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重点企业免检产品,放心使用吧。他们紧了紧螺钉,说故障已排除。但三天后,消费者发现发动机底壳漏油现象依然如故,维修人员拆下变速器检查,发现发动机缸体有一用肉眼就能看出的大裂缝。发动机是一部车的核心,还有什么部位比发动机更重要?消费者说他有一种别人下套让自己钻的感觉。尽管维修人员一再解释,这是近几年来所碰的唯一一部发动机缸体有明显裂痕的车,但消费者对它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强烈要求退车或换车。  
  3、不能盲目崇拜进口汽车  
  去年五?一期间,北京刘先生一家五口人,开着刚买来不久的进口汽车去五台山旅游,行进中的汽车挂着四档突然在2000多米的高山陡坡上熄火,顿时汽车方向、制动都失灵,刘先生连忙用踩离合的方式着了车,才避免了坠入深渊的惨剧。回来后,刘先生将车开到修理厂检修了两天,没有查出问题。十?一期间,刘先生又带着一家人去北京的潭柘寺游玩,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就在下坡的过程中,汽车又突然带档熄火,刘先生连忙用档位拉着了车,然后刹车停了下来,全家人只好草草打道回府,将车又一次送进修理厂。这次修理人员承认,该车确实存在消费者所描述的问题,但就他们目前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无法解决,他们已向意大利总公司联系,待回话后再想办法修理。历经两次风险的消费者气愤地说:“现在我不敢开这车了,我不想成为一个潜在的马路杀手。买了新车却只能在家趴着,出门还得打车,我交了养路费,车却成了废物,那我还留着车有什么用呢?我希望厂家把汽车召回,把购车款退给我”。  
  深圳的陈先生以12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德国进口高级轿车,刚使用一个月就发现该车指示盘的液晶显示器出现故障,只要一启动就自动反复起落,经过一年的交涉,维修中心才给予更换。在汽车使用快一年时,车的后尾厢无法打开,维修中心同意(骗术研究网 163164 )更换,费用却要由消费者自付。消费者说如果以上仅是一些小问题,还可容忍,但最不能理解的该车重要部件——汽车泵坏了,不能正常行驶,只能自费更换。更为可怕的是一次他行驶在深圳市车流量最大的北外环路上,该汽车突然在马路中间熄火,险些与后面的的大货车相撞,事后,维修中心检查,认定该车刹车泵损坏,属于质量问题。  
  不少消费者反映,国外汽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他们总是以中国路况不好,油的品质差、消费者操作不当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宣称全球客户一视同仁的同时,又强调以中国国情为主,让中国消费者彷徨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虽然法律上规定消费者有要求选择经销商或厂家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直接找国外生产厂家诉讼的成本太高,难度也大,消费者往往选择向经销商提出赔偿要求,然而进口车的流通环节又太多、太杂,绝大多数国内经销商不愿承担退车、换车的责任。  
  二、花钱买的是“车”,享受的是“气”  
  重庆消费者覃先生投诉道,他购买的某牌吉普车在行驶到500公里时,毛病开始出现了,如底盘前部响声较大,离合器分离接合时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开空调时只要停在原地2分钟不到就开锅。买车后二个多月时间里,光修车就用了一个多月。在消费者开车行驶2000多公里中,自始至终伴着他的是莫名其妙的“金属般的音乐”声,且怎么修也修不好。覃先生说他是一个有着十几年驾车经验的老司机,开过各种各样的汽车,象这辆令他生气的“气车”,还是头一次遇到,买部汽车毕竟不易,买到“病车”更是不幸,一辆汽车长期在不正常的情况下磨合,一旦过了保修期,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湖南一位消费者购买的汽车质量问题更让人忧心忡忡。此车是由四个档改为五个档的第一批改制产品,质量没有过关就投产,汽车的变速箱甩油甩得满地都是,汽车大梁用的是报废产品,严重影响安全行车;行驶的稳定性差,跑偏,发动机材质差,车子行驶无力;里程表显示数据大于实际里程,大大缩短了“三包”时间;经营者企图摆脱应负的责任等。消费者说:万万没有想到,圆了购车梦,竟踏上了为修车而四处奔波的漫长之路,经济上受到了损失,精神上的打击更是不堪回首,买车本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料却先饱尝了一肚子的苦水。  
  三、经营不诚信,实现公平交易权利难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消费者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汽车内在质量,有的经营者利用优势地位,将旧车、劣车经过修理、装饰一新后,冒充新车卖给消费者。北京的何先生在投诉中反映,他购车后第二天便把新车送往修理厂进行内装饰,意外地发现这部车是后改钻石银灰金属漆的旧车,商家在卖车时,并未事先说明。后来消费者去找商家,商家说此车出厂时是红色,改漆是经厂家同意的,不过不是他们所为。谁改的不知道,拒不承认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对改漆一事不明不白,由此也对车的性能产生了怀疑,商家还是厂家?是谁在玩猫腻?为什么要欺骗消费者?至今也没有答案。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汽车经销商在没有车源和无信贷资格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到手的“肥肉”失去,就将消费者带到另一家有车有信贷资源的经销商处去购车,事后消费者发现企业的名片与购车企业的发票是两家,有一种交“中介费”的感觉。  
  四、检测鉴定难,消费者难过“举证”关  
  各地消协普遍认为汽车投诉调解难度大,成功率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测难、鉴定难。首先是国内检测机构少,有的项目无技术标准;其次是因无检测设备而无法检测;再次是鉴定费用高。面对“举证”难关,不得不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是进口汽车发生故障甚至事故,往往只能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鉴定,其公正性、客观性让消费者难以认同。如杭州消费者沈先生投诉,他驾驶德国产某品牌高级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速过快,加上雨天路滑,撞在护拦上,但六个安全气囊一个也没有打开。消费者认为此车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提出退车并赔偿损失。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安全气囊的标准,而厂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自检结论显失公平,消费者当场予以拒绝。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在安全气囊等许多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而绝大多高档进口车都采取专用的维修、检测设备,并以“商业秘密”为由不向中国消费者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必然处于被动地位。  
  五、说明书难读懂,获知权难落实  
  《消法》第十三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消费者普遍反映汽车说明书看不“明”,尤其是进口汽车说明书,因写得太专业,象一篇机械专业论文,很难读懂;有的翻译水平低得连语法都不通。而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口的汽车要么没有中文使用说明书,要么就是代理商自己翻译的,从而使消费者无法全面清楚地了解汽车的性能,售后服务等情况,给日后消费争议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六、汽车修理业,何时能让消费者放心、明白  
  如果说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高居榜首,带给消费者的是切肤之痛的话,那么一些有问题的汽车维修商,带给消费者的更是雪上加霜。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汽车技术的“门外汉”,更缺乏维修的实践经验。汽车开进维修站,只能听任维修站摆布,如果维修站缺乏诚信,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就难以得到保障。在汽车维修服务方面的投诉有:1、维修人员水平差。有的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维修质量难以保证,汽车屡修屡坏,旧病未除又添新病。2、收费混乱。将汽车的小毛病故意夸大,从而漫天要价。3、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有的维修点将假冒伪劣配件当原厂新配件,险些让消费者车毁人亡。4、维修时间难以保证。汽车进了维修站,何时取车没有谱。重庆一消费者说,他的汽车在维修站三番五次地更换零件仍修不好,两个月内他给厂家打了33个电话,给维修站打了38个电话,依然是得不到肯定的答复。厂家和维修站的服务“堪称一绝”,任你打破电话,绝不理睬,你不找我修更好,你找我,就给你修,至于修好修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修多久?不知道!后来维修站的站长实在沉不住气了,就给消费者说“这车就是这个毛病,也是这个车的通病,挺正常的,开得走就行”。消费者十分怀疑这部车是否合格,难道花十几万元买的新车就是让维修站慢慢来修的?广东省消费者说起汽车的维修问题更是气愤不已,他买的新车不到一个月,就发现空调开关失灵,由于当时还在厂家规定的三包期内,只是维修站暂时没有配件,就没有修,过了一段时间,消费者再去要求更换时,维修站却振振有词地说已过保修期了,费用自理。明明是维修站的过错,却让消费者来承担。湖南省某消费者发现他刚买的新车在行驶中稳定性差,跑偏,后找出原因,是大梁左右轮轴距相差四公分所致,要求厂家换汽车大梁,厂长却对消费者说:“解决大梁问题我有办法,就是把后桥右边的中心眼用电焊堵死,重新开眼,恢复左右轴距标准”。消费者吃惊地说:“这不是知法犯法,违反安全条例,违反科学吗?”  
  七、“三包”承诺形同虚设,故意规避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