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菩萨为摩诃萨。我们讲的三贤十圣,那么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说自家行,这个都称菩萨;从初地到等觉,我们称为摩诃萨,这十一个位次称为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我们一般称为圣人。那么初地以下的,我们称为贤人,这个是佛法通常‘圣贤’的定义。
在本经里面列了四位上首,这个四位菩萨当然也是代表净土法门的,代表这个法门,是表法的。前面十六位尊者,是代表这一个法门的当机,就是说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的身份,适合于修学净土法门。那十六个人代表,那代表的是各种不同的程度都可以学习,可见得这个法门的广大。那么这个四位菩萨是代表法门,换一句话说,代表这个法门的理论与方法,代表这个。所以它这个表法的意思不相同,前面是代表能修之人,这个地方是代表所修之法。
第一位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是人,这个名号是梵语译过来的。法王子,佛为法王,这个王取‘自在’的意思,一个国家,国王得自在,为什么呢?他发号施令,别人都要听从他,那么佛法里面就取这个比喻。如果在一切法你都通达,你都没有障碍,你在一切法里头得大自在了,那么这个也称为法中之王。佛为法王,那么像文殊这些菩萨,都是等觉菩萨;所以后补佛,也就好比是间那个王太子,他将来要继承王位的,所以称之为法王子,所以法王子多半都是对大菩萨的尊称。
那么在此地,这个四位菩萨,我一位一位地给大家来介绍。
先介绍文殊师利菩萨。在有些经论里,翻作‘曼殊师利’,这个是一个人,两种翻法,因为它音译的。那么既然是音译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印度话,文殊师利,它这个中国意思是什么呢?那么底下给我们说明,它有三个意思,那么这三个意思,在一般注解里都有。第一个,它有‘妙德’的意思,第二个也翻作‘妙首’,又翻作‘妙吉祥’,那么是这三个都是文殊师利所含的意思,那么恰恰好,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来讲,净土是讲信愿行。妙首,首是第一;学佛,信第一。华严、大论里,佛都告诉我们,‘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一切功德都是从它发生的,所以称之为功德母,‘母’是表示能生的意思,所以这个是一切万法之首,这称之为妙首。这个妙德呢?德是他有大智慧德能,这个法门没有大‘智’慧,没有法子相信。吉祥是表示‘行’的意思,只有这个行门最吉祥。所以在这个菩萨德号里头,把净土信愿行三资粮,这个意思统统包含了。所以古德注解里头讲,文殊是代表‘唯智方能信受’,就是这一部经要没有甚深的智慧,他没办法相信的,没有法子接受。它‘表实智明无生净土’,这个境界高,将来讲到经文里面,这个一心不乱里头,这是代表理一心不乱。而‘舍利弗’尊者,代表‘权智’,对实智来说,实智是根本智,权智是后得智。所以这个声闻众里面,舍利弗摆在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是权智。文殊菩萨,菩萨众里面,智慧第一,代表的是实智。那么他是表明‘有生净土’,这是事一心不乱。无生净土是理一心不乱。‘钝根’的人,‘由权入实’,所以说带业往生,或者是从事一心往生,这个都是由权入实。而‘利根’的人,‘则权实双融’,权实不二。文殊菩萨在此地,是显示这一部经典,‘非浅智能信’,甚深的智慧,他才‘能’够信,才能够接受,菩萨代表这个意思。
第二位菩萨是‘阿逸多’菩萨,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这一位菩萨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因为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候补佛,也就是‘当来下生’弥勒佛,那么经典里面告诉我们,‘龙华三会,度生无量。’不过他还要等五十多亿年以后,才会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成佛。那么有一些外道,说他现在就掌天盘了,就到人间来度化众生了,这个是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我们要相信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依法不依人。那么他在本经里头所表法,诸位看底下这个表解。阿逸多是印度话,‘此云“无能胜”,名也’,是他的名字,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能胜。菩萨的慈悲愿力太大太大了,没有人能够超过,所以叫做无能胜。那么‘弥勒’,大多数人晓得弥勒,不知道他叫阿逸多。弥勒,中国话称之为‘慈氏’,慈悲,这是他的‘姓’,阿逸多,他是名;应当合起来是弥勒阿逸多,那么这个才是完全。这一位菩萨,在过去式中曾经‘遇’到‘大慈如来’,他就发了个愿,‘愿同此号’,他说我将来成佛,也叫大慈如来,所以叫弥勒,印度话叫弥勒。‘即得慈心三昧’,他是跟着大慈菩萨发的心,修这个慈心三昧,三昧是定。这个意思就说,他这个心,定在大慈大悲上。那么在过去式当中,他曾经与‘世尊’│释迦牟尼佛,‘同’时候‘发心’,所以他跟释迦牟尼佛曾经有同学的关系,那么那个时候‘常习慈定’,就是修慈心三昧。‘众生见者,即得慈心。’
我们现在将这位菩萨塑的像,供在寺院的山门,就是四王殿的当中,为什么呢?希望众生一进佛门,头一个就见到他;见到他,发慈悲心,意思就是在此地。‘经云,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那么由此可知,他这个慈悲是真的,不是假的。刀兵劫是大劫难当中,他来救度一切众生。
那么这个菩萨,我要在此地跟诸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中国人现在所供养的弥勒菩萨的像,大家一看到就晓得,很胖、肚皮很大,笑咪咪的,满面的笑容。那么诸位听了上面所讲的,大致上意思你就晓得了。这一位菩萨常常在世间,但是我们不认识他;在我们中国示现的,就是他的应化身,在我们中国示现的,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有两次。一次示现就是在家居士,就是副达师,在我们中国佛教史上,很富有盛名的,他是弥勒菩萨化身的。另外一位就是布袋和尚,现在我们所塑的像。
布袋和尚是南宋时候的人,与岳飞同时代。这一位尊者出现在我们中国浙江省奉化县,这是讲现在,浙江省的奉化县,也就是与我们的老总统,我们的蒋总统同乡。在前些年,有一位李界超代表,国大代表,李老先生,他也有八十多岁了,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给我谈起一桩故事,他说在总统的家谱里面,曾经有记载,总统的祖先,就是宋朝时候,那时候他的祖先曾经将布袋和尚请在家里面供养,就是请他到家里来住了大概有两个月,这是他的家谱里头,有这么一段记载。那这个是当然很难得的这种机缘,能够供养到当来下生弥勒佛,所以他家后世有这么大的福报,当然也是有来历的。
那么布袋和尚在中国的历史上,史传里面,都没有记载他的姓名,也没有记载他的籍贯,但是只晓得在那个时候,出现在浙江奉化一带。因为他每天拿一个大布口袋,到外面去化缘,人家不管供养他什么东西,他都欢喜,他往布代理头一装,他就走了,所以人家就称他叫布袋和尚。无论见什么人都笑咪咪的,一团欢喜,从来没有看过他生气。他在临终的时候,他自己把自己的身份说出来,说明他是弥勒菩萨,说明他常常示现在人间,而人间不认识他。所以,以后大家晓得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了,于是乎中国人塑布袋和尚的像,就是弥勒菩萨的像,就塑他的像。那么这个像塑在那里呢?就塑在山门。在中国传统寺院里头,一近寺院的门,第一个所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正当中就是布袋和尚的像,所以你一进寺院,第一个你就见到他,正如同经典里面所讲的,众生见者,皆得慈心,纵然不能得,生了慈悲心。我们政府这些年来提倡的微笑运动,那么弥勒菩萨正好是提倡的微笑运动,进佛门来,大家就一团欢喜,就得笑咪咪的对人。肚子很大,表示什么呢?能包容,能够容纳得下,所以这一尊像,他代表的意思就是大慈大悲,代表这个意思。所以‘生平等心,成就喜悦之相。’入佛门来,第一个要学这个,唯有平等慈悲,才真正能够救护一切苦难的众生。
那么在印度所看到的弥勒菩萨的像,就跟观世音菩萨差不多了,是一个女生的相,不一样。所以我们所造的像,是宋朝布袋和尚的像。那么还有许多,大家都不知道历史,也不知道来历,有一些人把他称做欢喜佛,看他笑咪咪的,欢欢喜喜的,于是乎,塑了什么呢?一群小孩围绕着他。那么这一群小孩有数量的,有塑五个,有塑六个,它也有用意。塑五个小孩,代表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一天到晚围绕着他,他笑咪咪的如如不动,表示这个意思,在五欲而不染五欲。如果塑六个小孩,那就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而不染六尘,表这个意思,,所以不是代表多子多孙。那多子多孙,要用在家人的身份还可以,那出家人那来的多子多孙?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因为我曾经看到有一个画弥勒菩萨的像,有一群小孩围绕,上面题了几个字,‘多福多寿多男女’,就是儿女,这个题的字不恰当。那是在家的可以,出家人怎能?你说多福可以,多寿也还可以,多儿女这就不可以了,所以这个是不恰当。那么可能这个画像,题的这个字,流传了很多,因为大家对于弥勒菩萨的确都很熟悉,也很欢喜,都愿意供养他。
那么底下一位是‘乾陀诃提’菩萨,翻成中国意思,是‘不休息’。经里面介绍的说,这一位菩萨‘常修万行’,修这个六度万行,‘广度众生’。就像‘楞严’经里面,‘阿难’尊者所发的愿,这一首‘偈’子说:‘如一众生未成佛’,记住啊!一个啊!一个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你们诸位想想,这一个愿与地藏菩萨的愿,有什么两样?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