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程,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负责任,我们并不去问孩子跑进教室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儿,而那个时候的事情正好是出现了学习状态。
那么我想这里特别要强调,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进入学习过程,以及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取得好的学习结果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我们真的没有人去管学习状态,谁在管学习状态,谁在管上课打铃以前发生的事儿,或者说是孩子们进学校校门以前发生的事,我们都没有去管。但是正好是都没有人去管的那个东西,在孩子的学习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我们家长,就是不要只重视孩子卷面的成绩,卷面的成绩它只是一个结果,影响这个结果的后头有很多很多原因,不能只重果不重因,你要想重因的话,你就得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经常鼓励孩子,激励孩子。
那么前两天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向我咨询一些问题,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些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一些问题,那么家长对孩子非常不满意,当时就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他还忘不了回过头去对着孩子用手指头点点他,你怎么样怎么样,你怎样不听话,怎样不争气。后来这个家长就问我,他说,陈老师,你看,孩子这么一个情况,我怎么办才好。我当时就跟他说,我说,孩子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系统的解决,但是现在我只能给你先出一个最简单的建议,就是把这个指头变成这个指头。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戳戳点点、批评责备、絮絮叨叨变成鼓励、表扬、赏识,就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赏识孩子,你要热爱他,你要欣赏他。
那么在我看来,我们对孩子不仅是一个热爱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要敬重孩子,因为孩子一降生下来,他代表了大自然浓缩的智慧,我们要很敬重孩子。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常常是我们成人达不到的,而且常常是我们无法想像的,非常惊人,大自然在创造人的时候,所预设下来的所有心灵的窗口在孩子那里都是敞开的,而在成人那里很多窗口都关上了,所以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比我们成人更强,我们叫做文化反哺现象。就是很多在互联网上发生的事情,孩子们做得比我们更好,好像互联网的本质就特别偏爱孩子,无论是作为大自然的精华,还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我们都应当向孩子们学习,用一种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孩子,要把食指变成拇指。
当然有的家长问了,那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批评了,那不是这个意思。我讲从食指变成拇指是说我们的育儿观要发生一个根本的改变,批评和表扬是另外一个层次,但是有比它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要赏识孩子,要敬重孩子。有了赏识、敬重这样一个心态,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孩子都是乐意接受的。其实我觉得说到这儿,我想跟家长们交谈一下,如果要说比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家庭教育的质量的话,我想首先要比家长的眼光,就是究竟孩子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你眼里那个眼光就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够变成什么样,能够长成什么样。那么现在在我们这里,我们看到孩子的眼光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虔诚的眼光。
因为我们看到的孩子是大自然的精华,是信息时代学习长子,我们是这样来看待孩子的,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心态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就会自然而然地从食指变成了拇指,从食指变成拇指并不是避讳孩子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孩子所有的缺点、问题、错误跟我们成人的缺点、问题、错误不是一个性质,它是成长的缺点,成长的问题,没有缺点,没有问题就不是孩子。所以有的家长他也很爱孩子,但是他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他觉得孩子特别可爱,我就爱孩子,亲得不得了,但是一旦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他又非常生气,非常愤怒,也就是说他还不能接纳孩子整个人格,而是只接受孩子好玩的部分,开心的部分。孩子小的时候多么可爱,我们每个家长都亲得不得了,但是一旦他长大了,学习不好了,我们就开始生气了,开始絮叨了,开始责备了,我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不好,我们原来生孩子的时候是个圆脸,养着养着我们就把自己的脸养成了长脸,脸开始耷拉下来了,我们没有了微笑,我们天天都是生气,生气。
有时候我跟家长们交流,我说你想改变孩子吗?最简单的做法是先改变你自己的面部表情,原来都是一个愁眉苦脸的,耷拉的充满了愁容的一张脸,你这张脸就在起作用,孩子一看到这张脸,他就受到一种暗示,我是一个坏孩子,我是一个差孩子,我是一个让家长失望的孩子,我是家长的一块心病,一个包袱,要想改变孩子,先从改变你这张脸开始。孩子们希望看到你这样一张充满笑容的圆脸,改变孩子从改变家长的面部表情开始,把愁容变成笑容。
那么在我们组织的训练班上出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写了一篇作文,这篇作文我们老师看了以后,大加赞赏,我们觉得写得太棒了,非常棒,我们给孩子以非常高的鼓励和评价,后来这个孩子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去给家长看,他想用这篇作文来证明自己在这个训练班上取得的进步和收获,证明自己的潜力,就在旁边等家长看,家长很耐心地把这个作文看完了,看完了以后,第一句话就是说,这里怎么有几个错别字,孩子就觉得非常地扫兴。那么第二次又来训练班以后,因为我们期待着家长能够给孩子一定的鼓励,那么第二天来了以后,我们就问这孩子怎么样,回家给家长看作文了吗?这个孩子就很无精打采地说,看了,怎么样?家长表扬你了吗?没有,家长说什么了?家长说,这篇作文里还有好几个错别字,还有几个标点符号写错了。那么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道理来,究竟是那个错别字重要,还是孩子写作文的那样一个心态,一个热情重要。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写作的天赋,就是因为我们类似这样一个教育方式,我们老是挑毛病的方式,孩子不论写得怎么样,我们都能挑出毛病,哪有挑不出毛病的作文呢,天底下没有挑不出毛病的作文,你拿著名作家的文章你来挑,总是能挑出毛病的,你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挑,能挑不出毛病吗,你要想挑毛病,全世界遍地都是,但是我这里要讲一个教育的态度,教育的思维方式,不去挑他的毛病,而是要更重视他对语文的热爱,首先保持住他这样一种热爱的心态,鼓励他,然后在他拥有了这份鼓励以后,当孩子有了这样一个接受批评的准备了以后,我们再来具体讲这个字和那个标点符号的问题,要分得清什么是轻的,什么是重的。
我们经常打一个比方,说现在有些孩子接受的批评、责备太多了,被泼的冷水太多了,在学校里泼冷水,在家里还泼冷水,就是说好比他的心里头有一团柴火,这团柴火都是新柴火,都打湿了,积年累月被泼冷水,所以老是处在湿柴火的状态,所以他老是燃烧不起来,他对任何事物都缺乏热情,缺乏激情。我们古人讲“哀莫大于心死”,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激情,比少认几个字,少懂一点知识更可怕,他没有激情,对什么都不热爱了,这个特别可怕,而这种局面的造成就是因为我们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泼冷水。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头脑像火把一样燃烧起来,而不是成为装水的容器,自己的头脑要燃烧,但是大家想一想,这样一堆经常被泼冷水的这么一堆柴火,它怎么燃烧呢?它燃烧不了。我们如果把孩子状态的激发看作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的话,那么一定要让这堆柴火变干,变干的办法就是经常给这堆柴火以阳光,而不是泼冷水。我们有时候为了一个字,影响了孩子整个写作的兴趣。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批改孩子作文的时候,其他一些老师有时候就看不懂,就问,陈老师,你对这篇作文谈了那么多优点,可这篇作文里头有好几个错别字,你怎么没有说呢。我说不着急,因为孩子现在身上储存的热量不够,阳光还不够。我现在需要的就是表扬、表扬、再表扬,鼓励、鼓励、再鼓励,等到他心中充满了更多的温暖,更多的能量,更多的阳光以后,这个时候我才跟他再讨论一下,这一句我们怎么表达更好一点儿,这个字有没有写错,这个标点符号用哪个标点符号更好,那么这些都是技术性的问题,先解决的是一个他热爱不热爱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丧失了孩子对于写作的热情和信息,那么这个损失就太大了。
那么这条道理讲的是面揉得太多了,容易成死疙瘩。我们会揉面,我们以前少不了要做馒头,做面,包饺子都少不了要和面,要揉面,那么这个和面,揉面,最后做得效果好不好,其中很重要要有一个环节,就是当面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把面放在那儿,搭上一条湿毛巾,让这个面醒一醒,我们叫做醒面。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生活中的场景用来比喻今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光揉不醒,不停地揉,两只手不停地捣,没有片刻醒面的工夫。为什么不醒面?家长就怕孩子,我一放手,你就掉下来,我得不断地盯着你,不断地说。揉面的方式有很多,揉面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说最粗暴的揉面是怎么揉的呢?伸手打耳光,就开始有家庭暴力了,这也是一种揉法;还有一种不用手揉,但是用嘴揉,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批评责备,说的孩子耳朵根都起了茧子,这叫用嘴揉;第三种揉法用眼睛揉,嘴里虽然没说,眼睛老盯着。
我们接受过这样一个孩子,已经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