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很多朴素的东西重新捡回来,所谓见素而抱朴,而把人世间有很多很多由于世
故缔造的规则打破,打破之后,我们能品尝到生活本初的滋味。
有一个故事说得好,一个普通的园丁,他就是致力于种各式各样的瓜果。一
个夏天,他丰收了满满一架葡萄,葡萄他一直是用心地在栽培着,那么他种出来
的葡萄,又大又甜,特别好,他心里高兴极了,他就希望大家能够赏识他葡萄的
滋味,他就抱着一串一串的葡萄,站在他家门口,伸着脖子看,只要有来的路人,
他就要递上去,让人家尝尝怎么样。然后他看到来了一个人,这是一个富商路过
此地,他抱着葡萄上去说,你尝尝我的葡萄好不好,这个富商一吃,说这个葡萄
这么好,然后就跟他说,你葡萄这么好,要多少钱,我一定得付给你钱。他说我
不要钱,我就想让你看滋味怎么样,他说这个滋味的事先放下,你凭什么给我葡
萄,你给我这葡萄,你肯定得要钱啊,来,我先把钱给你。这个葡萄我买回去再
慢慢尝。所以这个商人就硬塞给他一笔钱,捧着葡萄走了。他特别失落,他想我
再不能找商人了,这个时候过来一个官员,他又捧了一抱葡萄过去说,你尝尝葡
萄味道怎么样,官员一尝,太好了,也是顾不上评价葡萄,说你是不是有事求我
啊,你看见我穿官服了吧,有什么事你开口,我也不能白拿你葡萄,你快说,你
有什么事。园丁说我什么事也没有,我就是想让你尝尝啊,他说你还是让我帮你
点什么忙吧,要不然我白拿也不合适,所以那要不我给你放下吧,就放下走了。
这个园丁就更失落了,接着他看见有恩恩爱爱的小两口过来了,他就想这个年轻
的女孩子肯定是爱吃这个新鲜水果,他就捧着这个上去,很殷勤的给那个少妇,
说你赶紧尝尝我的葡萄怎么样,那少妇接过来以后,一吃,喜笑颜开,还没说话
呢,她丈夫就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园丁,说你什么意思,园丁一看转身就跑了,
也顾不上问这个滋味怎么样了。他太郁闷了,郁闷到最后看见有一个穿着破衣烂
衫,肯定不富贵也没有名位,同时他也没有美色,一个老头过来了,他在绝望之
中捧了一大抱葡萄过去了,说你想想尝尝我的葡萄吗,这个老头接过来,一颗一
颗地吃,一边吃一边赞美,说这是天底下最好的滋味,你这个葡萄种得好,这个
葡萄又多汁又甜美,这个味道跟所有的葡萄都不一样,高高兴兴把葡萄吃完了以
后,扬长而去。这个园丁特别高兴,他觉得一天下来,只有最后的这个老头,真
正懂得了葡萄的滋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葡萄就在眼前,但是我们已经
失去了本真品尝它的心愿,我们认为这个葡萄的背后,一定有着某种寓意,要么
是为利,要么是为名,要么是为色,人怎么能没点儿目的呢?所以在我们计较内
心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葡萄的美味。其实这样的寓言跟庄子给我们的启发不一
样吗?两千多年的道理,庄子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人只有打破了这
一切的世俗心,用你自己本初的那种愿望,去遇合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你才能
够体会到世界的真意(于丹心语)。
所以其实,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摆在我们眼前的机遇和美味是一样的,只
不过我们以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去解读它。生命只是一段流光,流光在我们手中绝
对的时长不会有太多,我们每个人再善养生也不可能满百,但是,流光在手中的
质量,却因人而异。这种质量并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知识越多,财富越多,官位
越多,它就一定有更高的品质,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返璞归真,用一颗天真的
心,去面对世界,让我们的生命回到赤子的烂漫状态,我们的情怀可能开放,我
们的心真正像通过斋戒一样,可以破名破利,甚至达到浑然忘我。而忘我之境视
为天成,当一个人个人的生命,与大道自然合乎一体,我们会在天成之境中,体
会到生命至真至纯的欢欣。
十、大道与自然
'画外音'《庄子》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于丹教授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无论
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庄子
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
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
的。儒道如此不同,为什么于丹教授却认为儒道是相生互济的呢?在现代社会的
激烈竞争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内心朴素的自然,而不会在大千世界里迷失了自
我?请讲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于丹〈庄子〉心得??大道与自然》。
综观整部《庄子》,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寓言,其实只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大
道合乎自然。其实在道家的理论中,人以大地为法,地以苍天为法,天以道为法,
而道法自然。可以说,世间万象,合乎规律为最好,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世间,
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只有境界优劣之辩,那么境界取
自于什么,只有一个标准,大道合乎自然。
庄子在他的《知北游》里面,托名这样的一个人,名字就叫知。大智慧去追
问,追问什么才是人间的道,所以知北游于玄水之上,见到了一个高人叫做无为
谓,他就去问这个人,说: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庄子??知北游》。这个问题这是人间至问,我们怎么样抓住这个道理,结果这
个无为谓不说话,什么都没告诉他,他于是离天了玄水,又开始到白水的南岸,
登狐阕之丘,见到了狂屈,另外一个高人,他又开始问他这样一段话。
'配音'知:我想向您请教三个问题:如何明白大道,如何安于大道,又如何
获得大道?狂屈:我想告诉你我知道的,但是我却忘了我要说什么。
所以,这个人最后很郁闷,回到了黄帝宫中。回来以后,知又用这样三个问题问
黄帝,黄帝的回答是什么呢?
'配音'黄帝:不要用心去思考,这才能明白大道;不要用心去动作,这才能
安于大道,因为它们两者都不能通往大道。
黄帝给他的回答是:无思无虑则知道,不思考你就会知道道了,无处无服则
安道,不要考虑怎么样去处世,怎么样去安身立命,都不思考的时候,你就安于
这个大道了。无从无道则得道,什么都不要去问,你就真正合乎道法了,也就是
说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一个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住人生
独一无二的自己(于丹心语)。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时候,我们用来羡慕他人,所以庄子在他
的《秋水篇》里面,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