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跟不学实在讲关系不大,释迦牟尼佛示现学,学了十二年,学了之后统统放下,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因为佛教讲两种大障碍,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你所学的要不能放下,你所学的变成所知障,你不能见性,障碍见性;你有贪瞋痴慢,有自私自利,这叫烦恼障,这不能见性,见性必须这两种障碍都放下。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欲望放下了,这我们知道,像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瞋痴慢,这放下了,我们懂了;十二年所学的放下了,那所知障放下了。两种障碍没有了,自性现前,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成就佛法里头最高的学位。
这个我们要知道,佛、菩萨、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所以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三种烦恼统统放下,是最高的学位。如果这三种只放下一种,我们也做了一个比喻,这样大家看了就更容易清楚一点。我们用红、黄、蓝三原色,我们把黄色的比喻作妄想,把蓝色的比喻作分别,把红色的比喻作执著,凡夫是这三种统统都有。我们把眼睛比喻作自性,外面境界就是法相,或者我们说眼睛是法性,外面是法相,这三种东西障碍了,障碍之后我们看东西就看不清楚,扭曲了,看不到真实面目。凡夫就是这样的,佛说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能证得,你看不到事实真相,统统放下就成佛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一次统统放下,所以他成佛了。
那佛教我们,我们放不下,放不下怎么办?慢慢来,你先把执著放下,那就变成这样子,这是什么?这是阿罗汉,阿罗汉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第一个学位就拿到了,佛门第一个学位拿到了,阿罗汉。再进一步,把分别放下,於一切法不分别,这个放下了,蓝色放下了,只剩一个,这就清楚多了,这是什么?这是菩萨。佛再告诉你,这是妄想,菩萨有妄想,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再把妄想放下,你本来是佛。现在我们要问,这三个东西是不是真正障碍法性?没有,没有障碍;有没有真正障碍外面的法界?也没有,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佛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抽象概念,它不是真实的,只要你肯放下你就成佛了,你放不下那你就是凡夫,我用这个做比喻诸位容易懂。所以与学跟不学关系不大。这我们从中国也有一尊佛出现在世,但是他不是以佛身,他以祖师的身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这个示现跟释迦牟尼佛异曲同工,两个一对照你就明白了。
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也没有去学习过。他年轻的时候砍柴,樵夫,每天靠卖柴过日子,他非常孝顺父母,养他的母亲。二十四岁那一年,应该是二十三、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卖柴偶尔听人念经,他就在窗外站了一会儿,听他念,他一听就懂,他就跑到里面问这个念经的人,你念的是什么经?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他说这个很有味道,我懂意思。没念过书,从来也没有接触过这个经典。结果一谈,这个念经的人对他很佩服,说:你这个人像天才一样,很难得,你应该要跟五祖去学习,那是禅宗里唯一的一个大德,你要跟他去学习。但是他没有钱,天天要靠卖柴过日子,老母亲要养。这个人很难得,当时送他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他说:你的老母亲我们大家替你照顾,你好好去学,你会很有前途。
他到黄梅见了五祖,谈话的时候那真的跟人家不一样,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我来作佛。学佛就是学作佛,我不作佛我来学佛干什么?我想大概五祖一生接近过很多人,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口气,我要来作佛。五祖跟他谈了几句话,好了,算了,你到碓房里面去破柴舂米,去做义工。他在黄梅住八个月,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只是在厨房里面破柴舂米,做苦工。八个月之后,五祖忍和尚就把衣钵传给他了。只跟他一次交谈,半夜三更,讲《金刚经》大意,我们看《坛经》的记录,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豁然大悟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了,这种人很稀少,就放下了。放下之后他对世出世间全通达了,智慧开了。佛教的经教,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给你讲。他也没有学过戒律,也没有学过禅定,也没有学过般若,全通了。这就说明学跟不学不重要,放下重要。
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第一天跟出家人接触,就是章嘉大师。方老师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有个朋友认识章嘉大师,带我去见这位老人。这位老人,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祖父辈了,我很尊敬他,很仰慕他。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方老师把佛法的殊胜告诉我了,我知道佛法很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叫我很快就契入?我这个问题提出,他老人家很冷静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们这样子差不多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不说,我也很冷静专心想听他的开示,半个小时之后他才说一句话,说有。这有我们精神马上提起来了,有之后他又不说话了,他看到我们精神一振他又不说。第二次大概停了五分钟,跟我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没有他那个定功,我们听了这两句话似懂非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
到以后,大概总有二十年之后,我豁然想到,才晓得他老人家这种教学方法,为什么?我们年轻,心浮气躁,问出这么一个大问题,他看你半小时,让你整个精神定下来,才教你,心浮气躁学不到东西。所以我跟他三年,每次跟他的言语很少,都在定中,这才能传法,才能受益。言语不多,叫你一生都不会忘记,而且真的依教奉行。他跟我讲的我真的去做,一直到今天,五十六年了,五十六年我都是放下了,一年比一年放下一些。所以放了五十多年,现在才体会到《华严经》的味道,就是放下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没有办法,那是我们做不到,我们也不敢高攀,那是佛境界,我们现在是提升到菩萨境界也就不错了,但是还要向上提升。
菩萨的阶级,《华严经》上讲五十一个阶级,那就是五十一年级。那我们现在在几年级?也不过三、四年级而已,不高,要不断向上提升,愈提升愈快乐。就是一点点现前得的受用,真的像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感激老师,老师不欺骗我,我们要没有老师的指点,没有老师的教诲,我们这一生会生活在烦恼跟痛苦的世界,哪有这么幸福,哪有这么快乐,这不可能的。所以学了之后要真干,这很重要。
章嘉大师曾经跟我讨论过一桩事情,这是个哲学问题,就是佛法,到底佛法是知难行易,还是行易知难?这属於哲学问题。老师最后的结论,佛法是知难行易。我当时很难理解,以后读到《坛经》,再想到释迦牟尼佛,才知道真的,你看惠能大师不是很容易吗?他一下放下,知就圆满了。如果你不肯放下,你研究三藏十二分教,研究通了,还是世间智慧,不叫出世间法。所以世出世间,我们现在明白了,什么叫世间法?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没有放下,你就是把《华严经》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天花乱坠,世间法,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懂。什么叫出世间法?无论你学也好、不学也好,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出世间法。你放下执著,就出了六道;放下分别、妄想,你就出了十法界。
诸位同学,你要想真学佛法,首先要持戒。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我这么多年走过世界许多地方,接触我们出家在家的同学,我深深感到学佛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在家学佛,十善业道做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是搞佛学,你没有学佛;出家同修,沙弥律仪做不到,所以都不是真的。为什么做不到?你们没有基础,这就是世尊在经上讲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他用儒、用道做基础,现在我们儒也不学,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所以你没有基础,修学一辈子,都是世间法,都不得受用。所以这些年来我才极力提倡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奠基础,然后学十善业道。
我们学这个也要有经典做依据,净宗最高的指导原则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三句话,净业三福。第一条三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头一条,头一条就是十善业。十善业的基础是孝亲尊师,你不孝顺父母,不尊重老师,这个根基没有了。《弟子规》教什么?教孝亲尊师,所以我用这个来落实孝亲尊师。慈心不杀是因果,我们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落实这一句。第三句是《十善业道》。要扎这三个根,这三个东西,这都属於戒律,这不是理论,这是德行。这三个你百分之百做到了,你有菩萨的基础,你有作佛的条件。所以你要先取得这个基础之后才可以入佛门,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你才有资格入佛门。那我们如果用这个条件来衡量,我们都没有资格入佛门。所以要补习,小时候没有学,现在补习来得及,要认真去学习,然后我们才能学大乘教。
大乘教里面要守住祖师代代相传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到什么时候?学到见性,这个要记住,佛在经上所说的,不要学很多经典,学一种,他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现在能够体会到的,不但是佛经平等,佛法跟所有宗教经典平等,跟所有的学术平等,这个世间的科学、哲学都平等。你只要一门真正深入,入到深处就豁然大悟,问题就解决了。不能搞太多,搞太多你太杂、太乱,太杂太乱你就会变成心浮气躁,你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