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版说明
这套“丛书”的特点是:1.按国家分册分别研究介绍各国的综合国情,
融地理、历史、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和风土习俗于一体,内容丰富;2.以
发展观点为主线,贯穿全书,系统全面;3.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学
术性于一体,文笔流畅,可读性强;4.本丛书是由我国数十名专家、学者、
教授分别撰写,熔进了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介绍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表现
了他们的亲身经历,体现了他们的学术造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为该
丛书题词:“放眼世界,鉴往开来;友好交流,共同发展”。著名教授、学
者季羡林先生为本丛书作序,热情地推荐了这套丛书。相信它将会得到广大
读者、外事工作者与国际友人的热忱欢迎和鼓励,成为广大读者和大中专学
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良师益友。
这套丛书共
30卷,首批推出
8种,它们是:
《英国》、《印度》、《瑞士》、《越南》、《以色列国》、《韩国》、
《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其余各卷,亦将陆续出版以飨读者。
前言
前言
目前处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亚洲各国的经济近年来正在迅速增长。由
于经济与文化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必然有文化的繁荣,进一步推动
亚洲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具有
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和泱泱大国势必在其中将充当重要角色,成为推动亚洲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一发展趋势,正越
来越成为更多世人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中印两国为了更好地建设各自的
国家,相互学习、彼此交往,就显得更为重要。
近年来,中印两国之间,无论是官方互访,还是民间往来,都在日益增
多;合作项目与合作领域亦在逐渐扩大,这些可喜的事情,实足以令人鼓舞。
同时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渴望更多地了解印度;同样,越来越多的印
度朋友也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这种了解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民族风情、
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衣食住行、以及社会经济等重要内容。但愿本书能对
关心印度的广大读者有所裨益,不妥之处尚希不吝批评指正。
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成书的过程中,得到印度驻华大使馆公使贾
胜天先生的支持和协助,谨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
1996年
8月
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序
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序
孙正达先生拿来他主编的“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的简介,要我写一
篇序。我现在确实很忙,忙得焦头烂额,而且对他搞的这一行也不十分熟悉,
本来应当立即婉言谢绝的。可是,我却感觉到有点义不容辞的味道,没有立
即谢绝,意思就是答应下来了。
义不容辞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看了一下顾问的名单,我的记忆一下
子把我带回到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去了。当时,北大还在城里沙滩,形势正
处在解放前夕,斗争是异常激烈的。顾问中颇有几个人当时正在做地下工作。
我没有那个勇气和他们一起干,但是他们的身份我却是知道而且钦佩的。现
在他们都从毛头小伙子变成了老年人,差不多都已经退休、离休。在过去五
十年中,他们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辉煌的贡
献,感受到了我同当年不同角度上的钦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连写一篇序
的“勇气”都没有吗?所以找必须答应。
原因当然还不只有这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他们这工作有重大
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举国上下正从事艰巨而光荣的建设事业。这
事业是空前伟大的,但是需要必要的条件。这条件,我认为,在国内首先必
须是安定团结,群策群力。但是,光这个还不够,国际上也必须是安定团结。
我们政府再三声明,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同外国人民和政府交朋
友。当然,如果有哪一个外国政府胆敢欺凌我们,我们也决不会作宋襄公,
我们必然会给他们一点颜色看。我现在理解,这就是我们政府和人民的态度。
可是要想达到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作朋友、作好朋友的目的,也决不
是轻而易举的。大的政策由我们政府来定,我们可以放心。但是,我们人民,
甚至大小官员,只要同其他国家的人民打交道,就决不能认为我们一切都是
天下第—。。现在就有个别国家抱这种态度,他们自认为是“天之骄子”,
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国家决无好下场,完全可以断言。。,我们必须既尊
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而尊重的基础是了解。了解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国情,
也包括习俗。表面上看起来,习俗是小事,有的简直微不足道。然而,好多
不愉快尴尬的场面,就往往出在小事上。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外国人打交道
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的。可惜——我甚至于想说“可恨”:我们有一些
中国人麻木不仁,颟顸昏庸,在同国际友好来往时闹出笑话,甚至贻误大事。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然而,了解外国的国情和风俗也是不容易的,也必须下一番工夫的。现
在孙正达先生邀集同好,写成了这一套。。 30卷的“丛书”,不但对涉外有用,
对不涉外的人们也是有用的。杜甫诗:“好雨知时节,”这真是一场“好雨”。
它一定会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的。
我祝贺它的出版。是为序。
1997年 9月 10日
印度
第一章印度:东方的文明古国
第一章印度:东方的文明古国
一、国名溯源
一、国名溯源
勒德”即其中之一,它是梵文的发音。根据耆那教传说,教祖里施波德沃的
长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国王,因此他的国家便以波勒德的
变音“帕勒德”命名。又据《往世书》记载,包勒沃王朝著名国王杜施因德
的儿子叫“波勒德”,擅长武功,在继任国王期间,打败了许多雅利安人小
王国。《梵书》中曾记载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后裔一直被认为是
“帕勒德”,国祚甚长。因此这个国家便以帕勒德命名。在《往世书》中尚
有另外的记载,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马拉雅山以南,有个国家,名叫‘帕勒
德·沃勒施’,其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波勒德的后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
印度居民的一个古称也叫“帕勒迪”(帕勒德人)。又有些学者认为,帕勒
迪人是指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的当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遗迹在哈拉巴和
莫亨殊达罗早有发现。不过有些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帕勒德人是
指波勒德国王的子孙后代。凡此种种,可见一斑。
“印度”还有另外的叫法。几千年前,雅利安人乘世界人种移动的风潮,
由中亚出发,分东西两支迁移。向西去的一支雅利安人到了欧洲,成为今天
大部欧洲人的祖先;向东去的一支雅利安人,有的则在波斯定居,成了今天
的波斯人,另一部分则继续向东南移动,越过兴都库什山,来到印度的西北
部,成为今天的一部分印度人。雅利安人初到印度时住在印度河流域,“印
度”河古代梵文发音“信突”(sindhu)河,可是古代伊朗人把字母“斯”
(s)的发音读成了“合”(h)音,即读成“很毒”(hindu)河。这样,就
把住在印度河流域的人叫成“很毒”,而把这一地区称之为“很毒斯坦”。
“斯坦”,是地区的意思,“很毒斯坦”,意即很毒人居住的地方。这就是
印度又一名称“很毒斯坦”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时称它为“身毒”,东汉称
它为“天竺”。到了唐代玄奘指出:“仔细探讨天竺的名称,很多不同的说
法,弄得一团混乱。旧时叫做身毒,或者叫贤豆。现在根据正确发音,应该
称做印度。印度人民,随居住地方之不同而自名其国,远方外国,异俗之人,
从远处看,采用了一个总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印度者,
唐朝的话就是月亮。月亮有很多名称,印度是其中之一。意思是说,所有生
物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好像一个没有光明的长夜,没有一个清晨的掌管者,
就好像白日既已落山,晚上就点上蜡烛,虽然有星光来照明,哪能如同朗月
的明亮?就由于这种情况,才把印度比成一轮明月。实在是因为在这个国家,
圣贤相继出世,遗法相传,教导群生,条理万物,好像月亮照临一般。由于
这样原因,才把本国称为印度。”1这是一种解释和说法。从此中国才确定译
为“印度”。
另外,古代希腊人却把印度河叫成“伊德斯”,把这一地区称为“伊迪
亚”,这是西方人对印度的叫法。
古代印度,即今日之次大陆(包括南亚诸国),历史上曾多次变动,分
成了几个国家。1947年
8月
15日印度独立。从此印巴次大陆分为印度、巴
基斯坦两个国家。今天的印度,则专指印度一国而言。
1①季羡林教授等:《大唐西域记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
57~58页。
二、邦名探究及各邦概貌
二、邦名探究及各邦概貌
关,有的则与当地的历史或居民有关。各邦的出产不同,经济发展很不统一。
现主要简介如下:
(一)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的最东部,据
1991年统计,人口有
2241多万。关于
该邦名称的来历,众说不一,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这
个词来自梵语,意思是无比的、无双的。因为阿萨姆邦的自然景色极其秀丽,
举世无双,所以得名;另一种意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