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谈总是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即使是百丈狼烟,也不过把讯息传递到百里以内。就信息保存而言,在文字未产生之前,人们只能以人脑作为唯一的贮存器,所以那时的知识本质上都是传说,而博闻强记也就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
  文字记载使这一局面大大改观。历史学家通常把文字的出现当做文明史的开端。文字记载是人在大脑之外寻找到的有形记忆方式。通过记载,人的思想和关于历史事件传说得到保存、复制和流传。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实时性、个人性交流的时空界限,它的非实时性传播的特点使人类具有了一种连续性的历史意识。人们由此而有了历史。有人称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划时代的信息载体革命。在我看来,这场革命的实质就是实现了脑外信息贮存方式。
  文字是具有一定形状的符号,它是人类信息内容的主要载体。然而有形文字又需要自己的载体,比如纸张和铭刻。18世纪末,拿破伦率兵占领埃及,一些随军博物学家在发掘金字塔时发现了一些纸草,那上面就有一些文字。19世纪,考古学家又在小亚细亚半岛发现了数千年前的楔形文字,它们都是刻在泥版上的。
  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以及简书也都刻写在一些不易腐烂磨灭的物体上。考古学家估计,还有许多文字或许写在树叶、兽皮或绢帛上,但它们都随着这些速朽的物质化为乌有了。
  在印刷术产生之前,人类文献是通过手工抄写来复制的。因此,那时的文献大多是所谓孤本、善本或秘本。由于手工书写的文本数量不多,而且要传诸后世,所以古人特别重视书写的规范性。中国人素重书法艺术,这种艺术最初就源于手工复制文献的需要。无独有偶,欧洲古代也有非常规范、艺术的手写体(如花体字)。然而这种手工复制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它严重地限制了知识的传播范围和精确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印刷术应运而生,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信息复制革命,也可以说是继文字出现之后的第二次信息载体革命。
  在西方,人们一致认为印刷术的出现孕育了后来的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据布洛代尔《世界文明史》一书统计,在15世纪中期印刷术传入欧洲之前,整个欧洲大陆仅有二十万册图书,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个世纪,各类书籍便激增到几千万册。
  时至今日,世界上排名前四位的大图书馆,分别都藏有一千万册以上的图书。显然,通常所说的信息革命包含着信息内容和信息载体两方面的变革。如果说有多大的车子就能拉多少货,那么信息载体的容量和传输方式就直接决定了信息膨胀的速度。 

 
 
比特革命:信息载体的大联合

  科学史家通常把电讯业的出现当做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信息(载体)革命。不过今天也有人把这一桂冠授予电脑和互联网。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是真实的。
  19世纪电子革命使人类信息载体的转换成为可能,而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比特革命则大大丰富了电子革命的内涵。
  比特是一种数据单位,一种有约定功能的数码,其任务是用数据方式模拟声、光、电、磁等各种信息载体,使它们获得一种可以转换的对应关系。
  我们已经提到,信息可以有多重载体。例如文字的声和形是其意义的载体,而文字的形状又可以有诸如纸张、甲骨、泥版等物理载体。在电子革命出现以前,这些载体的物理形态之间不存在相互对应的、程序化的可转换关系。现代信息革命是以上个世纪出现的电子革命为先导的。电子革命的宗旨是要实现人类远距通讯的理想。早在1832年第一台电报机问世之前40年,法国人C.夏普就发明了Telegraph(电报)一词,不过在他那里,Telegraph尚没有电的意思,它的原意是远方的信息。
  然而,电子革命之所以能够实现远方信息的传递,要归功于科学家在不同信息载体之间建立了类似翻译过程的对应转换机制。比如,电报的出现实现了文字…编码…电子脉冲信号…解码…文字的信息载体变换方式,通过不同信息载体的翻译和转换,人的信息便驾着电波传递到远方。后来电话的出现又在人的声音和电线传送的音频信号之间形成了一种可翻译的物理模拟关系,形成了声…电…声这种信息变换传递关系。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内,比特技术的实质就是使人类语言与它的各种物理载体形成一种数字化的、可控制的翻译和转换关系。比如,由于8个包含着0与1的比特串可以构成256种排列0和1的方式,计算机专家便用近百个比特串来分别约定电脑键盘上所有的字母键、数字键和功能键。在英文状态下:
  大写字母A为:0101;
  小写字母a为:0111;
  大写字母B为:0110;
  空格键为:0010,等等。
  ……
  不难想象,我们在键盘上敲进一个符号,它马上就变为一个8位数码(其中一个数码是校验位),这8个比特便代表着一个字节(byte)。
  当我们把输入电脑的文件传输给别人时,这个被分解为大量数字信号串的文件便通过调制解调器变成一连串频率不同的电磁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远方,而接收方则通过调制解调器把它们复原成原来的数字信号,并转化成文本符号由人们阅读。
  当然,由于电磁信号以光速运动,所以发送和接收几乎是一个同时的过程。
  比特给被贮存的信息容量提供一个精确的数量化单位。如100万字节(800万个比特)为一兆。现在有些奔腾机上使用的一张2。5G(2500兆)硬盘就可以容纳25亿个字节(相当于12。5亿个汉字)。单从文字数量来说,它相当于一个拥有上万册图书的图书馆!此外,人们还用单位时间中传输比特的数量来标志信息传输速率,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带宽,就是指一种载体在时间T(通常是1妙)中传输的比特数量。
  比特在不同信息载体中建立了可转化的统一标准,这就使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数字化技术构成了当代信息革命的一个新平台。如果说文字和印刷术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两次划时代的信息载体革命,那么插上比特翅膀的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就成为第三次信息载体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计算机语言的三个维度

  《数字化生存》一书的醒目标题提示着该书功的一个诀窍:它用十分专业的现代科技术语谈论我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于是我们忽然发现平时很熟悉的世界一下子变得陌生、有趣。
  我们还记得最初接触科学世界的那一刹那,那感觉既惊奇又荒诞:
  水不是水,而是H2O!
  牛不是牛,而是偶蹄类反刍动物!
  一只250克的啮齿类动物在时间T摄入了50克蛋白质。这不过是说一只大老鼠偷吃了一条小鱼!当人们说比特是一种当代世界语或者100比特的语言、1比特的语言时,我们的感觉也大致如此。
  其实,比特就是比特,当它在人的日常语言与其它物理语言载体之间充当翻译代码时,充其量只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人工语言形式。人类在其发展中创造了多种语言形式。语言学家通常把它们简化成两种:一种是人们用于日常信息交流的自然语言,它包括口语、文字和一些身体姿态语言。这种语言生动但不精确;另一种则是各种形式语言、人工语言或代码语言。毋庸赘言,这些形式化的语言只有少数专家才可以识别和运用。现在大学的计算机系中总要讲授计算机语言课程,那显然是一种专门的形式语言。然而对普通用户来说,所谓计算机语言就是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语言形态。它大体包含三个层面:
  (1)自然语言层面:这是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在网络上进行日常交流的语言,它也是电子屏幕上大量出现的语言,因此可以叫做显语言。
  (2)用户操作语言:这是指我们在录入自己文字时使用的特定语言录入方式。
  它依据的是计算机专家为我们编好的录入程序。正如'回'有四种写法一样,在汉语中有多种中文录入方案,如自然码、全拼双音、五笔字型或太极码等等。
  (3)人工语言层面:这是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看懂和识别的科技语言。
  美国思想家洛扎克对此描述说:计算机内部有三个和谐共存的工作面:其一是由半导体元件控制的电子开关;其二是电子开关基础上的二进制数码;其三是二进制数码基础上的有效程序。这是一幅人类自觉活动与肉眼看不到的物理现象彼此交融的景象。正是由于这些机器码、比特串和各种汇编语言或命令与我们的日常信息交流无关,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隐语言。
  因此,比特对用户来说充其量是一种隐语言。实际上它的功能更像货币。在经济学家看来,货币并不是指由以原子为构成要素的纸币或硬币。它是一种度量单位,可以在不同商品之间建立起可转换的量化关系。由于有了货币,人类脱离了以货易货的原始交易方式。只有货币还原论者才会把我们的一切日用消费品都还原为货币,并且说,我们由此进入了货币时代,每天消费的就是货币。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说比特是一种专家语言,如果说它也负载着一定信息,那也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可以掌握的。对这些语言形式的区分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消除我们关于现代网络世界的一些误解。 

 
 
比特世界中的巴别城

  比特还原论特别衷情于这样一幅动人的图景:比特的流动是没有国界的,它可以绕过海关检查到达世界任何地方。许多人把这理解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超越传统的地域和文化边界,它可以为所有的人共享。我们的世界由于有了比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地球村的说法使我想起《老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