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今天,游牧文明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永远不可能再出现新的游牧帝国了——整个欧亚大陆都受到全球化强烈冲击,这种冲击已经让所有游牧文明可以依赖的发源地不复存在。
相比之下,伊斯兰文明不像游牧文明那样脆弱。相反,无论历史上还是现代,伊斯兰文明都很庞大,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几乎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有清真寺。信奉伊斯兰的国家也是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中亚、东南亚、非洲都有很多伊斯兰教国家。但尽管如此,遍观伊斯兰教国家,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伊斯兰世界中充当领袖,伊斯兰教国家也没有一个能与欧洲或美国相抗衡的经济中心,甚至连一个具有这样潜力的国家都难得一见,整个伊斯兰世界很难统一自己的力量。
显然,伊斯兰世界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具有充当世界权力中心的能力。
作为亚洲另一个庞然大物——印度,自1948年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以来,印度的力量正在逐渐增强,尽管原来庞大的印度帝国已经被英国人肢解为三个板块了,但印度显然还是一块主体,它重新成为亚洲大国的潜力并没有丧失。
但也正是由于大英帝国对印度200年的直接统治,导致印度文明明显变异。这和正常国家自然而然地接受全球化不同,这是一种强奸式的文明变异。印度现在在官方语言上已经采用英语,语言显然是文明的主要支柱之一;印度现在的国家体制和许多风俗习惯上都已经明显英国化;印度的上流社会和政治精英大多喜欢接受英国教育,许多人向往英国的生活方式。还有许多英国人的风俗爱好已经成了印度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流行于印度上层社会的饮茶文化、英国式的饮食习惯、礼节、板球运动等。这些都在改变着印度,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印度文明显然已经失色,在未来恐怕很难再有超越西方文明的能力了。
印度可能会再次崛起,但这很难说是一种区别于西方的新文明崛起,而更像是一个西方文明主导上层社会,印度本土文明流淌在底层社会的鸡尾酒文明,这样的文明恐怕也很难指望它能为世界带来什么新的启示。
东亚的另一个文明中心——中国——是世界唯一没有被同化的殖民地,不但如此,西方众多的殖民者其实一直未能完全征服中国,只是在东南和东北及周边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不像印度那样统治权直接由英国人掌管。严格地说,中国并不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尽管那一时期,中国很虚弱,不得不忍受殖民者的强大压力,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核心权力一直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从来没有失落过。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明尽管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中国人自始至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明,相反,这种文明再次像它在历史上曾几次上演的那样,聪明地把外界的各种文明有效地转化、吸收到本国文明中,这在文明交流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融合方式,它的结果是本国文明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龙的命运亚洲的选择
当中国成功改革后,中国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这时亚洲将希望中国担负起引导亚洲的责任。自然这不是一呼百应的,日本、俄罗斯和印度不会那么心甘情愿地追随其后。这时候中国也要面对德国和法国曾经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法国和德国的相互地位?如何统一欧洲的声音?
这可能有几种选择:一是中国和日本、俄罗斯及印度建立类似法国和德国那样平等的轴心;二是建立美国和英国现在的那种轴心,名义上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双方和世界都清楚,美国的分量显然要比英国重得多;三是建立传统的垂直帝国模式,即恢复中国传统的亚洲中心地位,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变为从属地位,但可能性很小,因为中国已宣布永远不称霸。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或者说这是一场大买卖,如何交易要由四者的实力和智慧决定了。
如果中国有幸成为新的亚洲代表,那么就必然要出席另一场更大的谈判,那就是由美国、欧洲和亚洲共同组成的一个新的交易所,如果这个交易所是一个类似现在G8集团那样的俱乐部的话,那么它的成员可能会有所变动,将会有这样的一些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印度、中国、日本、巴西这样9个国家,当然,欧洲可能会支持意大利、美国会支持加拿大留在俱乐部内以壮大声势,但这无关紧要。
到时候美国实力可能还是最为雄厚,它毕竟从现在开始就在加固帝国堡垒;欧洲可能最为平静,但正在老练地蚕食美国的地盘,毕竟老欧洲比新大陆对这世界的了解更加透彻;中国可能最为自信,毕竟自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还没有在大战略角逐中丢过分,何况中国号称世界文明大国的时间已经2000年了,而欧洲称霸世界的时间也不过500年,美国充其量只有不足100年;中国也十分熟悉三国中的游戏该如何玩,这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
中国人150年的梦想中国人150年的梦想
美国五星上将卡特里特?马歇尔(1880~1959年)年轻的时候在军队驻地的一次酒会上认识了一位小姐,酒会之后马歇尔开车送这位小姐回家。
这位小姐的家离驻地并不远,可是马歇尔却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车开到她家门口。
“你应该来这里不长时间吧?”小姐问,“因为你好像对这里不熟悉。”
“不,正相反。您知道,这地方并不大,如果我对这里不熟悉,我怎么能够开车一个小时却一次也没经过你家的门口呢?”马歇尔微笑着说。
不久,这位小姐嫁给了马歇尔。
如果中国不熟悉这个世界,怎么能成为唯一不间断的文明体系,18世纪唯一未被征服的大国,今天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呢?它注定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富足的生活和显赫的声誉。
中国人150年的梦想财富:重现盛唐(1)
●财富崛起:参与全球新经济时代
历史上的大帝国都必须首先是财富崛起然后才是全面崛起,纵观历史上每一个大帝国崛起也的确都有一套自己的聚敛财富的手段:
美国是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投机、良好的移民和教育制度;
英国是靠庞大的殖民地经济、强大的海军和工业革命;
法国是靠殖民地、掠夺欧洲财富和工业革命;
俄罗斯是靠不断地扩张、参与欧洲战争、抢劫亚洲大陆;
德国是靠建立战争机器;
日本是靠接受西方经济和法律制度、国家军国化、军事掠夺;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靠海洋扩张、殖民掠夺;
荷兰是靠把握欧洲的海洋贸易、港口贸易;
中国最为君子,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唯有中国真正做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自古是靠挖掘自身潜力。中国有这样的可能,是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统一市场,仅这一点就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包括罗马帝国这样一个与中国同样庞大的帝国,它的内部也是一个主要依靠掠夺和奴役形成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和平的贸易体系。中国则自秦、汉、唐、宋、明、清都是依靠自身的庞大贸易体系和广大农民的劳作,这其实也是中国能够和平崛起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就在太平洋湛蓝的海水之下有一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黄金海岸,经由夏威夷延伸至日本海岸的海中经济带。这条经济自由区总长5000英里,其中海洋生物十分丰富,因而也就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夏威夷海洋生物学家杰夫?波洛维纳说,这条太平洋洄游路线“是重要的海洋巡游区”。
“这项发现的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太平洋中的生物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游动,相反,它们固守着老路线,尤其是‘叶绿素锋面’——给这条超级高速公路更加确切的名称。这一锋面正好横穿太平洋。这条通道出现的原因显而易见:食物。这里是‘小餐馆’林立的地方。如果背离这条通道,那就好似在某个下雨的安息日在威尔士的乡村小路上迷了路一样,就是游上好几百英里,也找不到食物。”①
对于海洋来说,全球自古就“一体化”了,然而海洋中的生物却仍然形成各种经济区,而不是在海洋中平均分布,这和今天已经经历全球化500年的世界何其相似!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并不独立于自然界之外,人类社会的许多经济模型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镜子,同样,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经济状态”也总是能启示我们未来该如何走。
不知道海洋中的生物归不归上帝管,但西方世界是听上帝话长大的。而西方世界则是人类几百年来的财富巡游区。西方的财富不是上帝给的,上帝只给了他一本《圣经》,他的财富是抢来的,文明地说是竞争来的。从北欧的海盗到罗马帝国的大地主、之后的殖民者,再到拥有特权的欧洲贵族,最后到今天衣冠楚楚的跨国公司CEO,这就是欧洲人走过的历程。当西欧是一种封建领地经济时,欧洲的城堡就是财富的象征——他们的地位、财富和权利都仅次于坐在封建领主经济顶峰的国王,这些城堡的主人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军队的将军,每一次战争之后不幸的人死了,幸运的人则成了财富的拥有者。太平洋中的这条巡游区的形成同样得益于两个条件,其一是海洋地理因素;其二是生物的生存原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海洋中的巡游区与人类的经济社会都遵循的原则有着一致性。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全球化绝不是全球平均化。全球化从某种意义来说则很容易将某个国家卷入到流失财富的陷阱之中。
其实全球化只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