参 茯苓 半夏 高良姜 吴萸 生白芍 
某(四一)肝逆犯胃。脘痛腹鸣。气撑至咽。 
川楝子 桂枝木 淡干姜 川椒 生白芍 吴萸 乌梅 茯苓 
程(五二)操家。烦动嗔怒。都令肝气易逆。干呕味酸。木犯胃土。风木动。乃晨泄食少。形瘦脉虚。先议 
安胃和肝。 
人参 半夏 茯苓 木瓜 生益智 煨姜 
华(二三)据说气攻胁胀。春起秋愈。此内应肝木。饱食不和。肝传胃矣。 
焦白术 半夏 柴胡 枳实 生香附 广皮 
干荷叶汤泛丸。 
毛 目微黄。舌黄。烦渴胁肋板实。呼吸周身牵掣。起于频吐食物痰饮。即胸脘痛胀。此肝木犯 
胃。诸气痹阻。虽平昔宜于温补。今治病宜通气分。 
半夏(一钱半) 广皮白(一钱) 大杏仁(十粒) 白蔻仁(八分) 川楝子(一钱) 炒延胡(一钱) 生姜 
(五分) 土栝蒌皮(一钱) 
又 心中懊恼噎痛。气分热痰未平。用温胆法。 
竹茹(一钱炒黄) 炒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半) 枳实(一钱) 桔梗(八分) 橘红(一钱) 生姜(三 
分) 
王(十三)癖积。是重着有质。今痛升有形。痛解无迹。发于暮夜。冲逆。欲呕不吐。明是厥气攻胃。由恼 
怒强食。气滞紊乱而成病。发时用河间金铃子散。兼以宣通阳明凝遏可愈。 
金铃子 延胡 半夏 栝蒌皮 山栀 橘红 
秦(二七)面长身瘦。禀乎木火之形。气阻脘中。食少碍痛。胃口为逆。乃气火独炽之象。忌用燥热劫 
津。治以平肝和胃。 
降香 郁金 山栀 橘红 枇杷叶 苏子 川贝母 姜皮 
朱(五十)半百已衰。多因神伤思虑。夏四月大气发泄。遂加便溏。长夏暑热。无有不大耗气分。寒热 
之来。乃本气先怯。而六气得以乘虚。今不思纳谷之因。皆寒热二气扰逆。胃脘清真受戕。所 
以致困莫苏。不烦不渴。胃阳虚也。凡醒胃必先制肝。而治胃与脾迥别。古称胃气以下行为 
顺。区区术甘之守。升柴之升。竟是脾药。所以鲜克奏效。 
人参 茯苓 炒麦冬 大麦仁 木瓜 乌梅 
董 病久。正气已衰。喜热恶寒为虚。诊得左脉尚弦。病在肝。但高年非伐肝平肝为事。议通补胃阳。 
人参 茯苓 煨姜 新会皮 炒粳米 炒荷叶蒂 
陆(三六)咽属胃。胃阴不升。但有阳气熏蒸。致咽燥不成寐。冲逆心悸。震动如惊。厥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