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书中举了大量案例,用故事讲道理。我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去讲课,当地一个14岁的孩子与老师发生了矛盾,对老师很有意见,上课时老师讲课文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走到这个孩子跟前时孩子拔出钢笔对准老师的后背甩钢笔水。老师转身问:〃为什么甩钢笔水?〃老师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说:〃还甩了四滴。〃孩子说:〃老师,我只甩了一滴,那三滴不是我甩的。〃老师说:〃看你就像个人渣!〃说这种话的老师有违师德,要受到批评。孩子回家上吊了,留下封遗书说用死维护自己的尊严,证明他只甩了一滴而不是四滴,14岁的孩子只为了证明只甩了一滴墨水而不是四滴就自杀了。这个故事登在《中国青年报》第一版。
老师要加强师德教育,中国有上千万老师,不能说老师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老师不是神,也会犯错误,孩子因为这样一句话就自杀了,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和作家蒋子龙讨论这件事情,结论就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得脆弱?因为太受宠,承担责任太少,挫折太少,他受不了一点委屈,受不得冤枉。我的忠告是:您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出问题的。您的孩子可能在某个时候会受到委屈、冤枉、打击、挫折,一般人不可能避免,如果你的孩子受不得委屈经不得挫折,他就是个危险的孩子,只有一个办法,即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惩罚不是打骂、污辱,而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让孩子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我注意到北方老人哄孩子的一个细节:孩子摔倒了,撞到树上了,很多老人跺脚拍地拍树,怨树怨地,抚摸宝宝。地有何罪树有何罪?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都是别人不好孩子好,这种教育使孩子从小学会逃避责任。你的孩子闯祸了,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会犯错误的,中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反应模式?父母说:〃怎么回事?〃孩子说:〃我错了。〃父母说:〃真讨厌,你怎么老惹祸呀?快道歉。〃孩子说声:〃对不起。〃父母会说:〃赶快回家写作业!〃只要回家写作业去了,天大的麻烦与孩子无关,父母留下赔礼道歉、打官司、上医院。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体验的是犯了错误说了对不起就走人了,他能经得起挫折吗?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和大家一样面临过挑战,我下决心磨炼我的女儿。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家住在西直门,夏天我女儿和邻居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到饭店门前的停车场去玩,保安怕孩子拿石头划汽车,就轰孩子,态度比较恶劣。我女儿看到保安那么凶,拿石头敲地,敲得保安心惊肉跳。保安追时我女儿他们就从饭店向家里跑,中间有个铁栅栏门,小孩过得去保安过不去。第二天保安做了手脚,大铁门不锁只挂个锁,我女儿又去敲石头,保安来追,我女儿跑着跑着听到身后的大铁门开了,吓得魂飞魄散,一口气跑回家里,但那个小男孩跑得慢被抓住了。我听见小男孩的声音不对就问我女儿是怎么回事,女儿说完之后,我觉得今天不能放过我的女儿,我说:〃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责任人,小弟弟是跟着你捣乱的,现在出事了,你跑回家,小弟弟被抓走了。你赶紧出去找保安承认错误,有什么责任你来担,把小弟弟换回来,你今天不迈出这个门,明天你怎么有脸见小弟弟?爸爸知道你是好孩子,好孩子要敢做敢当。〃我女儿哭了,这时需要出去的人不是我,而是责任人孩子,她要体验做了错事需要承担。
第25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8)
当然我知道那个饭店是正规单位,保安不会做太过分的事情。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不能代替孩子体验。我女儿去时保安已经把小弟弟放走了,她回家后拿了点心去看小弟弟。我女儿后来写了一篇散文叫《那一年夏天》。这样的事情经过好多起,我女儿后来能够扛得住一些挫折了,有时她的老师说她的话比呼和浩特市那个老师说得严重多了,但她能扛得住。我在新浪网写博客,网上胡说八道的事很多,女儿还劝我:〃你是公共人物,没关系。〃孩子经过挫折磨炼之后,才能认清自己。鼓励孩子是对的,但孩子做得不对时要批评。
我在书里写了30课,其中有句话:〃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儿童教育中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习惯的老师。我做了教育部的一个课题,做了五年心理习惯培养的研究。父母教育孩子没有效果是没有方法。很多父母说:〃说了孩子八百遍孩子就是不改。〃说孩子八千遍就没法改了。一个著名的儿科医生对我说:〃一句话被别人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我和大家是第一次见面,大家可能听过我的讲课,全中国的父母说的话很一致 :〃别干这事了,别老上网玩游戏,赶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好中学吗?能考上好大学吗?能找到好工作吗?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说一遍两遍还可以让孩子有点危机感,老说这种话就变成了噪音,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之外没有好的效果。大家是否发现,孩子正准备写作业,拿书包拿纸,妈妈一说:〃赶快写作业。〃孩子就把书给扔了。夫妻两个人可以约定一下,一个人训孩子,另一个人拿录音笔录一下,录一个星期放着听一下,把自己都能烦死。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做好孩子,他需要的是具体的帮助、具体的指导,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自己要学习。讲到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最后再讲一个很有用的故事:北京一个孩子的妈妈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改变她的孩子。她发现上五年级的儿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七次,一会儿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是否开始,一会儿打开冰箱看有什么吃的东西,一会儿站在窗边看谁在外面玩。妈妈说:〃儿子,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如果你努力学习一定能学习好。我刚才数了一下,你一个小时站了七次。是不是有点多了。〃儿子才意识到妈妈发现了他的毛病。妈妈说:〃儿子,我看你写一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三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说:〃三回就三回。〃妈妈说:〃如果你能一小时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很高兴,妈妈说:〃有奖励也有惩罚,如果站起来的次数超过三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包括一切电视节目都不能看。〃儿子同意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孩子有三天做到了一小时只站起来三次,晚上6点便大摇大摆地看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就没做到,一到6点还想看电视,妈妈说不可以,孩子打滚撒泼也不行,就是不能看。孩子慢慢就记住了。这样经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慢慢地孩子站起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这是妈妈培养好习惯的高招,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是加减法,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习惯,就让这种习惯反复出现。美国人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变坏习惯用减法,不要指望一朝斩断坏习惯。俄罗斯一个教育家说:〃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如果你有好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有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它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概括起来讲,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只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庭,才能有孩子和谐的成长,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陶宏开
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1980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应邀到美国密歇根大学作访问,一直在美国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02年退休回国,担任华中师大特聘教授,是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第26节:素质教育与青少年网络问题(1)
素质教育与青少年网络问题
谢谢大家,很高兴和朋友们交流。我在美国看春节晚会时,听到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这是一首写得非常好也非常好听的歌。每唱一次这首歌,我都有新的感受。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一种街道十分宽阔、面目一新的感觉,但什么叫做新时代呢?为什么叫新时代?它新在哪里?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今天的互动讲座,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在美国,老师问孩子们:4加5等于多少?孩子们踊跃举手,一个孩子站起来说:等于8。很多人笑了,老师说:笑什么?他答得已经很接近了。老师对孩子的教学是引导式的,如果老师严厉地说:答错了,等于9。这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素质教育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注重分数。我想问一问大家: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叫做新时代?它新在哪里?
听众:现代有网络了。
听众:除了新的信息,还有新的思想,我们接触了更多的理念和观点。
陶宏开: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称做新时代,因为它是信息时代。我们走进了信息时代,新就新在有了电脑和网络,通过电脑和网络我们增加了很多新的信息。说实话,青少年真的走进了新时代吗?我们根据现实分析一下。
小听众:上网可以玩游戏,我玩过网络游戏,开始上网我主要就是玩游戏,但现在不玩了,现在我上网给爸爸发E…mail。我们家刚有电脑的时候没有游戏,上网之后就搜索一些小游戏。
陶宏开:你为什么玩游戏呢?
小听众:玩游戏不寂寞。
陶宏开:玩电脑游戏可以给你带来朋友吗?
小听众:不可以。
陶宏开: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朋友吗?
小听众:在学校里有朋友,但在家里总是一个人。
陶宏开:你可以和父母做朋友吗?
小听众:No。
陶宏开:父母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吗?
小听众:有可能。
陶宏开:父母曾经成为你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