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存手册-约翰·怀斯曼 133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娩整个收缩期,产妇不能屏住呼吸,也不可用力。张开口作短促呼吸更利于孩子平缓产出。如此时产妇排泄,应从前部向后擦净。
  婴儿通常头部最先出现,不过也有例外。
  将覆住孩子脸庞的膜撕开。
  如脐带缠住了婴儿颈部——从头部移开,或捋过肩膀。
  用手将婴儿头部托住,当肩膀伸出,从腋窝处托住,同时让产妇腹部抬起,注意应保持孩子平滑分娩。
  确保脐带不会受力,将小孩放到母亲腿边,(如果产妇仰卧,则放在两腿间,而非腿边),婴儿头部要低于身体。
  如果婴儿不是头部先出现,当肩部出现时,缓缓向外拉动,分娩要持续三分钟以上。
  分娩后用布带系紧婴儿的足踝,在布带下方用一两个手指将婴儿托住,将婴儿头部朝下悬起,让其口内和鼻内的液体流出,使其头部稍稍朝后,张开嘴,擦去黏液或血液。当婴儿啼哭时,将其放到母亲的胸前。
  分娩后如两分钟内婴儿仍未啼哭,同时也没有任何呼吸的迹象,应该进行轻轻的人工呼吸。
  此时,产妇应该仰卧,两腿分开,让胎盘分离,这个过程通常约十分钟。胎盘分离后或者脐带已停止输送血液,让脐带内血液流入婴儿体内,此时脐带颜色由蓝变白。
  将脐带在离婴儿肚脐15厘米处用消毒的细线打一结,然后在20厘米处系另一个结。检查第一个结,确保此结十分安全,否则婴儿就会失血。用消毒的剪刀或小刀在两结之间剪断,在切口处放一个布条,十分钟之后查看是否有出血现象,然后在离肚脐10厘米处再系一个结。
  将产妇擦洗干净,让其饮用一些热水,鼓励其躺下睡觉。
    

  转自军事书库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节  叮咬伤
  哺乳动物咬伤动物咬伤相当危险,因为动物嘴内的细菌可能会造成感染。狂犬病危险性最大,常常致命,如任其发展,病人将越来越烦躁不安,出现怕光、恐水(对水产生强烈厌恶感)及瘫痪等症状。急救时,如没有疫苗,就没有治愈的希望。应极其小心,防止进一步传播。猫科、犬科、猿类以及其他一些动物都能够携带狂犬病,甚至蝙蝠也携有一种狂犬病毒。
  在野外求生条件中,一旦被咬伤,即使治愈,似乎已一切完好,在获得营救时,也应报告咬伤情况,找医生进行检查。
  任何咬伤都有可能引起破伤风,每人都应注射破伤风疫苗,在可能会出现狂犬病的地区旅行,事先应当注射狂犬疫苗。
  遭到动物撕咬时,要彻底洗净伤口,至少用五分钟时间冲洗残留的唾液,消除感染。然后处理伤口流血及衣物,进行包扎。
  蛇咬被蛇类咬伤后如果立即使用消毒液,会大大降低危险性。患者在一两小时之内能够送到医院一般可以获得及时治疗,要向医生描述蛇的种类以便施以对症的消毒液。在野外获得消毒液只能是异想天开,但幸运的是,仅有一小部分蛇为毒蛇。
  许多毒蛇的毒液从位于上颚前部的尖牙射出,蛇咬后留有明显的伤痕,类型也各不相同。(美洲珊瑚蛇的咬伤可能难以察觉)
  有时虽非毒蛇,其咬伤也会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判断是否是毒蛇,就当做毒蛇对待。不过为使患者不致心慌意乱,可说这并非毒蛇。
  疗法:处理毒蛇咬伤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毒液进一步向体内扩散,安慰患者,使其镇定,让其放松,休息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立即冲洗残留在皮肤上的毒液,能有肥皂使用更好,在伤口的上方用绷带扎紧——不是止血带。同时伤口处也用绷带扎紧。譬如脚踝被咬,就在膝盖处包扎。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进入淋巴系统。
  将伤口置于凉水中——例如一条小河。当然如可能冰镇伤口最好。
  如引发中风应积极治疗,同样要进行人工呼吸,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
  不可切除伤口,不可用口吮出毒液。
    

  转自军事书库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下一章 回目录
  第九章 海上生存
  第一节  落水
  如果在船上不慎落水,除保持身体悬浮于水面外,最重要的就是引人注意、寻求救援和呼救。拍击水面发出声音是行之有效的。在水中,用一只手臂挥舞(不能两手,否则会沉入水底)——运动更能引人注意。如果穿着救生衣(或在救生艇上)——可能备有警哨和灯光装置,常能规则地发出某种海上求救信号。
  1 、1  漂浮  划水时要缓慢有规律。如刚离开沉船和飞机,慢慢迎着风向将其避开,同时也要远离油料和废物。
  如果海面已起火,就必须潜入水底或从火焰之中穿过。迎风竖直跳入水中,再俯泳向前,大力击水将火苗击离头部,趁隙抓紧呼吸。如果火势过猛,最好在水底潜游,直到脱离险境。
  落水时,水下如可能发生爆炸,则采取仰泳方式以减低伤害。
  如果已见到陆地,在退潮时不要白费气力。放松漂浮,等到涨潮时顺势上岸。如果海面波浪汹涌,不能仰面漂浮,则采用以下技巧:1 、在水中直立,深呼吸一次。
  2 、低头入水(闭嘴),手臂向前,保持与水面水平。
  3 、在此位置放松直到需要换气。
  4 、抬头出水,踩水,吐气,吸气,再恢复放松状态。
  漂浮口袋用裤子制作一个简易漂浮口袋。绑紧裤脚,绕头顶甩动使其充满空气,然后塞入水中将空气压在里面。
  1 、2  立即采取行动 一旦离开失事船舶,认清处境,给橡皮筏充气或寻找小船。如果没有小船或橡皮筏,尽可能抓住漂浮的船舶残骸作木筏之用。利用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如带子、皮带、鞋带、废弃的衣服,将残骸绑在一起;利用水中一切可用的漂浮物。
  1 、3  给橡皮筏充气飞机和多数船舶都携带有橡皮制的救生船,一部分橡皮筏可以自我充气或者经盐水浸泡而自然成形。
  对于非自动充气橡皮筏,应备有充气装置。橡皮筏本身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因此也有多个气嘴,这样即使某一部分破损也不会影响全局。
  1 、4  登上充气橡皮筏尽快登上救生筏。如果落在水中,游到橡皮筏的尾部而非两侧,先放入一条腿,然后翻身滚入。
  不要从船上直接跳上皮筏,这样做容易损坏皮筏。
  如果要将别人拉上橡皮筏、木筏、救生船,抓住其肩膀,让其一脚抬至船尾,然后助其滚入。让落水者抱住自己的脖颈相当危险——很可能会拉你下水。
  1 、5  扶正橡皮筏多数橡皮筏在底部备有矫正带,较大的橡皮筏在筏边有一根矫正索。翻动皮筏时,抓住矫正带(索),游至另一面,双脚抵住橡皮筏,用力后拉,然后皮筏会升起并且翻过来,但也会将你打入水底。如果海面风高浪急,要翻动皮筏就极为困难。
  确保橡皮筏已充足气。皮筏应稳固沉着,而非摇摆不定。如果气量不足,则需用嘴或打气泵重新充足。阀门是气体通道,当盖好防护盖时,气体不会逸出。
  检查皮筏是否有漏气现象。当漏气点在水下时,会出现气泡;在水面之上时,会听到嘶嘶的声响。可用锥形塞子堵住漏气点,可以在皮筏的用具包里发现锥形塞,将塞子插入,封住口即可。也可能发现包内备有橡皮片和胶粘剂。
  要经常检查皮筏是否漏气。如果怀疑漏气点在水下,应入水塞上皮塞。
    

  转自军事书库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节  海上漂流
  木筏、小船、橡皮筏能够容纳的人数有限。如果人员过多,一部分人只能呆在水中,即使这样更加危险。
  多数人的安全是首要的。应当首先照顾体弱年少或身体有伤的人员进入橡皮筏或救生船中。一旦船已满,余下的人员只能在水中坚持。
  贮藏箱中的每个工具都要妥善保管,安全系紧。注意是否有容易损坏橡皮筏的尖锐物体露在外面,受潮容易腐蚀的物品要在防水器具中保存,以防进水。
  检查一切信号装置:照明灯、烟火、日光反射信号器,在营救人员搜寻时,发出危急求救信息,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一旦发出求救信号,给出了方位,就尽力保持自己的位置。可使用一个海锚,从船上放出后,会使漂流速度下降。
  可以制作简易海锚,在船侧系好一个物体加重即可,甚至可以将衣服在桨上打一个平结作海锚使用。
  如果不能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就不要四处乱划、徒耗气力,直到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位置。当然如前方出现海岸,就不必等待。
  求生须知□自我保卫:尽量降低恶劣环境的影响,注意裸身的危害。
  □位置:尽力弄清自己的方位,设计获取营救的最佳途径。
  □饮水供应:估计饮水状况,立即进行计划,实行定量供应,开始收集雨水。
  □食物:除非有足够的饮水,否则不可进食。定量供应食物,安全加以储备,尽可能补充。
  2 、1  自我保护  即使孤身一人,也应坚持每天记航海日志,这有助于心境缓和、认清周边形势。首先记录幸存人员姓名、事故发生地点、日期及时间、天气条件,记录打捞的物品和每天的景色以及周围环境。
  寒冷气候中如果气温低,海水冰冷,最重要的当然是脱离水面。吹来的海风会使你更觉得寒冷,特别在浑身湿透时。保持船只或橡皮筏干燥,舀出船中积水,尽力寻找一切材料,赶造一个遮篷阻挡溅进的海水。
  将潮湿的衣服弄干,如没有干燥的衣服可穿,就把湿衣服拧干,然后披在后背。
  蜷缩身体保持体温,用可能的物品包裹身体,如降落伞、帆布。如遇难者人数较多,大家拥靠在一起可保持体温,防止肌肉或关节僵硬,保持血液流通。适度活动身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