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7年申论相关资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其他问题

 其他还有语言不够平易近人,不够生动形象等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不再赘述。

 (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坚韧不拔的训练。要想培养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写,只有反复进行写作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出众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这里,我们仅谈谈语言表达与思维过程的紧密关系。

 语言表达,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将所考虑的内容用文字符号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思维内容要寻求一定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表达形式又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规范。语言表达这种〃形式〃与思维过程这种〃内容〃的辩证关系如下:

 首先,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快速、简洁的特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达到自我理解;而语言文字的表述则要求准确、清楚,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所以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有条理。思维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内容单薄的再进一步充实,理解肤浅的再进一步加深,局部不合理的再进一步修正,形象不鲜明的再进一步突出其特征等等。因此,思维的文字表述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其次,文章形式反作用于思维过程,使思维内容的表达能够符合文章形式的要求。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但文章形式又对文章内容起着制约的作用。在思维内容付诸语言文字的时候,思维内容总要寻求一种适当的形式来表达,而当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之后,这一形式便又反作用于思维,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形式的要求。例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形式,即对思维有着不同的要求。一旦选定诗歌这一形式,思维的内容就必然受到诗歌语言、结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制约。在这一阶段,思维只有在文章形式的作用下对思维内容进行反复的改造,才能达到文章内容与文章形式的有机统一。

 六、时事政治能力

 关注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对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有独道的见解和分析、判断、解决能力;明确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对当前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的影响;深刻领会解决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存在问题的重大意义

 七、行政管理能力

 掌握、 熟悉公务员工作职责、 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会运用公务员常用的工作手段(如:应用文体写作、信息手段运用、突发紧急事件处理等);掌握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处理技巧;会组织大型活动、会议及准备工作;会编制各种报表、预算、决策等。


 第四专题:应试技巧与解题方法

 一、审读材料:申论应试的首要环节

 所谓审读材料,是指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把握给定材料内容的整个过程。审读材料在时序上居于首位,不容滞后,是申论应试的基础性环节。虽然它不会在答卷中得到直接体现,但它是概括要点、提出对策、判断观点和进行论证等环节的前提。考生只有读通且弄懂全部材料,才能把握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并区分所反映的多个问题的主次轻重地位,以便准确概括出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任务。

 (一)、充分保证审读材料的时间

 审读材料是申论应试的首要环节,只有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才能切实把握材料反映的问题,保证后面三个环节的质量,取得理想的佳绩。因此,考生不能在审读材料环节上吝惜时间,认为在审读材料环节花较多时间是浪费的想法是不对的,每个考生都必须用充分的时间去审读材料。一般来说,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的话,考生用于审读材料的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即考试总用时的1/3左右。当然,给定材料字数越多,篇幅越长,内容越复杂,理解难度越大,考生也就要相应地在审读材料环节花费越多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白这个道理后,考生就应舍得花时间去读材料,为后面三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往的实际考试中,许多考生只是草草地阅读一遍材料,便仓促地下笔作答,其结果是无法抓住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而使提出的对策失去了针对性,有时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一点。

 (二)、审读材料的要求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不是什么文章作品,而是稍加整理的〃半成品〃。因此,应试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将分散的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从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等多种活动。这种思考、分析、概括等各种逻辑思维活动,都不是一次性的简单行为,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反复复的过程。只有准确概括提炼出主旨,才能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审读材料的重点自然是理解材料的内容,但是也不能忽视材料的形式。只有全面掌握材料的形式、范围和文体等,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命题者的初衷,有效地把握住关键问题。否则,便会文不对题,这种现象在历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屡见不鲜。

 (三)、审读材料的原则

 一般地讲,在审读材料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整体把握给定材料,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给定材料的中心来拟题。

 (2、)多角度原则。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给定材料,列出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这个角度是扣紧给定材料的,但不一定是扣紧给定材料的中心的。多角度的原则还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就是说,只要紧扣给定材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

 (3)、筛选性原则。给定材料中很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就会跑题。

 (四)、审读材料的方法与技巧

 1、弄清题意,摸准要求

 【例1】某班语文课上因为学习〃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考生们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知足才能常乐;二是不知足才能常乐。你赞同第一种观点吗?赞同第二种观点吗?你有没有第三种观点?请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发言稿(议论文),参加他们的讨论,题目自拟。

 要写好这篇议论文,首先要弄清材料中〃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要明确可以赞同讨论中的第一种观点,即正面立论,也可以反面论述,发表〃不知足才能常乐〃的见解;也可以针对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进行具体分析,不明确倒向哪一边,如有的考生提出在生活上应知足,在工作上应不知足的看法,展开议论,可以认作是第三种观点,这些都称得上是弄清题意的。

 但是,从摸准要求来看,我们还得往深处想一想:知足常乐意即凡事应懂得满足就常常会快乐。这同我们当代青年信奉的开拓、进取、追求的时代精神,岂不有点相悖?如果整篇文章赞同这一种观点,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的。所以不少考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摸准题意蕴含的要求,以《岂能知足常乐》、《永不满足,志在开拓》、《知足——庸人的哲学》等立意鲜明的文字作题目,谈古论今,全文都贯穿了常乐在于永不知足的奋斗进取之中的主旨,使议论闪现出动人的时代光彩。这不能不说是审题的成功之处了。

 2、吃透字面,领悟深意

 对有些材料,必须透过字面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以避免答题时犯就事论事的弊病。

 【例2】要求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寓言诗《鸟的评说》如下: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鸟的评说实际上就是人的评说。因此,文章决非要求对鸟发表看法。有一篇题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优秀论文,这样起笔: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诋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这就一下子透过字面,领悟了以鸟喻人蕴含的深意,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人的问题。

 3、借助联想,明确针对性

 要使议论不离题、偏题,审读材料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深刻,这就要借助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意的针对性。而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而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

 例如阅读关于谈论穿着打扮的材料,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穿着打扮无非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的小事。但如果借助联想思考一下,那么和穿着打扮相联系的生活现象就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