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雇佣军。
袖口上的纽扣
拿破仑率领军队驰骋欧洲战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他取得
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治军非常严格,十分注意整肃军容军纪。
起初,为了树立良好的军容,拿破仑亲自为高级将领们设计了一种漂亮
的军服。大家穿了,果然增加了军人的仪表美,也鼓舞了士气。可是,偏偏
有些将军不争气,他们喜欢用衣袖揩鼻涕,抹嘴巴,把军服弄得污迹斑斑。
拿破仑见了非常生气,把那些不讲卫生的将军们找来狠狠地臭骂了一顿。然
而,没过多久,那些将军们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们还照样用衣袖揩鼻涕,抹
嘴巴。拿破仑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
个办法,便下命令:将军服衣袖前侧一律加钉一排钮扣。这下可把那些不拘
小节的将军们治住了,当他们再用衣袖去揩鼻涕,抹嘴巴时,那排坚硬的钮
扣便会向他们发出警告。
没有纽扣的飞行服
西欧某国有一次在举行陆海空联合演习中,选派一名技术高超的飞行员
驾驶一架先进的战斗机充当假想的敌人。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飞机刚
刚起飞不久,机翼在空中摇晃了几下,便一头栽在机场附近的草地上,“轰”
的一声,火光冲天,机毁人亡。事后查明,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竟是一颗小
小的钮扣。
我们知道,飞行驾驶舱的空间十分狭窄,各种仪器设备安排得极为紧凑,
就像眼睛里容不得一粒砂子一样,不允许有任何微小的异物混入。而那时的
飞行服用的是有钮扣的飞行服,那位飞行员在进入座舱时,不慎钮扣脱落,
飞机起飞时的颠簸震动使这颗钮扣进入了操纵系统的夹缝之中,结果造成操
纵失灵,酿成了惨祸。
血的教训告诉人们,必须改进飞行服的设计。现在的飞行服都取消了钮
扣,而代之以拉链或尼龙搭扣。同时,为了防止飞行员的衣袖或下摆勾挂舱
内凸出的部件和开关,人们又把飞行服设计成紧袖、束腰、收摆的“夹克式”。
这种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一只小花猫酿成的战争悲剧
事情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与德军交战的前沿阵地上。一天中
午,天气晴朗,太阳把大地烤得暖烘烘的。突然间,一声巨响,法军前沿阵
地上一个隐蔽的秘密指挥所被德军的炮弹炸得粉碎。浓烟之中,残缺不全的
尸体横七竖八地散在地上。地图、图文在燃烧。发报机旁,法国陆军部队的
一位将军浑身是血,早已断气……
原来,灾祸来自法军指挥所里的一只名贵的小花猫。这只小花猫就是那
位被炸死的将军养的。每天中午,将军都要把小花猫放在伪装得十分严密的
指挥所上面晒太阳。这一情况被对面德军阵地上的侦察参谋发现了,这个狡
猾的德军参谋连续观察几天后认为,这是只家猫而不是野猫,并且是一只名
贵的猫,这样名贵的花猫,一般下层军官是养不起的,所以,他断定,这里
住着一些人,而且一定有大人物,这里很可能是法军的指挥所。于是,这个
德军参谋向上级报告了自己的发现,法军指挥所便遭到了横祸。
作为一名指挥员,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如
何指挥部队去战胜敌人上,养猫取乐虽无可厚非,但在战场上则太不应该了。
上面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花猫害死了将军,但实际上,是将军自己害了
自己。
人鸟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要在一个荒岛上建立情报基地。一天晚上,
美军派出一个侦察小组悄悄登上小岛。岛上数以万计的信天翁被这些不速之
客所惊动,它们排着阵势,狂鸣着,一齐向岸边挤来,把登陆的侦察兵一个
个挤下海去。第二天,侦察小组又想冲上小岛,同样狼狈而归。
为此,美军司令部拟定了一个作战方案。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鸟之
战展开了。美军首先派出飞机对小岛进行轰炸,无数信天翁被炸死。大批部
队和战车登陆后,由于鸟尸遍地,难以开进。更出乎意料的是,因为美军的
轰炸,激怒了邻近几个岛上的信天翁,它们一批又一批地飞到这个岛上与人
搏斗。美军花费了好大力气,最后还使用了毒气,才战胜信天翁,占领了这
个岛。
鸽子成为和平象征的来历
现在,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鸽子为什么会成为
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和平的象征呢?这要从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起。
1940 年 8 月的一天,德国法西斯军队攻占了巴黎,毕加索正忧郁地坐在
自己的画室里,默默地祷告着战争早日结束,祈求着和平的早日到来。突然,
邻居的米什老头捧着一只血淋淋的鸽子闯进屋来,向画家哭诉道;“毕加索
先生,我求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吧!”原来,米什老头的孙子在屋外逗着
他饲养的鸽子玩,被一群法西斯匪徒活活地打死了,连鸽子也未能幸免。老
头要求毕加索为他画一只鸽子,以纪念自己惨遭杀害的小孙子。毕加索一面
劝慰痛哭流涕的老人,一面怀着极其悲愤沉痛的心情,倾注全部的爱憎、奋
笔挥毫,为米什老人画了一幅《鸽子》。几年以后,法西斯德国战败了,法
国人民向往的自由与和平又回到了身边,这幅画也得以在战乱中保存下来。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使人类永远难以抚平心灵的
创伤。饱尝战乱苦难的人民,一再从心底里发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呐喊。
1949 年“世界和平大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期间,毕加索把这幅饱含着人民
对战争的血泪控诉寄托着人民的无限同情的《鸽子》,献给了和平大会。这
幅画,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与人们向往和平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共呜。
从此,鸽子便成为和平的象征。
体坛趣闻
“鸳鸯球拍”的始末
1971 年第 31 届世乒赛上,我国年轻选手梁戈亮运用两面不同性能的球
拍让欧洲选手大伤脑筋。梁戈亮横握球拍,一面用的是反贴胶皮,另一面用
的是与众不同的长颗粒正贴胶皮。两面胶皮的颜色雷同。他在比赛中交替使
用,改变球的旋转,使对手防不胜防。他的打法,引起了国际乒坛的注意。
人们对他的打法议论纷纷,说他用的“鸳鸯球拍”,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
彩。特别是他发球之前,拍子藏在台面下,对方看不清他用哪一面发球,想
通过击球的声音来判断吧,他发球一刹那又跺一下脚,把击球声音盖住了。
外国人常常为吃他发球感到恼火。也有些外国选手赛前赛后总是好奇地要看
他的球拍,为了保密,他有时从包里拿出另一块球拍给人家看,常把外国人
引进了“迷魂阵”。
粱戈亮的球拍并不违反规则,但却在国际乒坛上引起了多年的“马拉松”
式的争论。有的欧洲国家的乒协提出,禁止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理由
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最起码要看得清楚对方用什么样的胶皮来击球,这样才能
打出水平,不然就像猜谜一样,成了球拍比赛。运动员失误多,比赛越来越
不精彩,观众也看得莫名其妙。长此下去,乒乓球将会失去观众,不利于这
项运动的健康发展。中国乒协对这些提案持反对态度。理由是两面不同性能
胶皮完全符合规则。运动员充分发挥球拍的作用是一种创新,再说要掌握这
种打法难度很大。我们的意见受到不少国家和地区乒协代表的赞同。讨论时,
双方各持己见,最后只能表决。按国际乒联章程规定,欧洲国家的这种提案
涉及到修改规则,必须达到代表大会 3/4 的多数同意,才能获得通过。结
果,欧洲国家的提案在 70 年代多次被否决。
一些欧洲国家对球拍问题的看法,客观地说也有一定道理。特别是联想
到周恩来总理关于体育比赛要光明磊落的谈话,徐寅生认为,虽然运用两面
不同性能胶皮符合规则要求,展现的也是真本事,但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乒乓
球大国,处理问题不能只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应该多从如何有利于乒乓球
运动正常、健康地发展来考虑问题。我们既要赢球又要赢得人心,让人家口
服心服。今后要考虑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全局,根据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最
好方案。
直到 80 年代初,国际乒联对“鸳鸯球拍”加以限制时这个问题才告结束。
71 年后才得的金牌
1983 年 1 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洛杉矶亲自把 1912 年斯德哥
尔摩奥运会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的金牌重新授予他的主人——吉姆·索普。
可是索普已于 1953 年逝世,这两枚金牌由他的儿子理查德·索普领取。为什
么 71 年前的金牌到这时才颁发呢?
美国杰出的田径运动员吉姆·索普在 1912 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获得
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两项冠军,他的十项全能成绩按当时的计分法达
8412.955 分,比获得亚军的瑞典选手胡·维新兰德的成绩多 688.46 分。瑞
典国王古斯塔夫给他发奖时称他是“运动员的国王”。古斯塔夫对他说:“你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没有人获得过国王如此之高的评价。然而,后
来有人向国际奥委会告发吉姆·索普是职业运动员。国际奥委会未经详细调
查,便在第二年 5 月的洛桑会议上决定取消索普的冠军资格,并没收了他的
金牌。从此,索普的名字便从奥运会的成绩册上消失了。
同年,美国田联也取消了索普业余运动员的资格,于是,一个很有天赋
的运动员就这样永远地告别了田坛。
1950 年,美国新闻界评选本世纪前半叶世界最佳运动员时,索普的名字
又被人们提起,他被评上世界最佳运动员,而且排名在红极一时的美国拳王
杰克·邓普西·乔·路易斯和棒球明星贝经·鲁斯之前。
历史发展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