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技术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渗入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可引起
他们素质的变化,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内容
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生产资料所
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一
定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一定的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
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所有制结构状况取决于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
的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差别越
小,所有制结构就越简单;反之就越复杂。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
有制形式的性质决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看还
比较低;内部呈现多层次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和落后的手工生产
力及中间各层次的生产力并存;各地区、部门的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工业比
较先进,农业比较落后,沿海地区比内地先进。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我
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不
同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又构成该
社会的经济基础,并规定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人们的社会意识。因此,
经济制度是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和的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同样也是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
主义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经济制度有时也指一定社会经济部门或某个方面
的具体制度,如工农业经济制度、经济合同制度等。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
济运行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
基本原则、政策和方针;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具体形式;经济组织形式;
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它由经济制度所决定,又区别于经济制度,同时,
对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变化,经济
体制也应不断改革完善。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对传统的计划
经济体制逐步改革,兴利除弊,正在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
的市场经济新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我国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于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上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即:
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
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
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
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息反应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
调;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这
种体制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分:①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②比较发育成
熟的市场和市场体系;③必要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指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它是社会主义国
家的经济职能。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国家有必要对经济活动调
节和控制。调控内容包括:调节社会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积累与消费等重
大比例关系;调节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流向;调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调节市场物价的总水平;调节对外经济往来等等。宏观调控主要采用经济手
段,综合使用各种经济杠杆(如财政、信贷、利率、税率等)和经济参数引
导和调整经济主体的运行环境,矫正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宏观运行的
合理化。此外,还配合使用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财政
财政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
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为了维持国家的存在和发挥其职
能,需要消费一定物质资料,因此,必须依靠国家权力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
程中取得一定份额,这就产生了财政这种分配形式,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财
政具有不同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主要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不断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企业上缴国家的
利税;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科学事业。
税收
税收指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对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
物。它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手段,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
点。在不同社会中,税收具有不同性质。我国的税收是积累资金、保证经济
建设需要的手段。它主要来源于企业创造的纯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巩
固国防、发展文教事业。以便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产水平。税收是调节经济
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银行
这是经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
按信用活动的内容分,一般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以
及其他经营某项专门业务的专业银行。中央银行就是银行的银行,是发行货
币、办理政府有关业务、监督和管理整个金融业的银行,是国家信用体系的
中心机构,主要业务是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保管一般银行的部分存款准备
金等。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工商业贷款业务。投资银行主要经营企业投资业务
和经销各类债券。储蓄银行以吸收居民小额储蓄存款为主。在当前正在进行
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要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建立起有效的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承担按国家政策给予优惠的政策性信贷业务;
发展和完善商业银行,要把国家专业银行逐步转变成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在
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
业和渔业,但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
“三次产业”的划分最初源于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劳动对
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一般指产品直
接取于自然界或以未经加工的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生产部门。联合国国际
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划分产业分类》中,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
渔业、采掘业。根据1985 年 5 月我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关于第三产业划分标
准的规定,我国第一产业的统计范围是农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工业以及自来水、
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业;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和自营建设单位,
以及为建筑安装工程服务的地质勘探和考察设计等。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第
二产业一般指对经过初次加工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者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的规定,第二产业统计范围是工
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一般指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行业。根据
我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关于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规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
第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具体可分为: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
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
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
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
利事业等;④为社会共同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的机关、社会
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还必须注重发展第三产业。
国家直接经营
一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重要企业,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直
接经营的企业的经营方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方式单一,
全民所有制企业都由国家直接经营,导致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经济
效益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方式应根据产业
性质、企业规模、生产社会化程度、技术特点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
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比重要大大减少。采
取这种经营方式的企业,其经营方针、生产规模、发展速度、重大技术改造
项目等,都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按国家计划经营,由国家
承担全部责任。
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也叫经营承包制,指在保持所有权归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根
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同的形式,把经营权交给企业,使企业
在合同规定的条件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它是目前我
国全民所有制一般大中型企业实行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包死基
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