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真的安全吗?它一定就牢靠吗?所以说什么也不走。其实这可能就是我们所面
对的生活,生活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的时候,你反而闯过去了,在你仅仅看到
一些表象的时候,你就被彻底吓晕了,而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它之间制
衡的时候,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心怀恐惧,但还能战胜自我的走过去。其实这个
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技
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于丹心语)。
那么庄子还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人什么样的状态到达最好。他又讲了
一个斗鸡的故事,齐王呢,喜欢斗鸡,所以他就让很多人为他来养这个鸡。有一
个鸡正在被养着,要以后成为一个雄霸四方的斗鸡。过了十天,齐王就去问这个
纪渻子,替他训练斗鸡的人,说我那个鸡行了吗?纪渻子告诉他说,还不行。为
什么呢?因为这个鸡虚憍而恃气,大公鸡盛气而凌人,羽毛张开,目光炯炯,非
常的骄傲,胸中有一股气。按我们一般人认为,这个时候斗鸡不正好吗,它这个
时候雄风犹在啊。真正训练鸡的人说,这个时候不行,再等等吧。又过了十天,
齐王去说,我那个鸡现在训得行了吗?告诉他还不行,尽管它的气开始收敛了,
但是外在别的鸡一有响动,它马上还有反应,还想争斗,这还不行,再等等。又
过了十天,第三次去问,我那鸡训得怎么样了,他说再等等,现在呢,虽然外头
的反应它可以淡了很多,但是你看它的目光中,还叫疾视,目光太锐利,一有响
动,眼睛就过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它还太敏锐,还有这种攻击心,不行,再等等。
又过了十天,这第四问,说几矣,几乎可以了,这个时候虽然外面的鸡还有一些
响动,但是它已经不应答了,这个时候,它像个什么样子呢?这就引出了我们生
活中用的一个成语:呆若木鸡。说这个鸡现在已经训练得看起来像个木头鸡一样,
而这个阶段把它称为全德矣。它的德性就已经内化了,都内敛了,所以呢,这个
木鸡往那儿一站,任何鸡一看见它马上就会落荒而逃,说这个时候的鸡可以去斗
鸡了。
其实《庄子》里面有很多寓言是发人深省的,因为它提供了与我们常人大相
径庭的判断系统,我们认为一个鸡如果真正去争斗的时候,需要像一个将士,上
阵三通鼓一样,需要趾高气扬,需要踌躇满志,需要有必胜之心张于外,而庄子
给我们的境界是当它一层一层把外在的锋芒全都消弭了,把一切的锐气纳于内
心,这种内心其实是一种含蕴,也就是说并不是它真正没有斗志了,而是斗志内
敛,当这种时候,才可以叫全德。也就是说,最后的争斗,不在于勇猛,不在于
技巧而在于德性(于丹心语)。
庄子讲了一个普通的木匠,叫梓庆,这个人去做什么呢?做祭祀时候挂钟的
架子,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活,很简单的器物,但是就是这个木匠,他做出来的
这个架子,人人见到惊为鬼斧神工啊,他怎么会做得这么好,觉得它那上面野兽
的形状,宛如真正的走兽一般,栩栩如生,所以大家就对这个木匠特别有口碑。
那么这个口碑传着传着就传到国君那里了,所以鲁侯召见这个木匠梓庆,要问一
问他其中的奥秘,到底为什么。梓庆很谦虚,他说我一个木匠,我哪有什么决窍
啊,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技巧,他说如果你一定问,我就跟你说说,无非是我在
做任何一个普通的架子之前,我都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
那么这种斋戒为的一个目的,叫齐以静心。也就是说,我去做所有的斋戒,只不
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那么在斋戒的过程中呢,我斋戒到第三天
的时候,人就可以忘记了我最后要拿着这样的东西去封功啊,去受赏啊,任何的
庆典啊,勋爵啊,加给我的这个利禄啊,这些东西可以扔掉了,也就是说斋戒到
三天,我可以忘利。再接着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名声了,也就
是说,我已经不在乎别人别人对它是毁啊是誉啊,是是啊是非啊,大家说我做得
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那么还要继续斋戒。到第七天的时
候,我可以忘却我这个人的四肢、形体,也就是说,第七天达到忘我之境。他说
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我就拿上斧子进山了。进山以后,无非是去看一看我要做
的事,这个时候,我可以忘记我是为朝廷做,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杂念你就
做不好,他说我这个时候无非就是要做这么一个架子,就是为事而事。所以他说
我就在里面去看,有哪些天生长得就像野兽,因为我心静,所以一眼就会看到,
然后我就把天生长得特别像的木头砍回来,随手一加工,它就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也就是说,我做的事情无非叫做以天合天,这就是梓庆的奥秘。这四个字值得我
们记住,“以天合天”。人就应该用那些本身最合乎规律的事情,去应对规律,
也就是说,人永远不要和规律较劲,不要违背规律,不要做徒劳的努力,而应该
用自己澄净清明的心,用一种世间大智慧,看到哪些事情可以以天合天,这样的
话就是人生的效率。
'画外音'木匠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有一个坦荡的好心态,就能达到最佳的
状态,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其实生活本来是简单而朴素的,但为什么我们常常
听到有人抱怨,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我们怎样才能打破世俗,看到世界
的本真?
他的斋戒七天,其实是穿越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忘记利益。不再想着
用我的事情,去博取一个世间的大利;第二个阶段,忘记名誉,不再想着大家的
是非、毁誉对我有多么重要;第三个境界,忘记自己,人其实只能达到忘我之境,
可以做得最好。
大家可以看一看,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时代,我们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新闻
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那种最前沿的现场,一定有一批出生忘死的记者,这些
人已经忘记自我存在,而仅仅把新闻的传递当成他的天职,这样一些人发回的报
道,你认为是最好的。如果一个记者在现场还要想想说我妆化得好不好,我哪个
角度照出来最好看,我怎么提问,那他一定不会给你好新闻的。所以,真正好的
职业状态,人要达到忘我。所以其实这个木匠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而玄妙的道理,
就是人做事要做得好,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如果能做到这个份上,
你的天眼就开了,也就是说,你会知道世间大道的规则,做到以天合天,而不需
要人的人为努力。其实想一想,这个道理很难吗?并不难,这是需要我们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