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两个方面大致可以计算出中国崛起所需的时间,即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目前与美国、欧洲的差距。从经济上来看,中国基本上还需要50年的时间——这50年必须是和平的50年,否则中国的进程将大打折扣。并且这仅仅是总体经济规模上的比较,实际上真实的经济水平比较应该是人均经济水平的比较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包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控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等。这些才是更真实的。再者,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要全方位的崛起而并不是只梦想做一个土财主。只有全方位的崛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文明核心,这才符合中国发展战略的目标。
就文明崛起的步骤和战略而言,基本可以判断出中国未来将会出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于维护国内经济发展和统一的需要而确保中国的海岸线,即中国开始有能力保卫自己的海岸线利益;第二阶段是随着能量的积蓄,中国的利益已经广泛地延伸到亚太地区,同时,亚太国家也重新多了一个利益选择。但美国在冷战时设置的岛链战略则成了中国和亚太国家间的主要障碍,中国和亚太国家必将谋求解除这种过时的岛链封锁政策;第三阶段就是中国的真正崛起。从规模和实力来说,中国和亚洲已经形成一个亚洲联盟,并已经初具规模,但中国要成就一个完美的文明大国还是得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文明的辉煌再现不像经济和军事那样立竿见影,但却更深远持久。
崛起之路中国路线图的设想(2)
当然,我们也清楚,从世界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一帆风顺的。
西班牙的崛起之路就是一条与葡萄牙的争雄之路,两者之间的战火从波涛汹涌的海上一直蔓延到罗马教皇奢华的桌前。两国的舰队在漫长的美洲海岸、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上、非洲和比利牛斯半岛附近的海域上进行着角逐,到处都是硝烟战火,罗马教皇不得不一次次地为这两个海洋强国划定瓜分世界的新界线,每发现一片新的世界就得重新划出一条界线。大英帝国的崛起则必须想尽办法击败西班牙那庞大的无敌舰队,争夺它尚未来得及占领的殖民地。英国人从依靠德雷克的海盗劫掠西班牙的黄金运输船队到处决玛丽皇后,可谓无所不用,直到最后在1588年竭尽全力消灭西班牙舰队后才确立了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接下来,英国人要应付荷兰、法国、德国、俄罗斯此起彼伏的崛起之势。荷兰人在从北大西洋到太平洋、印度洋几乎所有海面上都在与英国人争夺殖民利益;法国不但在世界各地与英国人争夺殖民地,更主要、更具威胁的是在欧洲大陆企图建立统一帝国,即太阳王路易十四和拿破仑的两次挑战。然后是俄罗斯,它倒是很少向世界的大洋发展势力,那是因为俄罗斯的海上力量很脆弱,但俄罗斯在整个欧亚大陆的扩张则一直势头强劲,从君士坦丁堡到中亚的伊拉克、伊朗,再到远东,到处都有俄国人的影子;紧接着是德国的崛起,那时世界几乎已经被瓜分完了,没有多少殖民地留给德国,愤怒、高傲的德国人于是两次企图像拿破仑一样统一欧洲。然而德国的崛起和远东的日本一样,过分倾向于暴力,结果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而归于失败。
这不过是自1492年至今短短500年以来世界大国的崛起之路,尚没有谈论更多的欧亚大陆上古老帝国的崛起,但这已经够了。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班牙的崛起是成功的,英国的崛起也是成功的,美国后来的崛起更加成功,但法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的崛起则不能算是成功。而荷兰挑战英国的崛起距离成功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在它鼎盛的时期,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因为荷兰当时拥有1。6万艘商船,总吨位等于英、法、西、葡四国总和,荷兰人利用这种规模庞大的商船可以在欧洲和世界间进行垄断竞争,荷兰的海运费用是欧洲最低的,这类似于今天我们熟悉的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价格战,以驱逐其它竞争者。此外荷兰还拥有庞大的海洋渔业船队,最多时达6400艘,这使得荷兰在欧洲渔业市场上也占有大笔份额。“到17世纪中期,荷兰人在南非好望角和东南亚、中国台湾之间占据着大片殖民地和众多的贸易据点,对英国人的海外扩张构成威胁。”②荷兰的挑战对英国来说威胁巨大,英国是依靠海洋维持霸权的,而荷兰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挑战令英国颇为紧张。1651年,英国终于摊牌了,英国公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凡是英国进口商品只能使用英国船只或商品产地国的船只运输。这显然针对的就是荷兰,由于英国的海外贸易量巨大,荷兰在英国有巨大的海运业务,如果失去英国的市场荷兰必将遭受沉重打击。荷兰随即声明不承认这一条例。英荷两国分别在1552~15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三次爆发战争,最后,荷兰功亏一篑,不得不宣布承认该条例,此后荷兰一蹶不振。
可见,崛起者与卫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殊死的较量,每一个居于老大地位的强国绝对不会风度翩翩地与新崛起国家坐下来商量新的利益划分,这里绝不会有什么君子协定,只有用不断地决斗来判定每一块肉归谁,这就是丛林政治。人类社会的道德、文明、知识、财富和生活也许早就走出了丛林时代,但人类的政治则从来就没有走出过丛林。
当然,文明和科技的进步也多少让世人谦和了一些。15~20世纪那种血腥、残酷、大屠杀式的崛起与反崛起竞争已经多少收敛了些,毕竟如果在现在还要大打出手的话,核武器的威力会让双方和世界都毁灭。但穿上晚礼服不等于大家都成了谦谦君子,不等于就没有尔虞我诈和利益争夺,只不过现在在核武器的威慑下,大家都默认用掰手腕的方式决定肉的归属,而不再是直接用剑而已。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中国、印度和日本这些传统的亚洲国家,以及巴西这样的新兴势力,它们在未来几十年里显然总体上都成崛起之势。很显然,中央情报局已经把这些都悄悄告诉了总统先生。美国不得不采取遏制战略,其实美国从来也没闲着——与前苏联的冷战大大削弱了俄罗斯和它庞大的联盟帝国,这个帝国今天已经分崩离析;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崛起之势,美国则一方面维持在日本的驻军以阻滞日本军力膨胀,同时用广场协议这种野蛮的经济手段严厉压制日本经济发展;对印度则维持它与巴基斯坦的敌对关系,并努力渗透对印度经济、军备的干涉能力;对中国,美国则继续维持遏制态势和战略包围、封锁。
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不断利用反恐之名努力渗透到亚洲腹地,在亚洲扩大美国的战略力量,美国和世界都很清楚,控制了欧亚大陆就保住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未来能挑战美国地位的势力必然来自欧亚大陆。
●第一步:海岸线—利益线
前苏联的失败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教训就是不能将军事与国家经济本末倒置;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训就是不能陷入美国的战略陷阱中。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将一直是国家的重心,这既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目的所在,也是现实环境所迫,人类的基本利益还是以追求人性的完美主义为目的,这就需要大量财富支持,而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只是人类追求财富的手段而已,一个国家的基本利益也是和人类的普遍利益相一致的。
崛起之路中国路线图的设想(3)
在现实的历史阶段,国家利益包含着许多方面,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是每一个国家普遍的愿望。但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则必须有一支足以维护这种愿望的军事力量。中国在未来之路的第一阶段将注定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亚洲的经济中心。这是以后两个阶段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如果没有这一目标,那就根本无从谈起以后的发展和步骤。
根据国际公认的评价:以美国为100分,那么日本是60分,德、英、法是50分,而中国只有25分,这是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和人力资源6个方面的综合。其实在很多领域中国都很落后,甚至落后于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并且目前有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问题、贫富差距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粮食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等。
一个曾经的世界富强之国,如今成了这个样子——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的财富不断地外流,致使中国在建国之初几乎成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曾经的大帝国变得贫弱不堪,非得再经历一番寒彻骨,才能再有梅花香啊。值得欣慰的是,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史一样,同样存在一个加速度,也就是说,中国在1200年间失去的财富不一定要再用100年才能赢回来;别的国家用100年发展起来的经济成就,中国也不一定非得用同样的时间才能做到。如果中国能保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那么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一个高水平。按照改革之初设定的目标,是在205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目标的设计现在看来是符合客观现实的,也符合经济规律。
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中国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超越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当然这是以国家整体经济规模而言。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位。尽管改革至今可以说相对顺利,并且也很成功,但在全球和亚洲来看,中国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存在一种紧迫感。
中国要做的不仅是世界排名更靠前,而且要赢得周边邻国的尊重和拥戴。这不仅是一种心理效果,而且更具现实意义。其次,日本多年来一直是亚洲经济的领头羊,如果中国仍不能超过日本,那么再遭遇重大选择时,日本仍有可能再次赢得它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