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子里,单位领导及顾问们对我的影响和帮助。他们是程思远、雷洁琼、赵
朴初、费孝通、马文瑞、王光英、卢嘉锡以及《中国淘沙人》的作者,即《人
民日报》的常务副总编杨柏青、宋洪训等人,是他们教会我应该如何树立一
个长远目标,才能对一个国家作出贡献,是他们使我明白“国力的较量在于
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

本书的最后成稿得到了许多有思想、对IT 界、图书界有较深见解者的支
持。

在此,我要对晓白作出诚挚的谢意。在写这本书时,他为我提供了各方
面的帮助。他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教会我如何看待竞
争与挑战,使我受益匪浅,我衷心地感谢他。

我要感谢周勤老师对此书在文字校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我还要衷心地、诚挚地向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致以谢意,谢谢你


们对此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尤其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丁云女士,她在篇
章段落结构、版式设计、文字编校方面均展示了一位编辑人员所具有的高度
责任感。

感谢郝海宁、岳崃、刘志强、王川、周大胜、齐小平、高波、孙志敏、
刘志凤、严英、贾艳等人对我的工作,以及在文字方面提供的极其有力的帮
助。

和以往一样,我也要感谢我的读者和我的家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对广大
读者在接触新事物和开拓新领域方面有所帮助。更希望广大软件企业的领导
者在读了此书后,能使自己的企业产生超速成长,共同圆一个“中国的微软”
和“中国的比尔·盖茨”之梦。我也同样期待着你们的褒扬和批评,如书中
某些观点及管理模式有相背之处,恳请海涵,有待今后商榷,我期待着您的
赐教。

张其金
1999 年9 月1 日于北京


前言:中国何时能出“微软式”的企业

中国何时能出“微软式”的公司?中国何时能出“比尔·盖茨”式
的人物?中国信息产业界的一位企业家说:“如果说软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
的目标是成为微软式的企业,这对于每一位软件企业家来说,都是急于想看
到的结果。但目前在中国的社会大环境里,我们的软件企业家要在近期内造
就出‘美国式的微软’不可能,但要造就‘中国的微软’很容易。”“中国
的微软”的出现,也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代表一个时代,代表一种国力,
代表一种文化。在中国土地上出现比尔·盖茨式的人物或盖茨级的世界超级
企业家的那一天,将标志着中国时代的真正到来”。

中国高层也在关注中国什么时候能出“比尔·盖茨”式的人物?“中
国的微软”将落户谁家?但面对众多企业家在社会发展中所体现出的不确定
性,以及在企业成长中所体现出的“不稳定性”,真是令人深思:中国何时
能出“中国的微软”?“中国的微软”将会出在哪一个软件板块?是操作系
统领域,财务软件领域,教育软件领域,还是其他领域。。

从中国目前的社会运作机制和文化背景来看,现在的中国仍然不具
备产生“比尔·盖茨”式人物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机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都还没有形成造就“比尔·盖茨”式人物的环境。因为出
现这样的人物是一个社会综合状态的效应。它是在整个社会的科学与技术、
经济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在极短的时间
内,还不会出现“比尔·盖茨”式的人物。

从社会的文化背景来看,企业家个人的人生哲学和心理状态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条件。在美国高科技市场环境中,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风暴不
断,甚至不时地出现“龙卷风暴”式的市场竞争。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微软
公司不落伍,不失败,不破产,全仗着比尔·盖茨雄厚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高
瞻远瞩的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在他周围聚集的一批精明的电脑软件开发和
经营专门人才。回顾我们周围,由于企业家受到中国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起
来的社会促进机制的影响,我们的企业家从心理结构和人生追求上与西方发
达国家的文化过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一方面相对要弱一些。造成了
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超级企业,企业内部也就没有出现真正有生
命力,最终可以导致企业成为世界行业巨子的科技开发、知识积累和文化发
展机制。虽然时代呼唤企业家,中国急需企业家,但为数不多的企业家被一
个又一个社会陷阱所吞没。

从构筑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家园来看,中国的企业家在“应该怎样活
着?”“应该怎样做人?”方面还没有大彻大悟。他们在制定战略时,还没
有达到高瞻远瞩的境界,还不具备能够领导一群人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并在行业及区域内影响他人,产生一定数量的追随者。还不能在政策
和行动上作出行动:只要为自己的部下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他们就能创造
性地工作。他们还在单纯地追逐赚钱,而没有企划有前途的事业。他们缺少
创新精神、敢于搏击的风险胆略、求才若渴的博大胸怀、知人善任的驾驭能
力、凝聚团队的人格力量。与微软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出:
微软公司置身于今天叱咤风云,竞争激烈的高科技产业,二十多年如一日,
一路开拓发展,其根本原因得益于该公司第一把手精明而高素质的比尔·盖
茨,得益于该公司的精明电脑人才群体,在技术开发上一路领先,在经营谋


略上高超,才立于不败之地。

这并不是说,中国的软件企业就不能赶上国际先进的开发能力,就
得受制于人。“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和留学生在信息产业方面
表现了杰出的才华,IBM 和微软的一些软件也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中国人在
国外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在国内表
现却不尽如人意,让我感到十分疑惑。”这位软件企业家的话可能无意识地
反映出他对中国软件业的某种焦虑。但在焦虑的同时,他仍然在时刻提醒自
己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信息产业要慎重,因为整个软件市场都不好。只要拥
有人才,并能不断地创新,以此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自身的企业才会出现
令人吃惊的速度成长。

从市场上来看,微软之所以成功。“他们一直积极地面对内部问题、
外部挑战和新的市场机会。当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就改变方向。”微软不会
坐等未来的一切自然发生,而是面对未来进行创新。这一方面得益于盖茨个
人的预见力,另一方面还得益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与整个市场环境。如日本市
场,包括信息产业市场也不好,日本人不买东西。过去日本谈得较多的是泡
沫经济,现在他们谈的是日本经济如何启动的问题。现在全球经济最好的是
美国。当年是里根制定了美国未来的发展计划。里根任期两届,布什一届,
克林顿两届,也就是说,美国用了16 年的时间,才再次成为全球第一。日本
何时才能从谷底走出来,还是个未知数。中国的企业要产生像IBM、微软、
索尼、NEC、松下等大公司,关键问题是中国企业家应该
怎样去保持自己的相对优势才是一个基本前提。比尔·盖茨说:“将市场的
这种演变向着对你公司有利的方向引导是保证你财源滚滚的最佳方法。”只
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这样的企业面前才能找到最好
的诠释。

一个企业要成功,并获得飞速发展,除了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外,
还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在中国的企业界,除了长虹、海尔、联想、方
正等想把自己的企业要做成世界大企业之外,还很少有企业家试图将他们的
企业做成一个世界性大企业。基于这样的实例,在中国的企业界要出现百年
不衰的世界名牌就更加难于设想。虽然一些企业家把“只怕想不到,没有做
不到”当作了自己的信条,但也要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才能真正地达到
“未来不可预测,但可以创造”的境界。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出人头地”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度量。
或多或少,成功企业家都已“出人头地”了。但不要夜郎自大,而是要“通
过不断的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交流来力求进步”。无论个人,还是公司企
业,为了追求超速成长,更要勇于和善于解剖自己,倾听别人的意见,以便
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成功者今后该走向哪里?许多企业家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于他们
而言,发展概念的缺乏和人生目标地位的世俗化,远比他们所遇到的心理困
难、家庭矛盾和事业艰难要重要得多。很多企业家还不能享受孤独,他们还
没有学会像历史上那些彪炳勋业的政治领袖,善于为自己忙碌的生活留
“空”。还没有学会像他们一样自设孤独,有些是在牢里、有些是在被放逐
的生涯中,获得惊人的智慧和耐力。还没有领会一些宗教大师与
哲人一样拥有最丰富的自处时间,还没有领会孤独每每能


成为他们酝酿智慧之所在,能使企业产生飞跃。佛陀曾花过一段极长的时间
一人独处,孔子、老子、朱熹等在自设的孤独中完成了他们的思想体系。而
我们的企业家为了使企业能够生长,已经被“紧张”的工作折磨得只剩下日
益憔悴的躯壳。

中国的企业今后将走向那里?能够走多远?中国的企业在世界经济
格局中是否具有竞争力?甚至于中国的经济会有多大的潜力?除了社会机制
的变革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中国企业家的文化品格和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