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正像马二先生所诘问的:“哪个给你官做?”朝廷的政策就是如此。文章为主流意识形形服务,亦从来如此也。    
    这正是适于八鸟生长繁殖的环境。舆论一律,旋律一致,齐唱得多带劲啊!可就是很少听到“自己的歌”,因此知惭愧的八哥鸟也就很少了。    
    要到什么时候。庄元臣的寓言才会被选入教科书呢?要知道,如果不让学生们知道要唱“自己的歌”,专门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只会按着指挥棒打洋鼓吹洋号的应声虫,国家民族是不会有多大希望的,即使《拔苗助长》、《朝三暮四》读得再熟再多。    
                                                                                       (2003。11。19)    
    


第四部分:艺人的待遇披沙拣金

    用“披沙拣金”来形容翻看古人笔记,我以为是十分恰当的。往往要翻看多少页,才能少有所得,尤其是有思想的闪光的碎片,如《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中“刘子明语” 云:    
    “宋朝的隐士刘子明,有几句话,颇含深意,是在写给友人王子常的信中说的。”    
    常人以嗜欲杀身,以财货杀子孙,以政事杀民,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译成现代白话便是:人们用欲望和嗜好杀害自身,用家财和享受杀害子女,用政府行为杀害国民,用政治理论杀害人类。    
    《两般秋雨庵随笔》在清人笔记中是比较有阅读价值的一种。此节话虽不多,却确这可以称为警句。    
    嗜好往往会“杀害”自身,如嫖,赌,吸毒;财富往往会“杀害”子孙,如大少爷恣意妄为,以致犯下重罪。这些还是人所能见,人所能言的。    
    至于说政府行为“杀害”国民,政治理论“杀害”人类,则需要了解秦皇、汉武、希特勒、斯大林诸人统治的真相和本质,把奥斯维辛、古拉格群岛等事实和马基雅维里、戈培尔们的“理论”统统揭穿,才能明白。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刘子明的事迹不大清楚。书上说他被“赐号高尚先生”,说明他未必真是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虽然“不仕”,对于世情和政治还是很关心的。    
                                                                                (2004。2。29)    
    


第四部分:艺人的待遇什么东西

    苏东坡有过聪明漂亮的侍女,最有名的叫朝云。他又喜吃肥猪肉,留下了“浅着水,慢烧火”的烹制“东坡肉”的秘诀。喜吃肥猪肉的人,肚子当然不会小,于是便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记载在苏东坡去世后八十一年成书的《梁溪漫志》里:    
    东坡先生某日下班回家,吃饱饭后,扪着个大肚子闲庭信步,想和陪在身边的侍女们聊聊,便问她们:    
    “我这大肚皮里,满满装着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满腹文章呀!”反应最快的一个侍女抢着这样回答。    
    苏东坡摇了摇头,表示他并不认可。另一个侍女记得先生平素说过,读书人要紧的是要有见识,以为表现的机会到了,又抢着回答道:    
    “一肚皮见识。”    
    苏东坡又摇了摇头,仍然不认可。这时朝云不能不开口了,便不急不慢地说:    
    “我看呀,您满肚子的全是牢骚。别人都在赶时髦,您却一点也不想学时新。整个一个不合时宜的人,自然满肚子牢骚呀!”    
    听了朝云这番话,苏东坡才欣然点头,而且笑了,一直笑到双手捧住肚子出粗气。    
    这个故争,过去总说它写的是苏东坡的落拓不羁。其实我侍女们如何揣摩主人的心理,如何回答才使得苏东坡哈哈大笑,才更有意思。    
    妾妇之道,本在逢迎主人,使其开心。但主人的层次有高低,要求各不相同。如不能恰如其分投其所好,马屁就拍到马腿上去了。    
    主人层次最低的是贾琏、西门庆之流。他们的要求,一般不会涉及精神的、心理的领域,先不必说。    
    薛蟠的层次高于贾琏。他有创作(“一个蚊子哼哼哼”不是吗),还懂画(画画的人不名叫“庚黄”吗),只要再努力出点名或出点钱,便可以进文联,进作协了。如果像第一位侍女那样恭维他“满腹文章”,我想他是不会不点头的。但苏东坡显然不是薛蟠。    
    宝钗的层次又高于薛蟠。不是有过那么几次,她都劝宝玉要见识世情,见识道理么?如果像第二位侍女那样恭维她“一肚皮见识”,我想她也不会不点头的。但苏东坡也不是宝钗。    
    于是乎只有善解人意的朝云姑娘,才能使我们的东坡先生捧腹大笑了。     
    回过头来再说琏二爷。像他那样搔首弄姿,时刻不忘掏出小镜子来梳头发的主,那就不必对牛弹琴去恭维他满腹文章什么的,只要说他永远都是年轻小白脸,他就会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一肚子什么东西呀!    
    什么东西!    
                                                                                    (2003。12。17)    
    


第四部分:艺人的待遇艺人的待遇

    中国历史上,演艺人员地位最高的时期,除了当今,恐怕就要算残唐五代。《五代史》为“伶官”立传,便是当时演艺界政治社会实力的说明。    
    一九四九年后,生旦净丑的地位突然飚升,一时唯有土改前后的贫雇农可与相比。而昂昂乎与华罗庚、陈寅恪、梁思成辈同称高级知识分子,即老乡亲亦不能不稍逊一筹。    
    但就在五代之时,也有一个叫桑维翰的人,对皇上过于厚待演艺人员提出批评。他在《谏赐优伶无度疏》中说:    
    不久前国家出兵抵抗契丹入侵,受重伤的战士,所得的优抚,一人不过几段布帛。现在供陛下娱乐的戏子,一句台词、一个笑话出了彩,当场奖赏给他们的,便有成捆的丝绸,数万的金钱,还有锦袍和银带。战士们见到差别如此之大,心中难道不会不平?如果军心涣散,民怨沸腾,契丹再打来时,又靠谁去为陛下保家卫国啊?    
    桑维翰也是个会弄钱的主,他“家资亿万”,不像是害了红眼病,心理不平衡,才上这道奏疏的。不管其人在后世的评价如何,这番话总代表了“伶官”走红时的一种社会舆论。只要不坚持“舆论一律”,听一听也是有好处的。    
    旧社会把优伶的社会地位贬得太低确实不应该,虽然那时达官贵人捧戏子是事实,被捧的戏子为达官贵人提供服务亦是事实。这无须翻《品花宝鉴》,只要看《红楼梦》里的琪官便可知道。当然艺人也是人,人人生而平等,只要他们尊重自己,像柳湘莲那样,便没有理由不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人家老美那里,同样是公民,同样可以竞选总统,竞选州长。问题是,把他们看成低人一等固然不对,硬要把他们抬起来高人一等,说娱乐业为百业之首,演戏的都成了高级知识分子,就未免矫枉过正得过了头了。    
    使人们娱乐,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是为人民服务。只要服务得好,一次得成捆的丝绸、数万的金钱也是可以的,在这一点上我并不完全赞同桑维翰。但似乎不必给从事娱乐业的这个星那个星全都“冠切云之崔嵬”,于金钱之外再给以太多太高的荣誉。老实说,管文化界、传播界的同志,对于造成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是有责任的。年龄都是到了爷爷级的人,即使没有必要听桑维翰那套危言耸听的扫兴话,自家的心态和情志,总该超脱了青春期追星族的境界,总该稍稍退了火,又何苦老发少年狂,发个没完没了呢?    
                                                                                           (2003。11。30)    
    


第四部分:艺人的待遇隔壁王阿奶

    读《湘绮楼日记》,光绪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记“临陈丧,为写铭旌而还”。    
    这铭旌是什么东西呢?《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说戏子鲍文卿死后,他搭救过的向知县这时已经做了道台,到灵前来吊孝,问孝子道:“你父亲几时出殡?谁人题的铭旌?”答道别人说戏子是贱业,铭旌上不好写。向道台道:“有什么不好写?取纸笔来。”便写道:    
    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    
    写完递给孝子道:“你就照着这个送到亭彩店内去做。”    
    这才知道,铭旌原来是介绍死者身份的一句话。这句话得由人先写在纸上,然后送到亭彩(纸扎)店去做成可以高高举起的形式,出殡时举着走在棺材前头,专门给死者增添光彩。鲍文卿是个戏子,本来毫无光彩,加上个“皇明义民”的头衔,又有做道台的“老友”落款题写,便光彩起来了。而吴修龄《围炉诗话》里谈到他在苏州见到一家举殡的铭旌则更有意思,其文云:    
    皇明少师文渊阁大学士申公间壁王阿奶之灵柩。    
    少师为太师(宰相)的副职,官居一品,文渊阁大学士又是文职最高的荣誉头衔。少师加文渊阁大学士衔,相当于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岂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申公之显赫自不待言,但这跟住在申公隔壁的王阿奶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除了隔壁邻居这一点以外,可以说毫无关系。但王阿奶的铭旌,却大言炎炎地将“皇明少师文渊阁大学士”写在上头,真可以算得是善于拉关系的了。    
    “皇明少师文渊阁大学士……”,只要不接着看下去,当然比“皇明义民”光彩得多。王阿奶的铭旌要这样写,无非意欲借重申公,增加光彩。小家子想把事办得风光一些,本也情有可原。无奈《围炉诗话》的作者却不表同情,他在谈到这一条铭旌的时候,别有用心地说道:“今人作诗,动称盛唐,……(此铭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