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偶像后,麦加遂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圣地。城中有禁寺和克尔白神殿
等古迹。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到此地来朝觐。
麦地那也在沙特阿拉伯境内,原名雅斯里布。公元 622 年,穆罕默德为
避免反对派的迫害,便从麦加迁到该地,在该地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
权,并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穆罕默德以此城为基地,进而统一了
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时期,该地是伊斯兰教的政治中心。
城内有著名的先知寺,穆罕默德死后被葬于此,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常来
这里谒陵。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在公元前 1000 年时,曾是古犹太人的政治
和宗教中心。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阿拉伯人成为该城的主要居民。从近代
开始,犹太人又陆续迁入此地。基督教认为耶稣在这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
又复活了,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曾在这里登霄(升天),并于 623 年把该
地定为礼拜的朝向。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根据各自的宗教传说,将
该地奉为圣地。
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又称礼拜寺。其建筑形式经历了一
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初期主要为周围有廊的露天大院,讲求清洁即可;
后来形成由院、屋顶和讲台组成的朴素的礼拜场所,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发
展,各教区结合各自的建筑传统,建起了具有特色的清真寺。清真寺建筑的
中心部位是礼拜大殿,大殿建筑一般呈凸字形,内部的陈设和装饰则简朴淡
雅。大殿正面后墙墙壁正中,有一圆形凹壁,原是供伊玛目进出领拜的小门,
后演变成礼拜朝向的一个标志。殿内右前方设有讲台,供宣讲教义时使用的,
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往往还建有宣礼塔,这是用来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的,
塔的外形为细长,塔顶呈尖形,因而又被称为尖塔。在中国,清真寺的建筑
风格一般是殿宇式的,也有尖塔圆顶式的,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
经堂、教育讲堂和浴室等组成。
在伊斯兰国家,清真寺直接归政府宗教基金部领导,由国家管理,并拥
有一定的寺产,作为寺内宗教人员的主要生活费用。在中国,清真寺内有开
学阿訇、学员、寺师傅(沐浴室管理人员)等人员,现今还有民主管理委员
会,负责清真寺的管理事务。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节日,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 10 月 1 日,穆斯林在
伊斯兰教历 9 月全月封斋,在每日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最后
一天则寻看新月(月芽),如新月出现,第二天就举行开斋。这一天,穆斯
林要穿上整洁的衣服,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并听伊玛目宣讲教义。会礼后,
互道节日愉快并馈赠礼品。以各地的风俗习惯为转移,庆祝的形式也不尽相
同。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还有的以炸油香制品馈赠和款待
亲友。
易司马仪的故事
易司马仪降生
先知易卜拉欣同妻子萨拉及女佣人哈吉尔一起赶着驼群,带着钱财来到
巴勒斯坦。
易卜拉欣的妻子萨拉患有不育之症。丈夫总盼望她能生男育女,而她却
无法实现他的愿望,心情十分痛苦。于是她劝丈夫娶忠实的女仆哈吉尔为妻,
愿她生男育女,使全家摆脱膝下无儿之苦。易卜拉欣接受了妻子的忠告。
不久,哈吉尔生了个男孩,取名易司马仪。孩子长大,显得聪明伶俐。
易卜拉欣十分高兴。但是萨拉起了妒嫉之心,她见哈吉尔生下易司马仪后,
内心感到痛苦和烦躁不安。她每当见到易司马仪或哈吉尔时就生气。
萨拉整天坐卧不安。看来只有让易司马仪和他母亲哈吉尔离开这里,萨
拉才能安心。萨拉向丈夫表示了这个愿望,希望他把易司马仪母子俩送走,
离自己越远越好,免得日后见到他俩或听到他俩的声音就不高兴。
易卜拉欣同意了妻子的要求,这像是真主让他这样做的似的。他让儿子
易司马仪和他母亲骑上牲口,在真主的指引和保佑下,自己同他们一起走了。
他们走啊走,走了很久,来到一片荒凉的地方。易卜拉欣把母子俩撇在这不
毛之地。当时他俩身边仅有一点点食粮和饮水。但是他俩对真主坚信不疑。
易卜拉欣把易司马仪母子扔在这不毛之地后,就想返回家乡。但哈吉尔
拽住他的衣服,说道:“易卜拉欣呀!你到哪儿去?你把我们扔在这荒无人
烟的地方,叫谁来照管我们?”
她希望用语言唤起易卜拉欣对她母子俩的同情,不要把她俩留下饥渴而
死。她乞求说:“你把我们扔在此地,如果狼群袭击我们,谁来保护我们呢?
我们怎能忍受烈日的暴晒?”她一边说,一边流泪。但她的话和眼泪都没能
使丈夫回心转意,他反而说这是真主的意志,他必须服从。当她知道这是真
主的意志时,就顺从地不说话了。最后,她说:“真主绝不会不管我们的。”
易卜拉欣相信真主,忧心忡忡地离开了母子俩。
无疑,易卜拉欣当时心情异常痛苦。他怎么能不痛苦呢?他想孩子,盼
孩子,好容易老年得子,现在又把他扔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他能不心疼吗?!
他一边走,一边流泪。但作为圣人,作为先知,他必须忍受这离别之苦。他
把独生子放到荒野,自己返回家里。他只有求真主保佑母子俩,他祈祷说:
“我们的真主啊!我的确让自己的孩子居住在没有庄稼的山谷之中,靠近你
的禁殿。我们的真主啊!让他们向你祈祷吧!你让人们去热爱他们吧!把果
实赏赐给他们吧!以便他们感念。”
渗渗泉
哈吉尔服从命运的安排,忍受着眼前的灾难。饿时,吃几口带来的干粮;
渴时,喝几口带来的清水。没多久,干粮和饮水全都用完了。哈吉尔饿得肚
子咕咕乱叫,渴得嘴唇都干裂了。她忍受着这一切,然而却无奶水解儿子之
饿,也无饮水解儿子之渴,孩子由于饥渴大声啼哭,做母亲的只有伤心落泪。
她多么想用自己的泪水和血液给孩子解渴呀,然而这只不过是无法实现的母
亲的愿望而已!
哈吉尔看着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心中十分痛苦,于是想方设法要摆脱
这种困境,寻找出路。她把孩子放在地上,自己去找水源。她一边走,一边
听着孩子的哭声,真是心如刀割。为了给孩子找几口水和几口吃的,把萨珐
山(在麦加)的每块石头都翻遍了,然而一无所获,只好痛苦地回到孩子身
旁。突然,她在麦尔渥山(在麦加)方向看到了蜃景,以为那儿必定有水,
便急忙跑过去。但是那里什么也没有,她只好又回来。就这样,她来回跑了
七次,孩子的哭声撕裂着她的心。
孩子喉咙干渴得已哭不出声来,饿得四肢无力,奄奄一息了。母亲看着
亲生儿子就要断气,而自己竟毫无办法解救!孩子慢慢地用双脚蹬着身下的
土地。母子俩这种令人难过的场面,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同情她们。孩子
用双脚慢慢地蹬呀蹬,突然他的脚下流出了水!石头里流出了清泉!
母亲看到真主对她们母子的同情和关怀。全身酸软地坐了下来,额头上
流着汗珠。然后她又不顾一切地跑到儿子身旁,急忙给他喂了几口水。孩子
慢慢地又有了精神,她把孩子抱在怀中,用手拍打着,两眼热泪滚滚,好像
疲劳和悲伤顺着这热泪一下子都流走了。孩子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只是在
这时,母亲才顾上自己喝水,她喝足了水,慢慢地恢复了体力。几天来笼罩
在头上的黑云消失了,这都靠真主的恩赐和关怀。
这就是渗渗泉。泉水从那时起到今天一直流淌不止。朝觐者们每年都争
先恐后地来到泉边,饱饮一顿后,还要给亲人带回一些去。
由于这里出了泉水,飞鸟都到这里,在泉水上空翱翔。当时主尔胡姆族
人经过此地,看到飞鸟纷纷落在地上,就想到这里有水源。因为他们知道,
鸟儿落脚的地方一定有水。于是,他们派了几个人到这里来看个究竟。当这
个人来到这里发现有水源,就赶忙回去把喜讯告诉人们。人们闻讯后纷纷来
到这里定居。哈吉尔非常高兴,也喜欢这些人做自己的邻居。她感谢真主让
这些人到她们母子身边。
易司马仪与宰牲节
易卜拉欣没有忘掉自己的儿子,很关心他的情况,也时常到这里来看他。
易司马仪慢慢长大成人,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和劳动了。有一夜,易卜拉欣做
了一个梦,梦中真主命他将儿子易司马仪杀掉献祭。先知们的梦境都是真实
的,梦中所见都必须实现。
一个打击接着一个打击,灾难接踵而来。易卜拉欣辛苦了大半辈子,好
容易到了晚年才得一子,为此他十分高兴。然而后来被迫把儿子和他的母亲
扔到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只是由于真主的保佑他们母子才幸免于死。儿子
长大成人了,却又要被杀掉献祭。易司马仪是他唯一的儿子,要让自己亲手
把他杀掉去献祭,这是何等痛苦的事!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无法忍受这种痛
苦啊!
先知毕竟是先知,易卜拉欣靠他对真主的坚定信仰承受了这种痛苦,他
决心服从真主的意志。于是他来到儿子身边,对儿子说:“我的小儿子呀!
真主在梦中命令我把你杀掉献祭给他,不知你是否愿意?”他之所以把梦中
所见告诉儿子,是为了让儿子知道,献祭是真主的旨意。
儿子顺从地对父亲说:“父亲啊!你奉命行事吧!若是真主的旨意,你
将会看到我能忍受下来。”
孝敬父母是高尚的,服从真主的旨意、听从真主的安排则更高尚。
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使父亲更顺利地执行真主的旨意,易司马仪对父
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