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汽机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这机器明天转不了。谁知
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他经常这样拆拆装装,对
机器的结构熟悉透了。

不久,斯蒂芬逊产生了自己制造机器的愿望。由于他没有文化,无法画
出设计草图,就用泥巴做成机器模型,仔细琢磨。他感到没有文化很难进行
创造发明,于是,他在 17 岁时便报名读夜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斯蒂
芬逊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
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戆大!”
“嘿嘿,笨蛋!”
从夜校的教室外面,常常传来这样的讥笑声。他们讥笑这位“大学生”
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斯蒂芬逊不怕羞,不怕讥笑,甘愿坐在小学生之中,从头学起。
斯蒂芬逊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还要替
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精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斯蒂芬逊总是
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
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
经过几年苦读,斯蒂芬逊终于甩掉了文盲的帽子,并掌握了机械、制图
等有关知识。从此,斯蒂芬逊便插上了起飞的翅膀,飞翔在创造发明的天空
中。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
号舰作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
采集。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在生物学上完成了一
次革命。
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
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
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
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
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
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
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
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
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
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他回忆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跌下来的一刹那间,在我

头脑中闪过念头的数目却是惊人的多。这一切,好像和生理学家们所提出的
每个念头需要可观时间的说法,是不相符的。”这场虚惊竟成了他一次难得
的实验了。
有一次,他在一棵大树的树皮上发现两只罕见的甲虫,连忙用两只手各
抓了一只。正在这时,从旁边的树皮里又钻出了一只更奇异的甲虫。他急中
生智,连忙把右手里的一只甲虫放进嘴里,想腾出手来抓住那只甲虫。结果
他突然大叫一声,他没有料到,在嘴巴里乱蹦乱跳的甲虫分泌出一种又辣又
苦的毒汁,把他的舌头刺得钻心似的疼痛。尽管如此,他却仍紧抿着嘴唇。

自学成材的赫胥黎

赫胥黎(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曾任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
伦敦大学校长。终身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学
说,是第一个提出人类起源问题的学者。
赫胥黎生于英国伦敦西部的伊林,8 岁时开始上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
赫胥黎只读了两年书就停学了。但是他爱好学习,每天坚持自学,在他自己
制订的教育课程表上,只留下了一个项目:阅读。赫胥黎读书非常刻苦,每
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因为家里穷,没钱买书桌,赫胥黎就点起一支蜡烛,
将毛毯披在肩上,然后坐在床上读书。赫胥黎学习兴趣相当广泛,对什么都
感兴趣。开始时想学土木工程,又想搞桥梁建筑;后来又转到了医学方面,
跟父亲的一个朋友专门学医。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
但是当他想进外科学院进修深造时,因为年龄小,未能如愿。赫胥黎求知欲
非常旺盛,学习上永不满足,他在工作之余,又自学了法、德、意、拉丁和
希腊等语言,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伟大学者。
在赫胥黎 1 岁时,他以海军军医的身份作了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第一次
冒险远航,根据远航的见闻和研究成果,他发表了论文——《关于水母的解
剖学》,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了皇家奖章,被选为皇家学会会
员。从此以后,赫胥黎迈开了更大的步伐。接着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
很快成为当时英国的一个最年轻、最有希望的科学家。
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后,他竭力支持和宣传进化学说。为了
保卫达尔文的学说,赫胥黎在以后的 30 年间,改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
转而研究脊椎动物化石。
在伦敦南部肯辛顿博物馆的达尔文雕像旁,无愧地屹立着赫胥黎的大理
石像。

炸药发明家诺贝尔

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大化学家,被誉为“炸药大王”。他出
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父亲热爱科学,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世
界上没有的东西。有一年,诺贝尔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贫如洗,只得漂洋
过海到俄国谋生。父亲开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还设了一个装满机械和各种
化学药品的小实验室,在经商之余从事科学实验。
小诺贝尔经常看到工人为了开凿铁路在荒山野岭手拿铁镐砸石头,既费
劲又费时。父亲发明了一种炸药,不费劲地把大山劈开了。他对这种神奇的

炸药着了迷,喜欢陪父亲汔在实验室里。他记熟了各种化学物品的名称,常
向父亲提出各种不懂的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指导他做小实验。
诺贝尔 17 岁的时候,父亲决定让他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他兴奋地问
父亲:“我这次旅行的任务是什么?”父亲严肃地说:“你只身离家,远渡
重洋,是为了学习各国新的科学和技术。明白吗?”诺贝尔点点头。
诺贝尔遵照父亲的旨意,先后到了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又去英国参加
了世界博览会,最后横渡大西洋,到美国的机械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诺贝尔这次旅行整整用了两年。他除了尽情观赏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
外,还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科学实验,拜访了著名科学家、教授
和学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诺贝尔回到祖国,继承父亲研制炸药的事业,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突然炸药爆炸,他差点儿被炸死,实验室也炸毁了。但他不灰心,又进行了
上百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炸药的专利使他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临终前
留下遗嘱:将全部财产捐献出来,设立学术奖金,鼓励全世界一切献身于科
学事业的人。

元素周期表的缔造者——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降生在西伯利亚一个边
远城镇的多子女家庭里。他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家里人都亲切地叫他
米佳。西伯利亚荒凉而且寒冷,是沙皇流放犯人的地方。门捷列夫一家原来
住在彼得堡,由于父母同情十二月党人,才被当局调到这边远的小城镇来,
当一名中学的校长。
门捷列夫的妈妈聪明能干,照料着十几个孩子,忙得顾不上休息,她以
自己的勤劳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父亲不幸患眼病,双目失明,不得
不去莫斯科做手术,可回来时,校长的职位却丢了。家中的积蓄花光后,生
活的来源被掐断了。全家搬到另一个村子,妈妈经营起玻璃工厂。
门捷列夫从小生活在玻璃厂里。工厂里奇异的生产活动满足了他童年时
的好奇心。他经常目不转睛地观看玻璃工人熔炼玻璃,把它化成透明的液体,
吹成漂亮的玻璃器皿。他常常看得手发痒,真想自己动手吹一个大玻璃球。
这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热爱劳动、热爱化学的种子。
1814 年,7 岁的门捷列夫进了八年制学校。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妈
妈非常高兴,节衣缩食,坚持让他读完中学。他 13 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不
久玻璃工厂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毁了。妈妈为了让心爱的儿子受到高等教育,
毅然变卖了仅有的一点财产,带着一儿一女离开西伯利亚,千里迢迢来到莫
斯科。因求学无路,不得已来到彼得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门捷列夫总算
考进了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数理系插班学习。妈妈长期奔波劳碌,心力交瘁,
病倒了。临终前,她嘱咐门捷列夫:“不要欺骗自己,要辛勤地劳动,而不
是花言巧语,要耐心地寻求真正的科学真理。”
悲痛的心情,贫困的生活,紧张的学习,使门捷列夫的健康受到损害。
他食欲不振,干咳不止,住进校医院,一面治病,一面学习。后来,他以全
院第一的成绩毕业,学院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并授予“一级中学教师”的
光荣称号。
门捷列夫在世时,人类已发现了 60 多种化学元素。他决心把这些元素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