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宏观的热力学现象作了微观的动力学研究和解释:气体是由大量运动着的
弹性质点——分子组成的,气体分子运动时,通过各个方向上的不规则的相
互碰撞,交换动量和动能。气体的压力便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的总效应。
运动的速率(不考虑方向的速度,作为标量的速度值)随气体的温度升高而
增加,气体的热能就是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这样,他就对气体的压力和温
度作出了微观解释。克劳修斯还从若干参数出发,导出了气体温度、压力与
分子平均动能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860 年,英国人麦克斯韦(1831~1879)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发现气体处
于热平衡时,尽管个别分子运动的速率大小是偶然的,但从整体来说,大量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却是遵从一定规律的,在一定速率区间运动的分子数目
是相对确定的。这一规律便是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它是气体分子论的基
本规律之一。
认识电磁现象
对静电的研究
古代人们已经知道,琥珀和皮毛、玻璃和丝绸摩擦后会吸起轻小物体,
这实际上是静电引力。吉尔伯特也研究过物体之间的摩擦起电现象。
在此之后,德国人盖里克(1602~1686)创造了第一台静电起电机——
用手与转动的硫磺球摩擦,使球体和人体都带电。利用这种方法,他发现是
可以通过金属杆传导给另一个物体,并发现了感应起电现象。
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1692~1761)正在用起电机使瓶内的水带
电,他的一个朋友的手接触到插在瓶中的铁丝后,被突然一击,这便是电震
现象。后来,穆欣布罗克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莱顿瓶。这种静电存贮设备
的发明,使电学实验更为普遍和方便,在当时被视为一大发明。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这位年轻时的印刷徒工、热心于新
闻事业的企业家、用勤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导别人的说教者、以自己的名望
和杰出才能在法国宫廷为危难中的新国家取得支持的外交家,也是电学研究
的一个先驱。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实验是 1752 年所做的风筝实验。根据这一实验,富兰
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这一伟大发明为工业社会的高层建筑增加了安全系数。
当然,经验证明,这不是绝对的安全,因为如果放电是振荡性质的,避雷针
可能失效。
电流的发现
意大利人伏特用舌头含着一块金币和银币,当用一根导线把它们连接起
来时,就感到了苦味。最后认识到:金属的接触是产生电流的真正原因(当
两块相同的金属接触时,只有在它们的温度不同时才会产生电流,称为温差
电效应;但当不同的金属接触时,在相同温度下亦会产生电流,这是由于接
触电势差造成的)。伏特根据他的发现制成了用锌板和铜板作为两极的伏特
电堆,这是最早的能提供稳定直流电的电池。这一发明为 19 世纪电学的实验
和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工具。由于这一发现和发明,伏特的名字成为电势(电
压)的基本单位。伏特因而被法国皇帝拿破仑邀请到法国讲学。
电动力学的诞生
对静电的研究和电流的发现,导致了电学方面的一场科学革命。
法国人安培发现:通电导体不但会对磁针发生作用,而且两根通电导体
也会相互作用。当它们有同向电流时相互吸引(与静电荷不同,相同静电荷
相互排斥)。当它们有反向电流时则相互排斥。在 3 年后,安培完整地发现
了电流使磁体偏斜的方向法则——安培法则(右手螺旋法则),并且给出了
这一法则的完美数学形式(安培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由于他在电动力学
上的开创性贡献,使安培的名字成为电流的单位(然而,安培生前的生活并
不如意,他的父亲在革命中被斩首,这使年轻的安培精神上受到了刺激。他
的晚年是在荣誉后面的忧虑和苦恼中度过的)。
更重大的发现接踵而来。英国大化学家戴维的助手法拉第(1791~1867)
自 1822 年以来一直思考和尝试着把磁转化成电的设想。他试图用磁产生电。
1831 年,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实验中发现:当原线圈中的电流接通或断开时
的瞬间,连接的次级线圈中会产生电流。他在反复实验中认识到:当闭合电
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线路里就会产生感生电流,
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闭合线路中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同一时期,美国人
亨利(1799~1878)甚至比法拉第更早独立地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法拉
第在 1825 年便担任了英国皇家研究院院长,由于他的地位和他对电磁世界的
理论解释,使他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亨利。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为发电机和
电动机的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法拉第也是这方面的先驱。
电磁学理论的大厦是由英国人麦克斯韦(1831~1879)最后完成的。在
领略到法拉第成就的意义之后,麦克斯韦企图用完善的数学形式来表达它。
1862 年,他论证了位移电流的存在,并预言:变化着的电场和变化着的磁场
会相互连续地产生,以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这便是电磁波。10 年后,麦克
斯韦便把包括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和萨伐尔、法拉第等人发现的
定律以及他本人的位移电流理论概括为一组积分形式的方程式(共 4 条),
并因此导出了电磁场的波动方程。由于式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等于当时测
出的光速,麦克斯韦便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他的理论成了反映电磁运
动基本规律的普遍理论。麦克斯韦 1873 年出版的《电磁学通论》与牛顿的《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样被视为科学巨著。
认识光现象
光的本质和特点
光是光子的运动。它是光源中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
辐射出来的光子的运动。
他还最早开始全面地研究光。他发现,点光源发出光的强度随着被照物
体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减弱。他还发现,光从玻璃中折射到它与空气的
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大于 42 度,就会发生全反射。
1621 年,荷兰人斯涅尔(1591~1626)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
荷兰人惠更斯在波动光学上贡献最大。他发现了惠更斯原理——介质中
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
就是新的波前。
牛顿在光学研究方面也是成果累累。他几乎总结了当时人们在光学方面
的所有成果——反射、折射、干涉和颜色。他用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说明了
白光中包含了 7 种颜色光,发现了牛顿环,并定量解释了牛顿环和薄膜干涉,
还提出了对以后光学和物理学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问题。牛顿这方面的成就集
中体现在他的《光学》一书中。根据他的大多数观点来看,他似乎把光看作
光源向各个方面阵阵簇射出来的粒子流。
红外线和紫外线
1800 年,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在太阳光谱线的红外端以下所放的温度计
明显地受到了热辐射,从而发现了红外线。紫外线不会产生显著的热效应,
但却会产生一些化学效应。通过这个途径,英国人沃拉斯顿和德国人缪勒
(1809~1875)先后发现了紫外线。
1814 年,德国人夫琅合费(1787~1826)用他制成的分光镜发现了太阳
光谱中的暗线——夫琅合费暗线。他改进仪器后仔细观察,暗线竟达几百条!
当他把分光镜对准月球、金星和火星时,在这些星的光谱里也发现了那些暗
线,这一研究开创了天体分光学。后来,基尔霍夫(1824~1887)和本生(1811~
1899)对这些暗线的研究和解释表明,它们同太阳上的元素成分有关。这一
点,开始从化学上证明,天体和地球都是由同类化学元素构成的。
近代技术的发展
纺织机器的革命
牛顿时代科学的发达又给英国人增加了精神上的优越感。一次悄悄的但
却是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随之发生了。这场革命是从英国最发达的、为海外
贸易而生产产品的纺织部门开始的。
1733 年,凯伊发明了飞梭,从此人可以不再用手抛梭织布了,织布效率
大大提高,使手工纺纱供不应求。5 年后,惠特制出了滚轮式纺纱机,这样
又不用手指纺纱了。
1764 年,哈格里沃斯(1720~1778)把单绽纺车改造成了多绽纺车,引
纱和捻纱都实现了机械操作,纺纱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他以自己女儿珍妮的
名字称呼这个能纺出细纱的杰作。1768 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可能是剽窃了木
匠海斯的设计,制成水力带动的滚筒纺纱机,它能纺出不够均匀但却坚实的
纱。1774~1779 年间,当过童工的工厂主克伦普敦(1753~1827)综合了哈
格里沃斯和阿克莱特机器的优点,制出了骡机——它效率很高,纺出了既结
实又均匀的纱。这样又改变了纺织业的局面:在纺纱机面前,飞梭已嫌太慢。
1785 年,牧师卡特赖特(1743~1823)发明了自动织布机。这些机器的应用
使工厂的生产能力和利润直线上升,机器成了摇钱树。尽管它因造成工人的
失业而遭到了反对,但仍然逐渐在整个纺织业中迅速推广开了。到 1800 年
时,英国的纺织业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蒸汽机的完善
1784 年,曾在格拉斯哥大学当过仪器制造工人的瓦特(1736~1819)把
纽可门的汽压机变成了能在各个工业部门应用的动力机,完成了在工业中将
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伟大勋业,使他的名字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
瓦特出生在苏格兰偌克镇,他祖父教授数学。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