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观摩完毕,说:“这些事我办得到!”
刘邦回到宫中,下旨群臣都要去学习朝仪,次年岁首开始施行上朝礼仪。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初一,即汉制岁首,各国诸侯、文武百官,黎明即起,身着朝服,齐到长乐宫前,依照职位高低排列整齐,等侯朝见皇上。
所有诸侯、大臣、将领都先在宫殿门外等待。
由宫廷的侍从人员,依照礼仪安排好的位置,依次引入宫殿门,分东、西两边朝列。
侍卫的郎中和中郎执朝侍卫,分阵排列,林立于廷中。这些人都全副武装,手持兵器,旗帜鲜明,由殿门到刘邦的主殿之间,有数百人之多,气氛一下子严肃起来。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依次排于西方,面向东。文官由丞相率领,依官职高低排列于东边,面向西。
接着才宣告皇帝辇车出房,百官持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吏,依次序逐一奉贺。此时,每人都为礼仪之庄严而感叹不已。
朝礼毕,置酒宴。依礼节,饮酒不得醉。诸侯百官坐殿上,先低头敬礼,然后仰头行祝酒礼。按照尊卑次序,一个接一个向皇帝敬酒并祝健康长寿。
每人饮九杯后,侍从官便宣布罢酒。
这时,御史举法为评判,如有动作不合礼法者,便喝令离去。
君臣置酒终日,没有一个人胆敢失礼哗乱,与往常的闹酒喧哗完全不同。
朝拜赐宴完毕,刘邦起驾回宫,群臣跪送。
刘邦召见叔孙通,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
叔孙通制定朝仪有首创之功,刘邦给予重赏,“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史记》语)。
叔孙通乘机向刘邦进言:“我的弟子和儒生跟着我辛勤劳作,希望皇上念其辛劳,各赐一官,以安众心。”
刘邦立即降旨,这些人都当上了郎官。
叔孙通谢恩而退,唤各位子弟、儒生来见,传达刘邦旨意,将所得之金全部分赠众人。这些人尽皆欢喜,都赞颂说:“叔孙先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史记》语)。”
叔孙通因此青云直上,两年之后,被拜为太子太傅。
我们再来看看刘邦如何用一介书生陆贾。
陆贾是楚国人,以客卿的身份随刘邦参加了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由于他能言善辩,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因而常常作为刘邦的使者完成各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如在进军关中的道路上,他奉刘邦之命收买守卫峣关的秦将,使之丧失警惕,为起义军突袭临关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楚汉战争中,又是他作为汉军的使者前往楚军军营,说服项羽释放被掠为人质的刘邦父亲和妻子。刘邦初定天下,他曾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南越王拱手称臣,被刘邦封为中大夫。
陆贾读过许多先秦的典籍,对儒家的《诗》、《书》等文献也很有研究,在与刘邦交谈时经常加以引用和宣扬。
有一次,陆贾在刘邦面前津津乐道地称引《诗》、《书》,刘邦听了,很不耐烦,刘邦一副无赖像说:“老子的天下是马上夺来的,读《诗》,读《书》干什么?”
陆贾说:“皇上在马上夺得天下,难道在马背上可以治理天下吗?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用文治管理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吴王夫差,晋国智伯,极武而灭亡;秦国严刑苛法,灭亡在赵高手里。假使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行仁义,法先圣,皇上今天能坐在这座宫殿里吗?”
刘邦听到这里,脸上自有愧色,于是对陆贾说:“你给我好好地研究一下秦国为什么失去天下,我凭什么取得天下,以及古代国君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陆贾精心创作的《新语》一书。该书共12篇,史载陆贾每写好一篇,即呈送刘邦。刘邦即让他在群臣面前宣读。每一篇不仅得到了刘邦的高度赞扬,而且群臣听了也都情不自禁地高呼万岁。刘邦亲自给这部书起了一个名字,号曰《新语》。顾名思义,就是它说出了从未听说过的新鲜话语。显然,《新语》一书解决了汉初统治集团上上下下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为刘邦君臣们的政治教科书。
陆贾《新语》一书,是西汉皇朝地主阶级的理论家对秦亡的教训和刘邦获取天下成功经验的总结,第一次把儒、法、道糅合在一起而提出来的较完备的理论。它以“无为”为最高政治理想,以仁义、礼法、任贤为基本内容,为西汉皇朝的长治久安创建了思想理论基础。
认真地总结秦国失败教训,是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步骤。
刘邦在经济上继续秦代的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策。
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刘邦下令招集逃亡劳动力,解放奴婢,鼓励生育,赦免囚徒等。刘邦降低商人地位,不准穿丝织品,不准持兵器,不准乘车骑马,不准为官,不准买卖奴婢,加重商贾税收等。这些无疑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战争结束以后,如何道取顺守,文武并用,即如何实现从战争政策到和平政策的转变,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正是作为开国皇帝的刘邦日夜思考的问题,而他听从了陆贾进谏,为汉朝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赏季布杀丁公,教育臣民做忠臣
曾拼命追杀刘邦的季布来投刘邦,得到了刘邦的封赏;曾放过刘邦的丁公来投奔刘邦,却被刘邦下令诛杀。
刘邦的目的只有一个:教育臣民做忠臣。
季布是项羽手下大将,屡次带兵围困刘邦。项羽垓下大败,被张良吹散八千子弟兵,季布也在那时逃之夭夭。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悬赏千金捉季布和钟离昧。季布逃到了濮阳周氏家。
周氏对季布说:“汉皇帝悬赏擒拿你,十分紧急,有敢窝藏之人,罪灭三族。将军能够听我的计策,我就给你出一计,如果不听我的计策,你就自刎而死!”
季布从垓下战场上逃出,就是为了避死,听到周氏之语,只得求计。周氏把季布剪成光头,穿上奴才的衣服,与家僮十人一起装在柳条车中运到鲁地卖给了朱家。朱家是一个侠义之人,看出此奴是季布,于是为他买田置地。
一日,朱家告诫他的儿子:“家中之事听从此奴安排,你必须餐餐与他同食。”
朱家安排完毕,乘坐轩车直到洛阳,拜见汝阴侯滕公夏侯婴。夏侯婴留住朱家宴饮数日,两人关系日密。
朱家对夏侯婴说:“季布有什么大罪,皇上悬赏捉拿如此紧急?”
夏侯婴说:“季布多次追赶皇上,皇上十分怨恨,所以一定要抓到他以泄心中之忿!”
朱家说:“滕公看季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婴说:“季布是一个贤人!”
朱家说:“人臣各为其主,季布是项羽的下臣,为项羽尽心尽力,是人臣的本分。项羽的手下之人难道可以诛尽杀绝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就以一己之私悬赏擒拿一人,心胸怎么如此狭窄!况且,以季布的才能而汉皇威逼、追赶如此之急,那么,他不逃亡匈奴就会投奔南越,猜忌壮士即助长敌国,武子胥最后把楚平王鞭尸三百,就是最为生动的历史教训!滕公是皇上近臣,怎么不向皇上说明这个道理?”
夏侯婴知道朱家素有侠义之心,是一个有名的大侠,怀疑季布正藏匿在他那里,于是答应朱家请求,去劝刘邦。夏侯婴找到机会,就像朱家所言劝谏刘邦,刘邦果然赦免了季布。刘邦召见季布,季布辞谢,刘邦封为郎中。
季布的确不负刘邦重望,为汉家天下出了不少良谋妙策。
季布这样的敌国之将也被刘邦拜为郎中,因此引出了季布的同母异姓弟丁公。
丁公是楚将,在彭城之战中曾经义释刘邦。
事情是这样的:在彭城战役中,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幸好一阵大风让刘邦侥幸逃出重围。大风稍停,项羽重整兵马,但是刘邦却不知去向。范增跌足,忙劝项羽务必乘此机会擒拿刘邦,否则将来恐怕难有如此机会。项羽立即差丁公、雍齿率领三千骑兵,务必星夜追赶,擒拿刘邦。二人得令,带兵向东南大道追赶刘邦。
刘邦等人边跑边想:“要不是这一阵狂风,一定成了刀下之鬼!”
真是天意,他又想哭,又想笑。刘邦就是这样一个想得开的人。
刘邦正在想入非非,突然后边尘土大起,追兵已到,杀尽刘邦手下之人。丁公一马当先,直逼刘邦。
刘邦勒住马头,说:“我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能逃了。俗话说:‘贤者不相威逼。’将军如果怜惜我,就让我远遁而去,他日得意,决不相忘。如果不顾我如此孤弱,我就自缚而降,接受项王烹杀。”
丁公说:“今日之事是君王大事,我不敢以私废公。大王可策马南行,我放数箭,装着追捕之状,让三军将士不疑。”
刘邦策马朝东南方向狂奔而去。
丁公拔箭叩去箭矢,连发数箭而返,正好碰上了雍齿。
雍齿问:“将军看到汉王没有?”
丁公说:“差点儿追上汉王,我连射数箭,可惜被他走脱。”
雍齿说:“将军既然已经追上,岂可让他轻易逃去?一定还未走远,务要捉住才是!”
雍齿率兵奋力追赶。
项羽被灭之后,丁公也像季布、钟离昧一样,先躲藏起来,因为刘邦向来不是那么讲信用。季布当上了郎中,丁公觉得时机到了,请求拜见刘邦。
刘邦一见到丁公,并不赐坐,只听一声“拿下!”
丁公被武士拿下,忙说:“皇上不记得我了,我是丁公!”
刘邦说:“我怎么不记得?正因为记得你,所以才拿下你。当年你为楚国大将,在战场上放走了主要敌人。你丁公为臣不忠,致使项王丢失天下的人就是你丁公!”
丁公目瞪口呆,说不出一句话。
刘邦下令将丁公斩首示众,号令天下,《史记》载令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