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精研数学,他曾长途跋涉,求师闻教。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唐玄宗
强行征一行入京。
当时的麟德历行用已久,差误较大,玄宗便令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
改撰新历”。一行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他对前人的历法不是采取一些
简单的增损修改,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为了使历法与实际天象
相符,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测工作,取得了很多实际资料,从而纠正了不少
前人的差错,把中国古代历法的制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行利用黄道游仪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工作者进行观测,取得了一系列关
于日、月、星辰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了恒星的位置与汉代相比较,已有
相当大的变化。这个发现导致在他的历法里废弃了沿用达 800 多年的二十八
宿距度数据,采用了新的数据,从而有助于新历法精确性的提高。

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

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
了个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 657 年)苏
敬提议修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 22
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
集全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
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公元 659 年撰成《新
修本草》颁行。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
《新修本草》内容包括本草并经图目录,共 54 卷,分药图、药经、本草
3 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其中考正过去本草经籍所载有差错的药物 400 余
种,增补新药百余种,并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的疾病。
该书颁行后,很快流行全国,在统一用药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现存仅有残卷
的影刻、影印本,但在后世本草和方书中保存了该书部分内容。由于书中收
录有各地动植物的标本图录,全书图文并茂,有图经 25 卷,因此不仅是一部
药物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动植物形态学著作,在生物学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
义。

孙思邈与《千金方》

《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简称,作者是唐代杰出的
医学家孙思邈(公元 581—682 年)。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他一生从事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他认为一个好医生,
必须努力学习前人留下的大量的医学典籍,博通医学源流,吸取前人经验,
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孙思邈提倡人人都应懂得医术,藉之“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
厄,中以保身长全”。他看到当时的方书“部帙浩博”,如遇到急病,求检
非常困难,等到寻得医方,“疾已不救”的状况,立意重编医书,著成 2 部
简易实用的方书,各 30 卷,并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义,起名为《备
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方书是孙思邈
一生心血的结晶,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千金要方》是孙思邈积 50 多年的临症经验,结合历代医学典籍而著成
的,书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临症各科的诊断、治疗、针灸、食治、预
防、卫生等,并把妇科病和小儿护理放在重要地位。《千金要方》是他集晚
年近 30 年的经验而写成的,作为对《千金要方》的补充,内容以本草、伤寒、
中风、杂病、疮痈等记述最为突出。书中共收载当时所用药物 800 多种。
《外台秘要》成书于公元 752 年,全书共 40 卷,分 1,104 门,是一部
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其内容包括各科疾病和医方。作者王焘虽不是一个专业
医师,但他因“幼多疾病,长好医术”,加上他在唐廷做官数十年,研读了
大量的医书,因而完成了这部著作。由于唐以前方书已大部佚亡,因此《外
台秘要》为后世保存了很多已佚方书内容,在医药史上具有相当的价值。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与隋唐时期经济文化发达的形势相适应,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发明
的雕版印刷术在这时问世了。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确切年代现尚无法确知,但
认为它出现在 6 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却是比较一致的看法。
印刷术的发明,必须先具备纸张、笔、墨等物质条件,具备刻印的工艺
技术,掌握反文印刷原理。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在我国早已具备。
自汉代发明造纸以后,纸作为一种方便的书写材料,逐渐得到发展和普
及。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纸已普遍被采用,产量和质量都有相当高的水
平。东汉时发明的人造松烟墨到魏晋时已相当精妙。现存晋代、六朝墨迹,
虽经一千四五百年,仍然墨光漆黑,字迹如新。松烟墨既是优良的书写原料,
也是印刷的上好着色原料,用它印成的字字迹清晰整齐,不会模糊漫漶。由
于我国主要使用烟墨,没有油墨,这是直至清代还是木刻印刷盛行的一个原
因。至于刻字技术,历史更是悠久。此外,用在丝织品上精巧的镂版印花技
术以至石刻上的摹塌技巧,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印刷的启示与经验。
正是在这充分而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
应时而生了。雕版印刷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为原料,虽然刻字费工,
但由于木刻工艺简单,费用低廉,印刷便捷,较手写传抄优越百倍,因而深
受人们欢迎,而不断被推广和传播。

古代科技的高峰——宋辽夏金元时期
火药和火药武器

宋元时期,火药的配方已经脱离了初始阶段,各种药物成分有了比较合
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在军事上得到实际应用,火药和火器制造开始成为军事
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古代火攻,起初多用油脂草艾之类,到两宋时期,火攻器械有了巨大的
发展。火药武器的大量使用,推动了火药的研究和配方的改进。除炼丹家外,
更有许多军事方面的专门人士加入了研究者的行列。曾公亮等在 1040—1044
年编著的《武经总要》中,记录了 3 个火药方子。
宋元时期的许多史笈都有关于火炮的记载,其形制各不相同。北宋末年,
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这些火炮,
不管是中小型或巨型,不管是纸制、陶制或铁制,看来都还不是用火药放射
的火炮,估计多半还是用埋藏、放置,或用抛石机投射引爆的地雷、炸药包、
炸弹一类火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管形火器的出现。1132 年,陈规守德安时用“长竹竿
火枪二十余条”;李曾伯也提到火枪——“如火箭则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
一百五筒”。
1259 年,寿春府“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
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到元代已经出现铜铸火铳,称
“铜将军”。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 年)铜火铳是已发现
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炮。这些都是以火药为推动力的新式火器,枪筒已由竹
制发展到铜制,更为坚固耐用。
用抛石机发射的火炮,由于木杆摇晃,准确度较差。而管形火器由于枪
管子对子弹的约束力,造就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管内弹道,这也大大增加了管
外弹道的稳定性,从而使射击的准确性大为提高。所以管形火器的出现在兵
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为近代枪炮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指南针

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指向仪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反复的试
验,到宋代,人们在人工磁化方法和使用磁针的方法两个方面的探索取得了
重大的进展,这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
在《武经总要》前集卷 15 中,载有制指南针的方法,从现代的知识看,
这是一种利用强大地磁场的作用使铁片磁化的方法。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
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于航海。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
的朱彧所著《萍洲可谈》(1119 年)卷 2 中,对此已有明确记载。到元代,
不论昼夜阴晴,船上都用指南针导航了。与相此应,还出现了某些以罗盘(指
南浮针)指示海路航线的著作。这表明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性更加显著
了,同时,又是指南针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技巧臻于成熟的反映。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才第一次得到了
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自由。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
献之一。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虽然一版能印制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但很费工时,大部头书
往往要花费几年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地方。印量少又不重印的书,
版片使用后成了废物,人力、物力和时间都造成了浪费。
就在雕版印刷发展趋于鼎盛的时期,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出现了重大的突
破。据《梦溪笔谈》卷 18 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 年),平民
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它既能节省费用,又能缩短时间,非常经济和方便,
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印刷技术史上,也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的影响是
十分深远的。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与近现代盛行的铅字排印方法完全相同。
用胶泥制成泥活字,一粒胶泥刻一字,用火烧使之变硬。事先准备好一块铁
板,将松香、蜡以及纸灰等混合在一起放在铁板上。铁板上再放一铁框,在
铁框里排满泥活字,排满一框后即放在火上加热,松香、蜡、纸灰遇热融化,
冷却后便将一板泥活字都粘在一起。再用一块平板将泥字压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