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公司也有这种现象……  
  2、一般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是消费,而安利所谓的“消费者”大多数购买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便于拉“下线”——这一点表现在安里所有的宣传资料和讲课、培训的内容上。而小姐的托词是:别的公司也有这种现象……  
  3、安利是以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为借口而做起来的,但是,按照安利那个被称为哈佛之光的奖金分配操作就有可能产生这种现象:张三只在一个城市发展了一个李四为“下线”(当然安利避讳“下线”这个词而用其它“朋友”“伙伴”一类的词来替代)然后就什么也不做了,而完全由李四把那个城市培育成安利产品的成熟市场——这样,张三什么都不干也可以每月拿到丰厚的“奖金”——而这个“奖金”里包含着多少环节的来源呢?而小姐的托词是:别的公司也有这种现象……  
  于是,我开始发现:只要是我一项一项地分别来给安利剥皮,那位小姐都会用那句“别的公司也有这种现象”的话来做有效地化解,并且举例说明的你哭笑不得。于是,本兔给她讲了一个好象是在阿里论坛里看到的一个寓言故事:一堆沙子指着一堆大米里的几粒沙子(骗术研究网 163164 )说“你总号称、别人也都说你是一堆大米,看!这难道不是沙子吗?”在这种情况下,那堆大米只能指着那堆沙子里的几粒大米说“哦,原来你才是一堆大米呀!”。但是,那堆沙子和大米的对话并没有改变它们各自的性质,也没改变人们的看法。进而,本兔还给那位小姐上了一堂“量变导致质变”的哲学常识课,最后,本兔还给她讲了如下的道理:  
  如果把一台比较复杂的机器拆散,单从一个个零件上来分析无非就是一些齿轮和传动轴一类的东西,外行人根本就分析不出这台机器的功能是什么,讨论整体功能却分别来争论每个零件的功能也没有意义的。所以,仅仅从安利使用的那些名词的含义上(哈佛之光、奖金等)你根本就得不出是传销或直销的结论(把安利的个别“零件”例入营销的教材并不能证明什么)。关键是看把那些零件组装起来成为一台能运转的机器后它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功?所以,要了解安利,根本用不着跑到美国的大本营里去,也用不着到中国的广州去调研,也用不着非得听上安利多次课、研读完安利所有的宣传资料才算是“了解”。在“直销”的概念一般只包含“直销者”和“消费者”两个单重身份的情况下,而在安利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却具备“直销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本兔认为:这正是直销与传销的主要区别之一。在此,千万别强调那堆沙子的理论而显得自己不懂量变和质变的道理。  
  ——总之,判断一台机器能出什么产品,不需要了解它的机器零件才叫了解;判断一个人好或坏,也不需要听他说什么,而看他做什么!看看安利培训出来的那些双重身份的人就应该知道安利究竟是直削还是传销了。至于“直销”被少数人走了样的借口,听听前几年那些打击传销的执法人员就会知道:许多明明是传销的公司,黑纸白字的公司制度中都有禁止传销的条款高悬在传销公司的大本营内……  
  有些朋友以安利在美国是合法的,在中国也没有禁止为理由而认为安利不是传销。本兔觉得这类理由过于简单:  
  1、同样一种物质,放到水里能很快挥发、溶解或变质,而放到油或空气中却另外一个样。环境不同作用不同吧?再说,按照“魔鬼在细节”的说法:安利在美国销售的细节未必敢象在中国这么放肆。  
  2、本兔坚信:中国直销法的出台将对安利来说是制约而不是纵容!  
  安利传销内幕希望大家善待自己  
  在上海安利总部,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动,人们仿佛又发现了一条发财的捷径。尽管安利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我们的事业需要勤奋的劳动”,人们似乎也满不在乎,趋之若鹜。大把大把的钞票,安利的货箱,尤其是攒动的人头,充满期待的目光,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上海股票市场疯狂抢购的情景。    
  不止在上海,在广州,成都,南京,甚至是比较偏远的贵阳,这样的场景都在每天上演。曾几何时,国人对于一个“需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决不可能一夜爆发”的“一个普通事业机会”,竟然会如此热衷?难道偌大的中国;竟然没有别的“辛勤劳动”的机会了吗?安利,到底有什么魔力?  
  安利在中国曾经臭名昭著。在九十年度中后期,由于有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下岗工人受骗等,政府不得不要求安利停止经营,并彻底整顿了全国甚嚣其上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老鼠会” 。然而,安利卷土重来了。并且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并吸收前面(骗术研究网 163164 )的教训,更加具有欺骗性。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种种变化。  
  二:点石成金的秘密:安利营销人员的收入来自那里  
  在安利销售的产品中,有家居护理系列、个人护理系列等,其中包括一般的护肤品、化妆品、洗涤品、美发产品和最新推出的营养保健食品。安利的产品形形色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价格贵得惊人。据笔者将安利产品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如宝洁以及其他品牌相比较,安利产品的定价平均高出60%。  
  如此昂贵的产品,当然应该是面向高档消费者了。奇怪的是,购买安利产品的大多数是一般的工薪阶层,甚至是下岗工人。那么,这些普通市民,倾其所有购买安利产品,要成为安利的营销代表,图的是什么呢?  
  答案不难从安利公司所发的“安利(中国)营销人员制度修订本(2001年7月)”中得出。安利营业代表每销售一件产品可获该产品定价的20%(税前),作为“顾客服务报酬”。另外,从扣除20%后的净营业额中,营业代表还可以得到3%…21%不等的佣金比例。根据安利在该手册中自己举的例子,如果营业代表陈先生每月营业额为4000元的话,其收入将达920元,占营业额的23%。如果该营业代表的营业额达到87500元,那么他的总收入可以达到32200元(20%的毛利收入17500元+21%的佣金14700元)。在这种情况下,营业代表的收入高达其营业额的36。8 %。(而一般直销公司直销人员所得的收入一般不超过销售额的10%。)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安利营销人员的收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于购买者所支付的超高价。如果安利的定价是合理的话,支付营业代表这么高昂的佣金以后,恐怕安利早就不存在了。  
  三:安利是一般的“老鼠会”吗?  
  安利声称自己不是“老鼠会”,当然,没有“老鼠会”会说自己是“老鼠会”的。安利在重返中国大陆后,为了获得政府的批准和蒙蔽大众的视线,号称自己是“以店铺销售配合营销代表直销”的方式经营。安利目前也在全国28个省十自治区开设了58家店铺(截止2001年11 月)。开了安利店铺,就证明安利与其他的日用品厂商一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安利一再向其营销人员强调,切勿在未开设安利店铺的城市举办销售培训会。可见,店铺不过是安利身上的遮羞布。只要你到任何一家安利店铺去看一看,来安利店铺的,都是安利的工作人员和营销代表。安利店铺不过是一个安利储存发货的据点而已。真正的销售是通过人传人而实现的。  
  安利声称自己不是“老鼠会”,并且信誓旦旦的说,营销人员的收入来自于其自身的销售,而非来自于其下线。如果一个营销人员不好好的向客户推销其产品,而只是发展下线的话,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根据安利公司的介绍,安利公司对于其营业主任、经理有一个“市场开拓经费”,即该主任或经理培训辅导的营业代表们的销售总额的 9%。安利声称自己是把每月销售的净营业额的21%拨作“市场开拓经费”,事实上这些钱从哪里来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加入安利的时间足够长,“培训辅导”的营业代表足够多,你就可以得到高额的“市场开拓经费”。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  
  如果某营业主任所“培训辅导”的营业代表们总的销售净额达到70000元,“市场开拓经费” 将达14700元。如果其中每一个营业代表的销售额都在4200元以下的话,这些营业代表们总共可以获得2100元的“市场开拓费”。而这个营业主任不需销售任何安利产品,就可以获得12 600元。安利“老鼠会”的本质暴露无疑。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利的字典里,“培训辅导”就是拉下线,营业代表是刚入门的“小老鼠”,而营业主任、经理就是“大老鼠”,而那些具有“钻石”“双钻石”之类级别的高级营业经理就可以称得上是“硕鼠”了。安利自己提供的资料,在1999/2000年度,安利的营业主任平均的年收入为72000元人民币,高级营业主任平均年收入为14万人民币,而营业经理平均年收入为33万人民币,高级营业经理平均年收入为79万元人民币。这些人难道是通过推销安利的产品挣到这些佣金的吗?当然不可能。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硕鼠”们真正的收入是来自于“下线”。而最下层是那些刚刚接触安利,不惜血本,倾其所有,购买一大堆安利产品,向亲朋好友磨破嘴皮,渴望有一天能达到“硕鼠”们的收入水平的广大市民。  
  安利不是一般的“老鼠会”,而是一只极度狡猾,极度凶残的“洋老鼠”。  
  四:关于安利的骗局与真相  
  骗局:安利销售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  
  真相:不错,安利的确销售的是产品。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的价格。比方说,我把一个价值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