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进行商品征服的同时进行文化征服;三、民族性质,即保持美国自我的、原本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至上的地位。
“美国人怎样界定自己的特性,将决定美国在世界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世界怎样看待这一作用,也会影响到美国的特性。在现今这一阶段,美国与世界各地保持什么样的关系,这方面可以有三种总的方案。美国人可以拥抱世界,也就是向别国人民和文化开放自己的国家;或者,美国人可以试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改造别国的人民和文化;再者,美国人可以保持自己社会和文化的特性,使之不同于别国人民的社会和文化。这种言论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识?对,在曼德拉之前的南非,南非白人对黑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在希特勒时代的德国,雅利安人对犹太人的血腥的种族灭亡政策;在昭和时代的日本,日本对整个亚洲的种族蔑视和征服战争;在今天的中东,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互相仇视,等等,我们都曾经听到过这种声音。亨廷顿先生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文明优越论者,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亨廷顿已经将种族—文明冲突论从美国边界外引向了美国国内。亨廷顿竟然直言不讳地说:“在美国历史上,凡是不属于盎格鲁?萨克逊新教白人的人,都被要求接受美国的新教文化及其政治价值观,并成为美国人。这对他们有利,也对国家有利。”④
亨廷顿所言“盎格鲁?萨克逊新教白人”即WASP,就是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他认为这才是美国的精髓,美国的精神和美国力量的源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原来美国远非世人所通常认为的那样可以包容一切、海纳百川,它也是一个自私的国度。在美国的文化中,种族—文明优越感仍然是那么根深蒂固,远不是一条禁止种族言论的法律就能说清楚的。无论亨廷顿先生是为了沽名钓誉还是从内心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这都是在美国有市场的。
世界后现代文明与中国现代美国:新文明的台阶(2)
图中是一幅美国精英阶层所认为的美国文明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历史上的其他大帝国没什么不同,依然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通大帝国,而不是一个包容所有文化的理想国。
●爱迪生需要沃土
在美国的发展史中,科技是其最根本的动力。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由于欧洲的各种动乱,使得美国吸引了大批科学家和技术工人,这使得美国有了一些先天之利,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科学培养机制那也不可能长久。
在美国独立之初,美国的科技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欧洲,但在美国境内,科学发展没有任何限制,不像欧洲那样总是受到政治和宗教的种种限制、干涉,美国从一开始就认同科学,美国的自由理念充分地体现在科技领域,科学家只需要专心的从事研究工作而根本就不必担心来自政治、宗教的干预,所以他们可以大胆地做任何事。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和可替换标准化零件,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这对还是农业国家的美国来说有莫大的好处;在19世纪初,美国各种科技研究机构就逐渐建立,如西点军校、海岸测量局、史密森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等;此后,1872年爱迪生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私人研究所,这就是今天通用电气公司研究机构的前身;在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就逐渐开始接过世界科技的领导权,人类学家刘易斯?亨利?摩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出版;数学—物理学家咸拉德、若布斯成为创立热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物理学家迈克?逊成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托马?亨利?摩根创建了染色体遗传学理论;一战后,贝尔实验室成立;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则标志着美国已成为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二战前,美国诺贝尔获得者已占全球14%,1946年至1994年,则达到53%,美国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世界科技中心,在20世纪现代水平的三大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方面都是领舞者。
美国何以能有这样杰出的成就呢?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注重培养国民的科学意识,从大学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入手,培养人们注重科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技—教育—科技的循环体制。
美国由联邦政府直属的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目前就有大约750个,雇员达22万之多,美国没有独立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院,却有数量庞大的各类高等院校和私人工业企业研究院,美国共有约3000多所学校,其中300多所设有研究生院,其中90所的科研占科研项目的80%以上,美国排名前50所的大学几乎就是排名世界前50所的大学,其中20余所大学是享誉世界的大学。在美国大公司中许多都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机构,它们的研究往往意味着工业产品和设计的革命。
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投入非常大,1993年的科研经费就是1608亿美元,为日、德、英、法四国之和。早在1790年,美国就通过了《专利法》,之后如专利审查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评估法及其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政法律和相应组织机构不断建立,使政府对科学的鼓励和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从政府这方面就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西方社会,美国的科学普及教育是世界最好的。科幻电影是美国的突出表现之一,孩子们从小就受此影响。在美国,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遍地都是,这和中国多为政治、战争人物立馆不同,在美国,政治、战争人物在这类展馆中所占比例极小,美国的这些设施有许多都是公益性的,并且展品丰富,科技馆材料充足,既直观、实用又能引人入胜。
●专利制度:科学与金钱一见钟情
美国早期的一些科学人才给人这样的印象,即他们大多是多面手,往往在多个方面都很优秀。
如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就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科技发明家。富兰克林在波士顿看了一次“电气表演”后,就对电学产生兴趣;在多次乘船航行后,他又对航海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利用风筝研究雷电的故事广为人知,他因此而研制出避雷针;在他发现敞开的壁炉中大量的热量是从烟囱中流失的,他发明了“宾夕法尼亚壁炉”;富兰克林也爱好音乐,他又因此发明了一种玻璃乐器;他甚至对感冒的原因,对夜里睡眠不良都有过研究,他在世人眼中简直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
爱迪生这位伟大发明家,他从事工作的原则就是实用科技主义原则,他的许多发明就体现着这种精神,如电灯、电影、留声机、中心发电系统等,他在1862年至1910年期间,共有1328项发明,他的发明涉及很多个方面,但无一不是以实用为标准。
在美国的历史上,从一开始就注重将技术发明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因为美国人清楚没有利益回报的发明不会长久,而有利益收获的发明不仅对发明者本人有益,更会对国家有利。早在1790年4月,联邦国会就通过了《专利法》,1836年,专利制度已经全面确立。美国的专利制度规定专利局依发明的新颖性、技术性和实用性授予发明专利证,对申请专利的人收费很低,最初只要3。7美元,并且在专利得到确认后就会受法律的保护。由于美国法律完善,所以发明者的专利也就会得到认真的保护,根据联邦法律,国会应“使作者及发明者对他们的著作和发现在有限时间内拥有专利以促进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第一位申请专利的人是塞缪尔?霍普金斯,他的发明是“锅和珠尺”,即钾碱,由于申请了专利而使他受益匪浅。曾当过国务卿的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一位专利审查员,他说:“对新发现颁发专利证,为发明创造活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动力。”
亚伯拉罕?林肯评论专利制度说:“专利制度是在天才的创造火焰中添加了利益这种燃料”。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局长的唐纳就明确指出,美国专利制度的核心就是“给予发明人以为期17年的专利权,在此期间他人不得利用其发明,以酬谢该人将其发明公诸人民大众”。
简单地说,专利制度就是在培养一种“搭积木”效应,就是要使科学创新像搭积木一样,越搭越高。
美国就是这样,只要认定你的行为有益于社会,那么就会立刻兑现利益承诺,这实际也就是美国吸引世界范围内的科学人才的关键之处。
世界后现代文明与中国现代美国:新文明的台阶(3)
美国的科学经济体制是一个完备的体系,不仅是早期的个人发明,而且许多大学、公司研究所都是包括在内。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的科学进展不再是某个人凭想像所能完成的了,而是需要庞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同时也需要众多杰出科学家协调工作才行的,如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等。原子弹、宇航飞船绝不是靠一个灵感就行的,莱特兄弟制造飞机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里也证明了一点,人们社会最终的发展方向还是要越来越向集体合作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像中国这样自古注重集体合作的国家会越来越有利。
1900年,有一位到美国考查专利制度的日本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四下环顾,找寻最伟大的国家以便效仿它们。我们问:是什么使美国成为如此伟大的国家?经过调查后,发现是专利制度,因此我们也将建立专利制度。”
如果说专利制度是美国的动力的话,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的那种政策支持、扶助、大学间良好的竞争机制,以及美国政府为公司企业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商机的态度,以及种种支持政策则是这个动力的各种配合系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