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的内容,的确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合乎佛的戒学。里面所讲的是远离五欲六尘,修养清净心,合乎佛的经论。因此像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等同佛经。
由此可知,学佛人的胸襟与一般宗教信徒是不相同的。宗教信徒,他是排斥异教的;佛弟子不排斥异教。排斥什么呢?排斥那些做恶的,就是违背心性,违背戒定慧那种心行,他排斥。所以佛弟子里面,心中他有正义、有邪正、有善恶、有是非,这一些辨别;决定没有唯我独尊。只有我这个才是的,除了我之外,你们都不对,这个不是佛弟子的态度。那么这是我们从五人说经这一点意思,希望诸位能够体会到经典的正义。
其次,我们讲到本经,本经乃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这一点,太不容易了。‘无问自说’‘圆顿大法’。我们晓得世出世间的教学,都是由学生来请教的,老师来解答。如果学生不问,老师也不说。所以我们看看佛的经典,你看大多数的经典都是由弟子提出问题,佛一一解答。解答听了如果还有问题,还可以提出来辩论,反覆地来研究讨论。那么像楞严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佛经十二种体裁里面,有无问自说这一个体裁,那么这样的经典不多。没有人问,佛自己就说,这什么原因?这就是圆顿大法。弟子们根本他就不懂;根本不懂,他怎么能问得出来?没有法子问。那么佛看到这个机缘成就了,就这些人善跟、福德、因缘成熟了,有能力接受这个法门,所以不等待学生来问,他老人家自己就说了。所以这是一个特别的法门。
那么第三个意思,这个说与喜悦这个‘悦’,在古时候是相通的。诸位读论语,论语一打开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字是说,我们念悦,所以这个字在古时候是相通的,因此佛说经,这个说字也有‘畅悦本怀’。无上的大法,直接了当成佛的法门,现在这些学生可以接受了,能够信得过了;这个道理给他讲起来,他也能懂,佛这才欢喜。欢喜就把这个法门说出来,畅悦本怀。
所以这个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是接引最为广大彻底究竟的一个法门;唯有这个法门,才能够普渡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如果没有这个法门,学佛,成佛的人那就少了,也就很难了。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那一个法门都要具备相当的条件,而且这些条件都很难,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得到的。所以佛今天说出这一个净土持名念佛,一心不乱这个法门,实在是太稀有了,他也太高兴了,那么这个是说的意思。
下面再跟诸位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是梵语,就是印度话。梵语‘阿’,此翻‘无’;此是中国,我们中国翻‘无’的意思。梵语‘弥陀’我们中国人翻作‘量’│无量。‘阿弥陀佛’要是把他翻成中国字,‘无量觉’。古译做‘无量寿,无量光’,翻成阿弥陀佛,无量寿跟无量光。实在讲的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那么从字面上看,阿弥陀的本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是这个意思。称为自性弥陀,就是自性无量觉啊!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明白、能够体会到这两个处所,教化的宗旨不相同。譬如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前面跟诸位说过,释迦的意思是慈悲的意思,能仁。牟尼翻成中国是寂默,就是清净。换句话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般来说,缺乏了慈悲心,也就是说缺乏了仁爱。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区教学,就是以仁爱、慈悲为教学的中心、为教学的宗旨。换一句话说,是仁爱的教育。这个世界众生的心一般都是很乱的,不能够平静下来,因此他的教学宗旨里头。又包含了清净,所以提出一心不乱。那么佛的名号就暗示了他在这一个世界,这一个地区,这一个阶段,众生根性;就众生根性,针对着他的毛病,提出教育的宗旨。
那么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典里面去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经上讲,诸上善人,不但是善,而且是上善。那么换句话说,上善之人,一定他具备了大慈悲心,具备了清净,具足了一心,因此佛在那个地方就不能用慈悲清净这个宗旨来教育大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慈悲清净都作到了。所以释迦牟尼这个名号,在西方极乐世界用不上。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学,佛又提出了一个宗旨,叫无量觉。虽然极乐世界的人民普遍都觉悟,但是他还有不觉之处,所以要把这个智觉再要扩充,扩充到无量无边,所以佛的名号叫阿弥陀佛。也就是说西方教学宗旨,是以无量觉为教学的宗旨、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叫每一个人都成就无量觉,无量觉就是‘佛’。
那么经,一般把它译作无量寿、无量光,是根据本经里面的两句话所译的,当然也是译得很好。经里头,有这么几句话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这是讲他的寿命。彼佛就是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的寿命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一般人民的寿命,他跟佛是相同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那么这是阿弥陀的一个意思,无量的意思。经上又说,‘彼国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经文里面有这么两句话,古大德把它翻译做无量寿、无量光,很好,完全符合经典里面所讲。‘光’代表智慧,照十方国这就是含摄了无尽的空间;‘寿’是代表福德,同时也含摄了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光’与‘寿’实际上就是代表无量的时空,无量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真是一法都不漏,圆圆满满,这都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一些学生们,所应当觉的范围,应当觉的内容,所以称之为无量觉。
那么也许有人问,为什么不翻为无量时空呢?好像这样子,我们不是更容易懂吗?那么诸位要想想,‘时空’这两个字的意思,比不上‘光寿’,光寿的含义比时空的含义要圆满。换一句话说,光寿可以包含时空,时空不能包含光寿,这个是以人用字的善巧之处,我们不能够不佩服。
阿弥陀佛,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呢?给诸位说,有这个人,不但有这个人,而且像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名实相符,确有其人。譬如释迦牟尼佛的确大慈大悲,的确是清静寂默,他这个名跟他这个人完全相应,实至名归,这个名号是一点都不夸耀,那么西方阿弥陀佛也是如此,确实这一位佛,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觉。
我们在大本经里面看到这一尊佛,他在因地当中,就是从初发心,像我们现前这个时候一样发心学佛。那么在当时,他是国王的身份;他做国王的时候,机缘非常好,正好遇到佛出现在世,这种机缘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时世自在王佛住在世间,常常讲经说法,他有这个机会去听经,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发心出家,把这个国王的王位让给别人,自己出家修行去。那么出家修行就是在世自在王佛的会下,剃度出家,他的法名叫法藏比丘,法藏。
这个故事在无量寿经里说得很清楚。这一个出家人非常了不起,当然这是国王身份出家的,他这个度量气派比一般人就不相同。所以他就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四十八愿,那么这个四十八愿也在无量寿经里面有记载。他要把这个四十八大愿,愿愿都修满,庄严了极乐世界,无论是在依报或者在正报都不可思议。其中有一愿说:如果我要成佛了,我的智慧光明要是有限量,下面不能够照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度者,我就不取正觉,我就誓不成佛,有这么一愿。又有一愿说:我成了佛之后,我的寿命如果要是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那我也不成佛。那么他现在成佛了,既然成佛了,当然他每一个愿他都做到,决定不会有一愿是虚假的,不会有一愿是落空的,所以行满果圆了,随愿所成。这是我们在四十八愿里头,只举出一个光明寿命来说明阿弥陀佛因地里面修行,成就光寿无量的意思。
那么更应当明了,阿弥陀佛根本识智遍照法界,就是无量光的意思;阿弥陀佛法身理体常住不变,就是无量寿的意思。这两个意思都是从自性弥陀上来说的。极乐净土就是众生唯心净土,弥陀如来又何尝不是众生自性弥陀呢!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层的意思,我们与阿弥陀佛距离就拉近了很大很大了,接近阿弥陀佛了。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正如同经上所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那么这是说到阿弥陀的意思。说到佛,那么诸位要晓得,说到佛实在就是说我们自己,我们先解释这一点。
‘极乐世界’乃是娑婆世‘界’以‘外’,三界六道以外的有这么一个‘佛教大学’;‘释迦本师为我们细说’,‘劝我’们往生,往生就是‘入学’。要是‘得入,则一切法无不成就’,你相信吗?因为他那边的教学宗旨、教学目的,是无量,是阿弥陀,阿弥陀就是无量觉啊!一切无不成就,就是无量觉啊!因此之‘故,佛的弟子’,佛的学生,‘当如佛教’,应当如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大慈大悲,教导我们的来‘修行’,这样‘方不负佛祖宏恩’,不辜负本师释迦牟尼佛,不辜负历代祖师辗转地来相传,把这个法门一直传到今天,我们看到了,我们也发心来接受。所以佛、历代祖师,这种大恩大德。‘畅佛本怀’,依照这一个方法来修学,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才是真正舒畅释迦牟尼佛的本怀,他到这个世界上来,本意就是这个。
因此在此地,我们在经题里面‘说佛’,‘实’在就是说我们往生之后,就是‘入学之后,所得之果位’。阿弥陀是无量觉,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也能够得无量觉。‘以万德庄严无量功德,乃九界众生同具’,这是更应当相信的,为什么呢?无量觉,万德庄严,无量功德是我们自己同具的,本来具足的,与十方诸佛菩萨,一切众生,无二无别。‘然而你要没有良朋、明师,无足以发启之’,这个是很难得的一个机缘。虽然与佛同具佛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