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82-2049,相信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的债券随着战斗的胜负而变化不断。詹姆士和内森通过渠道一直注视着战役结果,当战役结束后,人们还不知结果如何时,詹姆士和内森两兄弟就率先卖掉自己的股票,使得人们争相仿效,同时,再雇用人将这些股票通通吃进,最后再抛售,这一杰作为他们赢得了4000万法郎的纯利。尽管散布假消息违背道德,但不可否认,在人性之前,利益是第一。    
    在现代的罗思柴尔德金融帝国中,人才的争夺也是必需的,戴维?罗思柴尔德更是不遗余力地花重金从各个竞争者手里挖走人才。他拥有550名优秀的金融人才,由此,才可以成功对抗摩根、高盛等财团,“在得到人才的同时,要让他们有幸福感、成就感,此后应时时提醒他们要维护本公司的利益”,这一句是不是甚至可以作为现代跨国公司招揽人才的经典名言呢?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军事家,你会不研究汉尼拔吗?如果你想从商,那你是否应该读一下罗思柴尔德的家族史呢?    
    “如果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那罗思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这是诗人海涅的评论。    
    ●人性需要平衡与和谐    
    梁启超说:“人类的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活的原动力,那就是情感。情感表达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少有两种的的确确带有神秘性的,就是‘爱’和‘美’。”    
    人性中既要求完美主义又要求有手段性,而人类又是一个社会动物,要求个体之间有合作和竞争,这就使人永远处在这两者的矛盾之中。而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两者中寻求一个黄金分割点,我一直相信在人性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点。


后现代文明与人本社会人类文明的根本:贪婪与秩序(9)

    人类的恶,源于手段的恶而不是追求完美生活的恶,如果否定了追求个体生活的完美主义就等于强行禁欲,这根本就是背离人性的初衷。清教徒的禁欲实际上是一种手段性禁欲,和佛教一样,都只是一种人类面对逆境时的一种手段性规避,其实人类的任何主体宗教的初衷都是为了引人向上,禁欲不过是一种力量权衡后的暂时忍让和积蓄。    
    梁启超也认为佛教和儒家思想至少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宇宙是不圆满的,正在创造之中,待人类去努力,所以天天流动不息,常为未济。”其二是“人不能单独存在。说世界上那一部分是我,很不对。所以孔子主张‘勿我’,佛家亦主张‘无我’。所谓无我,并不是将固有的我抛弃,是根本就找不出我来。——彻底认清我之界限,是不可能的事。此理佛家讲得最精——世界上本无我之存在,能体会此意,则自己做事,成败得失,根本没有。”⑥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人追求完美的生活并没有错误,每个人都有人性的需要,人类绝不能否认人性的需要,实际上至今人类也没有真正、完全地正视人性,即使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人性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割点是不同的,当人性的利益被压缩到无法承受时,整个社会就会处在动荡之中,这在中国就表现为社会的变革——实行改革或者是改朝换代;在西方,因为很少处在大一统的状态之中,所以社会大多的时候是处在“阳性”状态之中,即处在竞争之中,因而,在政治上,它的人民拥有相对比东方更自由的空间,但却在宗教上饱受限制——中世纪的欧洲就如同十字架阴云下的大地,惨淡无光。在封建社会中,中国是封建社会的典范,在唐朝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时期,以及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这种矛盾是最少的时候,换言之,这是封建社会最完美的时候了。而当社会的生产效率与人性的利益失去平衡的时候,整个社会则处在一种病态之中,效率低下,人民的不满情绪增加。其实,只有当人性的需求空间呈现不断的正增长时,这个社会才是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相反,当人性空间呈现负增长时,社会就必须为这种压力寻求出口,或者是武力解决,或者是政治变革。当然,武力解决有时表现为对内,即镇压,有时表现为对外,如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等。    
    当然,这个分割点是受社会水平限制的,人类社会不断前进,这个分割点的位置也就不断向前移动。    
    社会是人性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性与组织之间的统一体,当然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每个人也都是一个统一体,每个人也同样需要一个黄金分割点,每个人的人性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具体环境则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因而每个人也就有不尽相同的具体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他的人性空间所在。但无论在什么社会中,人性都不会得到无穷的满足,而只是达到他所处的环境所能提供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他必须将自己的希望确定在这个环境中,并且不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这个环境中的规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会经常犯错误,环境也是变化无常,人的挫折感会不断提醒他自己的最佳利益点在那里——思考吧,把你的人生约束在一个你的智慧和环境都允许的空间之中。只有这样,当你的内心认同这份社会的恩赐之后,你才会感到幸福,你才会认为你是在向你自己的完美生活模型迈进。    
    这种调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尽其一生可能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分割点在那里,甚至许多人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什么人性空间。历史有时是野蛮的,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利益总是要服从于社会的需要,有时历史需要的就是他们的生命和贡献,只有在纵观整个历史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这些生命的伟大。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黄金分割点仅仅是离开零点而已。而有的人他们的分割点则过分偏离社会平均的分割点,他们就是拥有极权的人,像法老、尼禄一样,他们的人性空间是剥夺了整个社会的人性空间的,但他符合“历史残暴”这一规律。组织之间的竞争必然要付出代价,自然界不就是围绕能量的交换来变化的吗?人体的成长不也是以每天多少细胞的死亡为代价的吗?    
    当社会的压力与人性的利益处在矛盾之中时,你就永远需要一个平衡点,否则你会被社会吞噬,或者自我崩溃。    
    真正的佛教徒说他们会持久地保持一种和谐的心态,内心平静、快乐。真的吗?科学证明他们没有说谎。美国的科学家对虔诚的佛教徒的脑部进行了扫描,发现他们脑部中促进快乐与平和的区域异常活跃。杜克大学的欧文?弗拉那根教授在《新科学家》周刊中写道:“我们现在能比较有把握地假设,人们经常碰到的那些看上去很快乐、平和的佛教徒心里真的很快乐。”    
    ●二元论    
    “屈辱、衰落和绝望已横扫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觉得自己已陷入现代世界的包围,美国就是这个世界的代表。这就是自杀性爆炸产生的文化背景。”①    
    美国人问阿拉伯人:“为什么这么恨我们?”    
    如果你是阿拉伯人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那是因为美国人破坏了阿拉伯人的平衡,一个精神和物质的平衡。其实,无论人、社会、国家还是自然界都是一个二元世界,破坏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引起动荡。宇宙中任何事物——包括摸得到具体的物质和看不见的时间、精神、历史等,都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就是虚与实同在,这一点,道家理解得最为透彻,也就是阴阳理论,这绝不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古代理论,而是对宇宙、自然界和人的最根本的理解,无论是现代科学还是将来的科学都会证明这一点。从正负电子的存在到反物质理论,从人的两性区别到计算机的二进制,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今天霍金对相对论新的质疑,无一不是在探讨科学的二元世界,从而重新定义哲学的基础概念。


后现代文明与人本社会人类文明的根本:贪婪与秩序(10)

    同样,无论人、社会、历史还是国际政治实际上都严格遵守二元理论规则。也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单个的个体还是一个系统,或是许多个系统构成的世界都是二元理论逻辑的表现。人有追逐精神和实质利益的根本人性,希望完美主义和现实的冷酷这一矛盾又成为人类竞争和协作的基础。同时,竞争和协作就是人类历史的根本形式,竞争又表现为对力量的分析衡量而导致的竞争者之间的残忍角逐和妥协,协作又是追求整体利益和对组织内利益分配的矛盾的统一。同样,人类构成的这个整体也因为人性的矛盾而不断追求一种平衡,表现在社会方面就是一种不断的进化,即由暴治、力治、人治、法治到最后的理治社会。人类的竞争从大规模的屠杀逐渐进化到理智的商业竞争,它则表现为这二元之间的一元向另一元不断过渡,这也就是人类整个系统向完美主义的变化,它则是这个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内各二元互相关联变化的结果,如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社会制度和社会矛盾以及科学和宗教等。同时,人类整体力量的变化又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各种二元矛盾的变化,如人类工业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又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厄尔尼诺现象就接踵而至了。    
    同时,就是同一概念也是存在二元的,如科学,它的发展本是为了提高人类的力量,然而,人类在增强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毁灭自身的能力,以前尽管是大规模的屠杀式战争,却不可能将整个人类毁灭,现在,人人头上都悬着一把剑,而且有了在瞬间同时落下的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