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收成益发增加。由是水稻种植成为一种世界上最精湛的农业技术,能使单位产量提得极高,直至现代仍然如此。水稻种植专用的农具也于唐代出现,其样式已经与当代的农具十分接近,如:龙骨车(以脚踏方式将水上提)、耙、稻田用的犁。水稻种植的进步不仅使长江流域的移民受益,而且因有600年前后为战略与政治目的而建的运河系统,还可以保证向华北提供补充供应。当时北方的生产依然受制于变化无定的气候。据当时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从600年左右至742年,由300万纳税人增至1000万,而中国北部却出现人口轻度下降。唐代中国约有5000万人口,大部分集中于中国北方。在上述的两个年份之间,北方各省人口,从占总数的75%下降至53%。裴耀卿(681—743年)曾创设驿站与粮仓(734年)以改进水路运输系统。这时期大运河的稻米运输量增长大致与长江下游农业开始大发展同时。734—736年间,有700万石即4亿多升稻米运往中国北方。
水稻种植的飞速发展大大有助于唐朝在756—763年大危机之后的复兴。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粮仓幸而免于战祸。自8世纪末起,唐朝的整个经济便以上述地区为基础。
第五部分 14。皇朝崩溃:政治演变
虽然中央政权在税制方面能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780—850年前后,唐皇朝的权力已真正恢复起来——但它却未能在整个帝国中恢复安史之乱前的政治控制。
安禄山叛乱之前,其势力异常强大,原因是他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范阳(北京地区)、河东(山西)、平卢(山东)。他拥有的兵员近20万人,骑兵马匹30000,还不算蒙古东部与南满洲的游牧部族能给他提供的援助。但平定叛乱后却没有能根治叛乱之源:管辖藩镇的节度使事实上不受约束。反之,中央政权还要在各州增加藩镇设置并扩大节度使权力以对抗反叛者。唐朝末年,计有40~50个大小不等的藩镇,而此制度到五代时(907—960年)依然存在,那时藩镇还有30~40个。742年左右存在的十个藩镇
名称驻地兵员马匹
安西龟兹(塔里木盆地)240002700
北庭金满县(近现今乌鲁木齐)200005000
河西凉州(甘肃东部)730007900
朔方灵州(黄河上游)6470013300
河东太原(山西)5500014800
范阳幽州(现今北京地区)914006500
平卢营州(山东)375005500
陇右鄯州(青海)7500010000
剑南成都(四川)309002000
岭南广州154000
节度使事实上的自主性,中央政权无法不承认,于是引起帝国分裂,导致皇朝垮台。由于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动起义,此种演变似乎益发加速。
中国北方饥荒肆虐之后,874年,山东、河南、江苏交界地方有人组成抢劫团伙。次年,团伙有了自己的首领,第一位是王仙芝,另一位是黄巢(874—883年),两人原是私盐贩子。王仙芝归顺朝廷后,878年被处决,这场流动起义便以黄巢的名义进行。起义军从山东西南部出发,遍走国中大道,劫掠富裕城市,行经之处,破坏一切。开始时,攻打黄河畔的村镇,878年离开洛阳南部赴长江中游,至鄱阳湖,在安徽与浙江游动,抵福州,后于897年至广州,在广州曾屠杀城中的富商。其后取道广西、湖南,于880年末占领洛阳。次年初,60万之众的起义军突入长安,京城及其附近地区遭烧杀掳掠。政府军将起义队伍逐出长安,本身也大肆劫掠。黄巢五天之后复回长安,据其本人的用语,“血洗”了这可怜的城市。883年,李克用(856—908年)率领的鞑靼沙陀军队夺回长安时,余下的不过是废墟而已。李克用是突厥人,已经汉化,为唐朝效力。他在唐末混乱时期,是觊觎帝位的人之一,后来其子于923年建立后唐,终于达到目的。自885年起,唐朝君主成了各大军事首领的玩物,已经不住长安(短时间者除外),而安驾于洛阳,但长安大都会7—8世纪时却是唐朝光辉灿烂的象征。
907年,黄巢旧部朱温(朱全忠,852—912年)建立新国——梁国(后梁)。朱温原是黄巢的防御使,后降唐,掌握开封至河南东部的战略要地。907年是标志唐朝结束的年代,而事实上自885年起朝廷已丧失实权。
第五部分 15。政权新形式
唐朝衰落与瓦解的直接责任者是派驻藩镇的节度使。节度使及其军队夺过中央政权对各州的控制权,导致中国四分五裂,持续几达一百年。
第一批节度使是贵族阶层人士或文人学士,而自王仙芝与黄巢起义以来,皇朝政权削弱,于是导致革除藩镇中的旧行政官员。军队以某种民主方式(在摆脱中央政权的队伍中并不罕见)任命自己的将领,将其推上“节度使”的高位。这种选择仅凭名声、武功以及已有的威望;因而出身于社会下层的人物也被推举出来执掌州郡政权。朱全忠(朱温)就是一个乡村破落秀才的儿子。907—960年间,先后在开封定都的有五个朝代,朱氏便是第一个朝代的缔造者。他原先是农业工人,后在军中当小首领,后来被任命为节度使大概是因攻打黄巢立下大功之故。在四川立国的王建,原是一名强盗,后选择军旅生涯。钱镠是吴越国(江苏之南,浙江之北)的第一位君主,他本是个离乡背井的农民,后来参加杭州富豪家族的武装自卫队伍。统治福建的王氏兄弟,则原是河南强盗。又如长江中游荆南国的开国君主原是开封商人的奴仆。再如楚国君主马殷,本是木匠,后转而从事偷盗劫掠。而后唐的创建人李克用,上文已提及,他是突厥沙陀部族首领,他在黄巢起义时曾为唐朝效力。
一个新统治阶层就这样形成,它在非法时期的传统依然十分鲜明:地方官员与将领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绿林江湖阶层中,通常结拜为兄弟。这类盟誓要求承担的义务比血缘关系所要求的更多,而唐末的独立部队也发展了收养或认亲的习惯。作为政权首脑人物的将领将自己的下级军官及文官收为“义儿”,这种虚构的亲属关系是私人卫队与个人雇佣军之所以具有凝聚力的原因。而卫队与雇佣军是新政权的牢靠基础,各地区的新政府起而取代中央政府权力,将文官排除出去。五代及宋初的特点乃是军队实权集中于国家首脑手中。从这个角度看来,自9世纪末的藩镇割据至宋朝开国君主统一华夏诸国,其演变过程是连续的,宋皇朝便直接来自唐末的独立藩镇。唐朝分裂与藩镇演变为诸国
地区(藩镇)国名皇朝名山西北部,883年晋,895年后唐,923年河南东部、淮河上游,883年后梁,901年后梁,907年安徽北部、江苏北部,892年吴,902年吴,927年河北北部,894年燕,909年燕,911年渭水西流域,887年岐,901年后唐,923年福建,896年闽,909年闽,945年四川,891年前蜀,907年湖南,891年楚,907年浙江,898年越,902年吴越,907年(此表显示,自9世纪末起,后来五代各国的实际独立已经取得。)开始时,节度使本人指定继任者——朝廷只是批准其选择,起码是力求运用权力去认可自己无法制止的事情——不久节度使的权力变成世袭。900年前后为第二阶段,独立的藩镇均取国名。再过几年,其首领竟径直僭取帝号建立皇朝。依次建都于开封的“五代”与瓜分旧唐帝国其余领土的“十国”,二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开封政权在华北统辖领土较广,而且被认为是唐朝的承继者。
第五部分 16。10世纪的地区自治与经济发展
唐末中央政权的衰弱促进了地方主义倾向兴起,从藩镇演化出来的诸国往往相当于自然大区,四川的蜀国、广东的南汉、福建的闽国、湖南的楚国、浙江的吴越等等便都是这样。各藩镇的独立性使其有可能确定自己的自然方向,独立发展自己的经济,进行对外交往。993—995年王小波与李顺发动四川织锦工匠起义。若干历史学家认为,这一事件是自治主义运动,目的是在各州郡归附宋皇朝的时候延长四川的经济与政治独立。当时反叛的工匠受到开封地区织锦工场生产的威胁。自8世纪起,长江流域与沿海各州口岸都出现经济飞跃,看来此时并没有缓慢下来。福建的闽国,陆路与内地各省交通困难,通过发展海上联系,出口福建、浙江、安徽制造的丝织品与陶瓷产品而致富。广州的真正发展出现于10世纪初。长沙的楚国,丝绸布料生产大为增长,并向北方出口茶叶大获其利。四川、长江流域、南方沿海各省,看来10世纪都曾经历一个繁荣时代,延续到11—13世纪,直至被蒙古人征服为止(1273—1279年);而北方则饱受战祸之苦,890—923年间不断受战争蹂躏。长安变成废墟,洛阳成了空城。自907年起取代唐皇朝的政权之所以将京城东移,甚至建于大运河出口处,也就不难理解。北方军队乏人,有时竟至全体男子都要入伍,不论年龄如何。当逃兵的人为数众多(为避免这点竟给士兵刻上烙印),开小差一直是个严重问题,至10世纪末依然一样。为了要淹没敌占土地,曾经人为决堤,河堤已失去牢靠性。931年,堤围崩溃,引起一场巨大灾难。此外,契丹的攻击也造成普遍不安,致使建都于开封的政权岌岌可危。契丹是突厥蒙古人,其地区位于北京的北面。
第五部分 17。结束语:新世界的曙光
若干出现于唐代期间乃至唐代末期的新现象,行将深刻改变华夏世界的面貌。7世纪时,中国接受了中世纪北方的社会传统与政治传统,承袭六朝时代的文学遗产与艺术遗产。而宋代中国却与7世纪迥然不同,从未来变化的端倪便可以将其面貌勾勒出来。
主要变化之点有:
1。西北旧贵族衰落以至后来消失,广而言之,7—8世纪旧领导阶层被淘汰:宋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