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往,只能知其面,而无法知其心。
有的人特别势利,当你让他有利可图时,他会对你极力讨好,百般趋奉,但当他发现你成了一头挤不出一滴奶的老牛时,他就会掉头而去,甚至把你贬得一钱不值。与这种人交往,豁达者可以当成免费观看势利眼的表演,但大多数人却会感到愤怒,或是为自己今不如昔而慨叹。
有的人以打探和散布他人的隐私为乐,他会以热情好客博得你的好感,以故做坦诚的交谈换取你的信任,当你误以为他是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向他泄露了心底的秘密后,不出三天,就会被他广而告知,弄得家喻户晓。与这种人交往,你除了可以尝一尝被剥光了衣服示众的感觉之外,不会有别的收获。
有的人虚头假脑,满口谎言,十句话里碰巧有一两句真话,还是不小心说漏了嘴,你问起他家的电话号码,他会故意把7说成8,你问起他的职业,他会特地把抄写员说成作家。与这种人交往,浪费时间还算走运,弄不好就会上当受骗。
有的人平时与你称兄道弟,亲昵如手足,恨不得与你天天形影不离,但一遇利害冲突,哪怕这利害细如毛发,他便与你反目成仇,视如陌路。与这种人交往,等于为自己结下一个未来的仇人。
有的人当面赞美你时口甜如蜜,背后贬损你时冷语如刀。到了利益悠关之时,他会出卖你以达到他的目的。与这种人交往,等于为自己挖下一口陷阱。
与人交往如同吃菜,其味如何,不品尝无法得知,营养是否丰富,不久食而难见其效,有的菜色香俱备,但吃了一口便令人不想第二次下箸;有的菜吃起来口感不好,但却有益健康;有的菜一看就能勾起食欲,但吃后才觉得太咸或是太淡,再不就是太腻,甚至闹得不是腹痛便是腹泻;故与人交往的结果如何,一要靠经验,二要靠运气,并且主要靠运气。我不是社交家,也无需广交各色人物以助自己成何大事,故交往不繁,即使与人有所交往,也是坦诚以待,不加伪饰,率性而为,合则交之,不合则避之,故多年来,一直是快乐多而烦恼少也。
求人的滋味
亲朋好友之间,你来我往,相互帮忙,遇到困难打声招呼,请其援助,觉得知己仗义,理所当然。若是要求的人与自己素无来往,不过是点头之交,或是素不相识,需由他人介绍引荐,方得一晤,就要饱尝求人的滋味。
首先以什么方式向要求的人表示恭敬,得好好盘算。若是请一场客,于觥筹交错,酒兴湍飞之际,由在座的朋友或自己直接提出请托之事,倒还好办,只需把酒席办得尽量丰盛一些,把话说得恳切一些即可。再说,于宴席之上,你是主,他是客,说起话来就比较从容。若是需携礼登门,就要得事先考虑带什么见面礼才算恰当,是直接呈上红包,还是投其所好,送些讨其欢心的礼品?若送礼品,又该送啥?对方是嗜烟酒,还是爱书画?是喜穿戴,还是好吃喝?得事先打听清楚。决定了送什么之后,又要权衡礼物的价值,礼轻了,怕人怪,礼重了,又怕初次见面,人家未必肯收。再说也得与自己请托之事价值相当,若只是为了上学的孩子换个好班之类的小事,居然送给校长一台背投的彩电,不但花了冤枉钱,还会被对方笑作傻瓜或疑为别有所图。若是为了调动、就业、提拔之类的大事,只是送给人家两瓶酒(贮存了一个世纪的“拿破伦”除外),恐怕要求的人还没见着,就被他的老婆或孩子下了逐客令。当然,也可以啥礼都不带,赤手空拳找上门去,以“事成之后,必有重谢”的承诺,作为见面礼。但这种口头的表示,不仅让人家怀疑,自己心里也不踏实。
送什么礼,送价值多少人民币的礼确定之后,便是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办公室不便送礼,也不便说话,故觐见的地点多在被求者的家里。登门求见之际,人家未说请坐,不可贸然落臀;人家没有敬茶,也不可说自己口渴。因为一个求人的人,不管他有多大能奈,他在被求者面前,都要自认低人一等。你要说的话虽然已经提前打好了腹稿,但现场发挥时还得见机行事,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未免唐突,绕来绕去,过于委婉,也可能令听者发烦。如果被求的人刚挨过夫人的训,或刚挨过上司的骂,说话时更要小心。向对方来一番奉承,送几顶高帽,自不可免;为自己道几句难处,叹几声困境,更有必要。即使合适的礼物可以讨对方欢心,还需动人的话语来引动他的同情心,欢心加上同情心,才可能烘出一颗帮忙的热心。至于遇到什么样的人,只能碰运气,有的人态度傲慢,架子奇大;有的人平易近人,和气可亲;有的人爱说大话,你一提出请求,他就把胸脯拍得嘭嘭响;有的人爱故弄玄虚,明明他一个电话或一张字条就可搞惦的事,他却说这事如何难办……遇到第一种人,你不可灰心丧心,更不可流露出受屈辱的感觉;遇到第二种人,你也不可忘乎所以,和对方称兄道弟;遇到第三种人,你不可高兴得太早,也许他只乐于收你的礼物,而不愿为你办事;遇到第四种人,你就要考虑考虑,你的礼是否送得太轻。
见了被求的人,说了请求的话,这才是一场戏的开头,而这开头,也因他对你的承诺而有了一个悬念,甚至是强烈的悬念。若请托的事情不大,你也许可以耐心等待结果,若是事关饭碗或前程的大事,你恐怕吃饭睡觉,都会惦着那被求的人。寝食难安,魂绕梦萦之际,你很想打个电话探听一下消息,但又怕引起对方的厌烦,而不打电话,你又可能对着一盘美味而觉得无味,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而难于“梦思”。后来你终于忍不住打了电话或再次登门,但对方的回答却是让你“再等一等”或说是“这事有点麻烦”,这一下,单本剧又成了连续剧,你开始被更加强烈的悬念所攫引,并且考虑是否要再送礼物以加重筹码,或是要不要筹措礼金,另请高明。你深知“好事多磨”的道理,而那些不知求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才把事办成的先例,会让你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为你增强遭遇挫折时的承受力,并为你树立“功到自然成”的信心。
终于有一天,你求人的事让被求的人给办成了,于是你雀跃欢呼,甚至喜极而泣,之后是摆酒设宴,庆贺成功,但最紧要的还是要向被求的人表示你的谢忱。是请客还是再送什么礼物,你可以酌情而定,但感谢的话需说得越动听越好,古有“千恩万谢”一词,说明受恩的人在向他的恩人表达自己的感戴之情时,一堆美好的言辞非常重要。若被求的人解决的是你一时的困难,酬谢过后你也许可以认为人情帐已经结清。若人家为你解决了关系你一生的大事,你就要一辈子承人家的恩情。如果被求者不是施恩图报之人,以后不会再将旧事提起,你也不必一直挂怀。但被求的人以有恩于你自居,无论人前背后,一想起你就要说“当初要不是我,他小子哪有今天”之类的话,你在他面前可就永远只是一个接受过施舍的人。你日后也可能春风得意,前程似锦,但见了他老人家的面,你永远要像当初求他时一样恭恭敬敬,否则他就要骂你“忘恩负义”。当此之时,你心底很可能冒出一种双重的厌恨之念,既厌恨那个以恩人自居的人,也厌恨自己为何不自立自强,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下,赢得一个美好的前程?!
第二辑 品味人生漂泊的苦乐
安居于故土的人,是不识漂泊滋味的。我蜗居于家乡时,那些描述漂泊的经历或感叹漂泊之苦的诗文、歌曲,均难以引起我的共鸣。两年前,我只身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漂泊者时,才觉得漂泊的经历与感受,还是值得书写与吟唱的。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家乡探亲,离开凤阳之前,我友支德君设宴为我送行,席间,温厚儒雅的张贵翔先生特地为我唱了一首《故乡的云》,我听了顿生感慨。我未来北京之前,这首歌是不会使我动情的,因为那时我还不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
一个漂泊者,有时很象那水中的浮萍,风起时,随波漂流,风住时,随处停泊。“随流漂荡而停泊,形容行止无定。”——《辞海》对“漂泊”一词的解释是很形象的。一个初到异乡的人,首先需寻一处藏身之所,而随流漂荡、行止无定,则表现在寻屋藏身的过程之中。都市的千万间广厦,并非为“大庇天下寒士”而建,行囊不丰的我只有到那一片片红墙青顶的平房群落中寻找一间可以暂栖身的处所。而当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大门向人询问有无空房出租时,当我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回答房主的冷言盘问时,当守门的恶犬向我扑来而房主则笑着欣赏我的恐惧时,当房主在我刚刚离开便厌烦地訇然关上大门时,强烈的漂泊感便缠绕着我,使我真切地看到一个流浪汉的处境。
当我找到一个安身的处所之后,孤独感便随之牢牢占据我的心灵。周围全是陌生人,即使是外出游荡一天,也碰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我虽然置身于人海之中,却如同行走于沙漠之上;而夜深人静独卧床上,则如独卧于荒野之中。我若不是因购物或问路,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保持沉默。天安门广场是人群密集之地,我因事路过那里时,曾想要是遇到一个熟人,或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那感觉一定像遇到奇迹一样振奋,但几次经过那里,“奇迹”一直未曾出现。我租下房子之后,将住处附近的公用电话号码告诉京城和远方的亲友。数日后,看电话的人第一次喊我接电话时,我像长久跋涉于沙漠中的人终于发现一片绿洲般兴奋而又激动,由于跑步前往,心跳加快,与对方说话时都有些气喘。
与孤独相伴的是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