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30 年 10 月,秦桧神秘地回到了宋朝(南宋)声称是杀死监守金兵,逃回
来的,但据《大金国志》记载:秦桧当时任金人参议军事,随军转运使。秦
桧还宋,也是金国贵族会议决定的,目的是要他促成“议和”,因此:
(一)从权力的归属来看: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实质上也是女真皇族
派到南宋中央的一个代理人,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必然成为南宋王朝降金政
策的主要炮制者兼推行者,也只有他,才具有“挟虏势以要君”的权力,玩
弄赵构于股掌之上。
(二)从降金政策的执行来看,抗战派及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是降金
政策执行的主要障碍。因此,削夺他们的兵权乃至危害他们的生命,是秦桧
整个投降政策的一个必然部分。岳飞兵力最强,战功最大,反对投降最坚决,
他当然就成了秦桧杀害的首选对象。
(三)从历史记载上来看:《宋史·刑法志二》明确记载:“十一年,
枢密使张俊使人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 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

锻炼成之。飞赐死。诛其子云及宪于市。……名为诏狱,实非诏旨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秦桧假传圣旨,矫诏杀害了岳飞等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十五年下诏说:“比
年以来,多是大臣便作‘已秦圣旨’,一面施行。自今后,三省将上取旨。”
既然,在取诏前,大臣就可以声称“已秦圣旨”先行施行,那么,矫诏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
赵构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吗
有人认为,高宗皇帝赵构,才是真正的凶手,只有他,才有权下令杀害
岳飞。其理由如下:
(一)秦桧不具备杀岳飞的权力。宋朝皇帝太祖曾立下密誓:“不杀大

臣及言事官。”1139 年,有个八品小官胡铨上疏,要求“斩秦桧之头,挂诸
街衢。”秦桧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无权将他杀害。而对于正
二品的大将岳飞,他怎敢擅自开此杀戒呢?
(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秦桧及刑部主审岳飞一案,曾上书
定岳飞、张宪死罪,而保全岳云。上书赵构后, 赵构却改成“岳云特赐死”,
岳云也没能幸免于难。可见,高宗还牢牢地掌握着最后裁定权。
(三)秦桧死后,赵构对许多秦桧陷构的案件恢复了名誉,唯独对岳飞
一案迟迟不肯平反。当朝许多大臣上书,请求为岳飞昭雪,而赵构依然置之
不理。赵构还不只一次地告诫臣下,对金议和是出于他本人的决策,不许非
议,岳飞当然就成了这一总国策的牺牲品!秦桧只是一只执行这一总国策的
可恶的鹰犬!
那么,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呢?一般认为:
一是目标的冲突。岳飞“精忠报国”,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恢复中原,
迎回徽、钦二帝;而赵构的目标只是保全自己的皇位。倘使岳飞真的获胜,
迎回二帝,他本人的皇位就岌发可危了。因此,在岳飞有可能获胜之前杀害
岳飞,事在必然。
二是防止岳飞权重于政。绍兴七年,岳飞曾奏请立储。封建社会有严格
的伦理纲常制度,外臣是不能干预内事的。岳飞居然管起立储的大事是越职
和越轨的行为。而且高宗无子,最忌讳的就是立储。高宗杀掉了岳飞,实际
上是消除了一个权重于政的隐患。
明代诗人文征明洞悉高宗赵构的心理,在岳庙题了一首著名的《满江
红》:
拂拭残碑,敕飞宇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
合死,可怜事去原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
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彼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1139 年,宋金议和成立,在承诺了一系列的屈辱条件后,金人归还了徽
宗的棺木以及赵构的生母韦太后。至于还活着的钦宗,高宗根本没有提过归
还的要求,钦宗只得以囚徒身份老死他乡了。从中,我们总可以得到一些启
示吧。
如今,岳王庙前,正义凛凛;岳王坟头,芳草萋萋,千千万万的炎黄子
孙,在这里顶礼膜拜,徘徊流连。遥想当年危亡战伐的情景,品味着忠奸正

邪四字,禁不住怆然涕下。秦桧夫妇、万俟 、张俊这四个铁铸的小丑,反
剪着双手,长跪在岳王坟前,接受着永无休止的道德法庭的审判。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历史是有情,还是无情?只好根据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结论了。

李自成生死之谜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是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领袖,
号称闯王。1644 年正月在长安建立大顺朝,年号永昌。3 月,攻克北京,结
束了明王朝 276 年的统治。由于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闯
王不敌,退出北京,转战于河南、陕西、湖北,最后在湖湘一带不知所终。
九宫山遇难说

最开始报告李自成遇难的是清王朝负责追击闯王的靖远大将军阿济格。
他在 1645 年阴历闰六月初四日给朝廷的报告说:“李军兵尽力穷,窜入九宫
山中,随后在山中遍寻李自成不得。降兵、降将都说,李自成逃走时,仅携
带随身亲信 20 人,被村民围困,不能脱,自缢而死。我马上派认识李自成的
人去验尸,尸体已经腐烂,不可辨认了……”
南明王朝的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也向南明王朝的唐王发出了李自成
身亡的报告,不过这已是 1646 年的阴历二月了。他说:已斩李自成于九宫山,
因为周二南死,丢失了首级。
根据这两则报告,《明史》也做出了一条自成已死,而尸朽莫辨的模糊
结论。这个结论,由于许多地方志、家谱的发现而有所加强。
同治年间修编的《通山县志》和嘉庆年间修改的《湖北通志》都说:“程
九百,通山人,顺治二年李自成败走通山,九百率众杀之。”《程氏宗谱》
也有类似的记载。因为程九百本人占山为寨,鱼肉乡里,早已是官府通缉人
物,所以未曾申报请功。
这个杀死李自成的“众”到底是谁?《荒书》中有明确答案:“程九百
之甥以铲杀自成。”
这个“九百之甥”又是谁?《金氏宗谱》说:“金一柏追闯于牛迹岭下。”
而金之婶母恰巧姓程。所此,杀死李自成的真正凶手,则是九宫山下程九百
部下之金一柏了。
解放后,李自成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通山县高湖公社水源付一队
的深山古井里发现民团头目程九百(华楚)的墓葬和碑。可见此人物并非虚
构;另在九宫山一带发现的马镫,形特殊,并列有永昌年号,也不是一般将
士所用之物。
有了这人证、物证,李自成九宫山之死,就显得更是意切了。
九宫山遇难质疑
然而却有人提出了怀疑。
(一)闯王之死,对清王朝和南明王朝都是重大事件,然而报告却浮夸
不实。阿济格的报告说“尸朽莫辨”,实际上只是报告了一段传闻。连他自
己也说“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何腾蛟更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
把周二南之死同闯王首级失踪连在一起,表明他自己也没看过首级。这二人
的报告,连当时的朝廷都不相信。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传闻就更是不值一提
了。可以说传闻则有,实际却无。
(二)闯王退居湖湘时,还有四五十万左右的兵力,退居武昌时,还能
从容不迫地改江夏县为瑞符县,铸造“永昌通宝”的钱币,他的嫡系战将李
过驻军九宫山一带,也有数万之众,何至于须李自成亲自带 20 人寻找食物?
(三)《程氏家谱》中程九百所杀之人名叫李延。虽说李自成又叫李炎,
但闻名于世的仍是“自成”或“闯王”。程氏将此一事入《谱》,实是为了
领功。舍弃声名显赫的李自成、李闯王不用,却用生僻的李炎,甚而至于讹
写成李延,实在是没有这个道理,可见程九百所杀,并非自成。
(四)如果李自成真是被杀,那么,他的近在咫尺的几十万大军,决不
会让九宫山安逸。汽事上,九宫山是平静的、他的九十万大军,也是平静的、
他的妻子高氏也是平静的,这就反证了自成之死并不成立。
也有人据此进而猜想,自成之死,是李自成、高氏同他的亲密战友们合
谋,放出的一个烟幕弹,目的之一是解除南明王朝的灭国的敌意,以使联合

抗清;二是为李自成平静地退出政治舞台,或者说为时机一旦成熟,重返政
治舞台,做好技术上的掩护。
隐居夹山寺说
据说,有一个湖广举人,叫张琼伯,在清朝初年,被派会云南同知,他
在赴任途中,泊船湘西,信步游访了一座古庙,与庙内方丈一见如故,谈及
国事,非常投机。几年以后,张升任江西抚州知府,返任途中又泊船湘西,
准备再次会晤那位知己,哪知他已经去世了。感叹之余,只能在遗像面前默
哀致意。那老僧的徒弟指着遗像说:大人可知这位昔日的方丈是谁?他就是
威震天下的李闯王。当年在九宫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将孙某。
从此,李自成出家为僧、隐居石门的说法就悄悄地流传开来。
乾隆初年曾有官员到石门夹山寺调查:一位年约 70 的老和尚操着陕西口
音对他说:“奉天玉大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寺的。并且拿出一卷画像,一看,
很像史书上所记载的李自成的模样。他认为,李自成曾在 1643 年自称“奉天
倡义大元帅”,不久又自称“新顺王”,所谓“奉天玉”,就是“奉天”和
“王”的合称;也就是李自成的一个别有寓意的他名。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到石门,寻访李自成遗迹,得梅花诗 5 首;
近年来,又发现了《梅花百韵》的残板,记有梅花诗 9 首。其中《马上梅》
有“金鞍玉镫马如龙”之句,《东阁梅》有“徐听三公话政猷”之句。1952
年在夹山出土的奉天玉断碑上有“子门徒已数千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