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这只狡狐,不像项羽这头猛狮,残忍得能让人闻到杀气,也不像某些儒士一样的满口仁义道德,散发出一股酸味。刘邦就是刘邦,嘻笑怒骂,凡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还是在老家的时候,刘邦有许多朋友,酒肉朋友不少,知心的哥们儿也不少。他经常去吃人家的,少不得带些人到家里来吃吃喝喝,因为“吃人三餐,还人一席”。久而久之,刘老大、刘老二似乎不好说什么,因为毕竟刘邦是他们亲兄弟,可是嫂子们难免不说些什么“出力养懒汉”、“坐吃山空”之类的闲话。
刘太公是个心里明白的人,知道“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儿子不便说,媳妇其实就是传声筒,怪只怪他这幺儿不争气,索性分了家,要专门对刘邦进行“思想改造”。
但刘邦“恶习”难改,刘太公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只当耳边风,哪里听得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刘邦脾气不改,刘太公只得开了一个“家庭会”。虽说是“家庭会”,其实只不过刘太公与刘邦谈谈心而已。
刘太公说:“老三,你不能这样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刘邦说:“什么是正业?你是不是说种庄稼,修理地球的事啊?”
“不种庄稼哪里有粮食?没有粮食你吃什么?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养得了你几年?你看你二哥……”
不等刘太公说完,刘邦哈哈大笑:“您老人家放心,不要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到时候我会让你吃香的,喝辣的,享尽荣华富贵!”
刘邦说完,转身就走,气得刘太公只好乱吹胡子、瞎瞪眼,一个郑重其事的家庭会就这样不了了之。
太公只好指着刘邦的背影吼道:“你有本事,你就挣个家业给老子看看,不好好学学老二!”
由于刘邦破坏了家庭会,刘太公有时故意冷淡刘邦。
按照一般情况,刘邦应该好好参加刘太公组织的家庭会,不管是不是接受批评教育,也不应该拍屁股就走人。可是他不仅走了,还自吹将来要刘太公“吃香的,喝辣的,坐享荣华富贵”,这无疑是一种牛皮。令人可笑又可恨的是,刘太公让他“学学老二”这样一句激励性的话,到了若干年后,作为皇帝的刘邦,在尊刘太公为太上皇的庄严场合,他居然忘不了那句可能让他当时不好受的话……
看看刘邦是怎样表演的:刘邦双手捧着玉杯,给太上皇刘太公敬酒,依旧忘不了那句话,他大笑说:“当年太上皇经常说我是个无赖,游手好闲,不能发家置业,不如二哥。我今天的产业比二哥如何?”
群臣都高呼万岁,一片欢声笑语。
刘太公也只得跟着欢笑!
刘邦是一个多么令人可笑可气的人。
当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在人们看来真是臭不可闻。可刘邦就是刘邦,只有他才能开出这样的国际玩笑,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分了家之后,懒性不改的刘邦如何生活呢?刘邦此时自有办法,他对一切都无所谓,不是到朋友家去混一顿,就是到哥嫂家去打游击。嫂子虽然不欢迎,但毕竟是亲兄弟,面子拉不下,刘邦也是个大人了,不好说什么,只好听之任之。而且毕竟不是一家,刘邦也不会长期在哪一家住下去,吃下去。
不久,刘邦长兄刘伯病故,嫂子孤儿寡母。油盐柴米酱醋茶,开门就是这七件事情,所以日子过得很艰难。刘邦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旧时常带着他的朋友去吃白食。
一天,快到晌午时分,刘邦又约几个狐朋狗友到大嫂家吃饭。
刘邦等人刚一进门,就被正在做饭的嫂子看见。
对于一个寡妇来说,养家糊口已经艰难之至。可这小叔子一人来了不算,还带来了一群,这可是一群“饭桶”啊。大嫂心中越想越心酸,越想越气,于是敲锅打灶,拿着刷子在一口空锅里涮将起来,弄得满屋子震天响。
刘邦和他的朋友们听到这种奇妙的声音,后悔来晚了,只好相继离去。后来刘邦到厨房一看,锅里的饭尚未煮熟,正冒着腾腾热气。刘邦因此十分怨恨大嫂,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刘邦的大嫂不会算命,大概也听不进去那些关于刘邦的神奇传说,所以后来影响了他儿子的王位侯爵。
天意人难测,人生多坎坷。其嫂如果知道刘邦将来要当皇帝,刘邦虽然好吃懒做,也不至吝惜这一顿残羹冷炙。
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封刘老二刘仲为代王,从兄刘贾为荆王,封少弟刘交为楚王,封庶出长子刘肥为齐王。刘邦已封四位同姓王,只有长兄刘伯之子刘信未加封赏,刘太公问起此事。
刘邦说:“我怎会忘记此事,只是他母亲当年做事太过,我至今气愤不过。”
直到次年十月,刘邦才封刘信为羹颉侯。
“羹颉”就是刮饭锅响之意,由此可见刘邦是多么平凡,多具人情味。
这倒是给人们上了一课,一个家庭,怎样支持一个人才,应该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力无钱也要出个心愿,精神上表示支持。
只有那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的人,才会为了一顿随茶便饭而留下这样的话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一般人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小事,他却长期念念叨叨,还找机会报复,真是浪漫得可以。
这样的人其实很可爱,因为他有什么就说什么,想生气就生气,想发怒就发怒,实在气不过还会干上一架。不像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是一套,你看他什么时候都笑嘻嘻的,可说不准什么时候被他从背后狠狠地扎一刀呢!
其实,刘邦这样的人,我们说是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活得很轻松愉快,朋友也很多。
巧加楔子,恩威并施
刘邦是狡狐,很会谋人用人,他善于兑现,把项羽那样的人舍不得的富贵送给他人。可是,他能够把握好“度”,不至于“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惨败,幸亏张良及时调度,派韩信出战。韩信利用车战打败了项羽,楚、汉双方罢兵,项羽清点军马,损失惨重,忙招范增问计。
范增说:“如今新败,不可用兵。刘邦在彭城用魏豹为主将,丧师辱军,时刻害怕刘邦治罪。如今刘邦返回关中,魏豹告假回归河南。一定意欲再次纠集人马,谋求独立。大王差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只需数句言语,必然鼓动其心,反汉之心必定。魏豹反汉必然附楚,而只有韩信才能抵敌魏豹,趁韩信攻打魏豹之际,大王乘虚奔袭荥阳,何愁大事不成?”
项羽连称妙计,忙问何人可使,说动魏豹。
项伯说:“我跟一相命先生许负交往不错,此人正在河南,与魏豹深交,魏豹每遇大事,都要叫此人看相行事,言听计从。我写一封书,差人送给许负,只需一言半语,大事必成。”
范增在一旁称善,项羽于是叮嘱项伯依计行事。许负接到项伯专人送来的信件,尽知详情,认为项羽势大,项伯情重,即往魏豹府中拜见。魏豹此时也正想礼请许负为他相面,忙叫请入。
魏豹说:“我正要派人相请先生,看看近日气色如何?”
魏豹准备反汉自立,所以准备请许负为他作一决断。
许负一听,正好就汤下面,忙说:“大王未曾用过酒食,正好看看贵气。”
魏豹忙说:“有请。”
魏豹近来兵败,十分劳顿,满脸晦气,许负看来,毫无良兆可言,只得玩弄相命先生如簧巧嘴说:“大王贵相,红光满面,喜气重重,百日之内,大王心想事成,大功立成,岂只王爵之尊,九五之位可正。”
一句话,正好说在魏豹心坎上。
许负接着说:“愿观王后尊面,看看后宫之气。”
魏豹忙叫唤出。许负一见,伏地便拜:“娘娘贵不可言!他日当母仪天下,下臣绝不敢谬言。”
魏豹暗喜,心想:“我有九五至尊,夫人怎不母仪天下!”
许负走后,魏豹准备起兵反汉。
大夫周叔劝他“切切不可”。
魏豹说:“汉王刘邦前日用我为大将,不想大败,被他羞辱一场,夺去帅印。而今韩信为帅,大败项羽。刘邦整天当着诸将骂我,早晚必然加害,今日不反,更待何日?”
周叔说:“千万不可。汉王宽厚,天下归心。韩信用兵如神,项王尚且不能抵敌,大王兵微将寡,怎能与汉兵为敌?专心跟着汉王,不失魏王之位,不可欲心太甚!”
魏豹说:“天命所归,何在弱强!许负之相法,不是你等可知!”
周叔说:“先论人事,再说天理,人定胜天。轻信相士胡言乱语,仓促兴兵,亡在旦夕,大王切不可为!”
魏豹大怒,叱退周叔,命柏直为大将,冯敬为骑将,项它为步将,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阻止汉军,上表复降项羽。
再说刘邦回到咸阳,立公子刘盈为太子,大赦天下,罪人充军,命萧何辅佐太子守卫关中,制法令,立宗庙,建社稷,修宫室,置郡县,稳定后方,筹备给养,补充兵源。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返回荥阳,督兵东征天下。
刘邦听说魏豹已反,笑着说:“匹夫反叛,能成什么大事!”就要兴兵征讨。
郦食其说:“大王兵马久动未息,如又兴师征讨,惟恐师劳力竭。我与魏豹交好,愿去以理劝他,如果他不回心转意,大王再兴兵征讨不迟。”
刘邦高兴地说:“如果先生凭三寸之舌说服魏豹来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万金之力,千城之功。”
郦食其来到河南直接去见魏豹。
魏豹说:“故友远道而来,要为刘邦当说客吗?”
郦食其说:“我不顾路途劳顿,不是为我自己打算,实在是念及故人之情,特来陈说利害关系,可从则从,不可从则已,大王何必疑为说客呢?”
魏豹笑着说:“先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