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法界在那里呢?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迷了的时候,这个法界叫十法界,五阴、烦恼、边邪、生死,什么如来藏、菩提、中正、涅槃,给你讲这些,迷了,才讲这些;悟了,悟了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因此,无苦可离、无集可断、无道可修、无灭可证。
那么净土众生如果是圆教的根性,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多闻圆教,这在后面我们把这个也说出来。这个‘藏’教跟‘通’教,西方世界‘同居土多说之’,同居土常常听诸佛菩萨讲经说法,这个意思比较上多。‘别’教呢?诸位看,‘同居土、方便土、多说之’,为什么呢?这个是菩萨法,同居土是菩萨多,方便土是回小向大,也尽是菩萨。至于‘圆’教,这是‘无上佛法’,是究竟佛法,‘根性利的人,四土皆闻’。换一句话说,无处不说啊!经上讲‘如是等法’,如是是指前面这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特别跟诸位说出有藏通别圆的区别。等法,‘等’是等其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的法门’。
那么我们举出这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也是佛法里头的重要修学纲领,特别是在大乘法的修学。我们应当特别地留意。纲领要熟,这个里面的含义,要很清楚地理解,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努力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
那么我们在此地先跟诸位介绍这个四摄法,这四摄六度,那么这是讲的菩萨法。‘四摄’法里面,这个‘摄’就是摄受众生,要拿现在这个话来讲呢?方便的讲,接引的意思,四种接引众生的方法,底下这个四种。诸佛如来,不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十方三世的诸佛如来,他要想接引一切众生,离不开这四种方法。
第一,要‘布施’。这布施列在第一条,那么诸位想想,这个佛菩萨要想弘法利生,要度一切众生,不是要接受众生的供养,不是啊!是要布施给众生。那么诸位想想,如果佛菩萨要没有福报,没有东西布施给众生,众生谁听你的?这一点我们要多想一想。
记得在往年,我们见到基督教传教,劝人去做礼拜。他劝人的方法,就是布施。他送奶粉、送衣服。那么有许多人,他是不是真的去信了他的教呢?不然。他打听,今天教堂里面有奶粉可以发,于是一家老小都去了,所以那个时候有人说他们叫奶粉教。其实他这种方法,与我们佛法这个四摄法是相应的。
佛门,这个大乘佛法常讲:‘,先以利欲钩,后令入佛智。’就是先以名利,因为世间人贪图名利、贪图利养。佛菩萨了解,你贪图利养,好!我就用利养来接引你。接引入门之后,教给你启发最高的智慧,教你了生脱死得大利益,目的在此地。由此可知,佛菩萨度化众生,就像父母教小孩一样,苦口婆心啊!
现在的佛法,这个摄受众生,难!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佛门里面没有大福报,没有大福报,不能布施啊!众生讲你这里是无利可取,他不来了。不但这个法师没有财物布施给众生,反而要求众生多多供养,于是乎众生一看到法师就害怕了,为什么呢?他要我供养他,要我拿钱给他,于是乎远远地就离开了,这也是今天佛法不能够普遍宏扬光大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四摄法里头,讲布施,最重要最根本的这一条疏忽了。
所以我们如果要想能够恢复菩萨法门,弘法利生的人,最好是不接受任何供养。当然,本身的生活要清苦,因为清苦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很容易过;生活容易过,需求就少了,只要有几个真正护法的人,维护着我们道场最低的物质生活,那就足够了。全心全力,弘法利生。这样地,众生对佛法,他才能够生敬仰之心。晓得什么?不欺骗他,对他无所求嘛!对他无所求,跟他所讲的法门,当然是真实的,有求就不见得是真实的。所以说过,带著有欺骗,有这个谄媚巴结这些意思;如果是无求的话,那么这个都可以离开了,众生不会这样子想,这样他才能够真正地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生起清净的信心。那么由此可知,布施是非常非常重要,这个事实完全是为接引众生而修的布施,所以目的是在此地。
那么第二个‘爱语’。这个爱语是以柔软之语。换一句话说,这一种言语是众生欢喜听的、乐意听的。他听了,能够生欢喜心,这样子才容易接受佛法的修学。
第三是‘利行’。‘行’就是行业,菩萨要度众生,种种的行业一定要叫众生感觉的,哦!这个与他有利益。所以众生的心,无不是以‘利’摆在第一位。你说‘名’,‘名’还在摆在第二位,先摆在利。自古以来,真是古今中外啊!譬如我们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第一句就是,如何对我们国家有利?他把这个利就摆在第一位。那么由此可知,那一个人不重利呢?古今中外的人都重利,因此菩萨深深了解众生心,接引众生,把这个利摆在第一位。佛门里面所讲的、所修的、所得到的,都是给你最大的利益。也就是我们一般讲,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佛门里面才有,只要你依照这个理论去修学,你的生活一定非常地幸福、非常地快乐、非常地美满、非常地充实。哦!大家听了这个话,这才肯真正地向学。
譬如我自己入佛门,当年我的老师,就是以爱语、利行,来摄受我。他告诉我,佛经的哲学,因为那个时候,我正是在学哲学,老师告诉我,佛经的哲学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你看这个话很动听。又说,大乘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这都是标准的爱语、利行,对一个初学的人来说,立刻就动了心,就动了学佛这个念头,就动了对大乘佛法来探讨、来研究、来修学。可见得爱语与利行非常之重要。
那么第四条讲‘同事’。这个是在接引众生里面,也是最有效的一条。但是这一条在初学的人来讲,学了要度众生,初学的人来讲,要看什么样的境界,为什么呢?如果是在逆境里面,那需要有相当地智慧与定力,要不然会要堕落的。譬如这个利行里面,你看到那一些众生,他喜欢跳舞的,那你天天跟他在一起跳舞,你自己要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渐渐是,渐渐你堕落了,被他度去了。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自己有智慧,有定力,可以陪你去到那个地方,将来能够叫你回头,真正把那些沉迷于五欲六尘境界里面的众生,把他救出来,这叫同事,所以同事是合光同尘!
譬如像从前,在中国大家都晓得济公长老是很出名,世间人称他为济公活佛。济公长老在四摄法里头多行同事,他与一些达官贵人,与一些豪富人家,每一天在一起饮酒作乐,因为那是富贵人家的习气嘛!他都能够陪他在一起。诸位想想,如果一个严守戒律的人,一个吃长斋的人,要去度那些人,度不了。为什么呢?他看到你这样子,他就怕了,远远地就躲开了,你那个生活太苦了,我受不了。济公所示现的是,酒肉都没妨啊!那他们非常喜欢,那这种学佛,我可以学了。这个行为,这是用‘同事’摄受众生,而是度化那一类这个五欲、执着特别强烈的一类众生,采取这种手段来把他度过来。假如你自己这个定力,智慧要不够,那往往就被人家度去了。
我们看到有许多年轻的法师,智慧、辩才、人品,都是可造之材;结果很年轻上来讲台弘法利生,那些信徒是愈来愈多,有的些女信徒,常常亲近法师,结果最后法师还俗跟她结婚,被他的徒弟度走了。那就是同事,他的定力不够,被人家度跑了。所以像这一点,这个四摄法里,前面三种一般可以修学,后面这一种自己必须要衡量自己,不可以贸然轻易地尝试。换一句话说,自己在智慧没有成,定力还不够,不可以轻易尝试;特别是在逆境里头。但是顺、逆两种境界,都会淘汰人,这个是四摄法里头,特别要注意到的一点。没有四摄,绝不能够接引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佛法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而不是佛法会有很多便宜可以占,有很多人来供养,那话就错了。别人供养法师,法师除了自己简单朴实的生活之外,所得的供养要拿来修四摄法里面的布施,诸位要晓得这一点。在家同修,修这个布施,是六度里面的布施,后面会讲到。法师修这个布施,是四摄法里面的布施。这个意思是不相同的。因为法师是代佛说法,是代佛接引大众,必须要用这种方法来诱导一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正如法华经里面的长者,以三车诱导他的儿子一样,那么那个是比喻,这个四摄法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底下,讲六度。‘六度’是诸位同修常常听到的,也是大乘佛法里面讲得最多的,这是菩萨所修的无量的法门,归纳为六大纲领。那么这个六大纲领,第一个也是‘布施’,在布施形象上是相同的,与这个四摄法的布施是相同的,但是他的用心跟出发点不一样,不相同。四摄法出发点是利他,是诱导他人入佛门,意思在此地;而六度里面的布施,是要度自己悭贪烦恼。换一句话说,是度自己的根本烦恼。
布施里面可以分为三大类,‘财’布施,是指一切的财物。第二类是讲‘法’布施,包括的有出世间法与世间法,凡是我们自己会的,我们自己所熟悉的,别人不会,我们要尽心尽力地传授给他,教导给他。譬如说,我会烧菜,我这个菜烧得很好,他不会,那么我教他怎么烧,这也是法布施。所以由此类推,法布施并不限于讲经说法,讲经说法当然是法布施里面的一种,在佛法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因此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不以音声作佛事,这个做佛事就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以这个音声为教学的工具。那么孔老夫子当年在世,他的教学也是每一天的讲演,也是以音声,当时并没有教科书,每一天是讲演。夫子过世之后,学生才把他平数所讲的,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记录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