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
鱼门《哭董东亭》云:“然疑未定先抛泪,日月都真旋得书。”云松《哭韩廷宣》云:“久客不归无异死,故人入梦尚如生。”
一O
庐州守备徐椒林,每到金陵,与余款洽。在满洲城,《夜饮》诗云:“为恃将军司锁钥,几番痛饮月沉西。”
一一
士大夫宦成之后,读破万卷,往往幼时所习之“四书”、“五经”,都不省记。癸未召试时,吴竹屿、程鱼门、严冬友诸公毕集随园。余偶言及“四书”有韵者,如《孟子》“师行而粮食”一段广五人背至“方命虐民”之下,都不省记。冬友自撰一句足之,彼此疑其不类,急翻书看,乃“饮食若流”四字也。一座大笑。外甥王家骏有句云:“因留僧话通吟偈,为课儿功熟旧书。”甥多佳句。如:“乍见波微白,方知月骤明。”“一编如好友,宜近不宜疏。”“衣因乱叠痕常绉,书为频翻卷不齐。”“宿云似幕能遮月,细雨如烟不损花。”“停足恰逢曾识寺,入门先问旧交僧。”“曲引急流归远港,微删密叶显新花。”“伏枕苦吟无好句,描诗容易做诗难。”皆有放翁风味。
一二
钱文端公,庚午典江西试。写榜吏陈巨儒,须鬓如雪,求公赠手迹为荣;自陈年七十,手写文武试三十二榜。公赠诗云:“桂籍凭伊腕力传,白头从事地行仙。自言作吏中书省,曾侍朱衣四十年。”十月,复写武榜,解首则其孙腾蛟也。名初唱,掀髯一笑,笔堕于地。中丞阿公喜极,遣牙校驰笺,索藩司彭公家屏赠诗。彭方有剧务,幕中客拟数首,不称公意。遣吏飞马请蒋苕生来。蒋方与友饮酒肆;恋不肯行。吏敦促至再,扶鞭上马,比至,则促召之使已四辈矣。彭公遽起,告以中丞索诗之使,立马檐下。蒋笑曰:“某不知公有此急也。”濡笔立题一绝云:“榜头题处笑开眉,六十年来鬓若丝。官烛两行人第一,夜阑回忆抱孙时。”彭公得诗狂喜,复酌苕生,送轻纱四端。苕生太夫人钟氏,名令嘉,晚号甘荼老人;生心余,四岁,即断竹丝作波磔,教之识字。尝登太行山云:“绝磴马萧萧,群峰气势骄。苍云横上党,寒色满中条。极目河如带,拦车云未消。龙门划诸水,禹力万年昭。”乙酉岁,心余奉母出都,画《归舟安稳图》,一时名公卿,题满卷中。尹文端公谓余曰:“此卷中无佳作,惟太夫人自题七章,陆健男太史四首,足传也。”惜未抄录。
一三
尹文端公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唏嘘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古渔有句云;“未游五岳心虽切,便到重霄劫又多。”
一四
尹文端公督两江时,爱才如命。宛平王发桂以主簿派管行宫,有句云:“愧我衙官无一事,宫门持帚扫闲花。”公见而大喜,即超迁贰尹。秀才解中发有句云:“多读诗书命亦佳。”公于某扇上见之,即聘作西席。
一五
或问:“李师中将出兵,在韩魏公席上赋诗云:‘归来不愿封侯印,只向君王觅爱卿。’不知所用何典。”余按:《宋史·王景传》:“景仕唐,归晋,高祖厚遇之,问其所欲。对:‘受恩已厚,无所欲。’固问之。乃曰:‘臣为小卒,常负胡床,从队长过官妓侯小师家弹唱,心颇慕之。今得小师为妻,足矣。’高祖大笑,即以赐之,封楚国夫人。”疑师中即指此事。后蔡攸出兵,指帝座刘妃求赏,其事在后。或云:“爱卿者,即魏公席上之妓名。”
一六
梅诊为文穆公第六子,弱冠时,从张芸墅游随园,云:“随园耳久熟,游历自今初。买得小山隐,名仍太傅余。主人能爱客,高士幸携余。幽径入萝薜,知应世味疏。”又曰:“岸分双沼水,壁满一朝诗。”呜呼!式庵学醇行端,年未五十竟亡,诗多散失矣。
一七
余幼时《咏史》云:“若道高皇胜项羽,试将吕后比虞姬。”后见益都王中丞遵坦有句云:“垓下何必更悲歌,虞兮吕公较若何?”两意相同。王又有句云:“亚父不用乃寿终,淮阴枉死未央宫。”意亦新。
一八
马驌宛斯作《绎史》,叙三代事,极博雅;而诗笔甚清。《池上》云:“种鱼有术寻渔父,断酒无心学醉翁。”渔洋题其像云:“今日黄山山下路,只余书带草青青。”
一九
陈古渔云:“今人不知诗中甘苦,而强作解事者。正如富贵之家,堂上喧闹,而墙外行人,抵死不知。何也?未入门故也。”宋人《栽竹》诗云:“应筑粉墙高百尺,不容门外俗人看。”
二O
余游九华山;青阳沈正侯字伦玉,少年韶秀,延候于五溪,已三日矣。见赠云:“大抵高人能下士,于今童子得瞻师。”又句云:“风狂欲折依墙竹,菊萎犹开卧地花。”又,陈明经名芳者,相待于陵阳镇。呈诗云:“岸曲桥横草树萋,书堂佛寺水东西。溪亭日映栏干外,九十九峰影尽低。”两人俱不事科举,以吟咏自娱。
二一
诗虽新,似旧才佳。尹似村云;“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浑疑是旧诗。”古渔云:“得句浑疑先辈语,登筵初借少年人。”偶过西湖,见陈庄题壁云:“一叶蜻蜓似缺瓜,年年荡桨水云涯。叉鱼射鸭娇无力,笑入南湖摘藕花。”“苏小楼头杨柳风,小姑斗草语芳丛。阿侬家住胭脂岭,怪底花枝映日红。”末署“竹屿”二字:苏州吴进士泰来也。新安江寺见题壁云:“昨与邻舟姊妹逢,香风暖处话从容。低头怕有渔郎至,不看莲花只看侬。”“滩头漠漠起炊烟,折罢莲花正暮天。却怪鸳鸯不解事,偏依依艇并头眠。”末署“鲁凤藻”三字。
二二
黄莘田落第,赋《无题》云:“秃尖成冢还成阵,未抵灵犀一点通。”吴竹桥落第,赋《无题》云:“闻说千金才买笑,紫骝休系莫愁家。”王介祉落第,亦有《无题》云:“盼得纤儿还荡子,传来小婢又夫人。”
二三
古渔《路上》诗云:“年来一事真堪笑,只见来船是顺风。”戴喻让云:“莫羡上流风便好,好风也有卸帆时。”荣方伯名柱者,有句云:“风自横来无顺逆,水当涨处失江湖。”余则云:“东窗关后西窗启,犹喜风无两面来。”
二四
甲子秋,余遗失诗册,心郁郁者一年。古渔云:“癸巳冬,得诗百篇,怀之访人,带宽落地,竟无觅处。乃题云:‘拈断吟髭费苦猜,已抛偏又上心来。关情似与良朋别,撒手如沉拱壁回。薄祭可能分酒脯?孤飞未必出尘埃。多应掷地无声响,一堕人间便永埋。”’
二五
朱竹坨先生诗名盖世,而自称本朝第二。故扬州方近雯观察诗云:“骈体莫轻嗤沈、宋,古音休易许曹、刘。试看前辈诗如此,只负皇朝第二流。”商宝意先生云:“诗品官阶两不高。”前辈之虚心如此。王葑亭御史亦有句云:“宦情似墨磨常短,诗境如棋着不高。”
二六
“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何言之沉痛也!“升沉阁下意,谁道在苍苍!”何求之坚切也!“知亲每相见,多在相门前。”何刺之轻薄也!“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何吟之溺苦也'俱非唐人不能作。李少鹤《哭人》云:“世缘犹有子,死日始无诗。”亦本于唐。
二七
查他山先生诗,以白描擅长;将诗比画,其宋之李伯时乎?近继之者,钱玙沙方伯、光禄卿申笏山。笏山卒后,毕秋帆尚书梓其全集。五言云:“雨声凉入砚,花气润侵帘。”《看桂》云:“香于半路先迎客,花已全开正及时。”
二八
谢茂秦云:“凡作近体,诵之流水行云,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朝霞散绮,讲之异茧缫丝。”
二九
万柘坡《赠钱坤一》云:“雨中听屐到,灯下出诗看。”程南溟有句云:“佳句奚囊盛不住,满山风雨送人看。”
三O
近人佳句有相同者。董曲江太史《历城》诗云:“寺塔插天云外影,人烟近市日中声。”江于九太守《游九华山》云:“松竹分峦翠,云烟隔寺声。”陈梅岑句云:“津鼓声沉寒雨急,渔灯影乱夜潮来。”蒋心余句云:“守堠兵多官舫过,拔篙声缓乱滩来。”李竹溪句云:“相逢马上摇头者,得句知他胜得官。”李怀民句云:“思苦如中酒,吟成胜拜官。”
三一
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苇《野步》云:“傍晚欲归寻别径,忽惊沙鸟出苗飞。”澄波《折木樨》云:“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怀远《江行》云:“片帆高趁大江风,过眼云山笑转蓬。行尽断堤杨柳岸,夕阳犹在板桥东。”佛裔者,让山弟子也,有句云:“鱼亦怜侬水中影,误他争唼鬓边花。”绮语自佳,恰不似方外人所作。怀远云:“雍正间,广东有诗会。好事者张饮分题,聘名流品题甲乙,首选者赠绫绢,其次赠笔墨:亦佳话也。”寄尘本姓彭,工诗、能画,《游长寿寺》云:“净坛风扫地,清课月为灯。”
三二
山阴邵太守大业,字厚庵,治苏有惠政,以忤大府罢官。有《口号》一联云:“江山见惯新诗少,世味尝深感慨多。”又:“老来儿女费周旋”七字,亦颇是人情。
三三
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生句云:“叠石略存山意思,莳花聊破睡工夫。风流何处追狂客?踪迹重教记放翁。”甲戌岁,札来索和,并招往游。余寄诗奉答,终不果往。壬寅游天台,始登快阁,先生亡久矣。精舍数间,全览鉴湖之胜:想在日清福,不减贺知章。
三四
康熙戊戌探花傅玉苠先生,名玉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年,小春风景似春天。蓬莱原近孤山寺,游舫多停六一泉。”“一到湖心眼界宽,云光霪爵接风湍。三朝恩泽深如许,莫作瑶池清浅看。”先生耳聋,与谈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