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问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谛:灭、寂、妙、离;道谛:道、如、修、出。

631、 阿罗汉生起尽智后一定会生起无生智吗?
答:不动法利根阿罗汉生起尽智后一定会生起无生智;除不动法外余阿罗汉尽智生起后只会生起尽智相续或无学正见,不会生起无生智,因为他以后可能会退。

632、 什么叫做沙门之性?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果总有多少?怎样计算?
答:沙门性:指能直接得果的无垢无间道与解脱道。因为它们通过直接断除烦恼令成沙门果故。
有为法沙门果:是八十九种解脱道,即断八十九种所断后之八十九种解脱道。八十九种所断是,见道所断八种(欲界四种上二界四种),修断八十一种共八十九种。
无为法沙门果:即灭尽八十九种所断的八十九种灭法。

633、 安立四果的五种因是什么?《大乘阿毗达磨》以哪些因安立四果?离贪者以世间道得一来果、不来果,怎样算为沙门果?
答:安立四果的五种因:
(1)在果之前先舍果向道;
(2)证得胜果;
(3)得到总集灭尽所断的一个得绳;
(4)同时获得四法智、四类智此八智;
(5)于一时中完整获得修无常等十六行相之智慧(即能顿修十六行相)。
大乘《瑜伽师地论》之声闻地如是安立四果:
(1)断除转生恶趣之因,安立预流果;
(2)断除转生人或天之相续的烦恼因,安立一来果;
(3)断除转生欲界之因,安立不来果;
(4)断除三界之因与习气,安立阿罗汉果。
离贪者以世间道得一来、不来果亦是沙门果:
○1 得果时,世间道有漏离得与无漏离得融为一体,在未见道时,不会有得果名。未见道时,唯有有漏离得,见道并得果时,断见断惑无漏离得多,断修断有漏离得少,故从多而说,离贪者所得果亦是沙门果。
○2 并且有漏离得在得果位(一来,不还)时,皆总集起来由无漏离得所持,由此而说名沙门果。

634、 什么叫做转法轮?对法轮是见道有何不同观点?怎样用宝轮来比喻法轮?
答:一、转法轮:以法为轮故名法轮。佛法以佛陀之力在众生相续中一个接一个不断而转,是转法轮。
转法轮有证法与教法之分:
证法:传承上师相续的证悟接连不断传下来;
教法:佛法通过传讲,一直流传。
法轮是指见道。
对法轮是不是见道,有些不同观点:
有部:法轮唯是见道。
世亲论师及经部:法轮是一切道,即见道、修道、无学道。
满增论师等:依世亲论师之意,转法轮是一切道,非为见道。而佛经中说佛令憍陈如等及八万天子见道为转法轮,这是以初转而讲。实际上修道无学道皆是转法轮。
(但此处应取颂词中观点,即“所谓法轮为见道”。)
二、以转轮王之宝轮来比喻法轮,法轮是见道。
(1)论主说有五种相似:
○1 宝轮具有迅速运行的特点,离一切处而往另一处;
法轮即见道于十五刹那中速疾而行,舍弃缘前之苦谛,而取集谛等。
○2 宝轮胜伏未伏者;法轮以无间道胜伏未胜伏之见断。
○3 宝轮镇伏已伏者;法轮以解脱道受持离得而镇伏已胜伏者。
○4 宝轮腾空而起;法轮超越上界之圣谛。
○5 宝轮降落低处;二法轮降至欲界之圣谛。
(2)妙音尊者:法轮是因为见道之八正道而与宝轮同:法轮之正见、正思维、正勤、正念似宝轮之轮辐,因为它们相辅相成或斩断见断之故;正定似轮辋,因为依之能使心收摄于所缘境中;戒学之正语、正业、正命似轮毂(即轮中央),因为彼等是生起定学、慧学的所依。

635、 有什么欲界得果最殊胜的教证和理证?
答:得前三果须依欲界身。
离贪者若身生上二界则不能见道:
理证:无色界不缘欲界,而见道时先缘欲界苦谛,故无色界不是见道所依;色界有情耽著禅乐无有苦受,不会生厌离,无厌离心就不会生起圣道,所以说上二界不会生起见道。故见道唯在欲界,欲界行者,于欲界苦深生厌离,故于见道位,先缘苦谛而起圣道。
教证:佛经中说中般涅槃至上流之间五补特伽罗于此开始,于彼究竟,这里所说的“于此”是指欲界,“于彼”指上界,开始是说见道的开始。

636、 阿罗汉分哪几种?请分析他们各自的定义,及是否观待时间因缘而解脱的情况。
答:阿罗汉分六种:退法罗汉、思法罗汉、护法罗汉、
安住法罗汉、堪达法罗汉与不动法罗汉。
退法罗汉:以微小因缘也会导致从证悟中退失。
思法罗汉:担忧退失而思维死亡。
护法罗汉:顾虑退失而随时护持;
安住法罗汉:以小小因缘不至于从证悟中动摇。
堪达法罗汉:因为转移根基而使证悟不动摇(即以前为动法,炼根后则至不动)。
不动法罗汉:是利根者,不可能以烦恼退失证悟。
其中前五种罗汉是待时解脱,即其心解脱(即解脱烦恼)、现前等持,必须要观待顺缘资具、无病、对境之差别等时。
此待时解脱有二义:(1)观待时间因缘等而解脱、现前等持;(2)暂时解脱之义。
第六种不动法罗汉:不会以烦恼而退失证悟,始终如如不动,并不观待有无顺缘违缘可以随心所欲地入定,因而是不时解脱,是利根者,是由见至之因中产生。
637、 哪些阿罗汉是最初利根?哪些是炼根而成利根?请说明果中退失和种性中退失的情况。
答:利根阿罗汉其最初是利根阿罗汉。前五种阿罗汉通过炼根方成利根。
从种性中退失:中间四类会从种性中退失(即思法、护法、安住、堪达法);退法罗汉不从种性中退失,再无更低之种姓故;利根罗汉不从种性中退失,利根不生烦恼故;最初决定之种性不退,因为依有学无学二道已得稳固。(最初决定,即是指于有学位时彼之种性已确定,于无学位还是彼种性。)
从果位退:前五种罗汉会从果位退失,因为钝根者会再度生烦恼故;不动法罗汉不从果位退,利根不生烦恼故。
预流果不可能退,因其是已断见断之果,已断见断而不会再度退转;离贪一来、不来果不退,因为彼等依世间道与出世间道已得稳固。

638、 如罗汉有六种,请写出凡夫和有学圣者的六种种性。
答:凡夫与有学圣者的六种种性是阿罗汉的间接与直接之前提。有学圣者是直接前提,亦分六种种性:退法、思法、护法。安住、堪达法、不动法有学圣者。
凡夫是间接前提,凡夫(应安立为资粮、加行道者)亦有六种种性:退法、思法、护法、安住、堪达法、不动法凡夫。

639、 举例说明三种退失,哪些补特伽罗具足何种退失?
答:三种退失:已得退、未得退、受用退。
已得退:指失去已得到的功德,如:凡夫得禅定而退失;
未得退:指尚未获得应得的功德,如:三果罗汉未得四果;
受用退:指已得到的功德不现前,如:阿罗汉有现法乐,但不享用则不现前。
佛陀:只具有受用退失,佛已证得一切功德,但有些功德可能不现前。
不动法罗汉:具受用退,有现法乐,不享用则不现前;具未得退,尚未获得佛陀的不共法。
余钝根罗汉及凡夫:具足三种退。
钝根罗汉:具已得退,已得阿罗汉果而退;
具未得退,尚未得无生智;
具受用退,有现法乐,不享用则不现前。
凡夫:具已得退,已得世俗智而退;
具未得退,未得无漏智;
具受用退,有禅定喜乐,不入定则不现前。

640、 阿罗汉退失后会转生轮回吗?经部与有部在关于阿罗汉退果问题上有何不同观点?
答:有部:钝根五种阿罗汉有退失,但阿罗汉退失后不会转生轮回,在死亡之前,他一定会再恢复,绝不会去造恶业而投生轮回,其心里会产生一些恶念,但绝不会去亲自行持恶业。
经部以上,唯识、中观:阿罗汉已断除三界所有烦恼,非理作意已断除,不管有何外境现前,其习气可能会偶尔现前,实际并无退失的情况。说有退失,是从其现法乐住有退无退上讲。

641、 无学道和有学道转根时需多少道?依无漏道还是有漏道?
答:无学道阿罗汉有六种,前五种有转根,如堪达法转成不动法罗汉时,需九无间道与九解脱道。(从退法转为思法,乃至由安住转为堪达法亦尔,)因钝根种性于学道无学道久经串习而变得稳固,很难转变,所以需九无间道、九解脱道。
有学道者转根皆需一无间道,一解脱道,于有学位时,习气轻微种性易转。(有学位亦六种,转根即指由前前转成为后后者。)
圣者转根所依之无间道与解脱道均是无漏道,圣者舍根依无漏道,不可能依有漏道舍无漏道,因这样并无增上之义。
凡夫转根以有漏道而转。

642、 怎样分九种阿罗汉和七种圣补特伽罗?这些分类是根据什么而如此安立的?
答:九种阿罗汉:○1佛○2缘觉○3本来利根○4炼根 ○5堪达法○6安住○7护法○8思法○9退法(不动法罗汉分为本来利根与炼根罗汉两种)。
按利、中、钝三根分类如下:
利根:佛陀    利根:炼根成利根  利根:护法
利 中根:缘觉  中 中根:堪达法  钝 中根:思法
钝根:本来利根  钝根:安住     钝根:退法
七种圣补特伽罗:○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
○5身现证○6慧解脱○7俱解脱
其中:
从加行安立随信行圣者与随法行圣者;
从根性安立信解圣者与见至圣者;
从灭定安立身现证圣者;
从慧解脱安立慧解脱圣者;
从灭定与慧解脱安立俱解脱圣者。

643、 有学道和无学道依何地转根?不来者为何不能依无色界?
答:无学道依九地而转根,九地即静虑六地及前三无色定。
有学道依六地而转根,六地即静虑六地。
有学道中:初果、一来果依未至定而转;
不来果依六地转根。
不来果者不依无色界前三定转根。因不来果增上根性务必舍弃钝根所摄之不来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