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国家可以与美国抗衡。从经济和科技角度看,这似乎是一场势均力敌地较量。在经济重要性上,欧盟现在与美国旗鼓相当,甚至略胜一筹。中国迅速崛起,使东亚的均势发生了变化。仅仅几年前,美国的互联网流量大约占全世界的45%。去年国际电信联盟公布,美国的份额已降至29%,与欧洲相同,低于亚洲的31%。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实力的转移通常先于军事实力的转移。”③
第三个角度是在思想和文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软实力”领域。“几年前,许多专家说一切事物都在美国化。美国企业巨头、华尔街金融模式、迪斯尼世界、蓝色牛仔裤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席卷了全球。当时我就认为,以此对思想和文化进行衡量实际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和好莱坞本身一样肤浅,现在我仍这么认为。”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以往帝国没有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全球确认的统治与管理标准,包括经济和技术标准,这是有效的帝国保障——建立在标准模式上的世界总比一个纷乱的世界更易于管理。但这个标准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因为美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取消其他国家的政府。
相信中国相信中国(2)
结论也许就是——美国是第一个全球化中的核心帝国,也是超越世界历史中任何大帝国的国家,但它不是最后一个。
它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帝国,也就有衰落的一刻,而且时间就在今后的100年内。原因就是其他挑战者的脚步接近的声音已经传来了。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与欧洲、中国、日本甚至印度的差距在缩小而不是扩大。
对帝国的兴衰而言,无非有两种归根结底的原因:一个是内在的因素,一个是外界因素,印加帝国的消亡明显是因为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而罗马帝国的衰落则更多地是由于内部原因——它权力中心的分裂是拜占庭帝国形成的原因,它失去战斗力的罗马军团是导致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的直接原因,失去竞争力的经济是导致地中海其它经济中心兴起的原因。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国界的作用也就日渐消失。一个国家的内政、经济往往和世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近一次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危机,它不是一国国内的金融现象,而是波及整个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索罗斯将它比喻成一个大铁锤,从东南亚开始,到香港、日本、韩国,再到中国,然后是俄罗斯,直到相隔一段时间后的墨西哥和巴西,大铁锤扫荡整个亚洲大陆,然后再摆向了美洲。美国的联邦储备局则很好地抵御了这次金融海啸,而中国也由于相对隔离的货币政策而损失较少,整个东南亚由于各自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它们之间的国界实际上只是政治国界,而非经济国界,这就从实际意义上否定了国界的完整性,也就等于将原本相对隔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直接联系起来。当一个国家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在国家兴亡问题上统一起来后,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也就和它的竞争者们紧密相连了,这导致现代国家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是否有竞争力,而对传统大国来说,是否拥有权力中心位置就同样决定于它拥有多少竞争力。
二战后的美苏冷战状态实际是典型的现代大国竞争状态,由于核威慑的存在,大国之间不大可能发生直接的战争,那么冷战就成为竞争的基本状态了。在未来,这种状态很可能得到继续,因为它存在的主要条件还存在,人类社会对核力量的恐惧还是大于对利益的直接兴趣。
前苏联最终失败了。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前苏联失败的结论仍然是最值得思考的东西之——任何国家永远会处在两种状态中,一个是竞争的压力,一个是力量构成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国家的强盛程度意味着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小,也是决定财富、知识流向的关键。
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就是用不断加大的军备压力来迫使前苏联国内的财富不断用于军备竞赛中,从而无力再加强其它方面,这就像一个甲壳虫,虽然不断地增强甲壳的厚度,但内部却越来越空虚,终有一天会由于这种空虚而导致全盘的崩溃,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点、前苏联的经济制度无法提供与美国同样的生产效率,只要不断地增加压力,早晚有一天前苏联会在内部失去平衡,并且,这种失去平衡的倾向会日渐明显,以至可以大致估测出它的来回。这就是杜勒斯所说的:“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三代身上”。如果以杜勒斯那一代人算起的话,大致经历了30~40年的时间,正如杜勒斯所言。这也可以说,前苏联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对于素以变幻莫测而闻名的国际政治来说,如此准确地预测到一个大国的兴衰,是说明杜勒斯是一个天才呢,还是说明前苏联的这种制度的失衡性太过明显了呢?
如果你看一下1795年的世界地图就会发现,那时世界上有三个庞然大物:东方的大清帝国,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和西方的奥斯曼帝国,这三个大帝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果单以版图而言,这三者几乎占去了当时政治主权国家面积的一多半,而西欧的英、法、德、西班牙等国看起来只是偏安于世界的边缘。然而,世界未来的命运却正是掌握在这些面积不大的小国中,他们被称之为列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三个大帝国没有成为世界的主宰而这西欧的几个小国却成了主人呢?
显然从地域、人口、经济规模上来看这三个大帝国都是无与伦比的,恐怕只有罗马帝国、波斯帝国这样的古代帝国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从另外三个掌握人类未来的重要领域来看,这三个帝国却成了偏远落后之地。这三者是:人文哲学思想领域、科技水平和经济制度。人文哲学思想是衡量人类对自身和现实世界认识的水平指标,它实际上同科技水平一样,人对自身与环境的认识决定着人类思想是否客观地对待问题,它最终演化到法律体系、道德、价值观以及政治体制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正是这些方面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它对人头脑的正确认识和对思想的解放直接导致了科学水平的上升;而科学水平的不断前进又促进了军事、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整体发展。人文哲学领域的思考与经济是孪生姐妹——人生而自由、平等这个结论不仅导致政治变革,同样也表现在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自由发展的原则,政府不得干涉商人的行为和金融的自由变动,私有财产和人的生命一样变得神圣不可侵犯。这三者就是为什么在1795年的地图中,西方各小国实际上是处在金字塔最顶峰的原因,也就是说,西方各国之所以被称为强者,是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头脑和武器。
与之相比,俄罗斯、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处在一种帝国状态。我之所以称之为“帝国状态”是因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为大帝国的国家都具有这样一种状态,即这时它们的外部压力最小,基本上没有触目可及的大危险;同时,它们主要面对的问题在国内,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政权的更替和稳定方面,另一个是社会矛盾方面。当罗马帝国达到帝国水平后,它的主要问题就不再是对外征服战争了,而是对内的安抚、稳定以及帝王权力是否顺利移交等问题了。而最终导致罗马分裂的也正是因为帝王权力移交方面,这种帝国状态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对手,缺乏竞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打江山易,坐江山难”,这句话正是指出人在失去目标后,往往会变得不理智,如何处理帝国内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类和谐的问题,绝不是哪一个帝国能承担和解决的。所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帝国能长盛不衰,总是有衰败的时候,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当人类面对战争问题时会有清楚的目标,那就是打赢它;而当面对和平问题,人类其实面对的是人性问题,即在通常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私欲还是与人和谐,两者的矛盾是一个至今都没有真正完美解决的问题,历史上的帝国又怎能解决得了呢?人性与物质有矛盾,人与人有矛盾,人的精神与社会制度有矛盾,当这三种人类基本矛盾同时摆放到帝王们的桌面时,他们又怎能解决呢?人类可以产生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因为客观世界有规律可循,却难以产生哲学方面真正的思想家。实际上所谓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也会思考,只是他们说出来了,想得更多,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到的而已,所以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能完美地解决人性问题。有谁能用言论制止战争?没有,所以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要对西欧小国俯首称臣。
相信中国相信中国(3)
关键就是,三大帝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内部问题时,西欧小国却因激烈的相互竞争而不断进步,它们是在竞争状态中成长的,而三大帝国则失去了人类最为宝贵的竞争机制,所以它们会输。
美国人很聪明,他们研究了历史,认识到保持竞争的重要性,所以,美国人在冷战一结束,马上就开始寻找下一个敌人,它既不是完全地消灭对手,也不是坐等对手找上门来,而是永远保持一种状态,保持各领域都处在竞争状态,对国内的各行各业都给予来自外部的压力。体现在对外政策上时,它就保持一种“遏制”战备,这其中既有核威摄的因素,也有美国人对国际竞争的有利之处的理解,它要达到这样一种最佳模式,即保持竞争状态,从而促使自己在各个领域都永远比对手高出一筹,以此来确保自己的优势。以往的帝国希望永远打倒对手来维持帝国的权利,美国知道这是一个坏主意,所以他们希望用保持超越对手的状态来保持优势。