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镕基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亦大量报导朱熔基的活动,都在显示朱熔基眷宠正盛。在九二年十月中共十四大上,朱熔基终于连跳三级,成为中共权力核心层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之一。
  不过,在选举政治局委员时,他得票二百八十七张,排名第十五,比政治局候补委员温家宝,王汉斌还少了一、二十张票。从某种意义上,这一实事又显示着朱熔基仕途仍有艰险。
  第十一章 是邓小平继承人还是牺牲品
  自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搞快一点」以後,大陆的经济陡然增温。形势发展到九三年初,终於亮起了通货膨胀的红灯。
  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约九三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统计,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达一兆两千六百四十七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九。其中,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一,工业生产从去年七月以来已连续十二个月增长速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但是,统计中也承认,目前企业效益的改善主要是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涨价较多的冶金、建材等行业带动的,多数行业效益仍然较低,特别是预算内国有企业亏损面仍达百分之三十一点一,比去年同期仅仅下降零点九个百分点。
  中共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指出,伴随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象的背後,是宏观运行环境日趋紧张。另外,财政金融形势严峻,上半年国内财政收入低增长与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支出形成鲜明反差,扩大了全年财政收人平衡的难度。
  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是:瓶颈约束矛盾突出,钢材电力供应趋紧,特别是铁路运输困难和资金普遍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物价涨幅进一步升高,九三年上半年的全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约上涨百分之十二点五,三十五个大城市上涨百分之十七点四。
  通货膨胀的难题
  而且,由於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不力,致使中国金融机构,纷纷投身炒卖房地产等经济活动中,大量资金被占压,应发放的信贷不能正常发放,社会上乱集资成风,各界积怨重重。且因管理不利,某些金融机构被卷入恶性诈骗案中,社会舆论哗然。
  中共国家统计局的另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九三年五月底为止,人民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原计划数一千五百亿元,大陆老百姓预期通货膨胀的心理恐慌也愈来愈严重。
  同时,由於农业方面种种弊政的长期积累,各地农民怨声载道,官逼民反事件频频发生;由於国有企业欠帐过多,以至全国范围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领不到工资的煤矿工人、林业工人等的罢工、静坐事件接连在半数以上省份发生……。
  面对如此险峻的经济形势,在八届人大上刚刚继任国务院总理职务没有几天的李鹏,突然告病。开始声称是「重感冒」,後来才承认是「心脏病」,并通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口中透露大概要养病至当年十月份左右。
  这一来,主持国务院工作的担子就全部落在了朱熔基一人头上(此前中共国务院内部分工决定「朱熔基协助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表面上看,朱熔基大权独揽,开始了中共国务院系统由李鹏挂总理虚名的「朱熔基时代」,但由此而带来的巨大风险,也使对朱熔基寄予厚望的人们为他捏著一把汗!
  到九三年七月初为止,朱熔基除笫一副总理职务外,另外还身兼中央财政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业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数项职务。很多人因而认为,说这是邓小平利用李鹏生病的机会,安排朱氏一步步剥夺李鹏的权力。
  但是,过去有过在中共高层工作的经历,现在海外研究的几位人士则认为,这种分析过於表面。他们认为:过去李鹏生病是事实,而且得的是心脏病,因此住了一段时间的二零一医院也是事实。但是,无论李鹏刚刚得知自己的真正病情时是什麽想法,至少後来的生病性质已经起了变化。
  在李鹏的病体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疗养以後,中共政权才假装坦诚地命令其外交部的对外发言人,发表一条「迟到新闻」,承认李鹏患的是心脏病。同时还表示李鹏的身体,需要继续调养一段时间,所以目前还不能恢复全日制工作。
  借病躲避经济风险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迟到新闻」上。按照常理,李鹏所患的心脏病,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调养後,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了。而如果仅仅从防止再次发病的角度考虑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即永远调养下去。可是,李鹏并没有辞职,而且还通过那位承认李鹏心脏不适的「新闻发言人」之口,郑重其事地声明李鹏辞职一事「绝对是造谣」。
  这就说明,李鹏目前保持适当对外抛头露面,以证明他这位一国宰相仍还在位,同时却又藉口「病情需要继续稳定一段时间,身体需要继续调养一段时间」,拒不实际主持国务院的具体工作,只能说明他目前继续称病的真正原因,是要在经济改革最关键、同时也最具风险的时刻,让朱熔基既吃苦受累又承担全部风险。
  早在中共十四大之前,当陈云表示了政策上认同邓小平南巡讲话,组织上保持干部稳定的态度之後,老谋深算的邓小平,立刻就想出了制约其政治上对立面的新办法,即一改南巡讲话中,对当时中共政治局的强烈不满之态度,表面上充分肯定江泽民和李鹏九二年春天以後的种种表现,甚至不惜以认同江泽民的干部安排建议,即牺牲「杨家将」的办法,来向江泽民和李鹏表示自己对他们的信任。但实际上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李鹏,在改革开放的态度问题上、个人能力上,早已经心中有数。
  虽然邓小平亲自动手,先後砍断了曾真心支持改革开放政策并身体力行的胡耀邦、赵紫阳,这一左一右两只臂膀,但迄今为止,邓小平对胡、赵两人的真实评价,要比对江、李两人的看法好得多尤其是在个人能力和工作魄力等方面。
  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唯有朱熔基真正能够不遗余力地贯彻他那迅速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宏愿。这是因为邓小平首先看中了朱熔基的工作能力和对经济工作之内行,其次是看中了朱熔基的性格就是敢冒风险。
  而江泽民和李鹏这两个人,无论他们对於「市场经济即使成功也必将危及中共政权的政治基础」,这一党内左派理论家的观点是否赞同,他们两人对於市场经济,过去一直持保留观望态度的首要原因,还是出於「快则不稳」和「欲速则不达」的考虑。
  就邓小平本人的内心来看,对於「快则不稳」的道理他不但明白,甚至比江、李二人更熟谙,如果给大陆经济架构这只原来只适於牛拉的破车,装上西方生产的现代化「发动机」後,随时将会出现何等严重的危机。
  但是同时,邓小平对他自己在中国共产党、中共解放军及中国老百姓中的威望,对他自己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又非常自信。
  邓小平要在有生之年为朱熔基开道
  所以,考虑到自己的寿命问题,考虑到自己已经来日无多,邓小平想来想去,到底还是觉得整个共产党内,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十几亿海内外男女老少中,如今只有他邓小平一人,还有可能承受住整个中国大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所带来的巨大阵痛。只有他自己稳坐在江泽民等一班中共台前领导人的背後,欲乱者才有所顾忌,同时一旦有乱,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有胆量控制形势,治理乱局。
  而且,不但是邓小平,就是包括陈云在内的中共保守派老人,也都认同邓小平对於中共政权的实际权威,如今已经无人可以全面替代,这也是陈云在废止计划经济的问题上,终於向邓小平让步的最关键原因。
  陈云向邓小平表示让步的最重要标志,就是一九九二年七月以陈云名义,公开发表的那份纪念李先念的文章。文章中破天荒地肯定了经济特区政策,使人不敢相信文章前面的署名就是「陈云」。
  而陈云终於向邓小平让步的另一原因,自然是考虑如果与邓小平继续僵持下去,於党国大业不利,这也是陈云其人「党性」非常之强的具体体现。
  从这种思维出发,邓小平坚信,如果不在他有生之年,让中国大陆闯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关,等他死後再闯,即使成功,无论从整个中华民族来讲,还是从苟延中共政权的寿命来讲,代价都要比现在就闯要大得多。
  邓小平自信来源之一,是受一九八四年国庆日时,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们自发地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所刺激。这种刺激甚至使得邓小平在决定「六四」镇压时,仍坚信自己此举能够最终获得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支持。
  九二年南巡过後,从北京大学再次有大学生以写信的方式,表示对他的支持以後,邓小平更加自信,也更加肯定「六四」镇压的「正面作用」了。这个所谓的「正面作用」就是北京城裹的「六四」枪声,使得因为改革暂时损害了自己利益的一批人,即使内心强烈不满,即使有采取闹事行动的动机或理由,也会因为回想起「六四」的一幕而有所顾忌。
  一位北京的出租汽在司机说:「不是因为对共产党如今的政策十分满意,不是因为对国家形势和个人前途持乐观态度才不愿闹。是不敢闹。「六四」的时候我的车裹拉过三个中弹者,其中两个没到医院就死在我车里了。从那以後,我是真怕呀。」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心理,至少在北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们中很有代表件。而邓小平正是从这种老百姓的恐惧感中,体会出了「六四」镇压的「正面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