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心、张爱玲的散文,周作人、林语堂的小品文,曹禺的话剧剧本等等,都
是用现代白话文创作出来的作品。至于我们今天的各类文学作品、文章,也
都是白话文。
现代白话除了通俗易懂之外,还具有词汇丰富、语音优美,富于表现力
等许多特色。现代白话的词汇如恒河细沙,像灿烂星空,其中有鲜活的口头
语言,日常生活用语,有丰富多彩的成语,谚语,歇后语,行业术语,外来
语,以及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新语汇。现代汉语拥有衡量某种语言是否发
达的大量近义词,从而使现代汉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准确、鲜明、生
动地表达客观事物和思想感情。现代汉语大多以元音收尾,有四个声调,以
双音节词为主,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具有音乐性,语音相当优美,
有如歌唱一般。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如实词分为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等类。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也有一定分工,如名词经常
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
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活用,这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动词使动用
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是“使之活”。形容词使动用法:“春
风又绿江南岸。”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
生死而肉骨也。”“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
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
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蹄之”是“(用蹄子)
踢之”的意思。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群”是“群居的意思”。
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
语的很少见。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这是古汉语常见的
现象。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北”表示方位。“蜀
太宋以下郊迎。”“郊”即“郊外”,表示处所。“郊迎”,就是“在郊外
迎接”。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可译为“用箕备运到……”。
又如:“失期,法当斩。”“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表示对人
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的意思。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
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

汉语词序与名意

词序是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在各类语言中,汉语词序比较严格,词
序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不同了。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词在句中的次序
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也比较小。如主语在谓语前面,动词在宾语前面,
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是一致的。
如汉语说“我吃饭”,意思很明白,如果说成“我饭吃”就不通、不明
白了,也不能说成“吃我饭”或“吃饭我”,但在其他语言中,如在俄语里,
词序可以排列成“吃饭我”称为“倒装句”。又如“妻子给丈夫倒茶”这句
话,在英语、俄语、拉丁语中,“妻子”和“丈夫”两个词无论哪个在前哪
个在后,意思都是一样的。但在汉语中,这两个词位置一颠倒,意思就完全
变了。
汉语词序有时顺序变了,虽然基本意思仍然没变,但语气,感情色彩,
表达意思的重心或语法结构有所改变。如“同学们下午看电影”也可以说成
“下午同学们看电影”。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但后一句话强调出了看电影
的时间——“下午”。又如“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和“在党的领
导下我们奋勇前进”是一个意思,但后一句话强调和突出了“党的领导”这
层重要意思,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
有时巧用词序变化,可以造成新奇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和作品的说服
力、感染力、表现力。

古代汉语的特殊词序

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序基本一致,但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
所没有的。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读懂古文有一定帮助。
比如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
词前面,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出现在以下三种条件下: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面。例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谁
敢怨”就是“敢怨谁”。又如:“彼且奚适也?”“奚适”就是“适奚(去
哪里)”。再如:“子归,何以报我?”“吾谁与为亲?”“何以报我”就
是“以何报我(用什么报答我)”“谁与为亲”就是“与谁为亲(和谁亲近)”。
先秦时期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比较严格的,极少例外,而且一直
为后来写作古文的人所遵循。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邻国未吾亲也。”“我无尔诈,尔无
我虞。”“未吾亲”就是“未亲吾(不与我们友好)”,“无尔诈”是“无
诈尔(不欺骗你)”、“无我虞”是“无虞我(不欺骗我)”。在汉代以后
的文章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已经后置,这反映了当时语言的实际情况,
至于仍然沿用先秦时代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主要为了仿古。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这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
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前面。如:“秉国之均,四
方是维。”“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敌是求”就是“求敌”。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还有“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等,就是这种语言格式的残留。

掌握词语搭配的金钥匙

亲如兄弟——同义相合这是指同义词(也包括一些近义词)相互照应,
相互配合,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任何语言里真正是意义相同,用法相同,
连感情色彩和气派也相同的词是很少的。一般所谓‘同义词’实在是‘近义
词’,它们的意义是有差别的,尽管这种差别可能很细致。”比较看看和瞧
瞧、凝视和注视、可怜和不幸、轻薄和轻狂等等,都是一些同义词,我们把
这些同义词联合起来使用,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的作用,就能避免
用词重复、单调和呆板等毛病。
王安石在一首诗里写道:“翛(xiāo)然一榻枕书卧,直到日斜骑马归。”
这是嘲笑状元沈文通没有什么学问,只知道躺在床上枕着书睡觉,直到太阳
西斜时才骑马回家。沈死后,王安石在他的墓碑上写了“公虽不常读书”几
个大字。有人在旁边看了说:“沈文通是个状元,这么写太过火了。”于是
王安石才把“读书”改为“视书”(不常看书)。“不常读书”和“不常看
书”是同义词,这样一改,用词上就比较准确了。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中有这样一句:“熊庆来慧眼认罗庚,
华罗庚睿目识景润”。这里的“慧眼认”和“睿目识”是同义词,同义词与
同义词相互照应、配合,显得生动活泼,不呆板罗嗦。
同义词搭配妥当,还能加强语言的气势,增强语言的整齐美。比如杨朔
在《秋风萧瑟》中写道:“夜来枕上隐隐听见渤海湾潮声,清晨一开门,一
阵风迎面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楼上有人说:‘啊,立秋了。’怪不
得西风透着新凉,不声不响闯到人间来了。”这里的“隐隐”与“不声不响”,
“新鲜干爽”与“透着新凉”都是同义词,利用这些同义词的照应、配合,
构成了语言的形式美。
祸里有福——反义相应《老子》里有“祸兮(xī),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呵,
潜伏着灾祸。”可见,有很多生活现象是矛盾的,没有“祸”,就没有“福”;
没有“生”,也就没有“死”。把这些意义相反的词语搭配起来,使它们相
互照应,相反相成,就能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比如冰心在《‘花洞’的生
活方式》中写道:“这种花洞的房子,外浅内深,前高后矮,冬暖夏凉。”
作者利用反义词“外”和“内”、“浅”和“深”、“前”和“后”、“高”
和“矮”的照应、配合。精练地描绘出了“花洞的房子”的形态状貌;又利
用“冬”和“夏”、“暖”和“凉”的照应配合,准确地说明了花洞房子的
特征。
《后汉书·朱浮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的朱浮和彭宠,都
是汉光帝的将军,他俩都立过功劳。但彭宠目中无人,起兵造反。朱浮在给
彭宠的一封信中责问他,其中的两句话是:“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
见仇者所快!”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别让自己人觉得痛心,而让敌人感到
高兴。这里的“亲”与“仇”、“痛”与“快”,都是反义词,利用反义词
相互映衬,就能深刻有力地揭示出事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反义词的照应、配合,在修辞上能构成一种“警策”。比如有人评论欧
阳修的《泷冈阡表》时,写了这样两句话:“泣鬼号神之笔,惊天动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